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药学 > 抗菌药物专项整治与合理用药培训课件1
1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宿州西苑医院朱坤领2提要一.2012年抗菌药物应用管理与专项整治主要内容二.抗菌药物预防用药3(一).简介几个概念1.抗生素与抗菌药物抗生素特指来源于微生物代谢产物及其化学半合成衍生物,在低浓度下能选择性抑制或杀灭其他生物,并可供临床应用的一大类药物,如: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是指对机体内致病的细菌有杀灭或抑制作用的药物,包括抗生素和人工合成的化学抗菌药物,如:喹诺酮类、磺胺类、呋喃类、硝基咪唑类等,不合外用消毒剂42.抗微生物药物与抗感染药物抗微生物药物是用于治疗病原微生物感染性疾病的药物,能抑制或杀灭病原微生物,包括:抗菌药物、和抗病毒药抗感染药物包括用以治疗各种病原体:细菌、衣原体、支原体、立克次体、螺旋体、分枝杆菌、真菌、病毒、原虫、蠕虫所致感染性疾病的各类各种药物,包括:抗菌药、抗结核药、抗真菌药、抗病毒药、抗寄生虫药等53.专项整治抗菌药物的范围《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规定:抗菌药物是指:治疗细菌、支原体、衣原体、立克次体、螺旋体等,以及真菌病原微生物所致感染性疾病的药物不包括:抗病毒药、抗寄生虫病药、抗结核病药、抗麻风病药;不包括具有抗菌作用中药制剂以及抗感染外用药遴选品规时包括抗感染外用药,抗感染药物的外用应严格控制通过整治,抗菌药物临床使用水平,达到国际或超过国际平均水平6(二).抗菌药物使用现状1.抗菌药是防病治病最重要一类药物之一自1928年发现青霉素以来,抗感染药物至今国内外已大量使用,临床各科都离不开它,挽救了很多人生命,但它具有两重性由于各种原因,细菌耐药性发展快而严重,感染性疾病又面临严重威胁有的细菌含有多种抗菌药物基因,抗菌药物在临床和饲料、养殖业是否合理使用已成为公共卫生问题正确遴选、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是我们医师、药师的职责72.批准生产抗菌药品种、品规过多批准生产品种过多:约1000个品种批准抗菌药物批准文号>35000个品规市场流通的抗菌药物产品>5000个品规很多品种、品规有众多企业重复生产,如甲硝唑有279个商品名,1821个批准文号最多的一个抗菌药批准约1070家企业生产供临床应用品种>200个临床实际使用的抗菌药物品种约:约150个其中头孢菌素类41个品种,占27%经2011年整治后、现应用品种约:90个83.2007年度中国与西方国家药品销售比较抗菌药物占全部药物份额中国:超过总量的1/4(25.38%)抗菌药中抗生素占3/4以上,头孢菌素占近一半国外:以降脂药、抗精神失常药占多数头孢菌素及抗菌复合物制剂仅占约2%销售额前10位药物中国:有4种抗生素(多为头孢类抗生素)且排名第一、二、四、五位国外:抗菌药物<1个94.有的药批准、生产、使用缺乏科学依据,如:氟喹诺酮类:国外只有约6种;我国约18种加替沙星:对血糖等严重毒性,原研企业与国外早已停产,而我国却当作“新药”批准约100家企业生产,抗菌药中用药量排名第20位、氟喹诺酮用药量排第二位洛美沙星、氟罗沙星:有光敏毒性严重、国外也已退出或很少用,我国洛美沙星约50家企业生产、用量排名37位;氟罗沙星约30家生产、用量排名53位头孢类也有,如国外已经少用或废弃的,而我国仍然在使用的:头孢尼西头孢雷特105.抗菌药物使用率和使用强度高使用率:我国门诊为21.8%;2011年整治后↓<20%我国住院患者为:68.9%;整治后↓<60%发达国家医院住院患者的报道为:25%-40%国际平均值约为:30%(WHO调查结果)我国抗菌药物联合使用率:37%-50%116.清洁手术切口预防用药不合理Ⅰ类切口不适宜应用,如:使用率高:06年为96.9%;07年为97.4%;08年为97.3%;09年为96.7%2011年整治后:已降至50%~60%首次用药时间不适宜:0.5~2h内用药只占约1/3;术前2h或术后不适宜用药占约2/3用药时间长:7.1天联合用药过多:占45.2%(均值)用药档次高,药价贵,前三位药为:头孢唑林(有的甚至用五水的,价格高>13倍);左氧氟沙星;头孢哌酮十舒巴坦12(三)全国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方案131.目的加强抗菌药临床应用管理,优化用药结构,规范临床应用行为,提高用药水平,控制细菌耐药,保障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2.组织管理与职责卫生部制定整治方案与组织实施,及督导检查各省级卫生行政部门制定本辖区专项整治方案、组织实施、督促实现各项指标医疗机构落实各项整治措施,实现抗菌药合理应用各项指标医疗机构应建立抗菌药临床应用管理制度和监督管理制度在PATC下设立“抗菌药物管理组”143.使用管理办法与专项整治重点内容(1)明确抗菌药应用管理责任制:医疗机构负责人是抗菌药临床应用第一责任人实行各级责任制,层层签订责任状,明确控制指标作为院长、科主任综合考核以及晋升、评先进、评优秀指标纳入医院评审、评价和临床重点专科建设指标体系15(2)严格落实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医师要经抗菌药培训和考核,合格后才授予相应级别的抗菌药处方权医疗机构应明确抗菌药物分级管理目录,按分级目录限定医师处方权限,应严格加强管理,门诊不得应用特殊级抗菌药建立分级管理品种遴选制度抗菌药分为三级管理,即:“非限制使用”、“限制使用”、“特殊使用”依据《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和《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即38号文,制定特殊使用级抗菌药应用管理流程16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原则非限制使用(一线用药):长期临床应用证明安全性、有效性确切;对细菌耐药性低;药价较低限制使用(二线用药):与非限制使用抗菌药比,安全性较差、不良反应较多、较重;疗效不如非限制使用类抗菌药确切;相对较易耐药特殊使用(三线用药):需倍加保护品种;不良反应明显、严重品种;新上市品种;不优于现用品种;安全性或疗效资料尚较少;价格昂贵17专项整治方案规定:限制品种,综合医院原则上(按通用名):三级医院不超过50种,二级35种专科医院原则上:儿科医院50种;口腔医院35种;肿瘤医院35种;精神病医院10种;妇产医院40种若临床治疗确实需要,可申请增加品种,但应经核发执业许可证卫生行政部门同意,向省级卫生行政部门申请18整治方案:限制品规数(按通用名)实行一品两规:同一通用名称,注射剂型和口服剂型各不超过2个品规,作用类似抗菌药不得重复采购头霉素类抗生素不超过2个品规三、四代头孢(复方制剂):口服不超过5个品规,注射不超过8个品规碳青霉烯类:注射不超过3个品规氟喹诺酮类:口服和注射各不超过4个品规深部抗真菌:不超过5个品种若临床治疗确实需要,可申请增加品规,但应经核发执业许可证卫生行政部门同意,向省级卫生行政部门申请19(3)专项整治方案控制指标规定:抗菌药物使用率和使用强度综合医院控制指标(使用率与使用强度):住院患者不超过60%门诊按处方比例不超过20%急诊按处方比例不超过40%控制使用强度:累积DDD值力争控制在40个以下口腔医院控制指标(使用率与使用强度):住院患者不超过70%门诊按处方比例不超过20%20急诊按处方比例不超过50%控制使用强度:累积DDD值力争控制在40个以下肿瘤医院控制指标(使用率与使用强度):住院患者不超过40%门诊按处方比例不超过10%急诊按处方比例不超过10%控制使用强度:累积DDD值力争控制在30个以下儿童医院控制指标(使用率与使用强度):住院患者不超过60%门诊按处方比例不超过25%21急诊按处方比例不超过50%控制使用强度:累积DDD值力争控制在20个以下精神病医院控制指标(使用率与使用强度):住院患者不超过5%门诊按处方比例不超过5%急诊按处方比例不超过10%控制使用强度:累积DDD值力争控制在5个以下妇产医院控制指标(使用率与使用强度):住院患者不超过60%22门诊按处方比例不超过20%急诊按处方比例不超过20%控制使用强度:累积DDD值力争控制在40个以下要控制使用率和使用强度累积DDD值力争控制在40个以下关键是预防用药要规范预防用药:用法用量要合理,选药要适宜洁净切口预防用药原则:首先应加强手术室建设与管理,尤其是无菌概念23预防用药目的要明确,选用要合理:如预防术后切口感染,应针对金葡菌选药;术后部位或全身感染,应依据具体手术而定,结肠、直肠术应首选大肠埃希菌和脆弱拟杆菌有效抗菌药给药时间:外科手术应控制在术前0.5~2小时内使用率抗菌药物选择和使用疗程合理,洁净切口手术预防用药不超过30%,其中:腹股沟疝修补术、颅骨肿物切除、甲状腺疾病、乳腺疾病、经血管途径介入诊断术、关节镜检查、颈动脉内膜剥脱等原则上不用Ⅰ类切口给予预防使用抗菌素时间不超过24小时对Ⅰ类手术切口高危因素者应有管理规定和预防用药规范或指南24(4)抗菌药物品种评价与遴选分级管理属行政管理层面;品种遴选属技术管理遴选品种依据:主要从《国家基本药品目录(基层版)》;《中国国家处方集》;《国家医保报销目录》中遴选充分评价每个抗菌药物的药动、药效特点充分评价抗菌药物临床安全性、ADR充分评价抗菌药物临床疗效、经济性充分评价抗菌药物耐药趋势是临床治疗必需的抗菌药物品种遴选应当遵循安全、有效、经济的原则25(5)加强应用管理,严格按有关法规的相关规定执行落实落实法律、规章和技术规范法律:《药品管理法》规章与法规性文件:《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处方管理办法》、《医疗机构药事管规定》、《医院处方点评管理规范(试行)》技术规范:《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以及38号文、《中国国家处方集》26(6)加强抗菌药物采购管理医院制定的“药品处方集”“基本药品供应目录”应报相关卫生行政部门备案超过“供应目录”外品种、品规:要说明理由,报备案的相关卫生行政部门审核后,由省级卫生行政部门核准抗菌药物由药学部门统一采购供应,其他科室或部门不得从事采购、调剂活动临床上不得使用非药学部门采购供应的药品医疗机构要加强对生产、经营促销活动监管27因特殊治疗需求,可启动临床采购程序:由需要临床科提出→经PATC抗菌药物组讨论同意→由药学部门一次购入使用但启动临床采购程序,每个品种不得超过5例次/年→否则应调整目录,但品种、品规总数不得增加抗菌药物品种或品规的调整周期原则上不少于一年清退或更换的品种、品规原则上一年内不得重新进入供应目录临时采购情况,每半年向卫生行政部门备案28(7)应开展抗菌药物临床应用评估与监测开展临床应用监测,应积极应用信息系统采集各项用药信息评估临床应用适宜性实施专项处方点评,分析临床使用趋势向卫生部临床应用监测网报告本院应用相关信息对出现的异常现象进行调查与干预使用量异常增长、要注意用药量排名前10位不规范采用“药品未注册用法”:频繁超适应证、超给药途径、超剂量用药,而造成严重不良反应要监管企业在医疗机构违规销售29(8)加强微生物标本检测与细菌耐药监测住院患者抗菌药使用前微生物标本送检率>50%,特殊使用级抗菌药标本送检率>80%。要控制标本质量定期发布细菌耐药监测信息,建立预警机制按规定向卫生部细菌耐药监测网报告耐药菌分布和耐药情况等信息(9)严格医师抗菌药处方权限和药师调剂资格管理对执业医师、和药师要进行抗菌药物相关专业知识和规范化管理培训与考核考核合格后,授予相应抗菌药物处方权或者调剂资格30(10)落实抗菌药物处方点评制度按《处方管理办法》和《医院处方点评管理规定(试行)》执行落实若手工对25%医师处方或用药医嘱、每位医师50张份进行处方点评(有难度),重点抽:感染、呼内、外科、ICU;按专项处方点评处理,但应每月应抽查5~10名医师、30张处方或10份出院病历;充分运用电脑每月处方点评结果对合理使用前10名的医师,向全院公示表彰对不合理使用前10名的医师,在全院通报批评点评结果作为科室和个人绩效考核重要依据31
本文标题:抗菌药物专项整治与合理用药培训课件1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80179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