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其它文档 > 中国文学史(屈原-汉代诗歌)
中國文學發展史ThehistoryofChineseliterature攬文學之廣博,觀歷史之浩瀚屈原~漢代詩歌屈原QuYuan簡介:屈平,生於前340年,是楚國的貴族,是三閭大夫。常與懷王商議國事,主持外交事務。早年受懷王信任,主張楚國與齊國聯合,對抗秦國。他生於政治變化、社會動搖而學術思想發展的時代,不僅提高他的政治思想,也豐富他的精神生活。父親是伯庸,家鄉是秭歸,影響具雄渾的氣魄和瑰麗的文風。外交:20歲時,擔任左徒,這時他年輕位高,熟悉國際形勢,卻招來腐敗貴族的反對。當時楚國的外交政策,分為抗秦派,屈原為代表;另一為親秦派,以靳尚做代表,他出賣楚國的利益,並在懷王面前誹謗屈原。流放:懷王被騙到秦國,屈原即使反對,仍被流放到漢北地區,於郢寫出關於楚國政治腐敗的詩篇。懷王死後,傾襄王繼位,子蘭指使靳尚對傾襄王讒言,被流放到江南。自盡:屈原對現實不滿,創作許多優良的作品。他望著楚國天野,吟讀自己的詩篇,表達愛國愛民的感情與悲嘆的命運。在農曆五月初五,寫完最後的懷沙,投汨羅江自盡。評價:屈原是個詩人,創立「楚辭」文體,被譽為「衣被詞人,非一代也。」屈原的作品Articles屈原是以文學著名的作家,離騷、天問、招魂、哀郢、懷沙可見於史記。漢書藝文志記載,有二十五篇,如九歌、漁夫等。他的作品分為放逐前,主要是橘頌和九歌;也分為放逐後,如思美人、抽思等。抽思作於漢北,哀郢、涉江、懷沙為流放至江南所作。1.橘頌:初期的作品。屈原以歲寒不凋的橘樹的品質,比擬自己受命不遷、橫而不流的精神。文章反映他不滿縱橫風氣的知識份子,以橘樹作為自己的綁養。后皇嘉樹,橘徠服兮。受命不遷,生南國兮,歌頌自己的品質和性格。2.九歌:是一套祭祀神鬼的樂曲,是歌辭、音樂、舞蹈混合而成,可看出中國古代戲劇的雛形。內容分為東皇太ㄧ、雲中君、湘君、湘夫人、大司命、少司命、東君、河伯、山鬼、國殤、禮魂。讀九歌,能體會當時表演的情況。湘君、湘夫人、河伯、山鬼充滿浪漫色彩,其中的措辭和表演富浪漫情調。國殤是最後一幕,以合樂合唱合舞的表演來收場,追悼陣亡的將士,相當悲壯。文辭中,可知背景為楚國的宮廷。九歌的原始材料,是楚國民間的祭神歌曲,是南方流行的巫歌。在這些材料上,屈原融合自己的思想和感情,做創造性的加工和提煉,被視為民間文藝的改作。屈原的作品2Articles屈原放逐後的作品,如下:1.抽思:是流放在漢北的作品,是流放其最早的一篇。抒情真實,富於想像,表達積壓國恨的鄉愁和痛苦的感情。如有鳥自南兮,來集漢北。好姱佳麗兮,牉惸獨而不羣兮,又無良媒在其側。2.思美人:思念懷王之作。見媒絕路阻,可知作思美人時,懷王已故。文章抒哀情,寄言於浮雲,致辭於歸鳥,如媒絕路阻兮,言不可結而詒。3.離騷:是放逐中的代表作品,最卓越的詩篇。全詩373行,2490個字,是中國最雄偉的長詩。屈原將自己的思想、情感、想像、人格融合為一,以絢麗的文采和藝術,傾吐自己的理想、歷史,表達對庸君和腐敗貴族的憤恨,流露愛國愛人民的情感。離騷發揮浪漫主義精神。全文分為三段落:敘述自己的高尚品質與放逐的歷史,並追述史事以批判當代楚國政治的危機。加入神話傳說的材料,以超越現實的描寫,表達自己的願望和痛苦的心情,屈原的想像、精神,都達高潮,表現文字的光彩。感情直升,又轉入波折。因天門不開,陳志無路,向靈芬問卜,向巫咸請示。屈原得到的回應是,楚國不可久留不可久留,不如到國外去。屈原的作品3Articles1.天問:較奇怪的一篇。在內容與情調上,和其他作品不同。在篇章中,屈原對於自然現象、神話傳說和古代史事,提出一百多個問題。三百七十多句,是他作品的第二首長詩。天問是屈原放逐以後,憂鬱徬徨,精神上起了動搖,舊信仰崩潰,對於自然現象、歷史政績、宗教信仰和自己的人生觀,都起了懷疑,而發出種種問題。因缺少古史的知識,天問難讀,但在古史和神話的研究上,有重要的地位。2.招魂:王逸認為是宋玉的作品。招魂的文字,吐露招懷王之魂。首節的「朕」指作者自述之辭、「君」或「王」指死者。中間的招詞,是作者托巫陽之口所表現的招魂本意。招魂中提到廬江,位於中盧縣,懷王客死異鄉,雖葬於楚國,但魂流落國外,故屈原作招魂。招魂是楚國的民間習俗,盛行於湖南。屈原用民間習俗的形式,寫成招魂。上半篇,通過巫陽的口氣,對於四面八方的災禍與恐怖,做了驚心動魄的描寫。下半篇,描寫楚國宮廷華麗的生活,叫魂趕快回來。反映楚國宮廷的奢侈。目極千里兮,傷春心。魂兮歸來!哀江南!以沈痛而含愛國情感的句子做總結。屈原的作品4Articles1.哀郢:與離騷,是屈原兩篇最有代表性的作品,也是研究屈原的生活史,重要的文章。從哀郢,可知屈原被放逐江南的地點和過程,自春天離開郢都,經夏首、洞庭至夏浦。路程遙遠,悲痛日深。文中有百姓震愆,人們離散,大夏為丘,東門荒蕪的話,有國破家亡之痛。文字清麗,字裡行間表達國土的熱愛和人民的關懷,是憂鬱、哀苦的作品。2.涉江:描述屈原從湖北入湖南的經歷。起於鄂渚,入洞庭、沅水,經枉陼、辰陽而至漵浦,是段遙遠的路程。旅途描寫真實,彷彿景物如在眼前。在文字裡,可見詩人在旅途流浪的影子。3.懷沙:絕命詞,敘述屈原從漵浦到汨羅。充滿憤慨怨恨,表達當日政治的黑暗。他知道自己無法召回故都,楚國的命運也瀕臨危機,於是下定決心向世人告別。文句簡短迫切,情感沈痛。變白以為黑兮,倒上以為下。鳳凰在笯兮,雞鶩翔舞。屈原的思想Thinking1.愛國精神的發揚:愛國精神,通過藝術形式的表現,形成崇高的品質和偉大的人格。在早期的橘頌,已經萌芽,至離騷何哀郢,愛國精神發展達高潮。屈原總是同人民生活在一起,希望楚國保持獨立,反敗腐敗的貴族政治。然而,他絕望了,以生命殉自己的國家和政治理想,以死鼓舞人民的愛國熱情。2.強烈的政治傾向:屈原是政治詩人。對政治有遠大的理想,對外是聯齊抗秦;對內是嚴明法紀,改革內政。他的政治理想具有民主性和進步性,但受到腐敗貴族的反對。屈原為政治理想而鬥爭,其作品帶有政治傾向。作品裡,敘述古代的歷史和興亡的事蹟,也對當時的昏君,作出反抗與批判。3.不屈不撓的鬥爭精神:屈原的一生,是同腐敗貴族鬥爭的歷史。他痛恨出賣楚國利益的小人。貴族集團設法排擠、陷害他,但屈原不妥協、不投降,並同他們作鬥爭。屈原以寧死不屈的精神,形成崇高的品質,以成就偉大的作品。4.藝術的特色:屈原是浪漫主義者。浪漫主義是他藝術的主力,而現實主義則與浪漫主義結合。如九歌、離騷、招魂等,充滿理想、豐富的幻想,還有感情、美麗的文采,並描寫神話、宗教風俗,形成特有的風格。結論Conclusions屈原在藝術技巧的表現,有獨創性的表現。他吸收楚國民間的語言和南方歌謠的形式與旋律,寫出許多詩篇。在詩歌的語言方面,屈原有高度的創造能力,描寫細緻、刻畫深刻,用字精巧、音律和諧,使用象徵和譬喻的手法,使作品變化多端、文采絢爛。屈原的想像力豐富。在離騷中,能體會他生命的高昂與想像的飛躍,為他的作品,增加動人的形象和鮮豔的色彩。屈原作品的內容和形式,建立於詩經的基礎上,影響後代的文人。1.屈原偉大的人格和悲慘的境遇,對司馬遷起了鼓舞與教育的作用。如史記中,可看出屈原靈魂的光輝的再現。2.漢代辭賦家,在屈原的作品中吸取養分,學習創作的精神、模擬他的形式或吸收辭藻,以豐富或發展自己的作品。3.從李白的詩句中,可看出對屈原的敬愛和尊崇。屈平辭賦懸日月,楚王臺榭空山丘。4.魯迅對屈原的評價,重視他對後代文壇的影響。宋玉、唐勒與景差宋玉簡介:生於前298年,是屈原的後輩,與屈原合稱「屈宋」。宋玉是戰國末年的南方詩人,文風是屈原的繼承者。作品:據漢書藝文志記載,宋賦十六篇,楚辭章句有九辯;文選中有風賦、高唐賦、神女賦、登徒子好色賦、對楚王問五篇。風賦、對楚王問、登徒子好色賦,善用比喻,寄寓諷刺,有較高的藝術成就。九辯:是古代的樂名。在九辯裏,宋玉描寫窮苦文人在秋風寒冷中的哀愁。九辯的語言是精巧的,反映出的政治社會影子很薄。「惆悵兮,而私自憐」是九辯的主題。文章中,表現失職的貧士,發洩懷才不遇的不平之感,吐露悲秋之情。宋玉的感情,是由仕途失意與環境所致的哀傷。用「蕭瑟」、「憀慄」、「泬寮」、「潛悽」等字,織成悲苦的音樂,有落魄之感。藝術成就上,用字深刻、音調和美;在末段十四句中,連用十二次疊字,增強音律美與文字美的效果。評價:杜甫對宋玉的作品做很高的評價。如搖落深知宋玉悲,風流儒雅亦吾師。唐勒簡介:與宋玉同時,漢書藝文志記載有唐勒賦四篇,已亡佚。景差簡介:與宋玉同時,楚辭大招篇為景差所作,篇首無序,模擬招魂之作。漢賦poeticessayofHan簡介:特殊的體制,是半詩半文的混合體。本為詩中六義之一,是文學表現的態度與方法,後來發展為楚辭後的新體詩。發展:由詩經到楚辭,詩的範圍擴大、篇幅加長,散文形式的混合及辭藻的鋪陳,都有賦的氣息。為了避免詩賦混淆,故將屈原派的作品,稱為辭或騷。從文心雕龍(辨騷、詮賦)~荀子賦篇~秦雜賦~枚乘、司馬相如。代表作:司馬相如子虛賦、上林賦;班固兩都賦;張衡二京賦。差異:九懷、九歎、九思是楚辭的模擬,是屈原、宋玉的尾聲,而招隱士是楚辭中最優秀的一篇。楚辭到漢賦,詩的成分減少、散文的成分增加、抒情的成分減少、敘事的成分增加,詩與賦獨立、辭與賦也有區別。特質:鋪采摛文、直書其是賦的特質。漢賦少數的抒情作品,大多在鋪陳。以誇張的手法,描寫成都的繁華、物產的豐饒,及統治者的生活;雖然結構宏偉、語彙豐富,但缺乏情感、缺少社會生活的反映,也喜用生僻的文字、艱澀的辭句。派別:漢書藝文志將賦分為屈原派、陸賈派、荀卿派和雜派,但此分法不妥當。興盛的原因ReasonsofFlourish漢賦是漢代文學的形式,適應當代宮廷的需要,也體現漢帝國的制度和規模,有歌頌性的作品,也有現實意義的作品。漢賦興盛的原因如下:1.政治經濟的關係:文景時代,扶助農業、減輕賦稅,緩和階級矛盾,以鞏固漢帝國的基業。漢武帝擴展他的版圖,對內罷黜百家,完成學術思想的統一;對外以軍事勢力發展,打通河西走廊,溝通西域諸國至波希的商路。漢宣帝時期,商業發展是漢族力量膨脹的時代。這些情況,在班固、張衡的賦裏,得到反映。另外,富麗的宮殿建築、好尚田獵,以工商業作為發展基礎,可見司馬相如、揚雄的賦。然而,商業的發達,卻讓歌功頌德的賦體取樂皇帝,而使辭賦家的地位卑劣。2.君主提倡:封君貴族的提倡,如劉武、劉安折節下人,招致四方名士,如枚乘、司馬相如。枚乘賦柳,賜絹五匹;相如賦長門,得黃金百金,是著名的故事。而獻賦作為頌揚或諷諫,入仕途的有揚雄、王褒;也透過考賦取士的制度,一概錄取的俸祿機會,作者鼎沸,也因有利祿可圖,使賦逐漸衰落。3.學術思想的影響:竇太后是黃老思想的支持者,反對黃老的都受到排斥。司馬談的論六家要旨,反映這時期學術思想的面貌。漢初文學的發展,續楚辭的餘緒,賈誼弔屈原是辭的時代。到了漢武帝,儒家定於一尊,徵聖、宗經、原道的觀念,成為文學理論的準則。漢賦帶著諷喻的美名,滋長起來,班固把賦同儒家的經典聯繫起來,同儒家的文學思想統一起來,對漢賦起了獎勵作用。賈誼JiaYi簡介:生於前200年,雒陽人。漢朝的思想家、文學家。世稱賈長沙、賈生。生平:18歲,被郡守吳公召致門下,成為郡守的門客→22歲,當博士,向漢文帝提出許多政治建議。主張加強中央集權,並力主重農,有好的政治見解→前176年,被貶至長沙當太傅→前169年,懷王墜馬而死,自責而抑鬱而終。思想:賈誼的性格較柔弱,但生活境遇及憤慨的心情,類似於屈原。他的農本主義中,認為工商末業會敗壞社會風俗,要抑末強本,見於《論積貯疏》。另外,賈誼反對民間私人鑄錢,主張把銅業收歸國有,統一鑄幣權,見於《諫鑄錢疏》。弔屈原賦:屈原的苦悶靈魂與愛院情感的再現,弔屈原即弔他自己。作品中表現賈誼的不幸遭遇,及對封建政治不滿的情感。鸞鳳伏竄兮,鴟鴞翱翔。闒茸尊顯兮,饞諛得志。鵩鳥賦:賈誼寄居長沙時,看到鵩鳥飛入室,以為不祥,作以安慰。主要採問答體的散文形式,接近後代的賦,缺少華麗的辭藻和鋪陳的手法,是荀子賦篇的繼承和發
本文标题:中国文学史(屈原-汉代诗歌)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79801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