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其它文档 > 康震评说唐宋八大家之总结
跨越千年的真心英雄演讲人:康震讲师简介: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国唐代文学学会会员、中国李白学会会员、中国韵文学会会员。在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出版各类学术著作4部,先后荣获省部级以上教学科研奖励5项,主持、参与的省部级以上教学科研项目4项。内容简介:这是一个个被后世仰望的传奇名字——韩愈、柳宗元、欧阳修、王安石、苏洵、苏轼、苏辙、曾巩。“唐宋八大家”到底有着怎样独特的个性魅力?他们的人生传奇和道德文章,又会留给后人怎样的启示?韩愈和柳宗元,是唐代著名的文学家、思想家。作为“古文运动”的倡导者,韩愈和柳宗元他们一方面亲自实践,一方面又培养了许多青年作家,使得“古文运动”的声势日渐壮大,这两个人也被后人并称为“韩柳”。 晚唐时代,“古文运动”趋于衰落,出现了讲究雕章琢句的不良文风。到了北宋时期,以欧阳修、王安石为代表的一批文人,再次掀起新一轮的古文运动,使散文重新走上了平易畅达、反映现实生活的道路。苏轼,中国古代最传奇的文化巨人;苏辙,比苏轼可能还要劲爆的激情政治家;苏洵,布衣之身却名扬天下;曾巩,躬耕乡野却能一鸣惊人。他们共同提倡质朴自由、不受格式拘束的散文,反对讲究对仗工整和声律铿锵的骈文,给予当时和后世的文坛以深远的影响。 从2010年1月开始,《百家讲坛》栏目先后分四部播出了系列节目《唐宋八大家》,作为整个系列节目的收尾,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康震教授,将会带给我们怎样的精彩盘点?今天的人们将如何来解读“唐宋八大家”呢?全文:我们讲完“三苏”之后,“唐宋八大家”的每一位大家就都给大家介绍过了,我们很有必要对这样一个大的系列进行一番总结和盘点,归结起来看“唐宋八大家”这个跨越时代的文人群体,他们的总体成就是非常高的,如果没有“唐宋八大家”这些作家的创作和他们的思想和人格,中国古代的文学史、思想史和文化史就会失色很多。 “唐宋八大家”这八个人,他们总共创作了将近9000首诗词,12000多篇文章,人均2600多篇诗文。在“唐宋八大家”当中,寿命最长的是苏辙,七十三岁;寿命最短的是柳宗元,四十七岁,年龄都不算很大,甚至柳宗元应该说年龄很小,算英年早逝,所以在这么短的生命历程当中创作了如此大量的精品,应该说,创作的业绩是惊人的。 “唐宋八大家”的人生总体来讲是非常辉煌的,这八个人当中有三个人做过宰相或者副宰相(欧阳修、王安石、苏辙);还有四个人担任过翰林学士(欧阳修、王安石、苏轼、苏辙);还有三个人担任过中书舍人(苏轼、苏辙、曾巩);有七个人是进士出身(韩愈、柳宗元、欧阳修、王安石、苏轼、苏辙、曾巩);还有六个人担任过地方的最高行政首长(韩愈、柳宗元、欧阳修、王安石、苏轼、苏辙),可以这么说,“唐宋八大家”的阅历是中国古代知识分子从政的一个缩影,这是他们的一些共同特点。 他们每个人又有着不同的方面的特色,比如韩愈和柳宗元,他们是唐代最重要的哲学家和思想家,也是唐代“古文运动”的领袖,唐代的“古文运动”就是从他们两个人的手里倡导起来,并且是主要的创作的主力,如果没有韩愈和柳宗元,就不可能有“唐宋八大家”这个序列的开始形成。 再比如欧阳修,欧阳修是一代文宗,是文坛的领袖,他在宋代的地位相当于唐代的韩愈,但实际上他在宋代的影响力要远远大于当时韩愈在唐代的影响力。欧阳修本人不仅众体兼备,创作了大量的文学作品,而且他还是史学家、金石学家,他的创作的才能是多方面的。在宋代的其他六大家都跟他有很深的渊源关系,要么是他的学生,要么是因他的奖掖而声名远震的,所以在北宋欧阳修有着特殊的不可磨灭的功能。 王安石在八大家当中也是非常独特的一个人,他是这八大家当中唯一一个宰相,也是八大家当中最大的政治家,也是中国古代最大的、争议也最大的改革家。 苏轼我们刚刚讲过,他在八大家当中是一个最全面的天才,中国文化史如果没有了苏轼的身影,我不晓得应该怎么讲。他的创作也是天才的、全面的,最重要的是,他无论在士大夫阶层还是在民间,都拥有广泛的影响力,这是其他七个人难以望其项背的地方。 苏洵,苏洵好像在我们的心目当中是比较黯淡的,事实上苏洵几乎是完全靠着自学而成才的,而且他写的文章,上追孟子、荀子,中承韩愈、欧阳修,下开苏轼、苏辙,在中国古代散文史上有着承前启后的重要的意义,他的《六国论》是中学语文课本当中经常要选的名篇,这就足以说明他的才华。 苏辙,苏轼的弟弟。很多人觉得他是沾了他哥哥的光,事实并非如此。苏辙的才华是很卓越的,苏辙是在八大家当中跟他的老师欧阳修同样存在的两位副宰相,能做到副宰相并不简单。 曾巩,曾巩好像就更黯淡了,我们原来讲到曾巩的时候,说有一种“七加一”的感觉,这好像对他评价很低是吗?对,曾巩中进士的年纪比前边所有中过进士的人年龄都要大,他到三十九岁才中了进士。苏洵当然一生都与进士无缘。那是为什么呢?因为他(曾巩)十八岁就开始在家里操持家务,他在家乡整整宅了二十一年,到了三十九岁头上才考中进士。与这个迟到的进士形成相映成趣的一个事实是,他的家族里边,在他的带领和教育下,在十年当中有十个人考中了进士,这是非常罕见的,这个功劳应该归功于曾巩。 所以我们说,“唐宋八大家”每一个人都有他独特的、别人不可替代的闪光点,因此他们的组合是一个超级组合,每个人都在某一方面有着卓越的业绩和才能,组合起来就成了一个超强的组合,成为了中国文化史和文学史上的一段奇迹。 “唐宋八大家”在当代的影响也非常大,我曾经做过一个统计,在现在的七个出版社所出版的语文教材当中,文言文的部分,“唐宋八大家”的文章占了四分之一,“唐宋八大家”的诗文占了5%,这就意味着当一个中学生要学习一篇文言文的时候,他每学习四篇,其中一篇就是“唐宋八大家”的,如果他学习一首古诗词,那么每二十篇当中有一篇是“唐宋八大家”贡献的,这就意味着如果抽掉了唐宋八大家,我们的语文基础教育,特别是文言文的教育、古诗词的教育是严重缺失的,这难道还不能说明唐宋八大家在当代教育中的重要性吗?足以说明了。 解说:作为“唐宋八大家”中唐代的两位大家,韩愈和柳宗元是唐代著名的文学家、思想家,他们有感于隋唐以来骈体文讲究对仗工整、辞藻华丽,却由于迁就句式,堆砌辞藻,往往影响内容表达,因此提出恢复古文文风,也就是先秦两汉的散文,这种文体的特点是质朴自由,不受格式拘束,有利于反映现实生活、表达思想,这就是著名的“古文运动”。作为“古文运动”的倡导者,韩愈和柳宗元他们一方面亲自实践,一方面又培养了许多青年作家,使得“古文运动”的声势日渐壮大,这两个人也被后人并称为“韩柳”。那么,康震教授如何对韩愈和柳宗元做出独特的点评呢? 首先是韩愈,韩愈如果我们要评价他的话,我想用两个字可以概括他的一生,就是“刚毅”。苏东坡曾经评价他说, “文起八代之衰,而道济天下之溺;忠犯人主之怒,而勇夺三军之帅” ——苏轼《潮州韩文公庙碑》 什么意思啊?说他的文章超越了前代,开创了文章写作的新时代;他倡导的儒家的思想,致力于拯救当时日益衰疲的唐朝;他是一个大大的忠臣,而且是敢于上谏的忠臣,直接上谏皇帝,敢于触怒龙颜,这个勇气可嘉;同时他孤身一人深入叛军的巢穴,说服了当时的叛军,让他们没有制造更大的动乱。 我们应该可以这样讲,韩愈是在八大家当中唯一一个有着真正的军旅生涯的文人,也是唯一一个曾经孤身深入叛军的虎穴与叛军周旋的这样一个文人,从这点上来讲,他在八大家当中是非常独特的。所以我们说韩愈在“唐宋八大家”当中,他不但是一个思想家,他还是一个教育家;他不但是一个政治家,而且他还是一位卓越的军事参谋,他还是一位能挽狂澜于既倒的、善于实践的忠臣,这样的人物在古代文人当中并不多见,所以我们用“刚毅”来形容他对于儒学的捍卫;对于当时叛军的态度;对于敢于上谏的这样一件事情的态度,我觉得是完全适宜的。 柳宗元,柳宗元如果用两个字来概括的话,就是“拯救”。我们知道他跟韩愈刚好相反,韩愈是从开始考科举到开始做官就没顺利过,他的前半生一直是磕磕绊绊、踉踉跄跄,到了后半生的时候才渐渐峰回路转,柳暗花明又一村。柳宗元跟他恰恰相反,从二十一岁开始中进士,一直到三十二岁做了礼部员外郎,六品,顺风顺水,干得漂亮极了,如果不是因为后来跟了王叔文的政治集团,可能不久他就做了副宰相也未可知。他从三十二岁被贬永州,后来又被贬柳州,一直到四十七岁再也没有能回到长安老家,客死他乡。在被贬的岁月里边,他一直处在一种郁闷、纠结和沉痛当中,文学就成为了柳宗元拯救自己灵魂最可宝贵的良药,作者真正把自己的人生感悟全部地融入到了山水和自然当中。韩愈在给柳宗元写的墓志铭里边说得好,说柳宗元来到了永州,就把自己放到山水里边遨游、翱翔,他有多大的不痛快,就把这不痛快都释放到山林、水野、泉石之间,所以他的才华一经触碰自然山水,立刻迸发出了光彩。韩愈说,柳宗元被贬谪了,世间也许少了一位将相之才,但是却因此而多了一位卓越的文学家,究竟少了一位将相,多了一位文学家好呢?还是多了一位将相,少了一位文学之才好呢?这事只有后人才能评说,到底孰是失、孰是得,我不知道。其实我们知道韩愈的褒贬已在文中显现,所以我们讲柳宗元恣肆在山水之间,写出了很多精彩的山水篇章,这是他对自己灵魂、性命和生命的一次拯救,这文学的拯救一经迸发光彩,就必然可以成为所有人可以分享,并且可以疗救自己内心创伤的一剂良药。 解说:晚唐时代,“古文运动”趋于衰弱,出现了雕章琢句的不良文风。到了北宋时期,以欧阳修、王安石等为代表的一批文人,再次掀起新一轮的古文运动,使散文重新走上了平易畅达、反映现实生活的道路。那么对于北宋时期的文坛盟主欧阳修和独特鲜明的改革家、文学家王安石,康震教授将会做出怎样独到的点评呢? 欧阳修也可以用两个字来概括,太简单了——“宗师”。没法不宗,没法不师。他是北宋的大文学家,他的宋代诗歌、宋代的词和宋代散文最重要的奠基者之一。他是著名的史学家,主持编纂了《新唐书》,独立撰写了《五代史》,在《二十四史》当中,一个人参与两部史书的撰写,实在不多见。他是著名的经学家,对于《春秋》、《周易》、《诗经》都有精到的研究和独到的见解。他是金石学家,他撰著的《集古录》是中国古代第一部金石学的著作。欧阳修还是著名的文学评论家,他的《六一诗话》开了“诗话”这种文学评论的形式。你说,光仅仅就文史领域,他的宗师级别就足够了。他还是著名的政治家,在地方任首长多年,在中央也任多种重要的职务,一直曾经担任过翰林学士,枢密副使,相当于国防部副部长,还做过参知政事、副宰相,应该说欧阳修功德圆满,在政治上。欧阳修还有一样东西也堪称宗师,就是他具有一种特别的人格力量,他在政治上有一种很突出的品格,就是耿介不弯,特别地犟颈椎特别硬。宋仁宗对他有很深刻的印象,有一次欧阳修上疏说了些狠话,仁宗皇帝就问旁边人说,哪儿冒出来这么个欧阳修啊?还挺厉害的。后来宋仁宗的接班人宋英宗专门把他叫来说,以后说话要注意,你跟宰相讨论问题,怎么能老质疑和问人家呢?你得商量着来,人家面子下不来。这皇上劝他。欧阳修在政治上的品格是非常刚直的,因为他在中央中枢系统核心部门担任重要的官职,所以他的这种品格颇为宝贵,给后人提供了榜样。所以我们说,他的学生苏东坡,苏轼后来评价他说,在唐代,唐代的孟子就是韩愈;在宋代,宋代的韩愈就是欧阳修。这个评价是非常高的,实际上说明了他在思想史上的卓越的地位,也说明了他在北宋文坛上的领袖的地位,所以我们说用“宗师”两个字概括他是不为过的。 王安石,王安石用两个字来概括叫,“非常”。其实应该是四个字,就是“非同寻常”,简称“非常”。为什么说他“非常”呢?他真的很非常,在“唐宋八大家”当中,他是最为独特、最不寻常的一个。他的职位是最高的,宰相,宰相跟副宰相差别可大了。他也是后代争议最大的,曾经两度罢相,从古到今对于王安石的争论从来就没停止过。“百日维新”的领袖之一梁启超曾经写过一本《王安石传》,梁启超是革新变法派,他力挺王安石,说几千年来从夏商周到现在,最伟大完美的人物,偶像级的人物就是王安石,王安石变法的精髓不但在当时发挥着作用,就是到了后来,也被十九、二十世纪的欧
本文标题:康震评说唐宋八大家之总结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81045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