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中国美学百年回顾邹其昌摘要本文从20世纪中国美学的理论来源、发展阶段及其存在的主要问题,对这百年美学进行了回顾与反思。并对新世纪中国美学的走向进行了展望。关键词中国美学百年美学四大来源20世纪中国美学,是中国百年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她关注着中国的现实,关怀中国人的当下生存状况.着力解决中国的问题。大量借鉴引进西方理论,选择自己认为可行的理论来建构各自的美学体系,是中国百年美学的一大特色。中国20世纪美学体系可谓学说林立,理论来源纷繁复杂。从历史的建构和现存的理论形态来看,中国百年美学建构的理论根据或来源大致有四个。第一个来源是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作为中国人民在本世纪救亡图存,复兴中华过程中选定的指导思想,无疑占有主导地位。尤其是马克思主义实践观,无论是对政治生活,还是学术研究都有不言而喻的真理性,同样为美学研究开拓了广阔的前景。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为理论根据建构起美学理论的学派主要有实践论美学、客观论美学、主客观统一论美学等,特别是实践美学是中国本世纪美学的最高成就.也是中国当代美学对世界美学的重大贡献。从历史上看,唯心主义者只注重在心灵中去考察美学,认为美是纯精神性或上帝的产物,而否认物质性的内容.尤其作为客观存在的社会、民族、时代的内容。机械唯物主义虽注重物质或客观事物方面,但又忽视人的创造性、建构性功能,把美理解为人对外在事物的被动反映。而只有马克思主义实践观才真正科学地解决了这一难题.对美学研究具有革命性的作用。就现实而言,中国马克思主义美学取得了很大成功。这里区别于西方马克思主义美学的一个最为重要原因,恰好就在于把马克思主义实践观引入美学研究。第二个来源是现代西方哲学思潮。自19世纪中叶的西方文化伴随西方的利炮坚舰冲击着中国的传统文化以来,20世纪中西文化之争更是一浪高过一浪,西方各种哲学思潮大量被介绍到中国,如尼采哲学、叔本华哲学、康德哲学、柏格森哲学、克罗齐哲学、杜威哲学、萨特哲学、海德格尔哲学等。在引进和学习中,很多学者利用现代西方哲学话语的理论及其实践优势建构起了自己的美学体系。如直觉美学、生命美学、超越美学、体验美学、虚无美学等。这对中国传统哲学包括美学的轻理性分析的弱点,作了极大的补救。第三个来源是现代西方心理学或艺术中心论。现代西方心理学的长足发展,尤其在对美学研究方面。艺术学研究的干预所取得的奇特成就,都表现出心理学作为一种方法或生长点已广泛被美学界认可,如精神分析心理学、完形心理学等对美学的意义就可见一斑。为此,中国美学百年中也很得力于现代西方心理学理论。如朱光潜的美学研究就始于心理学方法。另外,现代西方纯艺术或自律性艺术思潮,以艺术来反对异化,用艺术来解脱人生之苦等艺术中心论.给美学也带来了新的血液,使美学从形上的哲学理思走向了实证性科学主义,并更具体地干预生活。这对中国本世纪美学也有很重要的作用,如王国维借用叔本华的艺术观来解决人生问题;李金发追求的纯艺术、唯美主义等。主要学派有心理美学、艺术本体论美学、否定美学等。第四个来源是中国传统哲学。20世纪以来,中国传统哲学受到了极大的冲击。本世纪几次大的文化论战就充分说明这一点。否定传统、民族虚无主义表现极为突出。从某种意义上说,似乎20世纪中国的文化史就是反中国传统文化史。但是中国传统哲学作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不是像商品一样可随意抛弃的,而是犹如集体无意识巳进入了每个华夏人的精神结构之中,是无法摆脱的。这是我们在接受外来文化的前见。不管出现如此汹涌的欧化、西方中心论等现象,接受者、传播者包括鼓吹者都自觉不自觉地反对西化。这种怪论就兆示着中国传统文化(包括美学)在现代仍具有强大生命力。中国化的呼声也越来越高,引起了许多学者对中国传统美学的反思,尤其是90年代更蔚为大观。这里就引发了人们更深的新思索:现代化是否就等于西化,中国的现代美学体系,能否照搬西方的美学体系?几十年的引进和实践证明,只有立足中国当代的实际,充分考虑中国人自己的美学理论背景如民族特色等,大量吸取西方理论的优秀成果,建构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美学体系,才是正道。为此出现了以中国传统哲学为核心的美学体系,如意象美学、和谐美学、伦理美学、和合美学、情象美学等。以上的分类,只是就其研究者的主导方面或研究兴趣而言的,不是绝对的。实际上各派之间是相互渗透、相互借鉴、相互促进的。从根本上说,在中国只有一个从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出发来探讨中国当下美学问题的美学体系,只能说是对美学本身的问题关注的程度如何而已。如生命美学等对美学本身的问题就观照得更多更深入些。总之.各学说提法各异,但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目标,即建构有中国特色的现代美学体系。三个阶段中国20世纪美学基本上是沿着中西冲突、选择、发展、对话、交融的发展轨迹进行的。中国美学百年有一个由分到合再到新的分化的动态发展过程。这就是:50年代以前是分,马克思主义美学还未真正取得主导地位,还处于包括马克思主义美学在内的各种美学思想纷争的时期,尤其是30年代。50年代到80年代中期为合的阶段,经过两次美学大讨论,真正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美学的主导地位.尤其是实践论美学。80年代末至20世纪末,由于实践本体论美学的内在矛盾.引发了人们重新审视美学、马克思主义美学以及实践震等基本理论问题。这就开始了新的分化.这个分化与前一个分是有质的区别的,是以马克思主义美学为基础的分,是对马克思主义美学发展的更高阶段。因此,我认为这个分-合-分的发展趋势,兆示着一种更高意义上的整合。第一个分的阶段也就是美学作为一门学科在中国形成的阶段,这是由各种文化因素作基础相互冲突、相互交融、时代选择的结果。从时间上看大体在50年代以前,经历近半个世纪,是三个阶段中最长的一个。这个大的阶段又可分为几个小的时期。(1)1917年前是旧的传统美学逐渐退位,西方思潮大量被引入的时期。以王国维、梁启超等为代表,他们都体现出中国传统与西方理论的某些对号人座即贴标签的方式。(2)1918-1937年间,更是大量译介西方理论,按各自所理解的进行美学建构。这种建构实际上为移植,如吕荧的{美学概论}(我国最早一本美学原理教材)就是以西方的移情理论来建构的,还有朱光潜的{文艺心理学}中表现出的。直觉主义美学。等。同时,马克思主义美学也随政治思潮而大量译介,如陈望道译介马克思主义著作及其美学思想,形成了鲁迅的美学观。这个时期可谓中国20世纪第一次美学热,开始出现了像宗白华、朱光潜、邓以蛰等美学大家。(3)1938-1949年,各种思潮和观点继续论争,但马克思主义明显出现了强大势力,这可以毛泽东的美学观、蔡仪的美学观,周扬的美学思想、胡风的美学思想为代表。同时也有中国美学民族化的呼声。其中,蔡仪的《新美学》是我国较早的一部力图用唯物主义观点探讨美学问题的专著。在书中较完整地阐述了其基本观点。美是典型。。这是中国真正运用马克思主义观点创立学派的开端。这一学派为后来中国美学两次大讨论及其推动马克思主义美学的发展,起了十分积极的作用。它是科学主义在美学上的大胆运用,很有特色、有待拓展。不过这一阶段总的特色是多元并存,但有了合的倾向。第二阶段是50-80年代中期,这是合的阶段。也就是通过论争逐渐合到马克思主义美学上。马克思主义美学本质上是实践美学,因此.主要是合到实践美学上。这一阶段又可分为两个时期。50年代至1964年的美学大讨论。这次大讨论是中国20世纪乃至整个中国美学史上极为重大的事件。这次大讨论普及丁美学.使美学在中国成了一门显学,已深人人心,为推动中国美学的现代化进程作出了极大贡献。在这一大讨论中,出现了一些美学巨子,如朱光潜、宗白华、蔡仪、李泽厚、王朝闻、高尔泰等,产生了以朱光潜为代表的主客观统一论美学;以高尔泰为代表的主观论美学;以蔡仪为代表的绝对客观论美学,以李泽厚为代表的实践本体论美学四大学派,以及王朝闻为代表的主客统一论的审美学。这次大讨论的主要论题是围绕美的本质即美的根源展开的,论争的焦点是从哲学观点出发来思考美学问题。出现了或认为美是主观的.或认为美是客观的.或认为美是主客观的统一等。这一讨论过分圃于哲学命题,而忽视了美学自身的品格,过多地强调政治意识形态,制约了真正学术性的发挥。不过,参加这次大讨论的人数之多,发表美学论文的数量之大,讨论的时间之长,都是罕见的。第二个时期美学热即在十年文革结束之后到80年代中期。这一时期可谓中国美学重见天日之时,大开国门,饱览新事物和呼吸新鲜空气的时期,是再次大规模地洗礼于欧风美雨的时期。由于社会经济生活水平的提高.大量国际性学术交流、外国美学名著的系统译介,加上对人的问题的论争,使美学再次成为街头巷尾文化人议论的中心。这一时期,50年代的四大派继续论争。同时美学的各种问题也已全方位展开。尤其是从美的本源开始转向美的本体等基本理论问题,人们开始怀疑起已经认定的实践美学,并出现了积淀与突破的矛盾冲突。再者实践美学由于自身的理论问题,随着学术研究的深人,话语权的转移,日益暴露出其致命的矛盾即理性与感性、社会与个体的对抗。于是,这个合也预示着走向新的分化。第三阶段是从80年代末至世纪末,即新的分化的阶段,这一阶段至今还在延续。随着经济社会文化改革的不断深入以及美学自身的研究的矛盾,实践美学已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需要。如何解决现实中人的生存问题,美学必须重新思考。再加上美学由80年代的意识形态功能而走向90年代的非意识形态的边缘,使美学更有必要重新定位。为此大规模出现反实践美学,超越实践美学的浪潮,实践美学再度成为焦点。由此,整个美学的转型开始了。由原来的过多地关注美的根源而转向更为根本的涉及到美学存在的合理化的美的本体问题,导引出了生命美学、生存美学、虚无美学、否定美学、体验美学、和合美学等。另外,生态美学、环境美学体现出了科学主义美学的复兴。这一阶段特别引人注目的有二大现象:一是以潘知常为代表的生命美学。他们从美学形上结构出发,为推动美学的整体建构,积极干预生活,关注人的现实生存状况,对当下以大众文化(市场文化)为代表的具有反美学性质的现象进行大量的批判,这一点可以从他的{反美学)等一系列著作中见出。再一个就是从审美文化人手对美学进行重新定位,以期寻找到美学干预生活的话语权。这是目前大多数学者所极为关注的,也可能是未来美学的一个基本趋向,即从纯理性思索走向美学的理性与感性的谐和。不过这一阶段总的特色是平等对话,多元并存,为更高意义上的整合作准备。总之,中国美学百年就是中国美学走出古典、走向现代。走向成熟辩证发展的一百年。未来走向世纪之交的中国美学正处于重大转型时期,我认为中国美学在21世纪将获得更大的发展。在新世纪主要有四大走向。1.从新的分化走向更高的整合:这个整合只能是以马克思主义实践观为指导,消融中西美学传统,关注当下中国人的生存状态的整合。2.从一元化走向多元化:人们对美学的把握不再囿于或哲学、或社会学、或心理学等单一的、片面的认识。3.从他律走向自律的辩证和谐:美学就是美学.美学除了与其他学科的关系外,更多地考察自身的现状及其发展。4.从纯理性思索走向美学的理性与感性的谐和:从学院美学走向生活,关注人的当下生存。目前对审美文化的研究可视为其开端。中国美学百年是在努力建构有中国特色的现代美学体系的目标下,正不断走出古典、走向现代的一百年。中国百年美学几个主要倾向.还暗示出20世纪中国美学中所存在的科学主义与人本主义的斗争,关于这一点将另文撰写。原载《学术研究》(2000、6)叶朗:中国传统美学对现代美学的启示当代社会生活和当代艺术的发展迫切要求产生一个体现时代精神的新的美学体系,即现代形态的美学体系。但是,所谓“现代美学”,绝不是如有些人所理解的,简单地等同于现代的西方美学。“现代”是一个全球概念。“现代美学”应该是站在21世纪的高度,吸纳东西方文化的全部精华所建设起来的、真正国际性的学科。尽管当代西方各种美学流派层出不穷,但是我们还找不到一个可以真正称得上是现代形态的美学体系。因为到目前为止,西方的美学体系都局限在西方文化的范围之内,并没有吸纳、包涵中国美学(以及整个东方美学)。所以,建设现代美学体系,并不意味着从西方引进一个现成的美学体系。就我
本文标题:中国传统美学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80376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