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销售管理 > 杜娟《爬山虎的脚》课堂实录
【我的课堂】——《爬山虎的脚》第一课时教学实录设计理念语文教材以一篇篇课文的形式呈现在学生面前,但是语文学习绝不仅仅是带领学生阅读一篇篇的文章,学习语文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应用,即能像文章的作者一样去写作。课文只是语文学习的载体,通过对课文的学习,除了掌握基本的语文知识外,更主要的是让学生了解语文学习的方法,掌握写作的基本方法。以读写结合的理论为基,抓住课文中的读写结合点,在理解感悟语言文字的同时,潜移默化地让学生意识到作者的写作方法。把写作方法这种抽象的内容具象化,把关于方法这种枯燥的教学生动化,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理解掌握一种简单的写作方法,并付诸应用。长此以往,写作对学生来说会成为有的放矢而不再是茫无头绪的事情。教学目标1、了解“虎”字的演变过程,会正确漂亮书写“虎”字。准确认读并理解“均匀”“一顺儿朝下”等词语。2、有感情朗读课文第二自然段。3、理解“三点成像”的写作方法,并加以应用。教学重点1、感悟文章语言的优美。2、理解并应用“三点成像”的写作方法。教学过程课前交流师:孩子们,刚才咱们刚刚简单认识了一下,现在换一种交流方式,猜猜谜语行吗?生:行!师:来看大屏幕!(课件依次出示:红色圆圆的东升西落,师朗读。)(学生齐刷刷举起双手)师见状:一起说!生齐答:太阳!(课件出示答案)师:厉害呀,一下就全猜中了。看下一个。(课件依次出示:金黄色,圆圆的脸……)生抢答:月亮!师微笑:有道理,可谜语还没说完。(课件继续出示,师读:随着太阳转。)生(迫不及待):向日葵!(课件出示答案)师:聪明!看来得出一个难一点儿的了,敢不敢挑战?生(信心十足):敢!师:好,下一个。(课件依次出示:黑灰色小逗号游来游去。师读。)生(齐笑,异口同声):蝌蚪!(课件出示答案)师:完了,太聪明了,我难不倒你们。那我得问问,谁能看得出来老师的这些谜语是怎么编出来的,你发现了吗?生1:根据颜色。师(利用鼠标指向三个谜语中的颜色):不错都有颜色,可是只有颜色吗?生1:根据颜色和形状。师:说的对,还有吗?生2:谜语中说到了颜色、形状然后还有它们的特征。师:看屏幕,告诉大家,哪部分是描述特征的。生2:我看“东升西落、随着太阳转、游来游去“就是形容太阳、向日葵、蝌蚪的特征的。师:说得有理有据。我觉得“东升西落、随着太阳转、游来游去”叫它们的“动态”更合适。师:咱们班孩子就是聪明,不光会猜还会分析,那我加大难度,看,这是什么?(课件出示:“青蛙”两个字。)师:请你也照样子编个谜语。(零星举手)请你试试。生3:绿色的……(生沉吟)师:别着急,想一想生3:绿色的,两条腿儿哈哈……(学生和听课老师全笑了,生3有点着急了。)师(摸着生3的头):孩子,你想想青蛙几条腿儿哇?生3(不好意思地挠挠头):四条腿儿。绿色,四条腿儿,蹦得高。(生鼓掌)师:同学们的掌声不只赞扬你的谜语,更是佩服你第一个挑战困难的勇气!(生纷纷举起了手。)生4:绿色,四条腿儿,呱呱叫。生5:绿色的,大嘴巴,爱唱歌。生6:身穿绿衣服,四条腿儿,跳得远。(掌声后,还有高高举的小手。)师:越来越好,穿上了衣服,还有了爱好。以后啊就这样编谜语来互相考,看谁编的最生动形象!谜语猜的很开心,编的也很好,老师也见识了同学们的聪明才智,开始上课好吗?生:好!习字导入师: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叶圣陶老先生的《爬山虎的脚》。齐读课题。(板书已写好课题。)生齐读:《爬山虎的脚》!师:爬山虎也叫爬墙虎,这个“虎”字是这节课的生字,来看(出示课件:“虎”的字形演变。)这个是甲骨文的虎字,像什么?生:一只老虎。师:好像一幅老虎的简笔画。(继续出示)这个是篆文的“虎”字,下面是个“人”字,就像一只大老虎张开嘴咬人,后来这个“人”字慢慢就变成“几”字,就成了今天的楷书的样子。(出示楷书的“虎”字。)师:请看老师在田字格里写这个字。(边板书边解说:先写虎字头注意第三笔是横钩,第四笔竖撇要写长,“七”的横要向上斜。再写“几”字,横折弯钩要写潇洒,钩要竖直向上才好看。)(生照样子练写,师巡视指导。)师:注意别趴在桌子上,就变成生病的老虎了。钩别往里斜直向上更漂亮。这一笔是横,七的第一笔是横。注意保护眼睛。初读感悟师:哎呀,大部分孩子的字都写的那么漂亮,虎虎生风,好啦,有同学已经迫不及待地想看课文了,下面咱们就开始读课文吧。请听好要求再读。自由朗读。读准字音。遇到你们不认识的字就问你同桌同学,你们互相当小老师,读通句子,遇到不好读的句子就多读几遍,你就战胜它了。听懂了吗?生:懂啦师:你可以小声一点,读出自己的感觉,开始吧。(生自由朗读课文,师巡视个别解疑。)师:先读完的孩子早就用漂亮的坐姿告诉我了,真棒!(读第二遍的孩子闻言迅速坐好。)还有不认识的字吗?生:没有!师:检查,怕不怕?生:不怕!(课件出示词语:均匀重叠空隙茎柄蛟龙)师:谁来读第一行,请小姑娘。(纠正“隙”字的读音,全班齐读正音。)师:第二行谁来读?找个男生(纠下“蛟”字读音,全班齐读正音。)师:文中的这些词都是用来形容爬山虎的,见过爬山虎吗?(学生有的说见过,有的说没见过。)师:有见过的,没关系。现在就看。这是老师昨天刚刚录制的,注意,你要认真地看,仔细地看,要用心看。(课件配乐播放一墙爬山虎在风中的动态录像。)师:谁来描绘一下你刚才看到的爬山虎。生7:爬山虎的叶子有翠绿色的,有深绿色的。师:他注意到了爬山虎叶子的——生:颜色。(师板书:颜色。)师:什么颜色来着?生8抢着答:翠绿的,深绿的。师:还发现了颜色的不同,我提个建议,你把“翠绿”说两遍来形容这个叶子试一试。生7:翠绿翠绿的。师引导学生说完整。生7:翠绿翠绿的叶子。师:听起来是不是美了一点儿。谁再说说?生9:翠绿翠绿的叶子,深绿深绿的叶子。师:你们还看到了什么?来描绘一下你看到的爬山虎。生10:叶子们都长的密密麻麻的。生11抢着说:我看到了一片叶子的特写,像我的手掌。师:你观察得真仔细!(面对全体学生)他发现了一片叶子的形状,像——(生接:手掌);(师指生10)他注意到了许多叶子在一起的样子。(师板书:形状)还有吗?生12:我刚才看到一阵风吹来叶子都像波浪一样的摇动着。师:你有一双慧眼!她注意到了这些叶子的——生:动态。(板书:动态)师:它们在风中会动的。刚才她说会动的叶子像什么?生:波浪。精读领悟师:多美的描绘啊!这是你们眼中的爬山虎,你们都能看出形状,颜色和动态,那我们快来看看叶圣陶老先生是怎么写爬山虎的叶子的。(课件出示课文第二自然段。)自由读一读这个自然段,看看能不能看出叶老先生是怎么写爬山虎的叶子的。(几个学生举手欲答,师:先读,别着急。先用心读一读。)(学生开始读课文,很快有学生读完。师再次轻声叮嘱:不急,你也可以再默默的读一遍,边读边想叶圣陶老先生是怎么写爬山虎的叶子的。还可以把你的想法简单标注在课文旁。)师:孩子们,有发现了吗?生13:爬山虎刚长出来的叶子是嫩红的,不几天叶子长大,就变成嫩绿的。师追问:你找到的这句是写爬山虎的什么?生13:叶子的颜色。师再追问:什么颜色?生13:嫩红的,嫩绿的。师:她不光发现了爬山虎叶子的颜色,还发现了颜色的——生:变化!(请生13把“嫩红嫩绿”写在黑板上“颜色”两字后面。)师:谁来读一读这句。(请一位女生)(课件点击,这句变红。)生14:爬山虎刚长出来的叶子是嫩红的,不几天叶子长大,就变成嫩绿的。师:声音柔美,嫩红嫩绿,听着就舒服。你再读读。(请了一位男生)生15:爬山虎刚长出来的叶子是嫩红的,不几天叶子长大,就变成嫩绿的。(男生)师:只有这一句在写叶子的颜色吗?生16:还有这句“那些叶子绿得那么新鲜,看着非常舒服。”师追问:这句也在写叶子的颜色,可是只写了颜色吗?就这一句还写了什么?你接着说。生16:还写了让人看着的感觉。师:说的真好,他不只写了颜色的变化,还写了看到这些叶子人的感受,什么感受?生:很舒服的感受。(请生16板书“舒服”。)师:谁来舒服地读一读。(课件点击此句变红。)生17:那些叶子绿得那么新鲜,看着非常舒服。师:听你的朗读也很舒服。你再来试试。生18:那些叶子绿得那么新鲜,看着非常舒服。师:叶老先生除了写到叶子颜色,还写到了什么?生19:叶尖一顺儿朝下,在墙上铺得那么均匀,没有重叠起来的,也不留一点儿空隙。师:你们觉得这句是在写爬山虎的什么?生19:爬山虎叶子的均匀。师:那是指所有叶子的——(有学生在座位上小声回答)大声说。生20:形状!师:对呀。如果就在这句里找一个词来描绘爬山虎叶子的形状,你想用哪个词?生21:均匀。师:请你把“均匀”写到黑板上。“均匀”什么意思?(生找不到语言描述,沉默了。)用文章里的话来说“均匀”什么意思。生22:没有重叠起来的,也不留一点空隙。师:这就叫均匀。(课件点击此句变成红色。)师:正因为这样它才能让斑斑驳驳的破墙,变成一片盎然绿色。一起读。生齐读:叶尖一顺儿朝下,在墙上铺得那么均匀,没有重叠起来的,也不留一点儿空隙。师:再找一个词,还在这句里找。还有哪个词是它的形状。生23:叶尖。师引导:叶尖怎么样?生23:朝下的,一顺儿朝下的。师:你知道什么叫“一顺儿朝下”吗?生23:叶子顺着墙往下。叶尖对着地。师:还有补充吗?什么叫“一顺儿”朝下?生24:就是很多叶子的叶尖都一块儿朝下。师追问:很多朝下,一部分朝上?(生摇头)那是什么意思?生25:全部都朝下。师再追问:全部朝下,有一片朝上的吗?生:没有。师:这就叫一顺儿朝下。(请生23板书“一顺儿朝下”。)师:这些一顺儿朝下均匀排列的叶子是十片吗?(生摇头)师:是一百片?生(小声):不是。师:一千片?一万片?生(大声,极肯定):不是。师:那多是少?生(激动的):所有的都朝下!师:多少?生(七嘴八舌):无数的!数不胜数!师:无数的叶子呀,这么多的叶子让你去摆,你能摆得均匀吗?生:不能!师:可是爬山虎做到了。这哪里是叶子啊,这简直就是一片片绿色的精灵。一起读。生齐读(更有感觉了):叶尖一顺儿朝下,在墙上铺得那么均匀,没有重叠起来的,也不留一点儿空隙。师:叶老还写了什么?生26:还写“一阵风拂过,一墙的叶子就漾起波纹,好看得很。”师:那你觉得这句话是写叶子的什么?生26:写叶子在风中的动态。师:一阵风拂过,这一墙爬山虎的叶子就怎么样?生:漾起波纹。(请生26板书“漾起波纹”。)师:谁来读一读这句话。(课件点击此句变红。)生27:一阵风拂过,一墙的叶子就漾起波纹,好看得很。师:“很”字读得好。不是好看哪,是好看得很!一起读一遍。生齐读:一阵风拂过,一墙的叶子就漾起波纹,好看得很。师动情引读:是呀,就是这一墙的绿意盎然的叶,当一阵风拂过——生(越读越美):一墙的叶子就漾起波纹,好看得很。师:就是这叶尖一顺儿朝下,铺得均匀,不留一点儿空隙的叶子美得让人流连忘返。当一阵风拂过——生(越读越有味道):一墙的叶子就漾起波纹,好看得很。师:这哪里就是一墙叶子啊,这明明就是一座叶之湖,明明就是一片叶之海。所以当一阵风拂过——师生共读:一墙的叶子就漾起波纹,好看得很。师:让我们随着音乐在一起来美美的读一读这一自然段。如果你有个别句子已经会背了,就动情地背诵。(配乐播放开头视频,生动情朗读。)例证提升师:同学们,叶老先生为什么能把爬山虎的叶子写得如此生动呢?生28:因为他对爬山虎的进行了认真的观察。师(指向板书):而且他的观察是细致有条理的。生29:他发现了叶子颜色的变化,所以他一定是进行了很长时间的观察。师:你们看叶圣陶老先生就通过对颜色、形状、动态三个方面细致的观察就把爬山虎的叶子写进了我们的眼里,也揉进了我们的心里。其实不只这一篇文章,(课件出示《诗的材料》中的句子:荷叶挨挨挤挤的,像一个个绿色的大圆盘,碧绿的面,淡绿的底。随教师叙述依次点击变红。)这是我们上学期学过的《诗的材料》写荷叶的一句。他也同样通过荷叶的动态,荷叶的形状,荷叶的颜色三个方面为我们呈现了接天莲叶无穷碧的美景。这个是我们这学期刚学过的郑振铎的《燕子》。(课件出示《燕子》中的句子:一身乌黑光亮的羽毛,一对俊俏轻快的翅膀,加上剪刀似的尾巴,凑成了活泼机灵的小燕子。随学生回答点击变红。)它也通过三个方面,燕子的——(生接答羽毛
本文标题:杜娟《爬山虎的脚》课堂实录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82034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