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 初中化学实验题专项训练
1初中化学实验题1、某学校实验室的废液缸中收集了学生在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后残留的废液。小红同学想探究废液中溶质的成分,请你一同参与探究并回答下列问题:【提出问题】废液中的溶质是什麽物质?【做出猜想】小红认为废液中的溶质只有CaCl2。你认为还可能含有的物质是。(填化学式)。【查阅资料】CaCl2溶液呈中性。【实验与结论】(1)小红取少量残留废液和少量氯化钙溶液分别加入到两支试管中,并分别滴入无色酚酞试液作对比试验,结果两支试管中溶液均无色,于是小红认为自己的猜想是正确的。(2)你认为小红的实验(填“能”或“不能”)证明他的猜想是正确的,理由是。(3)如果要证明你的猜想是正确的,你选择的试剂是,当加入该试剂时观擦到的现象是。【拓展应用】(1)若实验证明你的猜想是正确的,想要处理废液只得到CaCl2溶液,应向废液中加入过量的,反应完全后过滤。(2)通过以上探究你认为实验室的废液未经处理直接导入下水道,可能造成的危害是。(写一条)2、小亮同学设计了如下图所示装置进行趣味实验。(1)使用甲装置进行实验时,将滴管中的物质挤入烧瓶,然后打开止水夹,可以观察到烧瓶内产生美丽的喷泉。你推测原烧瓶内的物质可能是(填一种,下同),滴管中的物质可能是。(2)是用以装置进行实验时,也同样形成了喷泉。小亮同学加入的物质不可能是(填字母)盐酸A、锌粒B、碳酸钙C木炭D镁粉水固体(3)公园中常见的喷泉以及自然界中常见的火山爆发原理与上述(填“甲”或“乙”)甲乙装置原理相同。3、探究Zn、Cu、Ag金属活动性的强弱,现有三种试剂:AgNO3溶液、Al2(SO4)3溶液和盐酸,某小组设计了下列实验方案,请你和他们一起探究。金属验证方法实验现象结论Zn将锌片放入中金属活动性Cu将铜丝插入中Cu将铜丝插入中小兵同学在化学实验室发现一瓶盛有雾色溶液的试剂瓶,其标签严重破损,如图所示,老师告诉他,这瓶试剂可能是硫酸、硫酸钠、硫酸镁溶液中的一种。小兵同学通过查阅资料得知,常温下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如下表:物质H2SO4Na2SO4MgSO4溶解度/g与水任意比互溶19.039.02小兵同学根据上述信息,分析认为此溶液一定不是溶液,为确定其成分,该同学对此实验进行如下实验探究:SO4【提出假设】该溶液可能是。20%【实验验证】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实验结论4、实验室常用下图A与B装置支取气体,回答下列问题:(4)(1)(2)(3)AB《1》写出图中标有(3)、(4)的仪器名称(3)(4);《2》小高制取二氧化碳气体,应选择图中的装置(填字母),使用的药品是和,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3》小明要用A装置制取干燥的气体,则瓶(1)应盛放(填序号)A氢氧化钠溶液B浓盐酸C浓硫酸《4》写出用B装置制取气体的一个化学方程式。《5》A装置气密性的检验:分别加水浸没集气瓶(2)中导管的末端和锥形瓶中长颈漏斗的末端,然后用热毛巾捂住洗气瓶(1),若集气瓶(2)中和锥形瓶内,则该装置漏气。5、实验室李某小组正在探究一个问题。根据设计方案,小英向试管中加入2ml氢氧化钠溶液,滴入几滴酚酞溶液,溶液显红色。然后他又用滴管连续滴入一定量的稀硫酸,溶液有红色变为无色。(1)你认为他们探究的问题是(填字母)A酚酞溶液遇酸、碱溶液能显示不同颜色吗?B酸和碱溶液能发生反应吗?(2)大家对小英得到的无色溶液继续探究。小斌认为反应后溶液中的溶质是硫酸钠,小亮认为溶质可能有两种,他们是。同学们设计了一下方案进行试验后,一致认为小亮的观点是正确的。请你补天下表的空缺:实验操作实验现象实验结论取少许反应后的溶液置于试管中,向其中加入产生气泡小亮的观点正确36、化学课上,在探究氢氧化钠溶液与稀硫酸能否发生反应的实验中,小宇同学发现像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几滴酚酞溶液,溶液变红色,当向该溶液中连续滴加稀硫酸时,溶液红色右腿去。(1)根据实验现象,你认为氢氧化钠溶液与稀硫酸(填“能”与“不能”)发生化学反应,理由是。(2)针对上述实验,你还想探究的问题有(答出两点即可)7、化学实验课上,老师让同学们完成分组实验:自己设计实验方案证明氢氧化钠溶液与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下面是来自不同小组的三位同学的实验过程,请你帮组他们分析、解决实验中遇到的问题。【活动与探究】(1)欢欢同学先按如有图所示的方法向试管中加入约2ml的氢氧化钠溶液,又滴入几滴酚酞试液,溶液变红,然后慢慢滴入稀盐酸,遍地边震荡,直至溶液恰好变为无色。请你指出欢欢同学操作中的错误。(2)迎迎同学先向试管中加入约2ml的氢氧化钠溶液,又倾倒了一些稀盐酸之后,她想起还没有加指示剂,于是又补加了几滴酚酞溶液,发现溶液仍呈现无色,于是他认为此时恰好完全反应。你仍为迎迎同学得出的结论是否正确。(3)妮妮同学先向试管中加入约2ml的氢氧化钠溶液,又滴入几滴酚酞试液,溶液变红,然后慢慢滴入稀盐酸,边滴边震荡,直至溶液恰好变为无色。但在滴入稀盐酸的过程中,妮妮观察到曾有少量气泡出现。请你帮助他分析产生气泡的原因(写出一条即可)反思与评价】(1)请你帮迎迎想一想,要想证明她得出的“恰好完全反应”的结论是否完全正确,应选择的试剂是。(2)根据以上三位同学的实验过程,请你思考一下,为了保证氢氧化钠溶液与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试验成功的关键是。8、某同学在实验时,不慎将试管打破,试管底部破了一个小孔。老师告诉他实验时要小心,注意安全,但不要将此试管抛弃,请他用这只试管和下列仪器及相关化学药品组装一套二氧化碳气体的发生装置。要求这套装置能随时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仪器如下图所示(可不全用)集气瓶试管导管烧杯橡胶塞(单孔)(管底破有小孔)(各种型号均有)(1)你能组装成这样一套装置吗?简要说明方法或画出装置图(不考虑夹持仪器)4(2)实验中使用的化学药品可以是(或)与;这些药品分别放在与中。(3)使用这套装置的操作方法:要产生二氧化碳时应;要停止生成二氧化碳时应。9.(烟台)CO2是初中化学重点研究的气体之一。某化学兴趣小组设计了如下实验来探究CO2的制取和性质:(1)该兴趣小组用干燥管、烧杯、铜网等设计装配了一个在实验室中制取二氧化碳气体的装置,如右图所示。在干燥管内的铜网上应盛放;若将铜网换成铁网,可能产生的后果是,其原因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2)该兴趣小组同学将制得的CO2分别通人澄清石灰水和氢氧化钠溶液中,他们观察到前者变浑浊,后者无明显现象。CO2和NaOH是否发生了化学反应?①小明设计了甲、乙两个实验来验证C02与NaOH发生了化学反应,如右图所示。实验现象为:甲——软塑料瓶变瘪,乙——“瓶吞鸡蛋”。小虎同学认为上述实验是可行的。其共同原理是。小雯同学提出质疑,她认为上述实验还不足以说明CO2和NaOH发生了反应。其理由是。小明同学针对小雯的质疑又补充了一个对照实验,这个实验是。②小虎向甲实验后变瘪塑料瓶的溶液中加入,观察到现象,从而证明CO2与NaOH已经发生了反应。10.(烟台)小丽同学欲通过实验证明“二氧化锰是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这一命题。她设计并完成了下表所示的探究实验:实验操作实验现象实验结论或总结结论总结实验一取5mL5%的过氧化氢溶液于试管中,伸入带火星的木条有气泡产生,木条不复燃过氧化氢分解产生氧气,但是。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二氧化锰是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实验二向盛水的试管中加入二氧化锰,伸入带火星的木条没有明显现象实验三二氧化锰能加快过氧化氢的分解(1)请你帮小丽同学填写上表中未填完的空格。(2)在小丽的探究实验中,“实验一”和“实验二”起的作用是。(3)小英同学认为仅由上述实验还不能完全得出表内的“总结”,她补充设计了两个方面的探究实验,最终5完成了对“命题”的实验证明。第一方面的实验操作中包含了两次称量,其目的是:;第二方面的实验是利用“实验三”反应后试管内的剩余物继续实验。接下来的实验操作、现象和结论是:。11.(南京)一碳化学是以分子中只含有一个碳原子的化合物(如CO、CH4等)为原料来合成一系列化工原料和燃料的化学。CO是从煤的气化或合成气得到的。(1)煤的气化主要反应有:①2C+O2=2CO②C+H2O=CO+H2③CO+H2O=CO2+H2上述反应属于化合反应的是(填序号),属于氧化反应的是(填序号)。(2)合成气可通过天然气的重整得到,如CH4+H2O=CO+3H2合成气可制二甲醚,二甲醚被称为21世纪的新型燃料。合成气还可用于冶炼金属,用它冶炼铁的部分生产过程示意如下:①二甲醚(CH3OCH3)可由合成气(CO和H2)在一定的条件下制的。用合成气制二甲醚时,还产生了一种可参与大气循环的、常温为液态的氧化物,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②合成气在冶炼铁的生产过程中所起的作用是。(3)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为了测定某赤铁矿石中氧化铁的质量分数。Ⅰ.甲同学取一定质量的赤铁矿粉与过量的木炭粉混合后,用下图所示装置以合理的操作步骤测定(假设杂质始终不发生变化)。①实验中持续通入干燥的氮气。加热前缓缓通入一段时间,其作用是。②停止加热前是否需要先断开a和b的连接处以防止倒吸?为什么?。③如果氢氧化钠溶液对二氧化碳的吸收是完全的,那么甲同学用氢氧化钠溶液的质最变化测定出氧化铁的质量分数将(选填“偏大”、“偏小”或“准确”),原因是。Ⅱ.乙同学取矿石样品10g,加入足量稀盐酸,完全反应后,共用去稀盐酸109.5g过滤得到滤渣2g(假设杂质既不溶于水也不与酸发生反应)。请你和乙同学—起计算赤铁矿石中氧化铁的质量分数和反应后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请写出计算过程)。612.(福州)同学们在学习碱的化学性质时,进行了如图8所示的实验。(1)写出甲实验中盐酸和氢氧化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乙实验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后,可观察到的现象是。(3)丙实验中观察到试管内有白色沉淀产生。(4)实验结束后,同学们将甲、乙、丙三个实验的废液倒入同一个干净的废液缸中,最终看到废液浑浊并呈红色,产生疑问。【提出问题】废液中含有哪些物质?【交流讨论】①一定含有的物质:碳酸钙、指示剂、水和(写物质名称)。②还含有能使废液呈碱性的物质。能使废液呈碱性的物质是什么?同学们有如下猜想。小云认为:只有碳酸钠小红认为:只有氢氧化钙小林认为:是氢氧化钠和碳酸钠你认为还可能是。(写一种猜想)【实验设计】小方想用氯化钙溶液来验证小云、小红、小林的猜想。查阅资料获悉氯化钙溶液呈中性,并设计如下实验。请你将小方的实验设计补充完整。实验内容预计现象预计结论取少量废液缸中上层清液于试管中,加入过量氯化钙溶液,静置。①有白色沉淀,溶液呈红色。的猜想正确。②。的猜想正确。③。的猜想正确。【反思拓展】在分析化学反应后所得物质的成分时,除了考虑生成物外还需考虑。13.(苏州)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发现切过咸菜的刀更容易生锈.而除锈用稀盐酸比稀硫酸快。为了进一步验证上述现象,某校师生做了以下相关分组实验,请你根据自己平时课堂学习的体验一起参与讨论并回答相关问题。【步骤一】未打磨的铝片浸入氯化铜溶液中,迅速产生大量气泡和疏松的紫红色固体,并放热,片刻后溶液由蓝绿色变成无色。(1)若要正视紫红色固体中是否含有氧化铜,可用溶液(填一试剂)加以检验。【步骤二】未打磨的铝片浸入硫酸铜溶液中,一段时间内没有明显现象。(2)比较步骤一、二,你能得出的结论是:。【步骤三】打磨过的铝片浸入硫酸铜溶液中,其操作、现象和结论见下表。(3)试将“影响因素”选项前恰当的字母序号填入答题卡指定位置。实验操作使用现象对比结论Ⅰ.一片用粗砂纸单现象一:粗砂纸打磨的在划痕处有少量气泡,附着现象一与现象二对比,说明图87向用力打磨3次,将其浸入硫酸铜溶液,片刻后用镊子取出。少量疏松的紫红色固体。①现象二:粗砂纸打磨的片刻内现象不明显。Ⅱ.一片用特细砂纸往复打磨数次,再将其浸入硫酸铜溶液,片刻后取出。现象三:特细砂纸打磨的表面产生较多细小气泡,表面均匀附着紫红色固体。现象三与现象一对比,说明②现象四:特细砂纸打磨的表面一段时间内没有明显现象。现象四与现象三对比,说明③★影响因素:A.打磨时用力程度及均匀程度不同B.选用砂纸颗粒粗细程度不同C.由于摩擦生热
本文标题:初中化学实验题专项训练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80104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