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资本运营 >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小组合作的指导策略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小组合作的指导策略【摘要】作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一项重大举措,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设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发展可能,尤其以小组为单位开展的合作学习不仅促进了学生间的情感交流,更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学生的共同提高。本文中笔者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浅谈几点小学综合实践活动中学生有效合作的指导策略,以期为广大同仁提供借鉴。【关键词】综合实践活动小组合作指导策略【中图分类号】G6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089(2015)10-0005-01团队合作精神是新时代对人才素质的要求,特别是当前独生子女在学生中的比重越来越大,由于缺乏与同龄人交往的机会和能力,他们的性格较为孤僻,常常以自我为中心,不愿也不会与他人进行合作、交流。综合实践活动的开设很好地解决了这一问题,它提倡的以小组为单位的活动组织形式,让学生在小组合作中逐渐学会了与他人相处,促进了学生合作能力的提升。那么,怎样才能让学生间的合作更加高效呢?笔者认为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做出指导:一、合理安排小组成员分工明确(一)科学建组由于综合实践活动的合作活动并不局限于课堂,很多时候需要延伸到课外,以课外活动的形式完成,且这一过程较为繁琐,周期较长,学生之间只有进行合作才能顺利完成,所以在实施过程中必须组建合作小组,这是其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同时也是保证活动有序进行的必要前提。一般情况下,合作小组以4-6人为宜,在组员选择上教师应尽量尊重学生的意愿,让学生自己挑选合作伙伴,但这并不意味着组员安排可以太过随意,教师还要兼顾到组员之间的差异性,指导学生组成差异互补型合作小组,进一步优化小组的人员结构,这样才能让合作效果最大化。(二)明确分工组建好合作小组之后,教师还要帮助小组进行职责划分,明确不同组员的任务。首先,强化小组长的角色意识。作为合作小组的领头人,小组长的角色至关重要。对于具体的综合实践活动而言,一般包括信息收集、走访调查、亲身体验、动手去做、总结展示等一系列过程。为了提升合作的有效性,教师要帮助小组长树立角色意识,鼓励其为组员分工,保证每个组员都有任务,特别要对组内的学困生给予一定的照顾,让他们肩负一定的任务,在活动中培养能力和自信。其次,定期轮换组长或者中心发言人。这样做可以让每位组员平均享受表现的机会,体验成功的乐趣。我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就改变了固定小组长和中心发言人的模式,要求组长、中心发言人每周轮换一次,真正做到了人人有责任,人人能成功。二、创造合作机会搭建交流平台不得不承认,在综合实践活动的小组合作中,由于分工具体,学生的信息常常会出现过于片面或偏窄的情况,很多时候都是一己之见,加上活动时间较长,过程较为复杂,有时很多问题或收获并不会同时出现,为合作的顺利开展造成了不小的阻碍。为保证小组的有效合作,在实际的过程中教师要鼓励学生积极进行合作交流。比如,在一次“社区调查”的活动中,待各小组分别进行完拍照、采访、问卷调查等工作后,我安排各小组进行资料汇总和成果展示。在这一过程中,我发现,各个小组在活动中采集的资料都不够全面,有的拍了很多照片,但采访不够深入,有的只专注于做问卷调查,忽略了拍照,在总结时大家都对自己的调查结果不满意,但又不想与其他小组分享成果。面对这一情况,我给学生讲了一些合作的基本素养和道理,并列举了几个通过合作取得成功的实例,鼓励他们打破组与组之间的界限,共同交流总结。很快,学生摆正了心态,相互交流,取长补短,最终形成了一份客观、全面的调查表,其效果比单独进行好得多。三、计划性指导与随机指导相结合(一)计划性指导小学生年龄较小,很多时候做事并不完善,欠缺考虑。因此,在综合性实践活动过程中,教师有必要对其进行计划性指导,帮助学生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进一步提高合作的有效性。一般而言,教师的计划性指导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其一,培养合作意识。实践表明,合作意识对学生至关重要,有了这一意识,学生才会产生合作的欲望。我在教学中常常为学生创设合作学习情境,同时时常对那些合作意识强的学生的乐于助人行为进行表扬,对学生的合作起到了一定的激励作用。其二,建立互赖关系。在合作过程中,教师应让学生明白个人的成绩与集体成绩是紧密相连的一个整体,只有积极与他人合作,才能更快、更好地达成最终目标。其三,促进相互竞争。虽然我们提倡合作,但适当的竞争反而能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提升组员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促进组员间的有效合作,所以在具体过程中完全可以适当加入竞争。(二)随机性指导在具体的合作过程中,一些意外情况随时可能出现,这时教师就要随机应变,快速、准确地加以解决。在一次“快乐播种”实践活动中,第二小组的组长在种子发芽需要的空气、水分、温度几个条件上出现了“专制独裁”的情况,不仅在组内不听取组员的意见,更以组长的身份压制、命令其他组员按照他的错误认知做这做那,而组员大多选择被动服从,整个小组严重缺乏民主合作的氛围。面对这一情况,我与该小组长进行了一次深入的交谈,告诉他应摆正自己的态度,找准自身定位,决不能一意孤行,要多听取组员的意见,正确播种。结果,在接下来的活动过程中,他与组员一起查阅资料,虚心接受组员的意见和建议,对播种有了正确的认识,不仅将这一次活动完成得相当漂亮,更赢得了组员的一致认可。四、建立评价机制促进合作习惯养成在评价机制方面,教师必须摆脱传统思想的束缚,积极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这是因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强调的是学生的实践和亲身体验,只有综合运用多种评价手段,才能最大限度地保证评价的公正、合理,促进学生合作习惯的养成,为日后活动的开展打下基础。具体来讲,评价时,教师可先让学生谈一谈自己和小组完成任务的情况以及与其他人、其他小组合作的情况,再让小组成员进行互相评价,指出相互之间的优点与不足。学生互评之后,教师再进行评价。教师评价的方式较为多元,但大多仍以口头评价和书面评价两种方式为主。口头评价主要针对学生在小组活动中的合作态度和表现,如是否主动帮助别人;遇到问题或困难,是否愿意积极向他人寻求帮助;有没有平等对待同学,共享成果等。书面评价则是批改作业时针对学生的表现写一句赞美的话语,或是制定期末总评价表,把学生合作精神及表现计入本课程成绩,促使学生重视合作,乐于合作,养成合作习惯。“综合实践活动中的小组合作学习”是新课程所倡导的一种新的学习方式,它能促进学生间的情感交流、互帮互学、共同提高,是让学生“学会共同生活”及培养团队精神的奠基内容。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广大教师要摆正思想,引起重视,积极为学生提供交流和发挥潜能的平台,增长学生智慧,提高学生的交往能力,为学生日后的发展助力。参考文献:[1]何志军,徐保枫.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策略[J].黑龙江教育(综合版),2004(16).[2]钟启泉.综合实践活动:涵义、价值及其误区[J].教育研究,2002(06).[3]陈金祥,朱沐云.谈综合实践活动中的动态生成[J].教学与管理,2005(08).[4]朱玉芝.在探索中踏上综合实践活动的实践之路[J].中国农村教育,2006(04).[5]张洪富.浅谈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常态实施策略[J].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10(03).
本文标题: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小组合作的指导策略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81051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