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 教学评价的理论与案例分析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评价理论与案例分析南京师范大学喻平一、教学评价基本理论(一)教学评价概述1.教学评价概念•教育评价包括课程评价、教学评价、学习评价。一般地说,教学评价包含即包含教学评价也包含学习评价,即教学评价是对教师“教”的评价和对学生“学”的评价。教育评价教学评价课程评价对教师“教”的评价对学生“学”的评价•教学评价的内涵其一,课堂教学评价从根本上来说是一种价值判断;其二,课堂教学评价主要涉及三方面内容,即教师的教、学生的学和最终的课堂教学质量及效果;其三,课堂教学评价是对实然的教学效果和应然的目标要求之间差距的一种衡量。2.教学评价的类型(1)诊断性评价•诊断性评价是对事件进展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互有关联的一系列问题作出评价诊断,是在事件进行之前作出的评判,目的发现问题所在并且确定下阶段的任务。(2)形成性评价•形成性评价是指发生在事件的形成过程中,在事件进行和实施到了一定阶段之后作出的阶段性评价,包括对目标需求、方案设计、计划实施、价值推广评价等项目。(3)终结性评价•终结性评价是指事件发生结束后,对其效果进行全面的评价。——今天只就教学评价中“教”的评价进行讨论。(二)教学评价的内容1.教学设计评价►分析教学内容►分析教学对象►设计教学目标►设计教学策略►设计教学评价2.课堂教学评价•首先要考察教师的基本素质状况、对教材的理解和处理能力;其次,要考察其教学目的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教学手段的运用是否符合课程改革精神的要求;再次,要考察教师的教学情感,看他是否注重学生的学习状态和情感体验,尊重学生人格和个性,善于营造和谐、愉快的课堂气氛;最后,要考察教学效果,看大多数学生是否能达到教学目标。3.学生作业批改评价•要求作业量适中,作业管理要立足于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避免重复劳动;选题要精,覆盖面要广,要有层次性;既要有全体学生都必须完成的作业,又要有供部分学生选用的作业。4.课外辅导评价•其任务主要是培优补差,对学习困难的学生进行辅导。重点主要是:帮助学生排除思想和心理障碍,激发学习动机;改进学习方法,高效利用时间;答疑解难。5.学科课外活动指导评价6.教育科研评价7.教学成绩评价•学生的学习成绩一向是教师教学评价的一个重要依据。但一定要改变应试教育的传统——以学生的书面考试成绩作为衡量教师水平的唯一标准。要以各学科课程标准的达成度作为衡量学生学习成绩的依据。既要看知识与能力的成绩,也要看“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收获。(三)《课程标准》对学习的评价要求1.对学习的评价内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评价•数学思考与问题解决的评价•情感态度的评价2.评价的要求•注重学习过程•体现评价主体多元化和评价方式多样化•定性与定量评价方式相结合(四)课堂教学设计与教学操作的评价1.指标体系教学观念层面教学目标层面教学内容组织层面外显行为层面课程资源开发层面教学过程层面教学效果评价层面教师的知识结构教师的课堂调控能力内隐素质层面教师对学生学习的评价能力教师的创新意识与能力教师的教学工作态度•表1-1课堂教学总体评价评价一级指标评价二级指标评价等级很好较好一般较差很差教学设计与课堂教学操作教学观念教学目标教学内容组织课程资源开发教学过程教学评价•表1-2教师基本素质评价评价一级指标评价二级指标评价等级很好较好一般较差很差教师的基本素质教师的知识结构教师的课堂调控能力教师对学生的评价能力教师的教学智慧教师的创新意识与能力教师的教学责任心二、课堂教学行为评价的具体分析(一)教学观念层面的评价▲数学教育观念可分为两个层面,一层是数学观,另一层是教育观,两者整合而成数学教育观。1.数学观层面分析(1)课例设计中的数学观其一,科学主义——人文主义维度数学观。其二,绝对主义——可误主义维度数学观。绝对主义数学观静态数学观“结果式”教学范型可误主义数学观动态数学观“过程式”教学范型(2)如何对课例中渗透的数学观进行评价▲对教师来说,应当树立全面的数学观而是树立所谓正确的数学观。既要注重数学的科学性,也要注重数学的文化性;既不能完全否定绝对主义,也不能完全否定可误主义。2.教育观层面--行为主义教育观目标:知识的掌握和技能的发展(1)教师的教学操作(2)学生的学习结果--认知主义教育观目标:知识、技能、能力(1)教师的教学操作(2)学习者的特征(3)学习的信息加工过程(4)知识学习的类型(5)学生的学习结果--人本主义教育观目标:促进人的个性发展(1)学生的主体活动(2)知情结合(3)与实践相结合(4)评价的多样化--建构主义教育观基本观点:知识是个人与社会建构的结果教学关注:(1)促进知识的个人建构(2)促进知识的社会建构(3)合作学习、情境学习--情境认知教育观基本观点:(1)思维和学习只有在特定的情境中才有意义(2)人们在实践共同体中行动和建构意义(3)学习是与他人,工具和物理世界互动的辩证过程教学关注:(1)构建情境(2)建立学习共同体•教学观---主体性教学观---情境教学观---建构教学观---过程教学观数学观+教育观=数学教育观3.教学观念层面评价体系•表2教学观层面评价表评价内容二级指标思考的问题评价意见数学教学观数学观该课例是以什么数学观为基础设计的?就课例的教学内容而言,应当体现怎样的数学观?而实际体现的情况如何?是否正确处理了科学与人文的关系?是否正确处理了结果与过程的关系?根据教学内容,选用适当的数学观作为指导思想对该课进行重新设计,应当怎样设计?评价内容二级指标思考的问题评价意见数学教学观教学观设计和实施是建立在什么理论基础之上的?就教学内容而言,所选择的理论作为教学设计基础是否合理?课例的设计是否渗透了现代教育心理理论?课例设计和实施中,学生的学习是一种主动建构还是一种被动的接受过程?是否体现了学生“学”的主体性和教师“教”的主体性?•案例1:分数解决难题(二)教学目标层面评价1.数学教学目标的一致性•教学目标的一致性,是指教学目标与课程目标之间的相对统一性。一般说来,对一个课例的分析往往涉及的只是课时教学目标,它包含在单元教学目标之中,而单元教学目标又包含于课程目标之中,因而教学目标(指课时教学目标)与课程教学目标之间是上位和下位关系。2.数学教学目标的准确性其一,教学目标应当是可行的。除了考虑课程目标之外,在拟定教学目标时还应考虑学生因素,即了解学生的认知水平、非认知因素的状态、学习风格,了解学生的需求。其二,教学目标应该是有层次的。其三,教学目标应当是可以评价的。包括行为目标和过程目标。过程性目标主要是指在教学中学生应当经历四种体验:对知识产生的体验、对知识发展的体验、对知识结果的体验、对知识应用的体验。•案例2:教学目标的层次性3.数学教学目标的多维性•课程标准提出的是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其实过程与方法与传统意义上的数学能力大同小异。•教学目标是宽泛的,就认知目标来说,除了使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形成基本技能之外,还要考虑培养学生的能力,更具体地说,要考虑一堂课主要应当训练学生的何种能力?应当怎样设计才能达到这一目标?案例3:中位数与众数概念教学(1)教师呈现问题情境:某公司员工的月工资如下:经理:6000副经理:4000职员A:1700职员B:1300职员C:1200职员D:1100职员E:1100职员F:1100职员G:500你怎样看待公司员工的收入情况?(2)学生讨论(3)教师提供信息:经理、职员C、职员D从不同角度描述了公司员工的收入情况。经理:我公司员工收入很高,月平均工资为2000元(平均数概念)。职员C:我的工资是1200元,在公司算中等收入(中位数概念)。职员D:我们好几个人的工资只有1100元(众数概念)。(4)呈现概念中位数,众数。(5)让学生思考下面问题:你认为哪个数据表示该公司员工收入的“平均水平”更合适?为什么该公司员工收入的平均数比中位数高得多?(6)学生讨论。平均数、中位数、众数各自的特征中什么?如果要选用它们代表一组数据的“平均水平”,你认为它们各自在什么场合下使用比较合理?4.数学教学目标的生成性▲除了教学设计者事先拟定的教学目标之外,在实际的教学实施过程中会出现先前预料不到的情况,因而可能会使预设的教学目标产生偏差或者出现新的教学目标,这就是教学目标的生成性问题。案例4:《角的度量》教学片段5.教学目标层面评价体系•表3教学目标层面评价表评价内容二级指标思考的问题评价意见数学教学目标教学目标的一致性是否体现了课程目标的基本理念?教学目标是否与课程总目标是一致的?教学内容目标是否与课程内容目标是一致的?教学目标的准确性教学目标是否合乎学生的认知规律?教学目标是否体现了层次性?教学目标是否具有可行性?教学目标是否有可测量的行为目标?教学目标是否考虑到了过程性目标?评价内容二级指标思考的问题评价意见数学教学目标教学目标的多维性是否体现了教学目标的多维性?主要目标是否突出?是否体现了课程标准要求的基本三维目标?能力培养目标是否明确?主要是培养学生的何种数学能力?就教学内容而言,该课最适合培养学生的何种能力?教学目标的生成性是否体现了生成性目标?对教学中可能产生的生成性目标采用了什么样的处理方式,这种处理方式恰当吗?(三)教学内容组织层面评价1.概念教学的内容组织剖析▲概念形成,即人们对同类事物中若干不同的例子进行感知、分析、比较和抽象,以归纳的方式概括出这类事物的本质属性而获得概念的方式。▲概念同化,指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教师以定义的方式直接提出概念,并揭示其本质属性,由学生主动地建立与原有认知结构中有关观念的联系去学习和掌握概念的方式。•首先,教师应当充分揭示概念的内涵。揭示概念的内涵应多方位、多侧面,结合概念性质的学习,从多种角度去审视同一个概念,使学生在头脑中逐步形成良好的认知结构。•第二,形成概念体系。•第三,加强概念的应用。组织的材料(例题、习题)应由浅入深、循序渐进。案例5:《百分比》概念教学片段2.命题教学的内容组织剖析▲在解决问题过程中学习命题。▲在探究问题过程中学习命题。案例6:“平行四边形面积”教学片段1、引入问题◆同学们已经学习过了长方形、正方形面积公式,请同学们回忆这些公式。◆今天我们学习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与长方形、正方形面积公式比较,图形类似,那么面积公式是否也类似呢?•长方形、正方形面积都是相邻两边的乘积,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否也是两相邻两边的乘积呢?请同学们计算这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3cm4cm5cm2cm平行四边形面积=猜想1:平行四边形面积等于边长乘以边长。•这个猜想正确吗?我们再找另外的方法计算这个图形的面积。•将这个平行四边形分割为三个图形,因此平行四边形面积可以表示成两个三角形面积加上一个长方形面积。可是三角形面积我们不会算!•同学们想想,能否将右边的三角形与左边的三角形拼成一个大家熟悉的图形?)(25552cm可以拼成一个长为4,宽为3的长方形。因此这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等于◆两种计算所得的同一个图形的面积不一样,那一个面积是正确的呢?显然应该是第二种方法计算的面积是正确的。因此,我们的猜想1不正确。)(2042342cm◆进一步观察,可以发现这个平行四边形的底边是5,高是4,底与高的乘积刚好是20。于是又得到:猜想2: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等于底乘以高。请同学们用割补的方法证明这个猜想(动手操作)。刚才的图形面积很特殊,现在用一般的平行四边形来探讨。◆小组讨论:通过实验,你发现了什么?◆展示汇报。鼓励学生上台展示不同的剪拼过程,并说说自己的发现。2、推导公式3、举例4、拓展略。长方形面积长×宽平行四边形面积底×高3.解题教学的内容组织剖析第一,解题教学要有明确的目的性。一堂解题课的教学目的可以是多方位的,但应当突出重点,明确主要目标。第二,解题教学要有积极的启发性。启发性可以表现在题组的层层递进和对一道题目解法的不断挖掘方面,也可以表现在教师层层提问、循循善诱方面。第三,解题教学要有适度的变通性。表现为对解题方法的变通:“一题多解”或“多题一解”;对问题本身进行变通:适度改变条件去探究
本文标题:教学评价的理论与案例分析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82088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