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 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教训
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教训光荣与梦想探索与借鉴年份地区考点题型2008年广东单科苏俄(联)革命建设过程选择题苏联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非选择题广东文基十月革命选择题海南单科十月革命苏维埃政权的性质选择题北京十月革命历程选择题四川非延考战时共产主义政策选择题江苏单科世界现代化经济发展模式比较非选择题重庆中苏两国建设比较启示非选择题2009年江苏单科斯大林模式选择题广东单科战时共产主义政策选择题山东文综斯大林模式选择题福建文综十月革命历程选择题本课小结:三个重点,即①俄国十月革命的原因、过程及影响;②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新经济政策;③二战后苏联的社会主义改革赫鲁晓夫和戈尔巴乔夫改革一条线索,即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一个结论,社会主义的道路不是一帆风顺的,它是一个曲折的发展过程,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俄国(苏联)发展线索1917年十月革命1922年俄国苏俄苏联1917192119251953196419851991年12月《阿拉木图宣言》独联体战时共产主义新经济政策斯大林模式社会主义改革列宁斯大林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戈尔巴乔夫1991四年世界大战和三年国内战争的破坏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失误苏俄国民经济濒临崩溃工人、农民不满反动势力乘机叛乱苏维埃政权面临严重的经济和政治危机新经济政策新经济政策实行的背景目的:恢复经济巩固政权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新经济政策农业余粮收集制固定粮食税工业全面推行工业国有化。在国家掌握经济命脉的前提下,实行国家资本主义贸易取消自由贸易实行自由贸易分配实行实物配给制,普遍义务劳动制实行工资制内容政策(否决商品货币关系)(利用商品货币关系)(实行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并存)(农民除口粮、种子粮以外的一切余粮收归国有)(单一的公有制,高度集中管理)(平均主义)(按劳取酬)(纳税后的余粮归农民支配)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与新经济政策内容之比较特点军事、行政干预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俄共(布)“十大”召开时的抗议抗议者认为:新经济政策是恢复资本主义。1921年列宁也说:“……政治形势向我们表明,在许多问题上,必须退到国家资本主义上去……”请思考:列宁要退到什么地步?恢复货币流通和商品交换;恢复外资和私营企业;废除实物配给制,实行按劳分配。(4)列宁实行“退”,其根本目的是什么?建立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列宁在莫斯科一家工厂做完演讲后离开……突然,响起一阵枪声,列宁捂着胸口倒下了!……红军战士瓦西里在押送粮食到首都彼得格勒后,自己却因饥俄而晕倒。——电影《列宁在1918》111、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是特殊历史条件下的产物,这里的“特殊历史条件”包括①英法美日等国武装干涉苏俄,支持俄国境内叛军,内战爆发②国内反革命势力猖獗③俄国相对落后贫困④巩固苏维埃政权是当时最重要的任务A.①④B.①②③C.①③④D.①②③④列宁在莫斯科一家工厂做完演讲后离开……突然,响起一阵枪声,列宁捂着胸口倒下了!……红军战士瓦西里在押送粮食到首都彼得格勒后,自己却因饥俄而晕倒。——电影《列宁在1918》112、新生的苏维埃政权死亡威胁,采用了什么措施打破“坚冰”?①农业上实行余粮收集制;②大中小型工业一律收归国有;③贸易上取消自由贸易;④为保障劳动力的供给实行普遍义务劳动制。A.①②④B.①②③C.①③④D.①②③④3、到1920年底,国内战争和外国武装干涉基本结束。这时,苏俄农民中流行着这样的说法“土地属于我们,面包却属于你们;……森林属于我们,木材却属于你们”。以下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评价,不正确的是A.在一定程度上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B.不利于社会生产力的提高C.使苏俄经济中社会主义成分取得完全巩固,完成了向社会主义过渡D.只是一种为赢得战争而采取的临时政策他接过的是一个扶木犁的穷国,他留下的是一个拥有核武的强国。——丘吉尔思考:斯大林模式形成的原因是①外部受到帝国主义的包围和战争的威胁②国内相对落后的经济文化③历史传统制约④斯大林个人因素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②④D.②③④他接过的是一个扶木犁的穷国,他留下的是一个拥有核武的强国。——丘吉尔现在不发展重工业,就等于慢性自杀。——斯大林思考:西方国家工业化一般都是先轻工业后重工业,而苏联的工业化却是优先发展。重工业他接过的是一个扶木犁的穷国,他留下的是一个拥有核武的强国。——丘吉尔现在不发展重工业,就等于慢性自杀。——斯大林思考:针对苏联当时的国情,斯大林模式有什么办法使苏联重工业快速发展起来?①经济政策:采用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国家直接管理经济;制订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方针,轻工业和农业必须适应重工业发展,为它提供资金。②展开大规模的经济建设行动:实施三个五年计划。他接过的是一个扶木犁的穷国,他留下的是一个拥有核武的强国。——丘吉尔现在不发展重工业,就等于慢性自杀。——斯大林思考:苏联的工业化成就有哪些?与此同时,欧美国家的经济发展如何?㈠苏联:两个五年计划使苏联成为一个世界工业强国,工业产值居欧洲第一位和世界第二位。㈡欧美:1929-1933年当时欧美正在发生经济危机。该图反映的重大举措是什么?农业集体化中苏农业改造比较苏联的农业集体化中国的农业社会主义改造背景影响推动了农业的发展。为工业化创造了条件,但导致农业生产长期处于停滞状态。落后的小农经济难以适应工业化的迅速发展据统计,从1929年7月到1930年7月,在苏联农村中,牛减少了20%,马减少了13%,猪减少了33%,羊减少了26%。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实施B.新经济政策的实施C.农业集体化政策的强行实施D.为配合社会主义工业化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中评论说:“苏联的办法把农民挖得很苦。……你要母鸡多生蛋,又不给它米吃,要马儿跑,又要马儿不吃草。世界上那有这样的道理。”结合苏联社会主义工业化、农业集体化情况和毛泽东的评论,谈谈“斯大林模式”的利与弊。⑴利:①迅速实现国家工业化,成为工业强国;②为反法西斯胜利取得胜利奠定基础;③国民文化素质普遍提高,而且培养大批专家。⑵弊端:①片面发展重工业,农业和轻工业长期处于落后状态;②由于忽视消费品生产,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缓慢;③农民生产积极性不高,农业长期处于停滞状态;④计划指令越来越阻碍苏联经济的进一步发展。⑤对东欧和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造成严重的消极影响。【思考】1、赫鲁晓夫改革、勃列日涅夫改革、戈尔巴乔夫改革三者相同和不同点。㈠同:(1)都是为了解决弊端;(2)都在方面进行调整;(3)改革过程脱离了;结果成效都不显著,可以说是失败的改革。㈡异:(1)赫氏改革侧,勃氏改革侧重,戈氏侧重和入手;(2)前两者都取得一定成效,而后者未见成效转向,最终导致;(3)前两者失败是因为未改变,对其只是修修补补;后者肃然进行根本性的变革,却背离了方向。斯大林模式农业、工业苏联实际重农业重工业所有制商品经济政治改革苏联解体斯大林模式社会主义20世纪,在世界现代化道路上有三次重要的改革调整:一次是20年代初的俄国,一次是30年代西方大危机时期的美国,还有一次是在70年代末期以后的中国。结合史实,思考:三次“改革调整”分别是什么?实质是什么?有哪些相似之处?苏俄的新经济政策;美国的罗斯福新政;中国的改革开放。实质:生产关系的调整戈尔巴乔夫改革中国改革开放指导思想改革性质政治前提结果邓小平理论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改良的资本主义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削弱、放弃党领导成就辉煌失败、解体戈尔巴乔夫改革与中国改革比较2.社会主义模式不可能固定不变;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是艰难和曲折的;改革是社会主义不断完善的重要途径。1.要有实事求是的精神3.社会主义建设一定要从国情出发,与时俱进。4.要遵循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规律苏俄两种政策的实施和调整对我国今天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有什么启示?5.要看是否有利于维护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莫斯科不相信眼泪》电影海报结合史实,从背景、内容和作用方面概括说明新经济政策与中国改革开放政策的共同之处。共同点苏俄新经济政策中国改革开放政策背景:当时都面临经济困难,社会动荡三年战争结束后,苏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造成了政治经济危机“文革”使经济濒临崩溃社会混乱①都进行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以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②都利用市场和货币关系发展经济放开商品市场,允许资本家经营企业,还允许外国资本家到俄国经营发展多种经济成分,鼓励私人开办企业,同时,向国外大力招商引资作用:都使经济得到恢复,社会得到稳定苏俄工农业生产逐渐恢复发展起来,苏维埃政权进一步巩固农村经济全面振兴,国民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中苏两国对斯大林模式进行改革的结果有什么不同?导致这一差异的原因何在?㈡原因:①指导思想不同。②具体做法不同。中国经济改革力度比较大,完全突破了斯大林模式;苏联经济改革是小修小补,政治改革背离社会主义,引起思想混乱。③对待“和平演变”的态度不同。④对改革认识不同。中国把改革当作党和国家的中心工作,改革成就突出;苏联把改革当作缓和国内矛盾、对外争霸的工具,经济改革的一点点成果也化为乌有。
本文标题: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教训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81564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