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 第十二章 北京798艺术区产业发展与困境2
•3.画廊经营困难。•由于金融危机令当代艺术投资热退潮,加上不断上涨的房租,一些画廊和艺术家开始陆续搬离798。有人甚至认为目前不能正常营业的画廊占了1/4。按照笔者最近对798艺术区的调查,确实看到很多画廊、机构关门或贴出转让广告,以经营当代艺术,尤其是以写实油画为主的画廊,大部分没生意做。画廊经营困难,与艺术区管理者之间的矛盾凸显,更多的画廊考虑撤离艺术区,而坚守在这里的画廊和机构则面临着如何与物业谈判、如何开拓市场等问题。根据与部分画廊负责人的交谈以及在798艺术区召开相关座谈会,笔者了解到,一些画廊自2008年下半年以来,收支出现了严重的问题,一方面是支出照常,甚至因房租的提高等有所增加,另一方面是收入出现极度的萎缩,有些画廊从2008年下半年到2009年5月底,没有卖出一幅作品。从这一点来看,世界范围的经济危机所导致的艺术市场低迷,对艺术区的影响更深。从经济危机的影响来看,大部分接受市场调查的画廊和艺术家表示受到了影响,而工作室性质的机构和个人受影响最大,相对来说受影响最小的是餐饮和商铺类的机构。•当然,画廊经营上的困难,其原因是多方面的,只是经济危机的来临加速了画廊经营问题的呈现。不过从宏观的角度来看,画廊业尤其是798艺术区的画廊必将经历一个重新洗牌的过程,其分化也会长久地持续。然而我们所关心的是,798艺术区画廊业的洗牌不应是无序进行的,而应是一个渐进而且有所引导的过程,只有如此,中国本土的画廊才能健康成长起来。•4.过度的商业化。•798艺术区人气的走旺,必然引起更多画廊和其他非艺术机构大举进驻,从而带动和加剧该区域时尚化和商业化。然而,这将使作为中国当代艺术的旗帜和象征的798艺术区不复存在,同样,798在中国当代艺术发展中的特殊地位也不复存在。所以,“现代艺术真正要开拓的是一个自由抒发的公共领域,而不是一个消费场所,尽管它对公共领域的拓展依赖于市场,但绝不能受制于市场”。•当然这或许是一种美好的愿望,因为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时时左右着艺术区的发展。从当前对798艺术区的考察中,可以看到这种商业化倾向已经非常严重。从管理层的角度来看,虽然对进驻的画廊和艺术机构进行了一定的筛选,但是一些非艺术机构的进驻却是不争的事实。虽然这些机构有很多是打着手工、创意等旗号入驻的,但是我们能明显地感受到其低俗的商业化气息。商业化的过度泛滥以及商业品位的低俗,必将影响到整个文化区域的形象,而作为文化创意产业规划的艺术区也必将在品味上受到极大的影响。这些情况正好印证了在访谈中很多画廊经营者和艺术家表现出的不满。他们认为,整个798艺术区已经被类似的商业机构污染了,而且担心这种倾向会越来越严重。实际上,798艺术区在很多人的眼中,已经开始慢慢地俗气了,正在逐渐失去其早期最具活力的创造性。•据考察,有些商铺开始以出租柜台的方式将空间租售给更小的商户,自己则做起了老板,而且以此为骄傲。这种将空间分割,再分租给更小的租户的办法,虽然充分利用了空间,却让798的商铺更加类似一些旅游区的小商小贩,因为在他们的眼中,“艺术”的招牌可以带来更多的利润,虽然这些商铺打上了“精品、原创”的字样,但掩盖不住其低端、粗俗的发展方向。•从统计数据看,798艺术区发展速度最快的就是商铺。从2003年到2009年,短短6年的时间,商铺在数量上翻了32倍,其中餐饮翻了19倍。而且关键问题是,当前新发展的商铺已经和前几年以创意、精品为理念的商铺有了极大的不同,有的仅仅售卖普通旅游纪念品,很多商品都是从一些小商品市场和旅游商品市场批发来的,打着798艺术区的名号,借着文化艺术的外衣赚取超额利润。•(二)隐性问题•798艺术区的隐性问题是一些宏观的问题,相对比较隐蔽。同时这类问题往往比较复杂,对798艺术区自身的影响也会更深刻,更持久。这些问题概括起来说主要包括艺术区的定位、中国当代艺术本土地位的确立和发展、中国本土画廊的定位及其成长等。•1.艺术区的定位问题。•到今天为止,798艺术区到底应该向什么方向发展?管理者到底该作什么样的定位?这些都会对798艺术区未来的发展产生深远影响。向什么方向发展成了管理者和入驻者以及关注798艺术区的学者们讨论的焦点。•从2006年开始,798艺术区的建设被纳入到北京市的文化产业规划中。它已经不再是一个独立的区域,而是融入到整个北京市的文化发展战略的大框架中。所以798艺术区的定位实际上也影响到整个北京市的文化产业的发展。从798艺术区的发展看,它已经走过了自发聚集阶段和“粗放型”的管理阶段,现在面临的首要问题是如何建立品牌。•在大家的眼中,798艺术区曾经代表了中国现当代艺术的某种侧面。但是随着名声的增加以及商业价值的提升,798艺术区开始偏离其原来的发展轨道,逐渐成为市场力量和行政力量交错、艺术和商业交错以及艺术与其他多种力量角逐的场域。在这个过程中,各种力量的此消彼长都左右着艺术区发展的进程和方向。作为管理者,应该有一个清晰的定位,以便在诸多力量交错中把握艺术区的可持续发展。无论如何,在笔者访谈和调查的过程中,很多人仍然认为798艺术区的核心在于艺术,旅游和时尚消费的因素必须得到一定的限制,人们普遍希望,798艺术区应该保持其作为中国现当代艺术区的特有气质。•2.中国本土画廊何为?•我们在为798艺术区引入国际画廊大鳄高兴的同时,也应该看到本土画廊成长的窘境。艺术区除了类似尤伦斯这样的大型艺术机构外,还有像红门画廊、长征空间、常青画廊、萨奇画廊等•中国的现当代艺术的输出,一开始就是一种“被动输出”,其所代表的价值观是被西方的机构和收藏家选择以后的价值观,而这种被选择的价值观是在西方口味下的一种“他者的眼光”。从另一个角度来看,现当代艺术之所以愿意被“文化殖民”,或“自我殖民”,恰恰是没有意识到这种“被动输出”所带来的严重后果,从短期和具体的艺术家来看,这种迎合式的输出,虽然带来了一定的经济利益和市场价值,但从长远看,我们无法真正建立中国当代艺术的系统和价值观,无法建立自己的文化身份,从而失去话语权。如果在国际市场上,我们不能在艺术品的输出中变被动为主动,不能在输出我们的艺术品的同时输出我们的价值观,那么现当代艺术仍然是一种缺乏自我造血功能、寄生在西方艺术上的伪当代艺术,而这恰恰是摆在本土画廊面前的重要课题。•表面上看,798艺术区呈现出一片繁忙的景象,它是各个画廊不停更换的当代艺术展览,也是怀有不同目的但又充满兴趣的参观者不停地进进出出。如果说这就是798,那么这也只能算是一种现象而非本质。在笔者看来,透过繁复的表象,其实质是市场语境下不同利益方的博弈,在其解构和建构中造成了利益的不断转移,同时也造成了不同层次力量上的此消彼长,既涉及到艺术本体,也涉及到艺术与社会、政治、经济等方面。它既有特殊性,也有普遍性。从社会学和人类学的角度看,798艺术区恰恰是中国社会变革时期出现的“文化进化”和“文化变异”、“文化冲突”和“文化共存”的复合体。它既不是滋生当代“妖魔化”艺术的温床,也不再是“流浪”艺术家的“乌托邦”,而是一个现场,一个融合了文化、艺术、市场和体制等多重因素的场域,它的发生、发展以及变迁,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典型的案例,让我们不仅看到中国当代艺术发展历程的一个侧面,更让我们思考中国当代艺术以及与之相关的艺术区及其群落生态,思考作为中国现当代艺术的发展以及艺术区的建设。•3、商业模式还不够成熟•如今很多艺术家、艺术团体走上798的舞台至少意味着自己的作品抑或说商品有了一个可以向世界展示叫卖的舞台。这样很难保证有多少艺术家能够全然不为巨大的经济利益所诱惑而依然保持自身创造的独立性。越来越多被打上后现代烙印的作品充斥其间,不可说没有精品出现,然而那众多扭捏作态,向看者和各色潜在买者招摇炫耀的也不在少数。当艺术的独特创造性演化为工艺品的来料加工和异地转手时,难免也会生出798沦为国际艺术生产基地的惶恐和疑虑,这样的商业模式是不成熟的。•这里眼花缭乱的各种时尚周、公关推广活动,各画廊展室开展多元化经营,利用场地等资源创收是无可厚非的,然而在商业味道日益浓厚的艺术区,怎样发展副业的同时不贻误主业,或者说在举办各种商业活动创收的同时又不影响艺术区创作和产业运作这条主线,也是艺术区各运营主体和管理者首当其冲需要面临的问题之一。798艺术区最重要的产业链条是画家、以画廊为首的艺术机构以及与之产品相对应的消费市场。现在的问题是,这个产业链条还有待完善。
本文标题:第十二章 北京798艺术区产业发展与困境2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80195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