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主讲:乔月考察方式平时成绩(出勤,作业)30%期末考试70%一、讨论:何谓大学?1、你认为什么是大学?2、你心目中的大学是什么样子的?3、你想在大学里学到什么?名著、名家、名人对“大学”“内涵”的阐释“四书”(论语、孟子、中庸、大学)中的《大学》篇中,其“大学”的含义就是指有关为人、为政的高深而又广博的学问。1854年,都柏林天主教大学校长约翰·亨利·纽曼(JohnHenryNewman):一所大学就是一个群英会集的殿堂,天下各处各地的学子到这里来,以寻求天下各种各样的知识。何为大学清华大学前校长、著名教育家梅贻琦先生认为:“大师论”:大学者,有大师之谓也。“教授治校”:校长是公仆,为教授服务、为学生服务、为国家服务。“通才教育”,“全人格”教育。“学术自由,兼容并包”大学里要学到什么原香港中文大学校长金耀基说:学生在大学里,实际上是学四种东西,一是学怎样读书:learntolearn;二是学怎样做事:learntodo;三是学怎样与人相处:learntotogether;最后是学怎样做人:learntobe。大学特征我们认为真正现代意义上的大学特征:应该是以人文学科和科学学科的全面性和管理的独立性为特征。眼光应该是开放的、关怀一切的。香港科学大学教授丁学良在他的《什么是世界一流文学》一文中说:“世界一流大学,它虽然坐落在某一个城镇,在地理上属于某一个国家,但在精神上从来不限于一个国家,它是属于世界的。”何为大学大学不是职业培训机构,也不是官员孵化器,更不是进入权贵阶层的电梯,而是“科学发展的大车头”(是科学创造力的源泉);“文化创新的等源地”(启蒙思想);“思想碰撞的自由港”(唯一可以让您提出疑问和挑战的地方);“社会良知的大本营”(大学应按良知办事,大学如果没有理想,整个社会就失去了前进的动力。)大学的功能1培养专门人才2造就人,养成健全的人格3训练独立思考的能力精神成人二、关于“科学”的划分1、三分法(美国)科学社会科学自然科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经济、法律、社会)人文科学(文、史、哲)自然科学(理、工、农、医、军、管理(交叉))2、两分法:哲学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中国)人文科学人的生存有两个基本方面,一是物质生存,二是精神生存。在人类的知识体系和文化形态中,科技知识和科技文化着重要的解决的是人的物质生存问题,人文知识和人文文化着重要解决的则是人的精神生存问题,或者说是人生存价值感受问题。在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我三大关系中,自然科学与技术科学则着重解决人与自然关系,社会科学着重解决人与社会关系,人文科学则着重解决人与自我关系。人文学科的作用关于人文学科的作用,彭书雄在《社会和谐离不开人文科学的繁荣发展》(2007年6月13日《人民日报·理论版》)一文中认为:人文科学是人类智慧的结晶,它肯定人的价值、探寻人的意义,为人类的经济与技术行为提供价值规范。发挥人文科学的功能,对于倡导和谐理念、培育和谐精神、促进社会和谐具有重要作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需要繁荣发展人文科学。科学与人文的关系把科学与人文的关系比喻为发动机与方向盘,也许可以更为简化地翻译为科学只能决定速度,唯有人文才能决定方向。在2001年3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举行的第19次会议上,时任副总理的李岚清同志特别强调要高度重视学科的交叉,特别是文理科的交叉,他明确指出:一个人要成功伟大的事业,没有足够的人文底蕴是绝对不行的科学与人文中国国科学院院士、著名学者,原华中科技大学校长杨叔子教授在其撰写的《科学与人文交融是培养高级人才的必由之路》一文中也谈到:当今世界,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科技成果的作用越来越大,科技发展的速度越来越快,科学研究的理论越来越深,科技成果的应用越来越难控制,从而对人才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一个人如果掌握了高科技及其成果而又丧失人性,这个世界将何以堪!……一个国家没有足够数量的具有非凡灵性的高级人才,将怎样适应这一速度?故科学是立世之基,人文是为人之本。人文素养不同的人文素质会有不同的个性表现。人的性格、气质一方面取决于与生俱来的生理基因,另一方面取决于其后天形成的人文素养。人文素养一般体现在人的语言、思维、情感、意志、仪态、文艺技能等方面,是构成人的气质、风度和人格的内在因素,是可以通过努力逐步培养和完善的。人文素养的三个层次1、基本层的人文素养主要表现为:珍惜生命,有同情心、羞耻感、责任感,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愿助人,有—定的自制力,做事比较认真,能顺利运用母语.思维顺畅、清楚,有逻辑性和个人见解,言行基本得体,懂得一些文艺基本知识等。2、发展层的人文素养表现为:积极乐观、崇尚仁善、热情助人、热爱生活,有较强的责任感,有明确的奋斗目标和较强的自制力,做事认真,能准确、流畅地运用母语,思维清晰、灵活,逻辑严密,有独到见解,言行得体,有一定文艺特长,会品评高雅艺术等。3、高境界层的人文素养则表现为:关爱所有生命和自然,有高度的使命感,百折不挠,奋斗不息,能优雅、生动自如地运用母语和熟练应用一门外语,思维敏捷、深刻,善于创新,言行得体且优雅,有魅力,对艺术有较高的悟性等。发展人文素养一般来说少年时代就应具备基本的人文素质,并且保持向高境界发展的状态。但这三个层次并不与年龄、学历成正比。每一个年龄段,任何学历的人都有人文素质培养和修炼的问题。发展人文素质就是“学会做人”,做—个有良知的人,一个有智慧的人,一个有修养的人。三、如何理解“语文”?有人说是语言文字,有人说是语言文学,有人说是语言文化,更有人独辟蹊径,说小学语文是语言文字,中学语文是语言文学,大学语文是语言文化。文学:以语言文字为工具,形象化地反映客观现实的艺术文学作品的体裁分类:诗歌、散文、小说、戏剧大学语文和中学语文的不同A课程定位不同,大学语文是高等学校人文素质教育基础课,中学语文则是应试教育制度下的考试课,是三大主课之一B教学目的不同。大学语文,肩负着培养语言文字运用能力,培养文学审美能力,培养人文精神三大任务,目的是为了提高大学生的语文综合水平和人文素养。而中学主要培养学生基础的听说读写表达能力,C教学方式不同。中学语文更多关注字词句学习,从字词到写作能力的培养,而大学语文则是通过文学文本、文化文本的讲解与分析,让学生了解文本的内容,感悟审美表达,通过语文的解析,举一反三,达到综合素质的能力的提高,大学语文的核心内涵大学语文的核心内涵,不是词汇、句型、文章,也不是中文的语法,而是中国文化的传统精神;中国文化的传统精神,是中国人在长期的历史过程中逐渐形成的自然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与审美观,由此而构成了中国文化的基础。开设大学语文的目的巴金:我们有一个丰富的文学宝库,那就是多少代作家留下的杰作。它们教育我们、鼓励我们,要我们变得更好、更纯洁、更善良,对别人更有用。文学的目的就是要人变得更好。徐中玉:实现通才教育都有公认的基础,即首先必须要求一个大学生对本国语言文学有相当广博的知识,能熟练地至少明白清楚地用本国文字进行表达的能力。查尔斯·爱略特:我认为有教养的青年男女唯一应该具有的必备素养,就是精确而优雅地使用本国的语言。欧内斯特·L·博耶:教育的目的不仅是为学生的职业生涯做准备,而且要使他们过一种有尊严和有意义的生活。简言之,由学语文,学知识,到学做人,也就是由学语文,到做君子。这才是语文的内核,即所谓“君子不器”。文学作品欣赏实用文体写作语言交际艺术大学语文的课程定位大学语文是高等学校人文素质教育基础课,以人文性、文学审美性和工具性为显著特征,肩负着培养语言文字运用能力,培养文学审美能力,培养人文精神三大任务,目的是为了提高大学生的语文综合水平和人文素养(三文)工具性是基础,文学性是中介,人文性是目的课程性质A工具性是基础,由于中小学应试教育依然在作怪等多种因素的存在,现在大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依然有一定的缺陷,“补课”是必要的,许多人大力提倡开设《大学语文》课的首要出发点就是当前大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不足。B文学性是中介,大学语文是进行人文素质教育的主干课程,具有传播人文精神、开展道德熏陶与思想教育的功能,但不是靠空洞的说教,而是靠古今中外名家名篇潜移默化的熏陶感染。不能将《大学语文》课讲成中文专业课,也不能将其等同于《中外名作欣赏》课。C人文性是目的。大学语文归根到底还应当是加强文学审美,借以培养人文精神,而不只是文化知识的灌输。大学语文教材的编订体例当前大学语文教材的编订体例大学语文编写体例有三种:一是按文体分类编排;二是按文学史线索编排;三是按专题分类编排。名家的呼唤季羡林:诵读经典……会使安放我们灵魂的精神家园更加美好余秋雨:由经典奠基可以激发一生的文化向往李政道:科学和艺术是一个硬币的两面,它们源于人类活动最高尚的部分《中国教育报》2006、10、26赵朴初、冰心等:民族文化是我们民族智慧、民族心灵的庞大载体……任此文化遗产在下一代消失,我们将成为历史的罪人。杨叔子:我指导的博士生必须背老《老子》、《论语》,否则不予论文答辩。《中国教育报》2006、10、26明确:1、大家自己学。大学不只是大楼,还有大师、大爱,需要的是团队精神和学习氛围。2、观念:学习是一种乐,是一种奋发向上的人文精神。乐: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以苦为乐,压力变动力实:“不做大官,要做大事”,分数只是一个方面,要实干精神。3、心态:师生关系——是朋友、老师、同志、亲人4、方法:大胆探索钻研,勇于挑战权威,具有创新精神、冒险精神。5、自信:你最喜欢的一个词是什么?一学者说:“自己的名字”实训1、有人说大学已经成了官场、名利场、无个性“庸才”的生产线,你对这样的批评能接受吗?2、你是如何理解大学精神的?
本文标题:大学语文绪论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80825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