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项目/工程管理 > 四川省土地开发整理项目规划(施工)设计要点
PowerPoint四川省土地开发整理项目规划设计要点韩冰四川大学2013.10.9一、对土地开发整理项目规划设计的总体要求基本原则:开门规划、公众参与、因地制宜、合理引导。基础数据和资料:全部(含70号文显化项目)使用二调最新变更数据;应进行土地利用等调查和勘测,取得可靠的基本资料。建设规模、新增耕地和投资水平要求:建设规模原则不超过15000亩;新增耕地来源和计算合理;投资水平按新增耕地计算亩均控制在15000元/亩左右。规划布局要求:工程布局合理,重点、亮点突出,能结合新农村建设和农业产业化项目进行规划;最大限度的把新农村建设和农业现代化所涉及的农田农田水利设施和农村道路建设纳入农村土地整治项目统一规划实施,切实体现生产发展、生活宽裕、村容整洁、统筹城乡等方面的要求。工程设计要求: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工程设计内容以维修整治工程为主、新建工程为辅,土地平整应全部考虑地力培肥;应注重设计公式及设计参数选取的合理性、准确性。各单项工程投资比例:土地平整工程原则上不低于30%,农田水利工程原则上不低于20%,田间道路工程原则上不高于45%。成果要求:达到施工设计要求。工程总体平面布局二、土地开发整理项目规划设计要点的内容1规划设计报告2土地平整工程设计3农田水利工程设计4田间道路工程设计56其他工程设计图件规范性7三、工程总体平面布局要点1、工程布局要有重点、亮点,并兼顾其他区域。(1)整理地块集中连片,达到一定规模。重点整治区规模应与新增耕地面积相匹配:不同区域重点整理区面积不尽相同,一般情况下丘陵、山区重点整理区规模应达到新增耕地面积的2倍以上;平原区应达到新增耕地面积的3倍以上。集中连片的规模不能太小,一般情况下重点整理区集中连片的数量为2~5片。(2)基础条件好:交通便捷,水利灌排设施较完善。(3)已入住或即将引进农业产业化项目的区域,以及其他涉农项目如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小型农田水利项目等。(4)纳入重点整理区的工程措施投资不能过高,还应做到一定的均衡和统筹考虑。(5)发挥配套工程综合效益,突出区域特色。2、土地平整工程布局:(1)坡改梯、格田整理规划区域尽量向重点亮点区域集中(重点、亮点区的所有水田、旱地都应该纳入坡改梯或格田整理);项目区内其余耕地全部规划为一般农地整理区(水田整理、旱地整理);(2)规划的坡改梯区域坡度应在5-22°之间,并根据地形条件和需要配置纵向坡面排水系统和上下坡生产路。(3)格田整理区域在无充足灌溉水源情况下,应在槽冲田区合理布置一定数量的囤水田,以每3~4块田块布置一块囤水田为宜,具体方案按实地地形规划。同时,囤水田应三、工程总体平面布局要点配套放水、下田梯步和消力池等设施;部分格田整理区可配套布置生产路带沟渠的形式。3、农田水利工程布局:(1)除蓄水池外,农田水利工程主要以整治为主;(2)整治沟渠首先应理清水源点(灌溉渠道)和去向(排水沟),并根据需要进行布局;(3)蓄水池(水窖)应布局在有一定集雨面的位置,不能布置在山顶和山脊上;尽量利用荒坡、隙地修建,少占用耕地;蓄水池(水窖)应建在坚实基础上,不准布置在填方区;选址应考虑人群的安全性问题。三、工程总体平面布局要点(4)山平塘优先选择靠近灌区,地质条件好,水源条件好,灌溉面大的进行重点整治,并结合病害情况和当地村民的需要进行整治规划。(5)石河堰尽量不规划新建,以整治为主,确需新建的应进行选址论证,坝址应选在岸坡稳定、地质条件良好的溪流上。(6)提灌站以整治为主,可配置移动提灌设备;新建提灌站扬程不能超过50米,不能规划二级提灌。站址应选择在水源充沛、水质良好、地形开阔、岸坡适宜、岩石坚实、地基(天然)抗渗性能良好、有利于控制灌溉范围、有利于工程布置的地方。三、工程总体平面布局要点4、田间道路布局:(1)田间道应布局成网,形成环路,短节和入户田间路尽量不布置,土地整理项目重点区域布置的田间道应不低于300米;(2)田间道以整治为主,并选择项目区主干田间道进行整治;需要连通断头路时,可规划少量的新建田间道;(3)生产路原则上应少量布置,坡改梯区域配套生产路可计入土地平整工程中。5、其他工程一是规划标志性工程,包括项目公示牌、单位工程标志牌和警示标志;二是可根据需要规划行道树和农田防护林;三是可根据需要规划水土保持工程,主要包括岸坡防护工程、坡面防护工程、沟道治理工程等。四、规划设计报告要点(关键点)1、有明确的项目特性(详见《导则》中附录A项目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表)。2、项目区土地利用现状和基础设施现状、存在的问题必须交代清晰。3、项目新增耕地分析过程具体,计算清晰,计算结果符合规定。(1)坡改梯、格田整理重点整治区及旱地整理、水田整理区,新增耕地来源为田坎归并、田坎系数减少增加的耕地面积;土地开发复垦区,新增耕地来源为未利用土地和建设用地复垦经工程措施后实际新增加的耕地。四、规划设计报告要点(2)新增耕地确定应统计新增耕地潜力分析表及工程建设占用耕地面积统计表。(3)田坎归并、田坎系数减少增加耕地面积后保留的田坎系数要求(下限):2-6°梯田4%,坡地3%;6-15°梯田8%,坡地7%;15-25°梯田10%,坡地9%。4、水土资源平衡分析,应详细说明项目区供水现状,并对项目区是否缺水作出结论。5、设计报告中应详细说明工程总体平面布局的理由、方案选择、选定方案的具体内容等。6、土地平整工程设计应分别说明坡改梯、格田整理、荒草地整理、水田、旱地整理、废弃宅基整理的设计标准、做法、整理后的质量要求;对坡改梯和格田整理中田块归并的部分还应选择典型田块进行详细设计;坡改梯配套沟渠和生产路设计应详细说明;囤水田设计应详细说明。四、规划设计报告要点7、农田水利工程设计(1)应首先说明工程的等级、设计灌溉标准和洪水与排水标准。(2)整治山平塘设计,应首先列表反映需要进行整治的山平塘的病害情况,再根据病害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设计。整治山平塘在渗漏问题上应说明是坝底渗漏、坝体渗漏、还是绕坝渗漏,不同渗漏处理方法是不同的;整治山平塘溢洪道设计,应有每口山平塘的集水面积计算,然后分别进行设计洪水计算、溢洪道宽度、水深计算、消力池长度、消力坎高度计算等,可列出它们的计算公式,再列表分别反映出每座山平塘的集水面积、设计洪水、溢洪道宽度、水深、消力池长度、消力坎高度等设计数据。四、规划设计报告要点(3)整治沟渠的横断面设计应先列出明渠均匀流计算公式,再按灌溉渠与排水沟的灌溉面积、汇水面积、及所需灌溉、排水流量,进行横断面设计,并根据计算公式计算每条沟渠的设计参数,最后以成果表的形式反应,成果表中应有控制灌面所需的流量、渠底宽、顶宽、水深、边坡比、糟率、比降、过水面积、与设计渠道的过水流量等设计成果值。(4)涵管(洞)、蓄水池(水窖)、石河堰、提灌站、输水管道等均要有设计过程说明和相应的计算过程。四、规划设计报告要点8、田间道路设计(1)田间道设计应先就项目区田间道现状进行描述,再针对现状存在的问题进行设计;报告中应详细说明田间道路基、垫层、路面设计的要求、标准、应达到的质量要求等内容;错车道、挡土墙等也要有设计说明;(2)生产路应有路基、路面、上山、下山段设计说明。五、土地平整工程设计要点1、总体要求:(1)明确(在图中)坡改梯每块整理区域的具体位置、面积、设计田面高程以及设计田埂的高度、位置、尺寸、材料等相关设计参数,并配套生产路、排水沟等辅助工程。(2)明确(在图中)格田整理每块整理区域的具体位置、面积、设计田面高程以及每条设计田埂的位置、高度、长度、材料等相关设计参数,涉及到囤水田的,应明确囤水田埂的具体位置、高度、长度、材料,放水口、下田梯步的位置。五、土地平整工程设计要点2、坡改梯设计要点(1)建设标准:平、厚、壤、固、肥,达到土壤保土、保水、保肥的要求。(2)基本技术要点:①梯埂高度:土埂高度以≤1.5m为宜,石埂高度以≤2.0m为宜。②梯台台位:应“大弯随弯,小弯取直”,沿等高线布置的台位清晰:反对网格化设计(农业产业化配套除外)。③台面坡度:小于5度,田面上局部起伏高差应在10~15cm内,田面长方向保留1/300~1/500的比降,以利于排水(坡面排水)。④土层厚度:耕作层厚度应达到30cm以上,土层厚度应达到60cm以上。五、土地平整工程设计要点⑤土壤培肥:采用秸秆还田、施农家有机肥等方式进行地力培肥。⑥梯埂牢固(3)不同的坡度段应有标准断面设计;石埂设计:根据现场地形地貌条件、石材储量及取材难易程度合理选择石埂用材,修筑石埂时应就地取材,优先选用条石、块石、卵石、混凝土网格,不宜使用三角架,慎用预制六棱块护坡。石埂基脚应深至底土层或基岩,石埂量应占总坎量的40%以上。梯埂材料(土埂、石埂)土层厚度(有效土层)地力培肥梯埂稳定度(内外坡比)台面坡度(平整度)梯台台位坡改梯坡改梯技术要点(3)要设计排水背沟和纵向排水沟;背沟应傍地块内侧、顺等高线挖筑,背沟一般为土沟,背沟一般距离梯埂下部15~30cm,沟深20~30cm,沟宽20~40cm,边坡1:0.5~1:1,与厢沟相连接后再与排水沟连接。(4)坡改梯每块应有平面布置图,平面图应反映出具体制埂位置、制埂材料(土埂、石埂)、蓄水池、上山路代沟的布置、范围界等,每条埂应有编号,坡改梯田田面长边应沿等高线布设,遵循“大弯随弯,小弯取值”的原则布设田块。(5)改梯区域应充分考虑配套相应的蓄水、田间灌排设施和生产路。五、土地平整工程设计要点2、格田整理设计要点(1)配套相应的农业机械耕作道路以及下田坡道等田间基础设施。(2)格田整理完全平整区域,格田内相对高差不应超过±3cm,可布设石坎护埂,不允许同时采用内、外护坡。局部平整区域只针对损毁段修筑(田埂已比较牢固、新筑可能导致不牢固,尤其反对铲草皮现象),不提倡大量修筑田埂。(3)囤水田设计:1)囤水田的位置要合理,应配套放水、下田梯步和警示标志等设施。五、土地平整工程设计要点明确囤水田埂的具体位置、高度、长度、材料,放水口、下田梯步的位置;2)材料选择:就近取材,田埂材料优先选用浆砌条石,次之考虑砖砌、混凝土预制板。采用预制混凝土板衬砌,应在垫层处设置防渗薄膜;3)囤水田埂断面设计高度:囤水田应保证设计蓄水深度0.8m以上,高度一般为1.0m及以上。顶宽:一般取值为0.6m。内、外坡比:囤水田田埂内坡比为1:0.2~1:0.3,外坡一般为1:0.6。埂脚:应深至基础30cm。4)配套工程设计放水口应根据囤水田的面积和蓄水量经计算后合理设计数量和尺寸。(3)田埂归并平整、田块调形格田整理区约5~10%的田埂工程量归并平整,对田块进行调形。格田内相对高差不应超过±3cm。田块有效土层厚度应不低于40cm。格田之间以田埂为界,田埂间距20~40m,田埂一般宽15~30cm,高20~40cm。(4)田埂裁弯取直和修复对格田整理区域内弯度较小的田坎应取直,对损毁的田埂进行修复。3、全部土
本文标题:四川省土地开发整理项目规划(施工)设计要点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81898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