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 第二讲文学活动(3-5)案例
第二讲文学活动第三章文学作为活动第一节活动与文学活动一、人类活动的性质1、生活活动:以生产活动为基础的人类生存、繁衍和发展的活动系统的总称。动物活动:生命活动;本能;无意识;维持生命存在;只能被动地适应环境,维持物种的繁衍。人类活动:生活活动自由自觉地创造;有意识;能动的以对对象的规律的把握为基础;有目的;在活动开始前已确定目的,活动的成果已预先观念地存在;不仅适应环境还能改造环境,并反观自身。蜜蜂的“建造成果”人类创造的建筑艺术生活活动作为人类的存在方式,可以从两个层面加以阐释:①从发生学层面看,以劳动为中心的生活活动创造了人本身和人类社会,也推动了人和人类社会的发展;以劳动为中心的生活活动不仅改造了自然,使之适应人的需要,同时也改造了人自身。②从认识论层面看,人的思想、观念、意识来源于物质生活活动。二、生活活动的美学意义1、生活活动导致人与对象之间的诗意情感关系人在生活活动中,可以与对象建立、保持自由的关系。超越于现实功利的、伦理价值的关系之上的诗意的情感的关系。即以审美创造的实践方式去把握世界。2、生活活动导致人的自觉能动的文学创造人的活动作为合目的性与合规律性的统一,体现着人的自觉意识。这种意识是先天的感性感觉与理性积淀的高度统一,因而是富于创造性的。动物的生产是片面的,而人的生产是全面的……动物只是按照它所属的那个种的尺度和需要来建造,而人却懂得按照任何一种的尺度来进行生产,并且懂得怎样处处都把内在的尺度运用到对象上去。(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3、生活活动使文学成为人的本质力量的确证生活活动作为对人的本质力量的确证,是审美产生的基础。通过创造、欣赏文学,人类尽情展现了自由创造的能力,同时更深地体会到了自己的存在及意义。马克思:人的五官感觉的形成是以往全部世界历史的产物。三、文学活动的地位人的活动物质实践活动精神活动认识性精神活动伦理性精神活动宗教性精神活动审美性精神活动第二节文学活动的构成一、世界与作者1、世界的含义:主观世界客观世界人的思想情感超验世界社会历史与现实自然万物2、对作者与世界关系的不同理解①侧重强调文学对客观世界的逼真描绘西方的模仿说传统:艺术模仿的世界可以达到真理,“诗人的职责不在于描述已发生了的事,而在于描述可能发生的事,即按照可然律或必然律可能发生的事。”——亚里士多德:《诗学》②侧重强调文学是作者的情感表现活动欧洲18世纪浪漫主义思潮“诗是强烈情感的自然流露。”“诗是最快乐最良善的心灵中最快乐最良善的瞬间之记录。”雪莱,1792-1822《毛诗序》:“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荀子·乐论》:“夫乐者,乐也,人情之所不免也。”刘勰《文心雕龙·明诗》:“人禀七情,应物斯感,感物吟志,莫非自然。”钟嵘《诗品序》:“气之动物,物之感人,故摇荡性情,形诸舞咏。”白居易《与元九书》:“有事物迁于外,情理动于内,随感遇而形于叹咏者。”二、作品作品体现着作者创造性地观照世界、观察人生的方式,其内容和形式都有独特的价值。俄国形式主义:文学的本质在于文学的形式,文学研究的对象是“文学性”;“陌生化”效果;强调作品的形式之于作者的意义。结构主义:对作品进行整体的模式研究,追踪作品的“深层结构”;注重二元对立的分析方法;共时与历时/横组合关系与纵组合关系/;语言与言语/代码与信息/能指与所指/秩序与序列等。英美新批评代表人物兰塞姆创造了一个术语:文学本体论(文学活动的本体在于文学作品而不是外在的世界或作者。)兰塞姆J.C.Ransom1888—1974三、读者只有经过读者阅读,作者创作的文本才能实现其价值。读者阅读作品具有再创造性质。一部文学作品并不是一个自身独立、向每一时代的每一读者均提供同样的观点的客体。它不是一尊纪念碑,形而上学地展示其超时代的本质。它更多地像一部管弦乐谱,在其演奏中不断获得读者新的反响,使文本从词的物质形态中解放出来,成为一种当代的存在。姚斯:《走向接受美学》姚斯HansRobertJauss提出“隐含的读者”,开启由接受研究向效应研究的内在转变。作家在从事创作的时候,都已设定了阅读对象,这些对象需要用作品中的空白结构去召唤。伊瑟尔WolfgangIser总结:(哈贝马斯:任何两个具有言语和行为能力的主体都可以用符号作为中介达成一种对话关系。)文学活动系统是由世界、作者、作品、读者构成的一个交往结构。四个要素相互依存,相互渗透,相互作用,共同构成一个有机的活动系统。第三节文学活动的发生与发展一、文学活动的发生1、巫术发生说:从巫术与文学的关系讨论文学的发生。巫术的原理:相似律、接触律。认为:巫术意义的生产过程对文学创作有某种启发意义。代表:弗雷泽《金枝》(1854~1941)2、宗教发生说:宗教与文学有着相当密切的关系,这点集中表现在欧洲中世纪。诗是诗人意识不自觉的自然流露。诗歌情感同宗教神秘情感是联系在一起的。赫尔德(1744—1803)3、游戏发生说:艺术是“自由的游戏”,其本质特征就是无目的的合目的性或自由的合目的性,换言之,艺术作为自由的游戏,就是合目的性和无目的性、有意图性和无意图性、艺术和自然的统一。康德1724—1804“过剩精力”是文艺与游戏产生的共同生理基础;动物的游戏局限在身体运动的方式,而人还有想像力的游戏。人的艺术活动是一种以审美外观为对象的游戏冲动。游戏冲动创造了一个活的形象。席勒1759—1805谷鲁斯:游戏有隐含的实用目的。艺术活动可以归结为“内模仿”的心理活动,它在本质上与游戏相通。4、劳动是文学发生的起点劳动为文学活动提供了前提条件——劳动创造了人本身和人类社会。劳动产生了文学活动的需要——最初的文学是适应史前人类的劳动需要而出现的。劳动是文学描写的主要内容。劳动制约着早期文学的样式——诗、乐、舞的三位一体。二、文学活动的发展1、文学活动发展的动力和原因的探讨①外在原因社会风气与时代变化《乐记》:“凡音者,生于人心者也。情动于中,故形于声;声成文谓之音。是故治世之音安以乐,其政和;乱世之音怨以怒,其政乖;亡国之音哀以思,其民困。声音之道,与政通矣。”刘勰《文心雕龙·时序》:“歌谣文理,与世推移”,“文变染乎世情,兴废系乎时序。”②独立的精神实体的运动。文艺发展不过是作为世界本原的理念(idea)对文艺产生了不同作用而已。文艺是理念的感性显现,而理念有由精神外化为物质形态再返回精神的自生长的要求,理念运动的不同阶段就有不同艺术类型来表现它。黑格尔1770—1831③从文学的发展的内在动因方面春天对应为喜剧夏天对应为传奇秋天对应为悲剧冬天对为讽刺文学弗莱④从文学本身构成因素组合变化方面形式主义与结构主义普洛普1895—1970列维-斯特劳斯2、文学活动的发展①文学随经济的发展而发展是总的趋势。②经济基础是文学发展的最终制衡性力量,而非直接的和唯一的影响因素。③上层建筑中的一些观念和有关制度往往对文学有更直接的影响。④艺术生产发展和物质生产发展存在“不平衡关系”。3、艺术生产发展和物质生产发展“不平衡关系”的表现①某种发达的艺术形式只能存在于生产发展水平的特定时期,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它反而停滞或衰亡了。②在某一历史时期,艺术生产与物质生产的发展并不总是成正比。4、如何认识“不平衡关系”①艺术生产的发展与物质生产的发展并不总是同步。它有自身独特的发展规律。②物质生产的发展水平是艺术生产发展最终制约因素。“不平衡关系”体现着局部发展不平衡与总体发展大致平衡的统一。③还有其它方面因素如政治、哲学、宗教等观念及涉及文学发展的制度、设施等往往会直接影响艺术生产的发展。第四章文学活动的审美意识形态属性第一节文学的含义古人云∶形在江海之上,心存魏阙之下。神思之谓也。文之思也,其神远矣。故寂然凝虑,思接千载;悄焉动容,视通万里;吟咏之间,吐纳珠玉之声;眉睫之前,卷舒风云之色;其思理之致乎!是以陶钧文思,贵在虚静,疏瀹五藏,澡雪精神。积学以储宝,酌理以富才,研阅以穷照,驯致以怿辞,然后使元解之宰,寻声律而定墨;独照之匠,窥意象而运斤:此盖驭文之首术,谋篇之大端。---------《文心雕龙·神思》一、文学的文化含义泛指广义的文化过程,是指一切口头或书面语言行为和作品,包括今天的文学以及政治、哲学、历史、宗教等一般文化形态。文学还未从一般文化现象中分离出来独立发展;文学所包含的某种特殊审美属性已被觉察到。“文学者,以有文字著于竹帛,故谓之文;论其法式,谓之文学。”——章炳麟《国故论衡·文字论略》“文学研究不仅与文明史的研究密切相关,而且实在和它就是一回事。在他们看来,只要研究的内容是印刷或手抄的材料,是大部分历史主要依据的材料,那么,这种研究就是文学研究。”——韦勒克、沃伦《文学理论》魏晋前文学泛指一切文章《论语》:文学为孔门四科之一诗有多方面作用《说文》:“文,错画也,象交文。”古希腊未产生一般文学概念,只有文学的特定形态,如史诗、颂诗、演讲术、悲剧等自由艺术:艺术、技艺、哲学等文学:14世纪自拉丁文引进二、文学的审美含义指具有审美属性的语言行为及其作品,包括诗、散文、小说、剧本等。意味着狭义的文学含义的确立。这是文学实践经验发展、总结的结果;在西方,是与现代化进程密切相关的。关于文学的自觉“曹丕的一个时代可说是‘文学的自觉时代’,或如近代所说是为艺术而艺术(Artforart’ssake)的一派。”——鲁迅《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在西方18世纪诗正式成为“美的艺术”。和修辞等纳入七种“美的艺术”之中,手工艺、科学不再是“艺术”。三、文学的通行含义文学是一门艺术,是主要表现人类审美属性的语言艺术。包括诗歌、小说、散文、剧本等文类。四、文学与非文学我吃了放在冰箱里的梅子它们大概是你留着早餐吃的请原谅它们太可口了那么甜又那么凉便条威廉斯赵丽华:“梨花体”诗赵又霖和刘又源一个是我侄子七岁半一个是我外甥五岁现在他们两个出去玩去了——赵丽华网友戏拟之作1.我终于会作诗了2.明天我也是诗人啦9.30第三极书局诗歌朗诵会闹剧生活(北岛)网1、文学的语言富有独特表现力。2、文学总是要呈现审美形象的世界,这种审美形象具有想像、虚构和情感等特性。3、文学传达完整的意义,本身构成一个整体。4、文学蕴含着似乎特殊而无限的意味。第二节文学的审美意识形态属性一、文学作为一般意识形态1、文学是上层建筑中社会意识形态的组成部分。2、文学作为意识形态最终决定于社会的经济基础。与经济基础的关系是间接的,通过上层建筑中政治等中介环节与经济基础发生联系。1、审美意识形态:指与现实社会生活密切缠绕的审美表现领域,其集中形态是文学、音乐、戏剧、绘画、雕塑等艺术活动。2、审美意识形态的特殊性:意识形态中的富于审美特性的种类;渗透着社会生活以及其他意识形态的因子。文学作为审美意识形态,看起来只是一次远离社会生活的个体审美事件,但归根到底总是与某种思想、观念、意识联系在一起的。汪曾祺《胡同文化》胡同文化是一种封闭的文化。住在胡同里的居民大都安土重迁,不大愿意搬家。有在一个胡同里一住住几十年的,甚至有住了几辈子的。胡同里的房屋大都很旧了,“地根儿”房子就不太好,旧房檩,断砖墙。下雨天常是外面大下,屋里小下。一到下大雨,总可以听到房塌的声音,那是胡同里的房子。但是他们舍不得“挪窝儿”,——“破家值万贯”。……北京人易于满足,他们对生活的物质要求不高。有窝头,就知足了。大腌萝卜,就不错。小酱萝卜,那还有什么说的。臭豆腐滴几滴香油,可以待姑奶奶。虾米皮熬白菜,嘿!……北京人爱瞧热闹,但是不爱管闲事。他们总是置身事外,冷眼旁观。北京是民主运动的策源地,“民国”以来,常有学生运动。北京人管学生运动叫做“闹学生”。学生示威游行,叫做“过学生”。与他们无关。……北京的胡同在衰败,没落。除了少数“宅门”还在那里挺着,大部分民居的房屋都已经很残破,有的地基柱础甚至已经下沉,只有多半截还露在地面上。有些四合院门外还保存已失原形的拴马桩、上马石,记录着失去的荣华。有打不上水来的井眼、磨圆了棱角的石头棋盘,供人凭吊。西风残照,衰草离披,满目荒凉,毫无生气。
本文标题:第二讲文学活动(3-5)案例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80304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