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纺织服装 > 第三节 魏晋南北朝服装
第三节魏晋南北朝服装一、魏晋南北朝服饰概述•社会背景始于公元三世纪,历时300多年,是中国历史上战乱频繁,充满曲折的时期。少数民族文化和汉族文化得到广泛交流,是各民族融合的高峰期。魏晋南北朝服装•北方-汉族与北族服饰的融合-“短衣缚裤,腰束革带,外加套衣,头戴风帽,足着短靴”•北魏在服饰上推行汉制-“孝文改制”•南方仍沿袭秦汉遗俗•服装上受玄学的影响,形成的“魏晋风度”-大袖宽衫,宽衣博带玄者贤士的服饰•魏晋玄学-在老庄思想的基础上形成的•当时社会处于动荡时期,司马氏和曹氏争夺政权的斗争异常激烈,民不聊生。文士们不仅无法施展才华,而且时时担忧性命安全,因此崇尚老庄哲学,从虚无缥缈的神仙境界中去寻找精神寄托,用清谈、饮酒、佯狂等形式来排遣苦闷的心情,“竹林七贤”成了这个时期文人的代表。•“竹林七贤”-中国魏晋时期7位名士的合称,魏正始年间(240-249)嵇康、阮籍、山涛、向秀、刘伶、王戎及阮咸。7人常聚在当时的山阳县(今河南修武一带)竹林之下,肆意酣畅,故世谓竹林七贤•七人是当时玄学的代表人物,主张“弃经典而尚老庄,蔑礼法而崇放达”。•宽敞的衫子,衫领敞开,裹幅巾。2.1、男子典型服饰•1袍、衫•2裤褶•3裲裆•4半袖衫•5首服1.大袖衫-汉化宽松服装•宽大敞袖•有单、夹二式•男女皆着顾恺之《洛神赋图》顾恺之•工诗赋,善书法,被时人称为“才绝、画绝、痴绝”,他的画风格独特,被称为“顾家样”,人物清瘦俊秀,所谓“秀骨清像”,线条流畅,谓之“春蚕吐丝”。•顾恺之的人物画,强调传神,注重点睛。认为传神写照,正在阿堵(指眼珠)中。其笔迹紧劲连绵,如春蚕吐丝,又如春云浮空,流水行地,皆出自然,通称为高古游丝描。着色则以浓色微加点缀,不求藻饰。2.裤褶•袴褶-男女皆穿,式样为翻领、左衽、大袖、衣长至胯,大褶至膝下、裤肥大。缚裤•由于“大口裤”的裤管宽松而博大,不便于活动,因此用带子在膝盖处将裤管紧紧系缚,勿使松散。现代舞蹈服现代服装3.裲襠•由前后两片组成,肩上用带系结,腰用大带或皮革扎紧,后演变为马甲或背心。着裲襠的武人5、首服•承袭汉代遗制•祭祀的冠服基本是沿袭前制•出现了小冠和笼冠2.2、妇女服饰•多承旧制,有衫、袄、裙之制。•样式有宽博。也有窄式•领、袖边缘都施以彩绣,腰系围赏,外系丝带。1.女子着对襟衫长裙荷叶边大袖衫对襟半臂现代荷叶袖运用2.杂裾垂霄女服•为深衣制发展而得,主要变化在下摆,通常将下摆裁制成三角形,上宽下窄,层层相叠,因形似旌旗而得名“霄”。衣襟随风轻舞,有“华带飞霄”之喻。帔-妇女饰物,形似围巾,披于颈肩,交于领前,自然垂下•衣襟随风轻舞,有“华带飞霄”之喻。现代舞蹈服现代服装变形运用3.间色裙•衣为对襟,领、袖俱镶织锦缘边,下身多穿条纹间色裙,腰间用帛带系扎。间色裙4.抱腰•腰间加束带,•长带飘逸,•垂及地面08奥运颁奖礼服2.3.1蹀躞带•蹀躞带本为胡制。带间有带环,用作佩挂各种随身应用的物件,蹀躞带自魏晋时传入中原,到唐代,曾一度被定为文武官员必佩之物,以悬挂算袋、刀子、砺石、契苾真、哕厥、针筒、火石袋等七件物品,俗称“蹀躞七事”。开元以后,朝廷有新的规定,一般官吏不再佩挂。但在民间,特别在妇女中间,却更为流行,只是省去了原来的“七事”,改成了狭窄的皮条,仅存装饰意义,已无实用价值。2.3.2、妇女的配饰与发式•女性美由质朴趋向华丽,从自然转向雕琢。•假髻-蛇灵髻、飞天髻等•薄鬓•额黄之妆顾恺之《女史箴图》飞天髻套衣、风帽•套衣-既“披风”,式样为对襟、窄袖或无袖,穿时多披在身上,颌下打结系缚,两袖为虚设,冬季穿着以御寒。风帽、套衣(帔子)•。
本文标题:第三节 魏晋南北朝服装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80729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