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信息化管理 > 王财贵:读经教育百问千答
1王财贵:读经教育百问千答1、问:您是国内非常知名的教育家,我想知道在您这样一个有建树的教育家眼中,教育到底是什么?他的根本、宗旨、灵魂是什么?答:教育是个大问题,要说起来不容易,但总有一个了解的原则——教育是教人,就要从人性教起,即开发他的人性。万物都有本性,那人的本性是什么呢?当然只有开发出來你才知道,但是我们总是要让一个人能够在天地之中不要辜负他的生命,所以我称教育是一种“赞天地之化育”的工作。“赞”就是协助,协助天地的工作。天地生人,跟生草木、生一只猫一只狗,不很一样的。因为草木以及其他动物,大概都是听天由命的,但天生人,却留给人类很大空间去自我调整、自我开发、自我改善。父母和师长就是负责下一代的调整、开发、改善的工作。有了父母和师长的教育,人才能成长得更加完美,所以教育就是开发人性的工作,就是赞天地之化育的工作,让他更加充实、饱满、光辉的工作,我们尽其可能,希望他们走向完美。至于什么是完美,只有在过程当中尽其本分,所以不是要求已经讲出來的完美,而是随时把握到人性,随时想尽办法,尽可能来开发。而要良好的开发,就要对人性有良好的了解,以及正确教育的方法,所以教育就是开发人性培养人才的大工程,这是我对教育的了解。2、问:您做教育这么多年,您的生命是完美的吗?答:纵使是圣人,也不敢说他的生命是完美的,他也是尽其心力走向完美。我们当然不能说自己是完美的,我们只能希望我们的下一代会更加完美,只能2这样希望,不能够自以为是,所以问这个问题实在是,(不好回答吗?),不是,只是问这个问题比较笨,哪有人会说自己完美的。3、问:那我重新问,您从事教育这么多年,也进行了许多钻研,那有些人就想知道,您觉得自己在那些方面比较完美?这样问可以吗?答:(笑),也不太好,我研究教育了解教育,那是在我能够自我教育以后,因为一个人在他比较幼稚的时候,心灵没有成熟的时候,需要别人给他教育,等到心志渐渐成熟,他就可以自我教育。刚刚说教育是开发人性,使人生走向完美,应该自我要求渐渐走向完美,到底是否完美,并没有一个标准可以评判,所以到最后也只是自己反省、自己改善、自己知道,所以我不能说自己是个完美的人,或者在某一方面完美,因为明天会更好。4、问:那换一种说法,您从中找到什么样的快乐?答:这倒是可以说的。如果你有了过,改了一个过,这是使人快乐的;你从有所不知进入到有所知,这是使人快乐的。所以孔子说“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孔子所说的“学”是没有任何限制的,只要应该学的,就需要学。这个“学”落实了,在生命中成就了,会使生命更加开朗、充实、光辉,让生命回归到他自己,有一种幸福感在其中,孔子把这个感觉叫做“说(悦)”,不是一般所说的快乐,而是从内心生起来的,对得起天地,对得起自己的那一种感受,那是很愉快的。假如我能够有所进步,我都是很愉快的,我能够看到世界有任何进步,我也会很愉快的。如果我有这种感觉,任何人也都应该一样,因为人性是相通的,自己的感受也是大家的感受。如果一种感受只是主观的,而非客观的,那么这种感受3就不能够应用于众人身上,但是他是否可以应用,在相当程度上自己是可以知道的,也就是说,一种主观是否客观,自己是知道的。5、问:现在这个社会科技非常发达,人的思想也非常多元化,那么家长到底应该把孩子培养成一个什么样的人,怎样才是完美的人才,这个教育的根本方向是什么?答:不管科学发达不发达,不管世界多元化不多元化,这都是在表面上说,其实教育只是要让他有一个开放的心灵,有一个求知的精神。有了这种求知的精神,那么在任何知识程度的时代里面,他都努力求知,不管那个时代有多少种类的学问,他都希望去了解去学习。所以教育是培养一种学习的心态,我们在目前这个时代和别的时代统统是一样的。不一定只有这个时代要完美的人才,任何时代都要完美的人才,你不应该用完美做标准,而是要让一个人能够自我期待、自我勉励,走向完美。在一个知识发达的时代,什么叫做人才?就是他知识丰富;在多元化的时代什么叫做人才,就是让他有多元化的心态。这也是刚才说的,学而时习之,有这种精神,他在任何时代都是一个现代化的人,再过一千年,也有那个时代的现代化。所以,随时都要把自己的心灵开放,随时都要“日知其所无,月无忘其所能”。这样好像没有一个标准,不过我们现在所谈的是一个教育本质的问题,如果你能教出一个符合教育本质的人,他能有这样的心态,他必然能够自我达到尽量完美,这样的人已经对得起天地,对得起自己的人生,如果人人都能尽其所能达到完美,那么这个世界已经是天下太平了。46、问:现在的教育模式非常多,教育理论也花样繁多,您认为中国教育的根本出路在哪里?答:不是中国教育的出路,而是任何一个民族教育的出路。没有所谓中国自己特殊的教育,只要是人,我们的教育观念都应该是一样的。中国教育的出路在哪里?那么我们就来探讨现行中国教育是否合乎人性,合乎人性的地方我们保留下来,如果有不合乎人性的地方,我们就要改革。所谓教育改革,其实是有把柄可循的,是有根可以找的。那么教育改革成功了吗?整个世界二三十年来都在做教育改革,中国这十多年来也跟着做教育改革,据我所知,世界上没有任何一个国家说他的教育改革成功了,我们中国是否可以说自己改革成功了呢?我看未必。追求其原因,难道教育是这么困难的么?有了改革教育的心,而努力的几十年,却没有达到改革的成果,为什么呢?其实并非教育本身是困难的,而是我们没有把握到教育的本质,就是没有把握到人性,没有从人性的根本上去解决问题。所以,如果能够按照人性来设计教育,我认为教育是非常简单的,要培养人才是非常轻松的事情,现在最重要的关键,是不管教育还是其他学问,都要回归“本”。7、问:我刚才之所以问中国教育的根本出路,是因为从三十年前就有这样一个观点,中国教育是最难攻克的堡垒。相比起其他国家的教育,比如说日本,他有剑道茶道,美国,他有生活中的教育,都有文化或者应用的技能在里面,但是中国的学生好像只是一个做题的机器,那么中国教育和其他国家教育比起来,有什么差距?答:其实不仅是中国教育有问题,刚才所说的日本美国,乃至于世界上所有国5家,也都有他们的隐忧。所以中国人也不必太过自责,虽然自责代表一种改进的决心,但是自责而妄自菲薄,而丧失了信心,也不好,因为这是全人类的共同问题。像刚才说的有的国家注重生活能力的培养,不单纯为了应试,因为给他很难的功课,很辛苦的学习,也不管最后对人生有没有意义,这样当然是一种浪费。至于说生活技能要不要学,任何有意义的事情都要学,现在问题是要用多少世间来学。功课要学,考试范围内的知识,也都有一定意义,但是它对人生的意义到底有多么重大,我们要考察出來,然而去安排学生学习。假如学习一直在考试方面为难学生,恐怕也是费力多,收效少,所以还是那句话,要从人性的本能出发。8、问:您个人的教育理想是什么?答:那是非常简单的,几乎人人都应该这样想,也是人人都想得到的,就是该怎么教就教,该教什么就教什么,有意义的教材,该在什么时候就在什么时候教。所以我认为教育有三大原则,所谓原则,“原”就是根源,“则”就是规律,最基本的规律叫做原则。教育有三个最基本的规律,你按照这个基本的规律而行,不见得能达到百分之百的功效,因为教育是教人,而不是教机器,所以不一定有百分之百的成就,但是如果不按照规则而行,甚至违反了最基本的规则,那么只有一个结果,就是失败。所以,教育一定要按照规则,当然所有事情都要按照规则,教育更要按照规则,因为教育是一个长期酝酿的工程。有些事情的成效很容易看到,让人很容易按照成效来修正做法,来反省他的规则,但是教育的成效是在几十年之后,甚至几百年之后,所谓教育是百年大计,所以对规则的把握更应该谨慎,但是因为他是如此长远的工程,所以对于教育规则的把握往往被人忽略。6(有八十多年了),恐怕不止,自从有人类以来,很少有人把握到教育规则的。(但近八十年来尤其严重),是尤其严重而已。教育的三个基本原则,我认为第一,教育的时机要把握,第二,教育的内容要把握,第三,教育的方法要把握。这本来是人人都知道的,但是却忽略了,你一忽略,教育就或许费力很多,收获很少,或者是败坏人性,孟子所说,不仅是缘木求鱼,而且还会带来害处。所谓教育的时机要把握,就是在一个特定时期内要完成那些必要的教育,是有相当固定性的,这在教育上叫教育的关键期,你错过关键期,一生后悔。如果后悔能改善,还没有关系,如果后悔而来不及呢?那真是一失足成千古恨。所以教育的时机是教育的第一大关键。现在全世界,包括中国的教育体制,几乎不了解教育的时机,而且教育改革一直没有注意到这个最重要的一块,所以,如果不客气的说,我从老早以前就说,这种教育改革一定是失败的,因为连这么重要的原则都没有把握,他怎么可能成功呢?教育的时机有两个方向要注意:第一,教育要从什么时候开始;第二,在特定时期内要完成哪些必要的学习。而教育从什么时候开始,又是教育时机最关键的问题,所以教育改革要注意这个问题,你在该开始的时候不开始,就一个后果,错过时机。错过时机,往往机会永不再来。(那么最好的时机是什么呢?)我们可以去想一想,有很多大学教授对学生不满意,他就责备学生,你們高中是怎么学的?可见高中是大学的基础。高中老师常骂学生,你們初中从哪里来的,怎么学成这样子,可见初中学好高中就好教了。初中老师教训学生,你們小学老师都没有教吗?小学老师呢,也不甘示弱,你幼稚园到底在做什么?那么幼稚园老师没有话讲了吗?他会说,你难道没有家教吗?是不是,大家都听过这句话嘛。所以你就知道教育的时机是什么意思了,所7以越早期是后来发展的基础,越早期越重要。那所有父母亲都会说,我的孩子好像一出生就开始学习了,那我们就问,出生才开始学习吗?就可以问出答案了。所以教育的时机应该从什么时候作为起点,道理很简单,教育如果教的是生命,我们就说从生命有的那一天,就是教育的开始,也就是说从受孕的那一天开始,胎儿就应该做教育了。这就符合中国古人的说法,中国古人常讲要胎教,现在中国人不信中国祖先了,所以中国祖先的话可以摆在一边,但是如果西方人也研究出來胎教是有效果的呢?(他就相信了,问个题外话,您认为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这是一个时代的问题,是中华民族的自信心问题,我的理想是,并不排斥西方,凡是人类对的东西都要承认、都要学习、都要尊重,所以并不是中国祖先被忽略了我就生气,我们学习西方就可耻,没有这回事,我们现在就事论事。中国古人说胎教,有经验上的直观道理存在,西方人研究胎儿脑神经医学,至少从人类生理成长上证实,胎儿是可以接受教育的。中国古人可能是从人类的心灵智慧性情这个更虚无缥缈,但是更重要的方面来教导我们要做胎教,综合这两方面给我们的教导,我们就知道胎教是可以做的。教育的教材必须要和教育的时机相配合,教育的方法又要与教材和时机相配合,所以三个基本原则是一体的,就是在什么样的时机用什么样的教材怎么样来教,让他不辜负、不浪费这段时期,以作为未来发展的良好基础。所以把教育的时机、教材、方法都把握了,一个人受教育的前途就会蒸蒸日上,把基础打好了,未来就走向康庄大道,水到渠成。所以按照我的看法,人类接受良好的教育,只需要三年五年,最多十年,就可以成为一个好学不倦的年轻人,这个时候这个人就不需要有教育的烦恼,所以我们要解决国家的教育问题,解决家长的教育担忧,一定要从根源入手,否则问题层出不穷,永远解决不了。8(时机越早越好,那么内容呢?)内容我认为越恰当越好,该教他深度内容的时候就教深度的内容,该教他浅度内容的时候就教他浅度内容。如果把教育的时机大分为两个阶段,一个是幼稚期,一个是成熟期,就可以以十三岁作为一个分界点。十三岁之前称为幼稚期,因为人的自我意识还没有成熟,十三岁之后称为成熟期,因为他渐渐成熟,大分为这两个阶段,就可以讨论教育问题。心志没有成熟之前,理解力比较少,记忆力是比较强的,比较宽泛的来说,十三岁之前是吸收的、酝酿的年龄,十三岁之后是理解的、表现的年龄。所以该吸收的时候给他吸收,该理解的时候引导他理解,这代表吸收不一定要理解。那么我们给他吸收什么东西才对人生有重大意义?就是吸收重要的、有深度的教材,所以越早的时候教越深的教材,这就是把教育
本文标题:王财贵:读经教育百问千答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80206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