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市政工程 > 《城市规划原理》课程-编号:081440312-总学时:36学时-学
《城市规划原理》课程编号:081440312总学时:36学时学分:2学分课程类别:专业选修课课程性质与目的、要求《城市规划原理》是一门综合性的应用与管理学科。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不仅要初步掌握城市规划编制的理论、内容和办法,具备城市规划工作阶段所需的调查分析、综合规划、正确表达的知识和能力结构;而且要结合GIS专业知识,培养和掌握GIS与城市规划结合认识、分析、研究城市问题的基本能力,学会协调和综合处理城市问题的规划原理和方法。自我简介姓名:王成新联系方式:手机—13869192938Email—wcx315@yahoo.com.cnQQ:404122665MSN:wcx315@hotmail.com主要内容:1.城市与城市发展(城市是什么)2.城市学科的产生与发展(城市规划是什么,有哪些基本理论)3.城市规划的工作任务和编制程序(怎么进行城市规划)4.城市构成与用地规划(如何选择城市用地)5.城市发展战略(怎么从宏观上为城市定位)6.城市总体布局研究(如何确定城市的发展方向,并增加城镇体系规划)7.城市交通与道路系统(解决城市交通的问题)8.城市工程规划(如何保证城市的正常运营)9.城市居住区的规划(最佳人居环境的设计)10.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与城市更新(如何促进历史与现实的统一)11.规划的实施(确保城市建设的有序和谐)1.李德华.城市规划原理(第三版).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1.2.程道平.现代城市规划.北京:科学出版社,2010.3.董光器.城市总体规划.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74.姚士谋等.中国城市群(第四版).合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20085.郑毅.城市规划设计手册.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北京,20006.有关杂志:城市规划汇刊、城市规划、规划师、国外城市规划7.有关网站:中国城市规划网中国城市化网站百度搜索主要参考资料:其他参考资料:•全国注册规划师执业资格考试制定参考用书:《城市规划原理》、《城市规划相关知识》、《城市规划管理与法规》、《城市规划实务》•中国城市规划学会等编著.城市规划读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陈友华,赵民主编.城市规划概论.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0•邹德慈主编.城市规划导论.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平时表现:20%期末考试:80%考核方式:既来之,则学之既记之,又论之既乐之,又用之几点建议:第一章城市与城市发展通过本章的学习,主要是理解1.什么是城市与城市化?2.我国城市化进程中存在哪些问题?一、城市(urban)的概念和内涵1.城市的定义对城市的定义应该基于以下几个方面城市是相对于乡村而言的城市的概念、内涵是发展的城市的定义是一个综合的概念第一章城市与城市发展一、城市(urban)的概念和内涵城市的概念:《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第三条关于城市的定义:“是指国家按行政建制设立的直辖市、市和镇”。《城市规划基本术语标准》提出,城市是一定地区的经济、政治和文化中心。城市的行政概念,在我国指按国家行政建制设立的直辖市、市和建制镇。综合而言,城市是以人为核心,以空间与环境资源利用为手段,以聚集经济效益为特点的社会、经济以及物质性设施的空间地域集聚体。——按照人口集聚规模划分城市——按照人口密度划分城市——按照非农业人口比重划分城市——按照行政地位划分城市——按照服务设施情况划分城市——按照建筑物聚集程度划分城市一、城市(urban)的概念和内涵联合国对城市的划分曾提出五条原则:行政区、人口规模、建制、城市特色和占优势的经济活动。目前,世界各国对城市的划分标准差别很大,常见的有一、城市(urban)的概念和内涵我国的设市标准:1993年制定设立地级市的标准市区从事非农产业的人口二十五万人以上,其中市政府驻地具有非农业户口的从事非农产业的人口二十万人以上;工农业总产值三十亿元以上,其中工业产值占80%以上;国内生产总值在二十五亿元以上;第三产业发达,产值超过第一产业,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例达35%以上;地方本级预算内财政收入二亿元以上,已成为若干市县范围内中心城市的县级市,方可升格为地级市。一、城市(urban)的概念和内涵我国的设镇标准镇是建制镇的简称。我国的镇是包括县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建制镇和县以下的建制镇。国家规定的建制镇设置标准为乡政府驻地非农业人口在2000人以上或占全乡总人口10%以上。——城市社会的基本特征,即是城市社会人的行为方式特征:(1)生活丰富而复杂;(2)生活节奏快,精密度要求高;(3)交往上的表面化与事本主义;(4)文化的异质性;(5)个人的自由性;(6)越轨行为增多。一、城市(urban)的概念和内涵二、城市的形成与发展1.城市的形成。城市和农村是人类聚落的两种主要的方式。二、城市的形成与发展第一种防御说。《吴越春秋》:“筑城以卫君,造郭以卫民。”第二种集市说。把“市”字看得重。从经济意义上讲城市的起源。第三种经济说(社会分工说):比较利益、规模经济、聚集经济其他说法:如宗教说,重力说.1.城市的形成。城市和农村是人类聚落的两种主要的方式。第一次劳动大分工居无定所(穴居、树居等)固定的居民点第二次劳动大分工农村居民点城市原始聚落的分布:与河流有着极其密切的关系。尼罗河、两河(底格里斯、幼发拉底)、印度河、黄河、长江流域农业文明的发达与原始村落的出现(约5000年前)随着私有制和阶级分化,在从原始社会向奴隶社会过渡的时期出现了城市。根据考古发现,人类历史上最早的城市出现在公元前3000年前的两河流域。二、城市的形成与发展城市化景观现代农业景观-1950~传统农业景观-1800~1950历史乡村景观-1100~1800铁器时代末期景观-约公元前1000新石器及青铜时代景观-原始自然景观-城市=城+市“有商贾贸易者谓之市,设官防者谓之镇”≠城+市城市的实质是:——城市是人类聚居的形式之一——城市是一定区域的中心——城市是人类文明的摇篮和藏库——城市是一种社会的活动方式城市的特征:——非农性:第二、三产业集中——集约高效性:高度密集的生活、工作居住空间——系统性:自成一体,具有较为确定的领域界限——人工性:公共的人工环境和人工景观——开放性二、城市的形成与发展2.城市的发展——城市发展的外在因素•自然资源的影响矿产、水、农产品、旅游•地形地貌的影响平原与山区城市、水网与沿河海城市•对外交通的影响公路、铁路、机场、港口•国家政策的影响156项工业项目,十堰市的发展,深圳的发展,特区的发展,重工业—新技术,煤矿的衰落,森林工业城市二、城市的形成与发展2.城市的发展——城市发展的内在因素•历史文化的影响杭州、南京、曲阜•工业经济的影响顺德市温州的发展,东北地区的不景气•风景旅游的影响张家界、泰安•社会因素的影响二、城市的形成与发展影响城市发展的区位、资本、技术等有形的传统因素;萨缪尔森认为,发展的四个基本因素是:人口、自然资源、资本形成(国内的或进口的)和技术。在实践研究中,人们发现,这些不是经济发展的所有因素,人力资本、制度、文化和社会资本等是现代城市发展的重要因素。2.城市的发展城市发展因素的趋势•要素集合不断扩大。城市的发展过程从某种意义上讲是城市争夺稀缺资源的过程。•软要素越来越受到重视•要素更加体现“以人为本”•全球化背景下的城市竞争力研究成为焦点。研究城市发展影响要素的实质是对于全球化背景下城市发展能力的思考。二、城市的形成与发展2.城市的发展从整个城市的发展历史看,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古代的城市(农业社会,前工业化时期)——近代的城市(工业社会,工业化时代)——现代的城市(信息社会,后工业化时期)二、城市的形成与发展古代的城市国外:巴比伦城、雅典卫城、罗马营寨、庞贝城,佛罗伦萨,提姆加得(阿尔及利亚),威尼斯,伦敦和巴黎。国内:殷周时代的商城(郑州)周代的周王城汉长安北宋东京(开封)–元大都(北京)。特点:——城市功能单一,行政管理、宗教活动、军事、手工业或商业中心等,重在防御。——具有一定的农业用地。如南京,尽管明朝的城市建设面积不大,但在城墙内多是农业。——城市发展速度缓慢,结构简单。——城市受社会形态发展和政治体制影响较大,结构形态单纯。二、城市的形成与发展近代的城市一般以第二次产业革命为界。1784年,瓦特发明蒸汽机,1814年,史蒂芬发明机车。主要特点:——城市工业的迅速发展与人口的集聚。——城市布局形态的变化。以工厂为核心,围绕工厂的圈层扩张成为工业化初期城市发展的典型形态。工业用地带来仓储用地、商业金融用地、对外交通等用地的发展。——城市分布的不均衡,形成区域性的城市密集区——城市环境变化和问题的出现,土地问题、住房问题、交通问题、环境污染问题、社会问题等自然环境——人工环境增多三废的增加带来环境的恶化。——科学技术发展带来城市的聚集效益及高质量的城市生活二、城市的形成与发展现代的城市一般从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城市开始。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城市人口和规模的迅速增长。世界六大城市带,中国也出现了5大城市群。二是城市职能的变化,制造业地位下降,第三产业集聚,城市成为金融服务业、文化活动、国际贸易活动以及高科技活动的中心;三是城市发展的区域不平衡。四是区域经济一体化,使城市密集区的影响日益扩大。五是城市生态环境问题突出,如大气和水质的恶化,热岛效应、人口拥挤等;二、城市的形成与发展3.城市化(urbanization)在《国家城市规划基本术语标准》中界定,城市化是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由乡村型向城市型转化的历史过程,表现为乡村人口向城市人口转化以及城市不断发展和完善的过程,又称城镇化、都市化。具体而言,城市化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人口职业的转变;——产业结构的转变;——土地及地域空间的变化:农业用地,居住用地,自然环境-人工环境;——城市基础设施的完备。城市化水平的度量指标单一指标度量法:城市化水平=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多项指标综合衡量城市化:如日本使用过以10项指标来测算城市成长系数。二、城市的形成与发展从18世纪中叶英国第一个开始城镇化进程以来,世界城镇化先后经历了三个阶段:1760—1850年城镇化初兴阶段;1851—1950年城镇化局部发展阶段;1950年至今城镇化普及阶段。1800-1998年世界城镇化增长速度表年份阶段1800-18501850-19001900-19501950-1998年均递增率(百分点)0.080.140.290.46二、城市的形成与发展国家国土面积(万km2)总人口(亿人)经济发达度(人均GDP)(美元)城市化水平(%)俄罗斯中国美国德国日本英国法国巴西印度1708.0960.1937.235.637.824.455.1854.7297.41.4413.002.880.821.270.590.591.7410.20214010003506022670335502525022590283047068.042.077.581.578.084.082.080.135.3注:资料来源于联合国2003年联合国公布的数字;中国13亿人口数字,应是2003年联合国引用的数字,我国建设部数字为12.61亿(2004)二、城市的形成与发展初期阶段:生产力水平较低,城市化速度缓慢,较长时期才达到30%。中期阶段:由于经济实力明显增加,城市化速度加快,不长时期就达70%左右。稳定阶段:农业现代化过程已基本完成,农村剩余劳动力基本已转化为城市人口。城市化率曲线70%30%时期城市化水平二、城市的形成与发展美国地理学家诺瑟姆1979年在研究了世界各国城市化过程中所经历的轨迹后,把一个国家和地区城市化的变化过程概括为一条稍被拉平的S形曲线发达国家城市化初期和中期阶段发展速度的比较国家初期阶段(年均增长百分点)中期阶段(年均增长百分点)中期/初期英国0.160.301.9法国0.200.35
本文标题:《城市规划原理》课程-编号:081440312-总学时:36学时-学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81176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