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1第一章总平面1.1设计基础资料1.1.1厂址选择的基本条件(1)具有良好的交通运输条件。(2)场地平整,地质条件良好。(3)具备可供厂区使用的电源、给排水、通讯等外部协作条件。1.1.2交通运输条件宣城市薛氏铝业金属制品有限公司位于安徽省宣城市金牛东路南面、云台路东侧,交通运输十分便利。1.1.3厂址的自然条件(1)地形、地貌及地质宣城市薛氏铝业金属制品有限公司位于安徽省宣城市金牛东路南侧、云台路东侧,南高北低,南面标高在21.14m,北侧标高在20.07米,南北高差达1.07m,当地最高洪水位1991年5.120m,最低水位2.610m。基地地下水位0.67m,根据工程地质勘察,建设地土土的类型为中软土,场地类别为Ⅲ类,一般情况如下:(2)气象条件根据宣城市气象局实测统计资料,各气象特征分述如下:a、极端最低气温:-16°Cb、极端最高气温:40°Cc、年最大降雨量:1581.8mmd、风向:东南风为主。e、最大风速:27m/s风压:0.45kN/m2f、雪压:0.40kN/m2(3)水文根据记载,当地最高洪水位1991年5.120m,最低水位2.610m。扩建厂址局部地面高于最高洪水位,完全可以抵御百年一遇的洪涝灾害。(4)地震根据国震发(1992)160号文件,按国家地震局编制的《中国地震烈度区划图(1990)》(50年超越概率10%),宣城地震基本烈度为6度。根据国家地震局1990年编制的《全国地震烈度区划图》,本区域地震活动总的特征是强度小、频率低,基本烈度为6度。1.2厂址概述宣城市薛氏铝业金属制品有限公司位于安徽省宣城市金牛东路南侧、云台路东侧,交通运输十分便利。。1.3总平面布置1.3.1总平面布置本工程由办公、食堂宿舍楼、研发楼及生产车间一~六组成。位于安徽省宣城市金牛东路南侧、云台路东侧,交通位置便利。基地呈不规则长方形,南北长约266m,东西宽约151m。属于工业用地,整体规划模式利于节约用地及建筑的采光通风。主入口设于北侧,厂区内部设有环形道路系统。机动车停车位设于办公楼南侧,非机动车停车位设于北侧入口两端,满足厂区内停车需求。绿化布置:在厂区内进行绿化布置,不仅可以起到净化空气、美化环境的作用,还可用来分割不同使用性质的区域。新建工程的绿化重点在厂区围墙四周和新建建筑物四周,以及新建车间沿马路侧,与厂区外道路绿化形成一个整体,以尽可能的改善厂区环境。在围墙周围种植耐尘的乔木,以获得遮阳、吸尘和降低噪音的效果。交通组织:(1)、建筑外部交通:主入口位于基地北侧,连接外围金牛东路,次入口位于基地西侧,连接外围云台路路。(2)、建筑内部交通:北侧、西侧均有消防出入口,内部设有环形道路系统,满足运输、生产作业和消防要求。1.3.2竖向设计2建场地标高系统采用采用绝对对标高,道路为暗管排水排入市政管网,场地设施坡度为0.2%~0.3%。1.3.3技术经济指标表(见表1-1)表1-1技术经济指标表新征用地面积39025m2厂区总用地面积(含新增用地)39025m2建筑基地总面积18769m2总建筑面积26353m2计容积率建筑面积42302m2建筑密度48%容积率1.08绿地率10.2%第二章建筑2.1设计依据及要求2.1.1《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2005年版)。2.1.2《民用建筑设计通则》(GB50352—2005)中第1.04条规定,该厂区建筑耐久等级为二级,耐久年限为50年。2.1.3根据国家地震局1990年“中国地震烈度区划图”,本扩建工程按6度抗震设防列度设防。2.2主要子项设计说明2.2.1新建车间办公、食堂宿舍楼一层高度4.0米,二~五层高度均为3.6米。研发楼一层高度4.5米,二~三层高度为4.0米。车间一~六檐口高度为13.45米。生产类别为丁类,设计建筑物耐火等级为二级,屋面防水等级为二级。采用框排架结构,砖墙维护。主要建筑装修做法:(1)门:均为平开铝合金门。(2)窗:均银灰色铝合金推拉窗。(3)地面:采用水泥砂浆地面。(4)内墙面:砖墙(5)外墙面:砖墙(6)屋面:现浇钢筋混凝土屋面和马鞍板屋面。2.2.2道路做法:220厚C25混凝土面层,200厚稳定工业废渣基层,150厚天然砂砾垫层或混铺块碎石底基层,30Mpa土基。2.2.3硬化地面做法:120厚C25混凝土面层,70厚天然砂砾垫层或混铺块碎石底基层,素土夯实。2.3消防设计本工程由办公楼、食堂宿舍楼以及生产车间一~六组成,厂区内设有150T消防水池及水泵房,满足消防用水要求。根据《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之规定:此居住建筑耐火等级拟设计为二级。2.3.1道路:厂区主要道路宽度均大于7米,消防道路且宽度均大于4米,满足消防车通行要求。本工程和周围建筑之间的间距均满足规范的要求。2.3.2办公及食堂宿舍楼:每一层为一个防火分区,每个防火分区都设有两部封闭楼梯间,安全疏散距离满足规范要求。2.3.3研发楼:每一层为一个防火分区,每个防火分区都设有两部封闭楼梯间,安全疏散距离满足规范要求。2.3.4生产车间一~六至少有两个以上出入口。3第三章结构3.1设计依据及要求3.1.1本工程拟建场地类别为Ⅲ类。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安徽省宣城市的基本设防烈度6度第一组,设计基本加速度为0.05g。同时根据《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进行基础设计。3.1.2根据《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12)中全国基本分压及全国基本雪压分布图,本设计取基本风压标准值0.45KN/m2,基本雪压0.50KN/m2。3.2主要子项设计说明根据总图设计,拟建场地标高系统采用采用相对标高,场地标高0.000相当于假定高程5.000。生产车间一主体结构采用排架结构,外围护墙体采用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生产车间二结构采用排架结构,外围护墙体采用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生产车间三结构采用排架结构,外围护墙体采用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生产车间四结构采用排架结构,外围护墙体采用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生产车间五结构采用排架结构,外围护墙体采用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生产车间六结构采用排架结构,外围护墙体采用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办公楼结构采用框架结构,外围护墙体采用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食堂宿舍楼结构采用框架结构,外围护墙体采用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研发楼结构采用框架结构,外围护墙体采用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第四章电气4.1设计依据4.1.1本设计根据以下国家现行设计规范及标准进行设计《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10KV及以下变电所设计规范》(GB50053-94)《低压配电设计规范》(GB50054-2011)《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GB50052-2009)《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2010)《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JGJ16-2008)《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50034-2013)《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GB50116-2013)等4.1.2根据工艺、土建、水、暖等专业提供的条件及有关用电资料。4.2供电设计本工程电气负荷除消防用电为二级负荷外,其他均为三级负荷。厂区考虑设置变电所,变电所大小根据当地的供电要是设置,厂区总容量预估为3000KVA。根据各用电负荷的容量和配电要求,变电所低压屏采用放射和树干式供电。变电所照明动力分别出线,各低压出线独立计量。4.3供电系统4.3.1电源、电压及配电系统建筑物的动力、照明电源均引自变配电所,电源电压为380/220V。4.3.2生产车间的动力配电和控制均不在本设计范围内。4.3.3导线、电缆选择及敷设方式一般低压配电干线采用电力电缆(YJV型等)不低于0.6/1kV,配电支线采用BV型导线不低于0.45/0.75kV。单体建筑内用电由变电所经桥架引至每层配电总箱。4.4照明设计4.4.1照明电源、电压、照度标准单体建筑照明电源由本建筑总配电箱提供,供电电源为三相380/220V,各照明分路电源电压为220V。照度根据《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50034-2013)设计。生产车间现场工作面一般照度为300LX,办公、会议室等场所照度为300LX。车间及办公楼按规范设置事故照明和应急疏散照明灯,事故照明和应急疏散照明灯均采用电池灯。消防线路均采用阻燃或耐火线缆穿SC钢管敷设,当线路暗敷4时,应敷设于不燃烧的结构层内,其保护层大于30mm;吊顶内或明敷时,应在金属管(或金属线槽)外涂防火涂料,所有线路穿越楼板和防火墙时,应采取防火封堵措施。所有穿过建筑物伸缩缝、沉降缝、后浇带的管线应按国家、地方标准图集中有关做法施工。暗敷在楼板、墙板柱内的缆线(有防火要求的缆线除外),其保护管的覆盖层不应小于15mm。4.4.2灯具选型及控制方法(1)根据建筑性质,生产车间按照不同场所要求采用荧光灯或者金属卤化物灯作光源。办公场所灯具采用高效节能荧光灯(T5光源)。(2)车间内照明采用照明配电箱集中控制。4.4.3配电设备的选择及安装方式照明配电箱一般选用嵌墙和挂墙型。照明配电支线,室内采用BV型导线,穿钢管,沿墙或顶棚内暗敷,由各照明配电箱引至各灯具。4.4.4电力接地本工程低压系统接地型式采为TN-C-S,建筑物在电源进线处重复接地,在各配电箱内设有专用的接地保护端子,接地电阻<1Ω。在建筑物总配电箱旁设总等电位箱。4.5建筑防雷4.5.1防雷等级根据《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2010),建筑物按第三类防雷建筑物设防。4.5.2防雷接地主要做法(1)按规范要求在建筑物上,沿屋脊、屋檐等易受雷击的部位设置避雷网或避雷带。(2)利用建筑物柱内主筋作引下线(或单独作引下线),引下线不少于2根。(3)利用建筑物、构筑物基础钢筋网或人工接地装置做接地系统,防雷接地装置与电气设备接地共用。联合接地电阻<1Ω。4.6电气消防(1)车间、办公场所按规范要求设置事故照明和应急疏散照明指示灯。应急照明由配电箱专用回路供电,灯具采用消防专用型,带镍镉电池作备用电源,火灾时自动投入,连续工作时间不小于30min。应急照明支线采用NHBV-3*2.5+1*2.5(PE)-SC20.W.C/C应急照明诱导灯及消防控制线路均穿钢管暗敷于非燃烧结构体内,保护厚度不于30mm,电线采用额定电压不低于750V的铜芯绝缘电线;特殊情况下金属管线明敷时在金属管外涂有防火涂料。(2)建筑物均按规范要求设置防雷接地装置。电源引入低压配电柜装一级电涌保护器(SPD)(3)本工程所涉单体建筑火灾危险性类别均为丁类,不需要设置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第五章给水排水5.1给水工程(1)水源生活用水:采用市政自来水管道;消防用水:采用厂区消防给水管道(地下消防水池及屋顶消防水箱)。(2)供水系统厂区给水由两条市政给水管网引来,市政给水管网为环状管网。室内消防采用单独消防系统由消防泵房接市政供给;室外消防采用市政给水管网常低压制,生活给水为了充分利用城市水压,1~3层车间由市政给水管网直供。(3)用水量生活用水量:新建建筑中,生活用水主要供给办公楼及宿舍卫生间部分,设计水量按15L/s计。消防用水量:新建筑按规范要求,消防用水考虑多层民用建筑及丁类车间。按5照《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消防给水及消火栓系统技术规范》(GB50974-2014)办公楼,研发楼,车间生产类别为丁类,耐火等级为一、二级,建筑高度为18.40m,故室内消防用水量为15L/s,室外消防用水量为30L/s。5.2排水工程(1)室外排水场地内雨水采用雨水口收集,排入雨水管道,有组织的排入市政排水管网内。(2)室内排水各个子项屋面排水为有组织排水,室内生活污水排入室外排水管,经化粪池初步处理后,有组织的排入市政污水管网。5.3管材与接口(1)给水管:室内外消防给水管及喷淋管采用热浸镀锌钢管,丝接或卡箍连接;室外生活生产给水管采用球墨铸铁管,法兰连接;室内给水管采用PP-R管,热熔连接。(2)排水管:室内排水管采用PVC增塑管,粘接;室外排水管采
本文标题:建筑设计说明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81424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