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李约瑟难题之我见电商二班一组众所周知,中国是享誉世界的文明古国,在科学技术上也曾有过令人自豪的灿烂辉煌。除了世人瞩目的四大发明外,领先于世界的科学发明和发现还有100种之多。美国学者罗伯特·坦普尔在著名的《中国,发明的国度》一书中曾写道:“如果诺贝尔奖在中国的古代已经设立,各项奖金的得主,就会毫无争议地全都属于中国人。”然而,从17世纪中叶之后,中国的科学技术却如同江河日下,跌入窘境。据有关资料,从公元6世纪到17世纪初,在世界重大科技成果中,中国所占的比例一直在54%以上,而到了19世纪,剧降为只占0.4%。中国与西方为什么在科学技术上会一个大落,一个大起,拉开如此之大的距离,这就是李约瑟觉得不可思议,久久不得其解的难题。我们认为,它是有多方面的因素引起的,包括中国的地理环境,文化,制度,重技轻科等MatteoRicci(Italy)1552~1610StudyingmathematicsandastronomyunderClavius1583~1610inChina我紧急请求阁下办一件事,这件事我已经提出很久,但至今渺无音讯,那就是从欧洲派一位精通天文学的神甫到中国来。在中国,皇帝耗费巨资,供养着二百多人从事每年历书的编算工作;但是这些人不学无术,……如果这位天文学家来到中国,我们可以先把天文书籍译成中文,然后就可以进行历法改革这件大事。做了这件事,我们的名誉可以日益增大,我们可以更容易地进入内地传教,我们可以更安稳地住在中国,我们可以享受更大的自由。12May,1605MatteoRicci.OpereStoriche,vol.2,284~285,Macerata,1913刘徽数学家I:普通人•趙爽(三國,三世紀):《周髀算經》注•劉徽(三國,三世紀):《九章算術》注•秦九韶(1202?~1261):數書九章(1247)•楊輝:詳解九章算法(1261)、楊輝算法(1275)•朱世傑:算學啓蒙(1299)、四元玉鑑(1303)•賈憲(宋,11世紀):開方法•程大位(1533~1606):算法統綜(1592)、珠算科学的目的与实用的传统数学家数学历算家高精度要求数理天文学实用传统宇宙论哲学明朝以前,世界上的重要发明和重大科学成就大约300项,其中中国大约175项,占总数的58%以上。中国占58%其他国家占42%明朝以前世界和中国重要发明与科学成就对比图年代世界重大科技发明(件)中国世界其他国家件%件%公元1-400年4528621738公元401-10004532711329公元1001-15006738572943公元1501-184047219445396中外重大科技发明比较年代西方中国16世纪科学成就重大事件科学成就重大事件17世纪18世纪哥白尼日心说是近代天文学的起点伽利略发现摆动的等时性原理;自由落体定律文艺复兴宗教改革运动伽利略奠定了近代实验物理学的基础牛顿《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开创理论物理学资产阶级革命哈格里夫斯发明珍妮纺纱机瓦特改良蒸汽机工业革命启蒙运动李时珍《本草纲目》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宋应星《天工开物》徐光启《农政全书》西学东渐李自成起义清兵入关文字狱闭关锁国中国的封建政治制度对科学技术的负面影响主要表现在:第一,中国封建统治者鄙视科学技术,瞧不起科学技术人才,甚至还利用种种手段迫害科学技术人才。在中国历史上科学技术一直被贬为“奇技淫巧”,儒家经典《礼记》上就明确提出“奇技、奇器以疑众,杀”的主张。第二,中国长期的封建统治限制了人们的思想自由,它迫使人们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要符合儒家伦理规范、封建礼仪,这极大地阻碍了科学技术活动的进行。中国的自然经济结构对科学技术的阻碍作用主要包括:第一,以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的自给自足经济模式严重地抑制了工业和商业的发展,这就使中国的科学技术失去了前进的原动力,因为“社会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则这种需要就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反之,如果社会上缺乏对技术的需要,那么科学技术当然就不可能得到发展。第二,中国社会长期实行的“强本抑末,重农抑商”政策进一步加剧了自然经济的封闭性,极大地限制了人们社会实践活动的范围,从而直接减少了人们为科学技术研究活动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的机会。第三,中国传统的男耕女织(解决吃饭穿衣问题)的自然经济形式必然导致“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老子·十八章》),这种与外界缺乏交流的社会结构极大地阻碍了科学技术知识的交流和传播。中国社会长期推行的八股取士制度对科学技术的消极影响是:第一,从内容上看,八股文题目都出自儒家经典四书五经,阐述问题要以朱熹《四书集注》为准绳,而且所要论述的问题几乎都属于“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等封建伦理道德范畴,根本不涉及有关自然界的知识或技术。第二,从结果看,八股取士的这种导向作用使科学技术的发展受到致命打击,因为社会上的读书人要想追求功名,就必须把全部精力用来读“圣贤书”,正所谓“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这样一来,科学技术也就成了不登大雅之堂,无人问津的“下品”了。第三,从形式上看,八股取士保持形式的一致性、稳定性,缺乏创新性,而科学的发展,求新、求异思想是必不可少的。这导致了中国学者墨守成规的习惯,即使有所创新,也要借助“托故改制”这样的理论借口,否则就是“妖言惑众”,其下场可想而知。•李约瑟难题NeedhamQuestion皇帝院长、校长部长、校长宇宙模型知识创新素质教育历算家科学家教师、学生传统科学现代科学当代教育历法精度科研成果升学率实用传统论文数量应试教育总结而言:地理位置:古代的小农经济是自己自足的,大家对商品交换的需求较少,因此导致中国形成了重农轻商思想。历史已经表明,商业的发展会推动科技的发展。政治因素:制度原因,中国的官僚制度也阻碍了中国科技的发展。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中国的官僚们创造性的举办科举,以此来拉拢杰出的人才来为统治阶级服务。关键在于科举考试的内容只是限于四书五经之类,无半点科学与技术。在此大环境下英杰们纷纷狂读圣人经典,而不像西方那样去科研。明清之后,八股横行,大众的思想也因此受到严重的束缚。激励机制:学而优则仕,重文轻技,没有对科技创新进行适当的鼓励。文化因素:在中国占主导地位的是一直是儒家文化,虽然期间佛道两家也对中国文化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但是不足以撼动儒家的正统地位。在中国古代官本位的思想下,最有用的就是可用来考取功名的四书五经,因此没有人会去研究科学;而知行合一往往会限制科学的发展,使人们更加偏向于实用化的技术。杨振宁指出:“中国哲学里的中庸之道我认为对科学是不利的。欧几里得的精神之一是打破砂锅问到底,中庸之道与这种精神是相背的。”经济因素:在中国封建社会中,自然经济一直占主导地位,个体农民、封建地主、皇族经济,都是对内自给自足,对外与世隔绝。西方在自然经济阶段,也曾出现过停滞状态,甚至比中国还落后。从15世纪末到16世纪初,西方各国进行了资本原始积累,自然经济逐渐瓦解。教育制度:八股取士,制约人们的思想,为了光宗耀祖,众人钻研四书五经,忽视科技创新。科学的两种基本元素的缺失:爱因斯坦曾指出近现代科学的两个基础是形式逻辑体系和通过科学实验发现因果关系,中国古代在这个方面处于完全缺失的状态,所以,近现代科学不会在当时的中国产生。交通:交通的不便制约了商品经济,也限制了科技的交流和协作。TheEnd
本文标题:李约瑟难题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79859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