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现代康复治疗技术一、物理疗法(PT)定义:PT指应用力、电、光、声、磁、热、冷、水等物理因子治疗疾病,促进功能恢复与重建的方法。包括运动疗法和理疗。物理治疗的临床应用治疗原则•要有针对性•要注意个体化•明确治疗剂量•明确治疗部位•要有一定的疗次(一)、运动疗法1.运动疗法的定义:2.运动疗法的特点:3.运动疗法的应用原则运动疗法的定义运动疗法是指以生物力学和神经发育为基础,借助治疗器械和/或治疗者的手法操作及患者自身的参与,采用用各种形式的主动和被动运动促进全身或局部的功能恢复。运动疗法的特点•患者主动参与,积极配合治疗•局部运动与全身运动结合•预防与治疗结合•简便易行•以恢复功能为目的•必须按照正确的运动处方进行运动。运动疗法的应用原则•持之以恒•循序渐进•因人而异•密切观察1、运动的基本类型1)主动运动:①随意运动;②助力运动;③抗阻力运动2)被动运动3)等长运动4)等张运动(向心性、离心性)5)等速运动6)放松性运动7)力量性运动8)耐力性运动2、治疗作用:1)维持、改善运动器官功能2)增强心肺功能3)提高神经系统的调节功能4)增强内分泌系统的代谢功能3、临床应用1)神经系统疾病2)运动器官疾病3)内脏器官疾病4、常用运动疗法1)、肌力训练技术:通过肌肉的主动收缩来改善或增强肌肉的力量。①主动助力运动:肌力2级者②主动运动:肌力3级者③抗阻力运动:肌肉克服外加阻力的主动训练方法④注意事项:心脏病禁止在等长抗阻运动时过度用力或屏气常用运动疗法2)关节活动训练:通过患者的主动和被动运动,治疗者的牵引和手法治疗,改善和维持关节活动范围的治疗方法。①主动运动②主动助力运动③被动运动④注意事项:对功能障碍患者的关节应达最大活动范围。常用运动疗法3)关节松动技术:指治疗者在关节活动允许范围内完成的一种针对性很强的手法操作技术。选择关节的生理运动和附属运动作为治疗手段。缓解疼痛,改善关节活动范围。主要适应因力学因素(非神经性)引起的关节功能障碍,包括关节疼痛、肌肉紧张及痉挛、功能性关节制动、关节炎症、未愈合的骨折等。常用运动疗法4)软组织牵张技术:是对软组织进行牵伸延长的训练方法,改善关节周围软组织的伸展性,降低肌张力,增加或恢复关节的活动范围。主要用于治疗肌痉挛,肌腱、韧带或关节囊挛缩、痉挛性疼痛,多用于下肢。牵张动作一般每次维持5~10秒,重复10次。常用运动疗法5)全身耐力训练:是采用中等强度、大肌群、动力性、周期性的运动,持续一定时间,提高机体氧化代谢运动能力或全身耐力的运动方式。①运动方式:②运动强度:50%~80%最大耗氧量的强度作为靶强度;③运动时间:25~60分钟。分为三部分;④运动频度:每周3~5次;⑤注意事项:注意防止发生心血管意外和运动损伤。常用运动疗法6)呼吸训练:是以保证呼吸道通畅,提高呼吸肌功能,促进排痰,改善支气管和肺组织血液代谢,加强气体交换效率为目的的训练方式。常用方法:腹式呼吸训练,局部呼吸训练,抗阻呼气训练等。常用运动疗法7)牵引疗法:是通过外力(手法、器械、电动牵引装置)对身体某一部位或关节施加牵拉力,使其发生一定的分离,周围软组织得到适当的牵伸而达到治疗目的的一种方法。适用于颈、腰椎间盘突出症和神经压迫,纠正关节挛缩等。常用运动疗法8)神经生理学疗法:常用BOBATH技术,BRUNNSTROM技术、PNF技术、ROOD技术。以神经系统作为治疗重点。将神经发育学、神经生理学的基本原理和法则应用到脑损伤后运动障碍的康复治疗。把治疗与功能活动相结合。常用运动疗法9)运动再学习:是以神经生理学、运动科学等为理论基础,以脑损伤后的可塑性和功能重组为理论依据,将中枢神经系统损伤后运动功能的恢复视为一种再学习或再训练的过程。5、运动处方1)运动项目:耐力性、力量性、放松性、矫正性项目2)运动治疗量:强度、时间、频度3)运动安排:准备、训练、放松4)注意事项:(二)理疗理疗指应用天然或人工的物理因子如电、光、声、磁、热、冷等用于治疗人体疾病的方法。具有消炎、镇痛、搞菌、缓解痉挛、调节机体免疫机能等作用,是康复治疗的重要手段之一。(二)理疗•光疗法:激光、红外线、紫外线、红光、蓝光等•超声波疗法:脉冲超声波、低频超声波、高频超声波•磁疗法:动磁场、交变磁场、静磁场•水疗法:不同的水质,其治疗作用不同•电疗法:低频电、中频电、高频电、直流电•传导热疗法:温泉水疗、蜡疗、泥疗、热敷等•低温冷冻法疗法:冷气疗法、冰疗法等•生物反馈疗法(肌电生物反馈疗法)1、电疗1)、低频电疗法低频0~1000HZ,这种电流的特点是:•①频率低,每一周期都有可能使神经肌肉发生一次兴奋;•②电流强度小,通过人体往往不致产生热效应;•③电流方向为单向,多有正负极之分,故有电解作用;•④频率不仅低而且具有单向性质,不易通过电容,故人体组织对它的阻力大。电疗2)、中频正弦电流中频1000-100000HZ,其特点是:•①方向多为双向,无正负极之分,不会产生电解效应;•②频率比低频高,组织容抗随着F的上升而下降,人体对它的阻力显著减小;•③由于阻力减小,通过人体的电流相对增大(但仍不足以引起热效应);•④频率大于1000HZ,单个周期已不能使神经肌肉发生一次兴奋,必须连续通过多个周期才能引起一次兴奋等。电疗3)脉冲中频电疗法在这种电疗法中,其中频率是2000-5000HZ,调制用的低频率为10-150HZ,治疗基本上用两极法。电疗4)、高频电疗法高频100000HZ以上,其特点是:•①对神经肌肉无兴奋作用;•②能产生热;•③治疗时电极可以离开皮肤;2、光疗种类:•可见光•红外线(近红外、远红外)•紫外线(短波紫外线、长波紫外线)•红光•蓝光•激光(氦氖激光、二氧化碳激光、YAG激光)3、超声波疗法20KHZ不引起正常人体听觉反应(20-20KHZ)机械振动产生热能•扩张血管•降低疼痛•增加组织的延展性•增快血流适应征:—软组织损伤—疼痛缓解—减少疤痕—女性疾患:乳腺增生4、磁疗法应用磁场治疗疾病的方法称磁疗法(MAGNETOTHERAPY)。•作用机制和治疗作用•磁场作用于人体可以改变人体生物电流与磁场的大小和方向,影响体内酶的活性及新陈代谢过程,还能通过对穴位的刺激影响经络而发挥治疗作用。磁疗法1.镇痛:降低神经末梢的兴奋性,提高痛阈;并可改善血循环,加速致痛物质的清除。2.消炎消肿:局部血循环改善,血管壁的通透性增高,有利于渗出吸收及炎症产物排除,并能增加免疫功能,达到消炎消肿的作用。3.镇静降压:磁场能抑制中枢神经兴奋性、改善睡眠、调节植物神经功能,改善微循环。4.降脂:动物实验及L临床观察证实,磁场可促进脂肪代谢,降低血脂。5.修复损伤组织:磁场影响一些酶的活性,从而改善营养和代谢,有助于病损组织修复。6.治癌:实验研究强磁场有抑制杀伤癌细胞的作用。5、水疗法6、石蜡疗法7、生物反馈疗法就是把求治者体内生理机能用现代电子仪器予以描记,并转换为声、光等反馈信号,因而使其根据反馈信号,学习调节自己体内不随意的内脏机能及其他躯体机能、达到防治身心疾病的目的物理治疗的临床应用治疗原则•要有针对性•要注意个体化•明确治疗剂量•明确治疗部位•要有一定的疗次适应症•—软组织的急、慢性损伤•—止痛•—促进创面愈合•—软组织的急、慢性炎症•—神经肌肉疾病的恢复•—佝偻病及骨软化症的治疗•—松解瘢痕及粘连•—神经衰弱•—病毒感染:单纯疱疹、带状疱疹禁忌症恶性肿瘤、活动性结核、出血倾向、高热(T:38℃以上)、局部金属物、安装心脏起搏器、孕妇的下腹部、未成年人的骨骺端二、作业治疗技术(OT)作业疗法是指根据患者的功能障碍和康复目标,采用有针对性的日常生活活动、娱乐活动、职业劳动和认知活动,对患者进行反复训练,以缓解症状,改善躯体和心理功能,提高生活质量,最大限度地恢复其正常家庭和社会生活的治疗方法。(一)治疗作用:精神心理方面•首先在心理上增强独立感,对生活建立起信心。•可以克服涣散,集中精神,提高患者的注意力,增强记忆力。•通过自己的劳动,制作出一件成品或获得成果,使患者在心理在感到一种收获后的愉快和满足。•宣泄性作业活动,使患者在心理上得到某些平衡。•文娱性作业活动,可以调节情绪,放松精神,发展患者的兴趣爱好。•通过集体和社会性活动,能培养患者参与社会和重返社会的意识。治疗作用:克服功能障碍方面•作业活动能调节患者的神经系统功能,改善机体代谢,增强体力和耐力。•作业活动能增强患者的肌力和关节活动范围,尤其是对手的精细功能的恢复,在获得独立生活能力方面具有重要意义。•作业活动可以改善患者运动协调性,增强身体的平衡能力。•合适的作业活动可以减轻患者的疼痛和缓解症状•认知作业活动可以治疗失认,失用,记忆力,注意力和思维等能力的减弱。治疗作用:生活自理能力方面通过ADL训练和使用自助具,能提高患者翻身、起坐、穿衣、进食、洗沐、修饰、行走、用厕、进行家务劳动等的自理生活能力基本原则•选择作业治疗的内容和方法需与治疗目标一致。•选择患者能完成80%以上的作业活动。•根据患者的愿望和兴趣选择作业活动。•作业治疗在考虑局部效果时需注意对全身功能的影响。•作业治疗的选择需与患者所处的环境条件相符合。•充分发挥患肢的功能。作业治疗量的选择1、作业项目的选择:根据每个患者功能状态和作业治疗的目标,从多种作业治疗技术中选择合适的作业项目。2、作业活动强度的选择:选择何种活动强度,决定了患者能否完成治疗任务。如轻强度的作业有磨砂板,擦桌子,中强度的有推锯,重强度的有推重物等。作业活动的强度还与作业用具的选择,使用作业材料种类,性质及大小,患者的体位和肢体的位置,作业台面的高度和位置有关。3、作业治疗的时间和频度:作业强度、时间、频率是构成作业治疗量的基本要素。作业治疗中实际时间长短与休息时间如何配合,应结合患者实际情况制定。4、动作与方向:作业活动是动静结合,是直线的或对角回旋的,可因其活动量有所不同,动作的方向可以是单方向,可以是多方向的对角螺旋性运动。即使是模仿日常活动中的刷牙、梳头、洗脸等活动,从单方向活动转换为多方向活动就增加了活动难度。常用作业治疗技术•感知和认知训练;日常生活活动;•娱乐性活动;职业技能训练;•工艺和园艺疗法;非实用作业技术(模拟作业)•高级技能训练;支具和辅助具应用;•环境改造;就业指导;1.感知和认知训练•对病人进行触觉,实体觉,运动觉,感觉运动训练,以及注意力,记忆力,理解力,复杂操作能力,解题能力等训练。感知技能训练•感觉再训练•感觉敏感训练•感知觉训练•感觉替代训练感觉再训练•不断地给予触、听、视觉等感觉刺激,刺激强度和范围由小到大,逐渐强化和扩大感觉信息,让患者能识别不同的感觉刺激,最后能恢复感觉功能。常用于外周神经损伤患者的感觉恢复训练。感觉敏感训练通过患者触摸不同质地的实物,训练患者对物体软硬度的识别;通过BOBATH球来刺激本体感觉、平衡觉;通过单眼训练视觉;通过不同的声音刺激以分辨声源的空间特征和性质,区别不同人发出的声音,辨别不同动物的发音;通过本体促进技术中的对角螺旋运动,反复体会肢体在空间的位置和运动中的感觉;体会各种不同的振动和压力。感知觉训练包括辨别各种实物的训练;在患者手或背部书写以训练各种图形、笔画的含义,训练患者的图形感和实体感;训练患者定位感、方向感、空间感,让患者从不同方向取物,快速指出自己身体五官部位;进行各种实物大小、体积、形态、颜色、质地,比较以获得视觉定型;通过色盲测试等方法,训练患者图形觉和深感觉。认知技能训练•定向能力训练,每天对患者进行空间、时间的问答刺激。让患者能区别上下左右,知道自己所处的位置、地点和时间。•注意力训练,要求患者保持一段时间的注意力,并逐渐延长注意时间和内容。如可以安排患者看一段录像或电影、听一段录音或学习一项简单技能,通过逐渐调整时间长度和内容提高注意力,注意选择内容多样化。认知技能训练•提高醒觉能力训练促醒对意识障碍的患者非常重要,尤其是一些植物状态的患者。促醒的方法以感觉刺激为主,对于脑损伤意识障碍患者,可以通过不同节律、频率、音调的声音刺激,身体皮肤的
本文标题:现代康复治疗技术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82174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