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 体格检查2心肺 诊断
胸部(心、肺、血管)体格检查(二)胸部(胸部的体表标志)胸部的体表标志:指颈部以下、腹部以上的区域,由胸骨、肋骨和脊柱组成共同组成骨性支架,并与皮肤、肌肉和胸膜共同构成胸廓,胸廓和横隔围成胸腔。胸部的体表标志检查内容:骨骼标志胸骨上切迹、胸骨柄、胸骨角、剑突、腹上角、肋骨、肋间隙、肩胛骨、脊柱棘突胸部(胸部的体表标志)垂直线标志(人工划线):前正中线、胸骨线、胸骨旁线、锁骨中线、腋前线、腋后线、腋中线、后正中线、肩胛下角线胸部(胸部的体表标志)自然陷窝和解剖分区-腋窝(左、右):为上肢内面与胸壁相连接处的凹陷部。胸骨上窝:为胸骨切迹上方的凹陷部。锁骨上窝(左、右);为锁骨上方的凹陷部。锁骨下窝(左、右):为锁骨下方的凹陷部。肩胛上区:为背部肩胛冈以上的区域。肩胛下区:在肩胛下角水平线与第十二胸椎水平线之间的区域。肩胛区:肩甲岗以下、肩胛下角水平以上肩胛间区:两肩胛骨之内侧间,在肩胛下角水平以上的区域。胸部(胸部的体表标志)肺和胸膜在胸壁体表上的投影:肺脏:分为左右两肺,右肺分上、中、下三叶,左肺分上、下两叶。每个肺叶在胸壁上的投影有一定位置。肺上界在前胸壁为一向上凸起的弧线。肺尖部前面在锁骨上2—3cm,后面相当于第七颈椎或第一胸椎。两肺下界在锁骨中线上约在第6肋骨,腋中线第8肋骨,肩胛下角线第10肋骨水平。右肺上叶与中叶的分界水平位,在腋后线上沿第4肋骨至胸骨右缘。两肺上、下叶之间的界线自后上向前下呈一弧形,自后正中线第3胸椎开始向外下方斜行至腋后线上与第四肋骨交叉向前下延伸至第6肋骨与肋软骨连接处。胸膜斜裂壁层胸膜脏层胸膜肋膈窦胸部(胸壁、胸廓和乳房)胸壁视诊和触诊完成-注意营养状况、皮肤状态、肌肉发育如何以及有无胸壁静脉充盈或曲张。皮下气肿、胸壁压痛、肋间隙胸廓形态:比较胸廓的前后径及横径、观察腹上角。正常胸廓:成人胸廓前后径较左右径短,前后径与横径的比例约1∶1.5,腹上角为直角。(70~110°)胸部(胸壁、胸廓和乳房)扁平胸:前后径常短于左右横径的一半,腹上角为锐角。桶状胸:前后径增长,有时与左右径几乎相等,胸廓成圆桶形,腹上角为钝角。佝偻病胸:胸廓前后径较增长,而左右径较短,胸骨突出,沿胸廓前面各肋软骨与肋骨交界处隆起,称为佝偻病串珠。胸部前面肋缘向外突出而自胸骨剑突沿膈附着的部位向内凹陷,形成深沟,称为肋膈沟。漏斗胸:胸骨下部剑突处呈显著的凹陷。鸡胸:胸廓的前后径略长于左右径,其上下距离较短,胸骨下端常前突,胸廓前侧壁肋骨每凹陷。胸廓单侧或局限性变形:胸廓单侧膨隆,胸壁局限性隆起,胸廓单侧或局限性凹陷。胸部畸形:可由脊柱,特别是胸椎畸形所致,严重时可表现为脊柱前凸、后凸、侧凸或侧后凸。腹上角及脊肋角改变:腹上角变化常见于腹水等腹腔压力增大。肋脊角增大常见于肺气肿。胸廓局部突起:肋骨与肋软骨交界处痛性硬包块见于肋软骨炎;肋骨骨折可见骨折部位局部突起。棘突畸形胸部(胸壁、胸廓和乳房)乳房检查方法:注意压痛、硬度、包块视诊:对称性和大小、乳房皮肤、乳头、乳晕触诊:4个象限-外上、外下、内上、内下检查者的手指和手掌必须平置在乳房上,应用指腹轻轻向胸壁按压,由外上象限开始,依次为外下→内下→内上→乳头、乳晕。左侧顺时针、右侧逆时针,不可用手指将乳房提起来触摸。触及包块要注意:部位、大小、数目、外形、硬度、压痛、活动度胸部(肺和胸膜)要求:病人体位:坐位或仰卧位、充分暴露胸部室内环境:舒适温暖光线:自上方直接照射检查顺序:自前向后,视、触、叩、听,双侧对比。胸部(肺和胸膜)视诊呼吸运动:(胸式呼吸、胸腹矛盾呼吸、呼吸困难)呼吸频率:至少30秒,正常12-20次/分呼吸深度:(呼吸变浅、呼吸变深)呼吸节律和幅度:(潮式呼吸、间停呼吸、叹息样呼吸)胸部(肺和胸膜)触诊胸廓扩张度:检测平静呼吸及深呼吸时两侧胸廓动度是否对称。在胸廓前下部及背部进行。触诊前胸,双拇指分别沿两侧肋缘指向剑突,拇指尖在正中线两侧对称部位,指间留一块松弛的皮褶,指间距离约2cm,两手掌分别置于胸廓两侧对称部位。触诊背部时,双拇指在第十肋水平,对称放在后正中线两侧数厘米处,同样指间留一块松弛的皮褶,其余手指对称放在胸廓两侧,嘱受检者作深呼吸运动。以了解呼吸运动的范围(即拇指移动的范围)以及两侧呼吸运动是否相等。胸部(肺和胸膜)胸廓压痛:用手指轻压胸壁检查有无压痛以及疼痛部位和程度。语音震颤:受检者发出声音。声波沿气管、支气管及肺泡传导胸壁所引起震动,并由检查者的手触及。反映胸内病变的性质。方法-将两手掌或其尺侧平放(不可用力按压)在胸廓的对称部位(以便比较),嘱被检者用拉长的低音调发“一”长音,即能感到震动,称为语音震颤。应注意正常人语颤的情况。在胸廓上下及左右对称部位进行对比,以了解其是否增强及其程度。胸部(肺和胸膜)胸膜摩擦感:当胸膜有炎症时,触诊时可有摩擦感。胸膜摩擦感可发生于胸膜的任何部位,但常见于肺脏移动范围比较大的部位,如胸下部腋中线处。方法-令受检者反复做深慢呼吸运动,检查者用手掌轻贴患者胸壁,感觉有无两侧胸膜相互摩擦的感觉。胸部(肺和胸膜)肺部叩诊注意事项:病人取坐位或仰卧位,肌肉放松,呼吸均匀。检查者板指轻放在肋间隙上;在叩诊肩胛间区时,板指可与脊柱平行,但肩胛下角以下板指仍保持与肋间隙平行,叩诊力量要均匀,轻重适宜。处于深部面积较大的病灶可用重叩诊法(深部叩诊法)。被叩病变部位的范围小、位置较浅时,可用轻叩诊法(浅部叩诊法)。叩诊顺序:由上到下,自肺尖向下逐个肋间隙进行叩诊;还要左右对比、上下对比,注意叩诊音的轻微改变。先叩前胸,再叩两侧及背部。胸部(肺和胸膜)正常胸廓的叩诊音1.清音(肺野)2.浊首(肝脏及心脏相对浊音界)3.实音(肝脏及心脏绝对浊音界)4.鼓音(胃泡区)叩诊的方法间接叩诊:指指叩诊法,最常用直接叩诊:重叩诊和轻叩诊:叩诊的注意事项:贴紧肋间隙,与肋骨平行,叩诊力量均匀,指尖垂直,靠腕关节运动。叩诊的体位胸部(肺和胸膜)肺上界叩诊:即肺尖宽度叩诊方法:坐位,检查者站于被检查者背后,指指间接叩诊,自斜方肌前缘中央部开始叩诊,为清音,逐渐叩向外侧,当音响变为浊音时用笔作一标记,然后再由中央部向内侧叩诊,直到清音变为浊音为止,再作一标记,测量此清音带的宽度即为肺尖的宽度。正常约为4—6cm,右侧较左侧稍窄。胸部(肺和胸膜)肺前界叩诊:正常的肺前界左缘相当于心脏的绝对浊音界,其右缘沿胸骨右缘。肺下界叩诊:病人平静呼吸,沿锁骨中线,腋中线及肩胛下角线自上而下地进行叩诊,由清音转变为浊音的界限即为肺下界。左右两侧分别测定,肺下界大致位于锁骨中线第6肋骨、腋中线第8肋骨、肩胛下角线第10肋骨。左右两侧肺下界大致相似,但左肺下界在锁骨中线上,因有心脏浊音界故不易叩出。肺下界的移动范围:首先在平静呼吸时,于两肩胛下角线上叩出肺下界的位置,用笔标记之,嘱受检者作深吸气后在屏住呼吸的同时,沿该线继续向下叩诊,当由清音变为浊音时,标记之。当受检者恢复平静呼吸后,同样先于肩胛线上叩出平静呼吸的肺下界,再嘱受检者深呼气后屏住呼吸,然后再由上向下叩诊,直至浊音变为清音时再标记之。测量深吸气后与深呼气后两标记间的距离即为两侧肺下界移动范围,正常人两标记相距6~8cm。胸部(肺和胸膜)听诊被检查者作均匀而平静的呼吸。听诊的顺序:由肺尖开始,自上而下,由前面向侧面,最后检查背部,同时要进行两侧对称部位的对比。听诊的部位:P185胸部(肺和胸膜)正常呼吸音:支气管呼吸音:似抬舌后经口腔呼气时所发出的“哈---”分布:喉部、胸骨上窝、背部6、7颈椎及1、2胸椎。肺泡呼吸音:为一种叹气样的或柔和的吹风样的“夫---”分布:大部分肺野。支气管肺泡呼吸音:兼有肺泡呼吸音和支气管呼吸音混合性呼吸音的特点,介于两者之间。分布:胸骨两侧第1、2肋间隙,肩胛间区的第3、4胸椎水平,肺尖前后部。胸部(肺和胸膜)异常呼吸音(异常肺泡呼吸音、异常支气管呼吸音、异常支气管肺泡呼吸音)啰音(湿啰音、干啰音)语音共振:语音共振:嘱被检查者以平时说话的声调及“耳语”发长“一”音,用听诊器在胸壁上听之。检查时,要在两侧对称部位比较其强弱及性质。胸膜摩擦音:当胸膜面由于炎症、纤维素渗出而变得粗糙时;则随着呼吸便可出现胸膜摩擦音。胸部(心脏)要求掌握:心脏血管系统视诊、触诊、叩诊、听诊的检查方法及其内容。重点练习:心脏相对浊音界的叩诊方法及其正常范围,锁骨中线距前正中线距离的测量法。重点掌握并辨别:正常心音的听诊方法。比较各瓣膜听诊区第一心音和第二心音,特别是主动脉瓣第二心音与肺动脉瓣第二心音强弱的比较。掌握测量血压的方法。注意事项:被检者应采取仰卧位,平静呼吸、肌肉放松。胸部(心脏)视诊被检者体位:左侧光线下的仰卧位检查者体位:•双眼与被检者胸廓平齐•视线与心前区成切线位内容心前区隆起心尖搏动:成人坐位时,心尖搏动位于左侧第5肋间隙锁骨中线内0.5—1.0cm,搏动范围直径在2.0~2.5cm以内,除观察心尖搏动最强点的位置和范围外,还要注意其强弱,速率及节律。心前区异常搏动胸部(心脏)触诊方法:以右手全手掌开始,置于心前区,然后逐渐缩小到用手掌尺侧(小鱼际)或示指及中指指腹并拢触诊。触心尖搏动最强点的位置:以在第五肋间隙锁骨中线以内或以外表示之,并注意其强度、范围、节律及速率、心尖搏动冲击手掌持续时间的久暂。心前区有无其他部位的搏动。心前区各处是否有震颤(猫喘)注意其部位及时期。决定震颤是收缩期或舒张期的方法。心包摩擦感:多在心前区以胸骨左缘第3、4肋间触及,收缩期和舒张期均可触及感,以收缩期、前倾体位或呼气末更为明显。胸部(心脏)叩诊叩诊的目的确定心界判定心脏和大血管的大小、形状相对浊音界和绝对浊音界•绝对浊音界•相对浊音界相对浊音界代表心脏的实际大小胸部(心脏)病人仰卧位,平静呼吸,放松肌肉方法:用间接叩诊法,叩力均匀,应尽可能地轻叩。顺序:先左后右,由外向内,自下而上。病人卧位,检查者左手叩诊板指与心缘垂直。叩诊心左界时,先自心尖搏动所在的肋间开始,从心尖搏动外2—3cm处由外向内进行轻叩诊,首先发生叩诊音由清音变为浊音时,表示已达心脏边界,称为心脏的相对浊音界,依次按肋间上移,至第二肋间为止。正常情况下,用叩诊探明右心缘是很困难的,首先叩出肝浊音界,然后自肝浊音界的上一个肋间开始,从外侧沿肋间向内侧叩诊,也依次按肋间上移,至第二肋间为止。胸部(心脏)叩诊完毕测量:用直尺,测定各肋间心脏相对浊音界与前正中线的距离并划表列出,正常成人数值见书。测定锁骨中线到前正中线的距离。正常人锁骨中线至前正中线的距离为8~10cm。胸部(心脏)听诊利用听诊器进行听诊,被检查者可采取坐位或仰卧位,必要时,可改换体位进行听诊。心脏瓣膜听诊区:二尖瓣听诊区(心尖部),肺动脉瓣听诊区(胸骨左缘第二肋间),主动脉瓣听诊区(胸骨右缘第二肋间)主动脉瓣第二听诊区(胸骨左缘第三、四肋间),三尖瓣听诊区(胸骨体下端剑突附近的肋间)。听诊顺序:从心尖开始,逆时针方向听诊内容:心率、心律、心音、额外心音、心脏杂音、心包摩擦音胸部(心脏)辨别第一心音及第二心音:将听诊器置于所听瓣膜听诊区,同时以手触心尖部或颈动脉,与心尖搏动或颈动脉搏动同时发生的心音即第一心音,其后发生者为第二心音。偶然也会在第二心音之后听到第三心音,第一心音与第二心音之间隔较短,第二心音与下一个心动周期第一心音之间隔较长,第一心音的性质是长、钝、低,第二心音是短、清、高,第一心音在心尖部最强,第二心音在心底部最强。在每一瓣膜听诊区听诊时,都要比较第一心音与第二心音的强度、音调及长短,并比较第一心音在何处最强,比较肺动脉瓣区第二心音(P2)和主动脉瓣区第二心音(A2)的强弱,心音的节律及速率均应详细记载。血管检查脉搏脉率、脉律、紧张度与动脉壁状态、强弱、脉波触诊方法:检查者检查脉搏通常三手指(示指、中指、无名指),手指并拢,指腹平放于桡动脉近手腕处,仔细感觉脉搏搏动情况。注意:两侧对比、上肢与下肢对比。常用:桡动脉其他:颞动脉、颈动脉、肱动脉、股动脉、足背动脉血管检查测量血压的方法(间接测量法)患者测量30分钟前禁止吸烟或饮用咖啡等,休
本文标题:体格检查2心肺 诊断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81500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