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流行性出血热流行性出血热概述流行性出血热(EHF)是病毒引起的自然疫源性疾病。鼠为本病主要传染源。本病的主要病理变化是全身小血管和毛细血管广泛性损害。临床上以发热、休克、充血出血和急性肾功能衰竭为主要表现。《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乙类传染病。流行性出血热(以下简称出血热)是病毒性出血热的一种,该病毒属汉坦病毒属,是经啮齿动物传播的一种自然疫源性传染病。该病在我国流行范围广,病死率高,危害较大,是国家重点防治的传染病之一。近几年,城乡轻型家鼠型出血热病例有所增加。病原学抵抗力:EHFV不耐热和酸,560C30分钟或1000C1分钟灭活,对紫外线、酒精、碘酒敏感。流行过程宿主和传染源HFRS的主要宿主动物和传染源是黑线姬鼠、褐家鼠、大林姬鼠和欧洲棕背平。我国有67种脊椎动物自然感染HV,主要是野栖的黑线姬鼠和以家栖为主的褐家鼠。其它动物猫、狗、家兔等,感染后可从尿粪及唾液中排毒,但在流行中的意义,尚需研究。人不是主要的传染源黑线姬鼠褐家鼠传播途径HFRS有三类传播途径:动物源性传播(鼠播)、媒介传播(螨媒)、垂直传播(一)动物源性传播1.经呼吸道感染吸入被宿主动物带病毒排泄物污染的气溶胶而感染2.经皮肤(粘膜)伤口感染与宿主动物及其排泄物、分泌物接触,病毒经污染皮肤或粘膜伤口感染3.经消化道感染食入被宿主动物带病毒排泄物、分泌物污染的食物而感染(二)媒介传播(螨媒)我国学者发现包括革螨和恙螨在内的螨类可以传播汉坦病毒。主要证据有:革螨的季节消长和姬鼠型HFRS一致;鼠窝螨中分离到汉坦病毒;感染汉坦病毒的螨可以通过叮咬传染动物;病毒可以经卵传代,但该途径在人类汉坦病毒感染中的作用尚有待研究。(三)垂直传播在孕妇出血热患者和人工感染及自然感染怀孕鼠类中发现有本病病毒的垂直传播。垂直传播最可能是经胎盘传播的三、人群易感性•不同性别、年龄、职业人群对本病普遍易感,但感染病毒后仅小部分人发病,大部分人呈隐性感染状态。•本病隐性感染率为2.5%-4.3%•主要为男性青壮年,占总发病的2/3•病后能获得持久性免疫我国出血热病例占世界病例的90%以上;目前我国除青海省以外的其它地区均有汉坦病毒流行;无论家鼠型HFRS还是姬鼠型HFRS,发病主要以农村为主,城市少于农村;二、时间分布(一)季节性本病的发生具有明显的季节性特点,即每年周期性地在一定的月份流行并出现高峰,但同时又表现为散发性。家鼠型和姬鼠型的HFRS发病季节有明显差别。家鼠型的HFRS发病高峰季节在春夏之间(3月-5月)。姬鼠型的发病高峰季节在秋冬之间(11月-次年1月)。二者的混合型疫区的流行季节具有两型HFRS的特点,两型HFRS中占优势一型的季节性表现得较为明显。三、人群分布不同性别、年龄、职业人群对HFRS病毒具有普遍的易感性。从发病年龄来看,通常以20-50岁青壮年发病率为最高。男女两性均可发病,大多数地区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男性发病占2/3左右。临床表现:Clinicmanifestation潜伏期(Incubationperiod)6-46天,平均2周三大主征:发热、出血、肾损害五期经过:可重叠或越期。a.发热期:b.低血压休克期:c.少尿期:d.多尿期:e.恢复期:1、发热期feverstage1)中毒症状a.发热:急起高热,病短程,热退病加重b.三痛:头痛腰痛眼眶痛c.消化道症状:恶心,呕吐,腹痛,腹泻d.神经系统症状:较少。烦躁、谵妄等。2)充血、出血、渗出征:a.三红:面红,眼红,颈胸红—“酒醉貌”b.皮肤粘膜出血:腋窝、胸背出血点—“搔抓样或条痕样”c.一肿:球结膜水肿—“水泡眼”3)肾损害:早期大量蛋白尿“发热、三痛、三红、一水肿、肾损害”三红三痛酒醉貌,皮肤粘膜出血点,突然大量蛋白尿2、低血压休克期hypotensionshockstage失血浆性低血容量性休克,即“原发性休克“(Primaryshock)发热末期或热退同时出现BP下降。1)微循环灌注不足表现2)急性肾衰3)出血症状加重总体印象是:“热退病加重”3、少尿期oliguriastage少尿早期与休克的肾前性少尿的鉴别;尿比重、尿钠、尿尿素氮/血尿素氮;补液1)尿毒症表现:“尿中毒”胃肠道、神经系统症状、各种出血。2)酸碱平衡紊乱:“酸中毒”3)“水中毒”:水潴留、高血容量综合征4)电解质紊乱;高血钾、低血钠、低血钙5)出血加重:可有内脏出血、腔道大出血少尿期肾损害及出血症状达高峰。是本病最凶险的阶段主要表现:★三中毒:尿中毒、水中毒、酸中毒★二紊乱:电解质、酸碱平衡紊乱★一加重:出血加重4、多尿期polyreastage分期:1)移行期:尿量500-2000ml/日2)多尿早期:尿量2000ml/日3)多尿后期:尿量3000ml/日,逐日增加,一般4000-8000ml/日,少数可达15000ml/日以上。本期水电解质紊乱达高峰,也易并发感染,甚至出现第二次休克。5、恢复期convalescentstage一般1-3月。标志:尿量逐渐回复到2000ml/日。但肾功能完全恢复则需更长时间。轻中重危重体温39OC39-40OC40OC40OC以上(超高温)毒血症轻较重严重神经精神症状抽搐、昏迷、意识障碍血压正常(12KPa)低血压过程(9.5KPa)有休克症状顽固性休克24h以上出血皮肤粘膜出血出血现象明显严重,有腔道出血腔道大出血,血小板2万/mm3尿蛋白+~++++~++++++膜状物+++~+++膜状物六、并发症complications1、腔道出血:2、中枢神经系统:脑炎,脑膜炎,高血压脑病,颅内出血3、肺水肿:1)心衰性水肿:高血容量或心肌损害引起,肺泡内大量渗出所致。2)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respiratoryfailure死亡。七、实验室检查:Laboratorytest1、血常规:WBC,RBC,PLT2、尿常规:膜样物,蛋白(+++)~(++++)3、肾功生化检查:BUN,Cr/Na,Cl,Ca/K4、病原及免疫学检查:确诊本病。早期病人血、尿及尿沉渣细胞及中可检出病毒抗原。IgG和IgM抗体检测IgM1:20及IgG大于1:40,双份血清4倍上升.九、治疗treatment“三早一就”为本病治疗原则即早期发现,早期休息,早期治疗和就近治疗。(一)发热期治疗:本期以防休克为重点1、抗病毒治疗:2、改善中毒症状:3、减轻外渗:4、预防DIC:总结一个口诀:退热注意防休克;休克少尿防出血;少尿期间防“三高”;多尿注意补水电;整个病程防感染;“三早一就”莫延迟。预防•做好疫情监测(人间疫情、人群免疫状况、动物疫情等)•防鼠灭鼠:应用药物、机械等方法灭鼠•作好食品卫生,防止鼠类排泄物污染食品•疫苗接种:沙鼠肾细胞疫苗(Ⅰ型汉滩病毒)和地鼠肾细胞疫苗(Ⅱ型病毒),有不同程度的交叉保护•个人防护:在野外或疫区工作减少暴露,皮肤有破损及时包扎疾病的预防和控制传染源控制防鼠和灭鼠是预防和控制HFRS流行的重要措施之一。坚持灭鼠和防鼠相结合,在搞好环境整治和防鼠的基础上,开展以药物杀灭为主的灭鼠措施。高发病区每年至少要在春秋季各开展一次突击灭鼠。家鼠型疫区、野鼠型疫区均要在其流行高峰到来之前一个月进行灭鼠;家鼠型疫区可重点灭家鼠;野鼠型疫区必须灭野鼠,也要灭家鼠;混合型疫区春季着重灭家鼠,秋冬季着重灭野鼠;结合灭鼠进行药物灭螨。对高危人群的重点保护措施1.野外作业工地的预防措施进入工地前进行流行病学侦察和疫源地监测,做好灭鼠和防鼠工作2.疫苗接种对高发病区的青壮年及高危人群接种HFRS灭活疫苗。疫苗接种应在流行高峰季节开始前一个月内完成3.加强个人防护尽量避免与鼠类及其排泄物或分泌物接触在野外或疫区工作减少暴露,防止接触感染加强宣传教育,普及流行性出血热防治知识要把流行性出血热防治知识的宣传和普及作为科普知识宣传的重要内容,纳入当地健康教育规划。坚持全民健康教育与重点人群教育相结合,有计划、有针对性地通过多种形式开展经常性的宣传工作。题目流行性出血热的主要宿主动物和传染源?流行性出血热的传播途径?鼠为本病的宿主动物和传染源,在我国黑线姬鼠和褐家鼠为主要宿主动物和传染源。(一)动物源性传播1.经呼吸道感染2.经皮肤(粘膜)伤口感染3.经消化道感染(二)媒介传播(螨媒)(三)垂直传播流行性出血热的主要临床表现?流行性出血热的治疗原则?发热、出血、肾损害“三早一就”为本病治疗原则即早期发现,早期休息,早期治疗和就近治疗。
本文标题:出血热培训知识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79636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