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1、古希腊哲学形成于公元前6世纪,结束于公元6世纪,大致可分为三个时期:早期希腊自然哲学、古典时期的希腊哲学、晚期希腊哲学。2、古希腊哲学的基本特征①爱智慧、尚思辨、重探索是希腊哲学的基本精神;②探讨phusis(自然、本性)是希腊哲学的基本内容;③朴素直观的辩证性是希腊哲学自然观的基本性质;④论断上的绝对主义是希腊哲学的基本形态;⑤哲学与自然科学、哲学与“神学”不分亦是希腊哲学的独特表现。3、早期希腊哲学的特点①早期希腊哲学在性质上是自然哲学。研究对象是作为整体的宇宙万物,人只是自然的一部分。②早期希腊哲学研究的中心是“本原”问题。本原(亚里士多德):“一切存在着的东西由它而存在,最初由它生成,毁灭后又复归于它,万物虽然性质多变,但实体却始终如一。”这种不变的东西就是本原。③早期希腊哲学的方法主要是观察与想象基础之上的类比与宣称。④早期希腊哲学产生于本土以外的殖民地,其思想往往带有地域的特色,并且以此为据,区分出不同的学派。4、东部的伊奥尼亚地区产生了希腊哲学的第一个学派──米利都学派,其创始人是泰勒斯,他认为水是万物的本原。“本原”是宇宙论的核心概念,也是西方哲学第一个哲学概念。阿那克西曼德是第一位使用“本原”概念的哲学家,他认为万物的本源是无定的本性或自然。阿那克西美尼认为这个无定的本原是气。赫拉克利特认为“世界是一团永恒的火”,他第一次把逻各斯作为重要概念引入哲学。逻各斯:指万物必须依据和遵守的尺度或比例、普遍原则或必然性,是规范万物运动变化的尺度,万物根据它而生成。他在西方哲学史上第一次涉及了认识论的问题,认为“自然惯于掩盖自己”。5、毕达哥拉斯学派:是一个以毕达哥拉斯为创始人,集政治活动、宗教信仰和学术研究为一体的团体。该学派认为“数是万物的本原”,“宇宙是天体的和谐”。和谐:最初的意思是将不同的事物连接或调和在一起,毕达哥拉斯学派主要指一定数的比率关系。认为一切美好的东西都是和谐,或产生与和谐。6、爱利亚学派的重要性表现在:①爱利亚学派开始转变哲学研究的中心,变本源的追溯为存在的探讨,从而为本体论的产生和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②他们首次使用了逻辑论证方法,为哲学思想的表述确定了基本的话语方式,最终演变为整个西方哲学主要的表达方式。7、巴门尼德存在的概念和特征存在是唯一的、永恒的、不动的、完满的、作为思想对象的,是对事物最普遍的属性的概括和抽象。具有以下特性:①存在是唯一的、连续的和不可分的;②存在是永恒的,不生也不灭的;③存在是不动的;④存在是完满的;⑤存在是思想的对象。8、爱利亚学派之后,本原的概念在开端与主宰等含义之外,亦具有了“元素”的含义。恩培多克勒是第一位典型的多元论者,也是第一位外因论者。他的提出“四根说”。“四根”(火、土、气、水),与“友爱”、“争吵”两种力量,一共六个本原。9、阿那克萨戈拉的“种子”论,他的主要贡献①他第一次把哲学从外邦带到希腊本土;②他第一次明确而公开的地把精神性的东西─“努斯”或“理智”作为本原,从而为后来的哲学革命奠定了基础;③他第一次把看不见的物质元素“种子”作为本原,使自然哲学对事物内部结构的探讨更加深入。理智:是阿那克萨戈拉哲学的重要概念,它是永恒的、无限的、无形的、独立自为的、知晓一切并支配一切的。10、德谟克利特在本原问题上形成了自己的原子─虚空论,他认为万物的本原是原子和虚空。原子:希腊语中直接含义是“不可分割的东西”,作为本原的原子除了不可分割外,还具有以下基本性质:内部充实坚固,没有虚空;数量无限;不能为感官所感知;因为形状、次序和位置上的不同而相互区别。他在认识论上,提出了“影像”说,用影像来解释感觉的产生。他认为,当影像从外面进入时,感觉和思维就产生,相反,若无影像对感官的撞击,就没有什么能够产生。11、古典时期的希腊哲学的特点①从地域来看,古典时期的希腊哲学主要是雅典哲学。②从内容上看,希腊哲学在这一时期发生了根本性的变革。主要表现在两方面面:一、哲学研究的对象和范围从作为整体的宇宙万物扩展到了人和社会;二、哲学研究的重心从“自然”意义上的phusis转向“本性”意义上的phusis。研究的主体内容从宇宙生成论转向了形而上学或本体论。③从方法上看,这一时期的希腊哲学以逻辑论证为主要手段,早期自然哲学那种直陈宣陈式的方法被日益严密的逻辑推理所代替。12、评述智者A、智者原本泛指有智有识有才之士,后来专指一批收费授徒、重点教授修辞学和辩论术并以此为职业的教师。B、智者是“有智之人”,智者运动具有“求胜不求真”的鲜明特色,与真正的“爱智之人”所理解的“智慧”大相径庭,发展到后来,成了典型的相对主义和怀疑主义,因而遭到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的谴责,在很长的时期内,智者们声名狼藉。C、客观公正的说,智者的出现是雅典民主制的产物。智者的兴起不仅应和了社会政治生活的需要,也是哲学从对自然现象的好奇转向对社会现象的好奇的产物,其结果主要是否定的:继自然哲学家们动摇了宗教神话的自然观之后,他们动摇了传统的社会伦理观念。他们的各种活动贯穿了批判迷信、抨击传统、藐视权威、高扬个性、崇尚感觉、鼓吹怀疑的思想内容,客观上起到了社会启蒙的思想解放作用。此外,智者们对哲学、逻辑学、语法学、修辞学等学科的发展也确实有重大的贡献。13、评述普罗泰格拉“人是万物的尺度”(他是第一个自称“智者”的人,提出了“人是万物的尺度”和“一切理论都有其对立的说法”两个著名的命题。)A、命题中人是指单个的人,尺度是单个人的个体感觉,因而这一命题的含义是“对于每个感知者来说,事物就是他所感知的那个样子”。B、这个命题带有明显的主观主义、感觉主义和相对主义色彩,他将事物的存在及其性质视为个人主观感觉的产物,否定了他们的客观性。C、然而,我们更应该注重这一命题的积极意义:它一反神是万物尺度的神话传统和人是自然产物的自然哲学传统,把神、物、人的关系颠倒过来,使人成为衡量存在的标准,主宰万物的力量,可以看作是西方哲学史上第一个强调主体能动性的典型命题,对于破除外在的限制与束缚,启发人们重视自身价值,具有重要的启蒙意义。14、苏格拉底德性:原指使一事物成为该事物的本性,它是人的本性,由神平均分配给了每个人,但并非人人都现实地拥有德性,只有在理性的指导下认识自己的德性,才能使之成为现实的和真正的善,因而德性即知识。15、评述苏格拉底“是什么”的问题A、苏格拉底认为认识的目的在于认识事物的“是什么”,即事物之所以成为该事物的“本质规定”。他的对话大多以追问“是什么”为其主题,他所理解的知识乃是对事物之一般、普遍的类本质的认识,唯有它才是具有确定性、普遍性和必然性的知识。B、表面看来,苏格拉底的哲学活动主要是在逻辑学的意义上澄清与道德相关的某些概念,实际上它具有深刻的本体论、认识论和方法论的意义。在某种意义上说,苏格拉底所提出的“是什么”的问题,为整个西方哲学史确定了基本的方向。C、从本体论上说,所有的事物都是变动不居生灭不已的,唯有其中普遍性的东西是永恒不变的,正是它们构成了事物的本质,并且是其存在的根据。从认识论上看,知识与意见有别,唯有认识事物的“是什么”即确定的、普遍的本质,我们才能形成知识。从方法论上来看,苏格拉底所提出的“是什么”的问题,为西方哲学的认识论原则确定了基本的形式。总之,对苏格拉底来说,认识的目的在于认识事物“是什么”,而认识的方法就是“辩证法”。16、简述苏格拉底“助产术”苏格拉底的“助产术”也被他称为“辩证法”,他在施行助产术时采用的是问答法,即通过发问与回答的形式,运用比喻、启发等手段,使对方所讨论之问题的认识从具体到抽象,从特殊到普遍,一步步逐渐深入,最后得出正确的认识。这种方法一般被总结为四个环节:反饥、归纳、诱导和定义。“反饥”是助产术的第一步,指通过反问揭露对方谈话中的矛盾或漏洞。“归纳”是助产术中引导方向的的重要步骤,它通过对答问者具体而片面的意见的否定,一步步地将其导向普遍的、确定的、真实的知识。“诱导”是助产术的实质,它通过启发、比喻等方式,帮助对方说出蕴藏在头脑中的思想,进而考察其真伪。“定义”是助产术所要达到的目的,即通过对所论德性的共同性质作出说明,获得确切的概念性认识,并牢牢掌握它。17、小苏格拉底三个学派对“善”的理解①麦加拉派:善即存在。该派对晚期希腊怀疑主义有很大影响。②昔兰尼派:善即快乐。被晚期希腊伊壁鸠鲁的幸福主义所继承。③犬儒派:善即节欲。晚期希腊斯多亚学派发挥。18、柏拉图不仅是古希腊哲学,也是全部西方哲学乃至整个西方文化最伟大的哲学家和思想家之一。他创立学园。他将世界二重化,分为可知世界(理念世界)和可感世界(事物世界)。19、论述或简述柏拉图的“理念论”A、柏拉图哲学的核心概念是“理念”,他的哲学亦因此而被称为“理念论”。“理念”原文是idea和eidos它是永恒不变的超越于个别事物之外并且作为其存在之根据的实在。一类事物有一个理念,且理念与理念之间没有任何联系,它们是普遍、绝对和必然的存在,理念是知识的对象。柏拉图认为理念与事物之间的关系为:可知的理念是可感的事物的根据和原因,可感的事物是可知的理念的派生物。他通过“分有”和“摹仿”两种方式来说明理念是如何派生事物的。由此可见,柏拉图的理念具有多重含义,理念是事物的共相、是事物存在的根据、是事物摹仿的模型、是事物追求的目的。B、柏拉图看到了理念与事物的区别,认识到了普遍性的共相对知识的重要性和对哲学研究的意义,而其局限性则在于将理念与事物分离开,并视为绝对独立的存在。20、亚里士多德是古希腊哲学的集大成者,举世公认的历史上第一位百科全书式的思想家,创办了吕克昂学园。21、论述亚里士多德的本原─原因论A、亚里士多德的哲学,是以自然哲学为基础,从对本原和原因的讨论开始的。所谓本原,指事物“存在、生成和认识由之开始至点”。在某种意义上说,亚里士多德的本原有三个:载体、形式、短缺。由于事物的生成不是无中生有的,因而总有某种作为基础存在着,从它生出生成之物它就是载体,亦是本原。载体只是生成的基础,不是生成的东西。生成物之所以为生成物,它之所以是此物而非彼物,关键在其形式,所以,形式亦应是本原。但是,形式有一个具有和短缺的对立问题,短缺就是不具有形式或具有另一种形式。B、亚里士多德所谓的“原因”是指一切事物存在和生成的全部根据和条件。他详细区分了各种不同的原因。概括的讲,从纵的方面看原因可分为本因、偶因和自发因三类;从横的方面来看,可分为先因和后因、普遍因和特殊因、固有因和偶然因、实现因和潜能因、远因和近因五种。他还把特殊因和偶然因取出来,加上它们的属,组合成六种说法,用以说明原因的复杂多样性:特殊因、特殊因的属、偶然因、偶然因的属、特殊因加偶然因、特殊因的属加偶然因的属。这六种用法都或者是潜能的或者是实现的,因此可以进一步分为十二种。22、简述亚里士多德的四因说亚里士多德认为任何事物的生成和存在都有四种缺一不可的根本原因,即质料因、形式因、动力因和所为因。质料因:指“是所从出的东西”,即事物由之生成并继续存留于其中的东西。它在事物的存在和生成中起着基础的作用,是“载体”的首要含义。形式因:包括两层含义,一是指内在形式,即它是事物的“是其所是”或“是所是的什么”也就是事物之所以为该事物的本质;二是指外在形式,即形状,是事物表现于外地那个样子。一般说来,内形式总要通过外形状表现出来,所以,形状也是事物的根本原因。动力因:即动变的本原,指让事物得以开始运动的那个初始的东西。所为因:即“所为了的那东西”,在亚里士多德看来,任何事物的存在和生成,都不是无缘无故的,总是有所为,即总有一定的目标或目的。23、简述亚里士多德的实体论“实体”是亚里士多德哲学的一个核心性范畴,他在《范畴篇》中,通过制定判断实体的五条标准,区分出了第一实体,即最根本的实体(个别的具体事物)和第二实体(包含个别事物的属和种),从而提出了他最初的实体学说。这五条标准是:①“实体,在最严格、最原始、最根本的意义上说,是既不述说一个主体,也不依存一个主体的东西”。②“所有的实体,似乎都在表示某一‘这个’”。“这个”指单一的、个别的东西,亦即
本文标题:西方哲学史复习要点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80642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