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文化 > 世界地理4全球人地关系发展的历史轨迹
第四章全球人地关系发展的历史轨迹本章内容提要1、全球人地关系发展的历史阶段及特征2、人地相互作用的全球化表现3、全球可持续发展的有关问题关键词•人地关系(human-earthinterrelation)•人地相互作用(human-earthinteraction)•全球生态问题(globalecologicproblems)•可持续发展(sustainabledevelopment)内容结构第一节全球人地关系的历史发展第二节当代人地相互作用的全球性与全球可持续发展采集狩猎社会信息社会农业社会工业社会全球人口、资源、环境问题可持续发展第四章全球人地关系发展的历史轨迹第一节全球人地关系的历史发展一、人地关系发展的阶段性特征人类是由动物进化来的,人类的进化与自然的演化密切相关。自从人类产生之后,人类就同其栖息的自然地理环境相互作用着。人类通过技术的发展去适应自然、挑战自然、控制自然,通过社会组织的形式来争取优势。在这一过程中,人类自身也不断被改造,形成了不同历史发展阶段的人地关系形式。如果以技术的发展为主要参考变量概观人地关系的阶段性特征,那么人类社会先后经历了:以原始技术为主的采集狩猎社会以农业技术为主的农业社会以工业技术为主的工业社会目前正向以信息技术为主的信息社会过渡。各社会阶段的人地关系特征可由下表概括。各社会阶段的人地关系特征时间范围:采集狩猎社会是指人类产生到原始农业出现以前的阶段(距今大约300万一1万年),相当于旧石器时代。特征:(1)人类还仅仅是自然生态系统中的一个普通成员和食物链中的一个普通环节,人的生存状态和其他生物物种并无大的区别。(2)旧石器时代的人类社会形成了相互合作和财富公有制的社会特征。(3)人类已基本具备了适应不同生存环境的能力。(4)依赖自然并为自然所支配、而对自然的影响力极小,是该阶段人地关系的主要特征。人地关系基本是和谐的。二、采集狩猎社会的人地关系三、农业社会的人地关系时间范围:农业社会是指原始农业出现以后、工业革命出现之前的阶段,距今大约1万年-200年。其中,距今大约1万年到5000年是原始农业社会,相当于新石器时代。其后到工业革命之前则是传统农业社会时期,相当于青铜时代和铁器时代。农业社会原始农业社会距今大约1万年-200年传统农业社会200年-18世纪中叶(一)原始农业社会的人地关系特征:(1)人类开始利用简单农业技术开发土地和生物资源来补充天然食物的不足。标志着人地关系作用方式的根本性变化。(2)对自然系统没有造成大的干扰,也不会在生产过程中产生自然系统不能吸收的废物。(3)人类可以适应各种各样的自然环境。(4)极低的消费水平和不大的人口规模决定了原始农业社会的消费结构对自然系统的压力不会超过自然系统的承载极限,人地关系基本是和谐的。原始农业社会(二)传统农业社会的人地关系与原始农业的根本区别:单位土地上人为的物质和能投入和由此带来的单位土地上的生物产出量均有大幅度提高,而且物质、能量的产出和投入基本上是平衡的。传统农业社会出现了代表着先进的和主体的文明的种植业。传统农业技术中出现了青铜器、铁器等生产工具,使人类大规模改造自然系统成为可能。第四章全球人地关系发展的历史轨迹耧车耒耜传统农业社会的人地关系的特征1.基本上维持了人与自然之间的平衡。4.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城市,从而使人地关系的空间结构发生重大变化2.人地关系主要问题是土地不合理使用造成的土地侵蚀和土地退化,以及人类在自然灾害面前显得十分无能为力。3.为了有效解决传统农业社会人与自然的矛盾,人类在社会调控结构方面出现了进步。(所有制形式的改变;国家的出现。)四工业社会的人地关系时间范围:开始于18世纪60年代前后的英国产业革命所形成的工业经济形态,大约在19世纪70年代前后才得以在欧美国家全面确定。迄今为止,工业社会是人类历史进程中人口增长最快、发展最迅速、财富积累最多及社会变动最为剧烈的时期。化石能源和矿产资源的广泛开发与工业的兴起,彻底改变了农业社会人与自然的相互作用方式、社会系统的结构乃至文明的模式。瓦特改进蒸汽机工业社会的人地关系的特征1.工业社会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不协调。4.全球工业进程的地区差异明显。2.工业社会人地关系主要问题涉及人口、资源、环境和发展等诸多领域。3.工业社会是以消耗能源、破坏环境为代价的,其发展是不可持续的。人口老化,资源短缺、能源危机、粮食紧张,水土流失、土地的荒漠化和盐渍化,森林和草原退化、生物多样性减少以及大气污染、水体污染、噪声污染、电磁污染、核放射污染、固体废弃物和城市生活垃圾污染等发展中国家,却由于历史、现实等原因,正在步发达国家的后尘,人与自然的关系进一步恶化。五信息社会的人地关系时间范围:信息社会是在工业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人类社会科学技术获得极大发展的条件下而出现的。一般认为,信息社会开始于20世纪60年代西方世界爆发的以微电子、电子通讯和计算机等技术为核心的新技术革命,世界主要发达国家大约在20世纪80年代开始步人信息社会时代。信息社会的主要特征:①知识成为生产力的关键要素,以知识为主导的、以信息服务业为主体的知识经济将替代传统制造业经济。②劳动力的主体将不再是工作在装配线上的工人,而成为信息工作者。③经济活动不再以现金交易为主流,而代之以信息的流动,信息成为经济发展的基础。④经济活动不局限于一国之内,基本上是跨国经济或全球经济。⑤经济组织形式主要不是自由市场经济,而是制度经济,跨国公司、政府和工会是经济舞台的共同统治者。⑥由于信息传播的即时性和技术扩散的高效性,信息社会中,无论个人或公共部门都将变得空前富裕,且社会经济生活方式和空间组织形态也会发生空前快速的变化。信息社会是我们看到的最有可能取代工业社会的新的文明模式。这是因为:①信息资源的利用改变了我们对资源的狭隘认识,不仅丰富了资源的内涵,而且在各种资源之间建立起来了联系。②信息社会通过建立高效的信息反馈机制和系统网络,使网上资源可以得到有效的利用,这为不可再生资源的最大限度循环和可再生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提供了技术支撑,而且这种机制可以实现信息控制,及时发现问题,解决危机。③信息技术是创新的催化剂,它不仅能加快创新的步伐,而且可能成为突破性变化的主体,迅速引起一系列适应性变化和连锁反应,导致系统的变革,而变革的周期将大大缩短。对广大发展中国家而言,步入信息社会还有相当长的路程。但这并不能排除发展中国家应用信息技术,以信息化促进工业化。目前,世界上步入信息社会的国家和地区有美国、欧盟各国和日本,但其距未来学家描绘的信息社会特征还是存在相当的距离。可以说,无论是步入信息社会的国家,还是其他国家,都将在知识经济时代面临人与自然关系的新的转变,尽管转变的内容不同。人地关系思想发展的经历的四个阶段崇拜自然改造自然征服自然谋求人地协调第二节当代人地相互作用的全球性与全球可持续发展一、当代人地相互作用的全球性表现近一个世纪以来,人类与地理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强度越来越大,并开始在全球范围内产生严重后果。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影响因素:越来越多采用技术:越来越高不利后果:越来越严重空间范围:越来越广当代人地相互作用的全球化表现在政治、经济、文化和自然环境的诸多方面。(政治上的恐怖主义、经济的全球化、种族的文化冲突等无不打上全球性的烙印,人口、资源、环境等方面更是如此。)人口、资源、环境问题的全球性共包括三个层面的含义:一是人口、资源、环境问题为世界各国所普遍关注;二是这些问题已产生跨国界的影响;三是有些问题已发展成全球性问题,如全球变暖、臭氧层空洞的扩大、海平面上升、生物多样性的减少和海洋污染等。(一)人口、资源问题的全球关注1.人口问题与世界的贫困(思考:世界人口问题、贫困的原因)人口增长导致的后果资源危机粮食短缺贫富差距拉大社会保障水平下降教育、就业压力增加贫困国家贫困根源而造成发展中国家工业发展迟缓的原因则要复杂得多,既有殖民地体制下遗留的发展中国家所形成的单一矿物原料出口的经济结构原因,又有国家内部政治动荡,经济发展的政治环境得不到保障和一贯忽视农业基础地位等现实原因。造成失业的原因是发展中国家工业化进程的缓慢,其工业的规模很小,根本不能为国家提供基本的就业规模。(1)贫困人口是与失业联系在一起的第四章全球人地关系发展的历史轨迹(2)不合理的国际经济秩序不合理的国际经济秩序,使发展中国家始终处于不利的地位,单一的出口产品非常容易受到发达国家市场波动的影响。一旦出口下降,外汇收入水平便随之降低,国家用于购买生活必需工业品和谷物的能力即受到严重影响,整个国民经济因此陷入危机。第四章全球人地关系发展的历史轨迹(3)长期的低水平经济运转长期的低水平经济运转使得国家用于发展教育、卫生和其他社会保障的能力低下,居民的生活质量不高,而历史上遗留的民族矛盾长期激化又导致社会冲突的不断发生和发展,使国家的政治局势障碍外部资本的进入和本地资本的积累,便酿成了恶性循环。第四章全球人地关系发展的历史轨迹(4)农业生产的条件不断恶化在农村,由于缺乏教育投资和技术支持,农业生产只能是粗放的,对土地和植被的破坏不可避免,生态和环境的质量逐年下降,自然灾害连年发生,农业生产的条件不断恶化,食品供应的短缺又会对整个国民经济产生结构性的影响。第四章全球人地关系发展的历史轨迹植被破坏引起的水土流失过度开垦草地(6)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的资源掠夺发达国家的富裕和经济发展使得它们进入高消费的后工业社会。这些发达国家对自然资源的需求越来越大,对发展中国家开发和出口其自然资源的需求也越来越多。为维持基本的生存,发展中国家就要更多地开发它们的资源以供出口,这势必会进一步使它们的生态、环境走向恶化。(右图以日本为例说明)第四章全球人地关系发展的历史轨迹在一些国家的内部,由于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和一些地区自然条件的恶劣也会使贫困大面积的发生。相对于其他经济较达的地区,这种收入水平的巨大差距如果长期存在,势必引起地区间,特别是民族地区间社会矛盾的发展,给国家政治带来不利影响。(5)经济发展不平衡及地区自然条件恶劣当前资源问题不可再生资源衰竭(短缺;消耗水平差异悬殊;开发及应用技术水平低)2.资源问题水资源短缺(工业和城市用水集中、用水量大;水体污染严重;浪费现象严重)耕地资源减少(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土壤次生盐渍化、碱化;肥力下降)全球耕地资源减少情况当前环境问题环境污染加剧(大气、水体、固体废弃物、土壤、噪声、电磁、放射性)3.环境问题生存环境变恶劣(生物多样性与人体健康受到威胁)环境改善难度加大环境影响范围增大环境污染主要包括:(1)人类生活用水和生产用水在无处理排放时对水体产生的污染(2)大气中的悬浮颗粒物、气态污染物对大气质量的破坏第四章全球人地关系发展的历史轨迹大气中有害气体的增加,往往又是酸雨的制造者,酸雨不仅腐蚀金属,也会破坏森林、植被及毒害水体中的生物,当水体的pH接近5时,鱼苗和鱼卵就会大量死亡,至于对宝贵的人文遗产的破坏那更是不可想象的。据统计,全世界每天有大约3.5万儿童死于由环境引起的疾病。酸雨第四章全球人地关系发展的历史轨迹酸雨成因第四章全球人地关系发展的历史轨迹(二)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的跨国界影响长期以来,人们一直以为通过一个国家的努力就可以保护和改善环境,维护本国人民的福利,但1986年的乌克兰切尔诺贝利核泄漏事件及其放射云雾的扩散,打破了人们的这种幻想。随后全球性环境问题的出现更使世界震惊,(三)已经引发的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1.全球性的气候变化温室效应——气候变暖、海平面升高臭氧层保护着地球2.臭氧层的耗竭与破坏3.生物多样性锐减4.对具有全球性调节能力的生态系统的破坏5.土地退化(森林退化、草场退化、土地沙漠化)正在加速6.社会环境问题:诸如病原体(疯牛病等)及疾病(艾滋病等)的扩散、环境难民、战争、南北关系、海洋利用、宇宙开发、人权、恐怖主义、毒品等都带有全球性质。如诸如此类的问题不引起全球的关注,不从全球的可持续发展角度加以考虑,将必然给世界人民带来灾难。二、全球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动向与任务全球人地关系发展的不平衡性,各种社会
本文标题:世界地理4全球人地关系发展的历史轨迹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80195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