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咨询培训 > 学校传染病防控知识培训
学校传染病防控知识培训----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012年4月绪言各位领导同志们大家好!如何保证在校学生身体好学习好是我们在座各位共同愿望和神圣职责。今天我们共同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学习和探讨。3W原则。一W(WHAT)传染病是什么二W(WHY)为什么在学校防治传染病三W(HOW)如何在学校防治传染病(一)传染病:由病原体引起的,能够在人与人之间或人与动物之间传播的疾病.特点:病原体:传染性流行性病毒、细菌、真菌、寄生虫一W:传染病是什么:—传染病基本知识流行感冒流感病毒肺结核结核杆菌甲型H1N1H1N1病毒甲型肝炎肝炎病毒麻疹麻疹病毒蛔虫病蛔虫卵流脑脑膜炎双球菌流行性腮腺炎腮腺炎病毒传染病基本知识——知识概要一个关键词:传染病传染性、流行性两个基本特征:三个基本环节:三个预防措施: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同时具备)传染病基本知识现行的传染病防治法是1989年2月21日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六次会议通过,2004年8月28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修订,2004年12月1日开始实施。共九章八十条,纳入法定传染病的共三类39种,其中甲类2种,乙类26种,丙类11种(包括2008年纳入丙类管理的手足口病、2009年纳入乙类甲型H1N1流感)。传染病种类1、甲类2种:鼠疫、霍乱。2、乙类传染病26种,包括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艾滋病、病毒性肝炎、脊髓灰质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麻疹、流行性出血热、狂犬病、流行性乙型脑炎、登革热、炭疽、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肺结核、伤寒和副伤寒、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百日咳、白喉、新生儿破伤风、猩红热、布鲁氏菌病、淋病、梅毒、钩端螺旋体病、血吸虫病、疟疾、甲型H1N1流感。传染病种类3、丙类传染病11种:包括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风疹、急性出血性结膜炎、麻风病、流行性和地方性斑疹伤寒、黑热病、包虫病、丝虫病,除霍乱、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伤寒和副伤寒以外的感染性腹泻病、手足口病。报告时限发现甲类传染病和乙类中按甲类管理的传染病时,应当在2小时内向发病地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发现乙类传染病病人、病原携带者和疑似传染病病人时,应当在24小时内向发病地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在丙类传染病监测区内发现丙类传染病病人时,应当在24小时内向发病地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我县常见传染病一W传染病是什么-二、传染病感染过程(一)、感染的概念:病原体侵入机体,与机体之间相互作用,相互斗争的过程。(二)、传染的五种表现:1、病原体被消灭或排出。(通过非特异性免疫如胃酸,特异性免疫如母传抗体、人工注射抗体、预防接种或患过某种传染病)2、病原携带状态。包括潜伏期、健康、恢复期病原携带者3、隐性感染(脊髓灰质炎是显性感染的10倍,伤寒、菌痢、乙肝可成为健康携带者)。4、潜伏性感染。如带状疱疹、结核感染。5、显性感染提示:1、加强营养、加强锻炼很重要,预防接种更重要。2、外表健康的人不一定不是传染源。一W传染病是什么-三、传染病的流行过程传染病流行过程:病原体从传染源体内排出,经过一定的传播途径,在外界环境因素的影响下,侵入易感机体的过程。流行过程的三个基本条件: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若有一个条件缺失将不会被感染(管理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1、传染源传染源:指有病原体已在体内生长繁殖并能将其排出体外的人和动物。传染源包括病人、病原携带者、隐性感染者、受感染的动物四个方面。传染源传染病人病原体携带者受染动物2、传播途径指病原体离开传染源后,到达某些易感者所经过的途径。一般有以下几种:(1)、空气、飞沫、尘埃常见于呼吸道感染的传染病(2)、水、食物、苍蝇常引起消化道传染病(3)、手、用具、玩具又称日常生活接触传播既可引起呼吸道传染病又可引起消化道传染病(4)、吸血昆虫又称虫媒传播(5)、体液血液传播(乙型肝炎、艾滋病等)(6)、土壤、疫水又称接触传播(7)、母婴传播在母亲怀孕和生产时传染给婴儿传播途径空气传播水传播、饮食传播传播途径生物媒介传播接触传播常见的传染病呼吸道传染病流行性感冒百日咳途径:空气飞沫消化道传染病细菌性痢疾蛔虫病蛲虫病媒介:食物和饮水体表传染病狂犬病沙眼血吸虫病途径:接触血液传染病疟疾流行性乙型脑炎媒介:吸血的昆虫3、人群易感性人群易感性:人群作为一个整体对某种传染病容易感染的程度称为人群易感性。易感者:是指对某种传染病缺乏特异性免疫力的人。一W传染病是什么-四、传染病的预防一、管理传染源:首先对病人应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隔离、早治疗、早报告;对病原携带者首先应早期发现,同时对病原携带者需进行隔离和治疗,并培养其良好的卫生习惯,使其尽可能减少传播机会.传染病的预防二、切断传播途径:应采取一般卫生措施、消毒和杀虫。消毒是切断传播途径的重要手段,要做好疫源地消毒和预防性消毒工作。三、保护易感人群:通过增强非特异免疫、预防接种和预防服药等综合措施加强个人防护.传染病的预防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医学术语,又称发烧。由于致热原的作用使体温调定点上移而引起的调节性体温升高(超过0.5℃),称为发热。发热标准:腋窝温度:低热型(37.5℃~38℃)中热型(38.1℃~39℃)高热型(39.1℃~40℃)、超高热型(>41℃)。绝大多数感染性疾病以发热为前驱症状,应引起足够的重视。咳嗽是人体清除呼吸道内的分泌物或异物的保护性呼吸反射动作。咳嗽是呼吸系统疾病的主要症状,多见于流感、肺炎、支气管炎、肺结核等。腹泻(diarrhea)是一种常见症状,是指排便次数明显超过平日习惯的频率,粪质稀薄,水分增加,每日排便次数超过3次。常见疾病有:细菌性痢疾、伤寒、霍乱、食物中毒等与传染病防控有关的几个概念潜伏期:从病原体侵入人体起,至开始出现临床症状为止的时期。是检疫工作观察留验接触者的重要依据。传染期:传染病病人有传染性的时期。是隔离病人依据之一。检疫:对传染病人接触者采取的措施。传染病临床分期:潜伏期、前驱期、症状明显期‘恢复期传染病常见症状与体征:发热、皮疹、中毒症状(疲乏、全身不适、厌食、头疼、肌肉、关节、骨骼疼痛等)一W传染病是什么五、学校常见的传染病1、呼吸道传染病:肺结核、流感、风疹、水痘、流行性腮腺炎、猩红热、麻疹、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等。2、肠道传染病:甲肝、手足口病等。流行性感冒流行性感冒(influenza)简称流感,是由流行性感冒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临床表现以起病急,全身中毒症状明显,如发热、剧烈头痛、全身酸痛、周身无力,而上呼吸道症状较轻为特征。流行病学1.传染源流感患者及隐性感染病毒携带者为主要传染源。2.传播途径经空气和飞沫传播。3.人群易感性人群对流感普遍易感,病后虽有一定的免疫力,但不同流感病毒亚型间无交叉免疫力。病毒变异后,人群重新易感而反复发病。流行病学4.流行特征流感病毒具较强传染性,加之以呼吸道飞沫传播为主要方式,极易引起流行和大流行。一般多发生于冬季。主要发生于学校、单位、工厂及公共娱乐场所人群聚集的地方。后期呼吸道并发症增多,尤其儿童及老年患者常并发肺炎,有较高的病死率。5、防控措施:病人隔离至热退后2天。大流行时集体单位应进行医学观察出现发热等症状时早期隔离。临床表现流感的症状:通常较普通感冒重,主要为急性发病,出现高热、寒颤、头痛、肌痛、全身不适等症状。同时亦可有咽痛、鼻塞、流涕、咳嗽等上呼吸道感染症状。一般全身症状重而呼吸道症状相对较轻,少数病例可有腹泻呈水样便。体检可见眼结膜充血、咽部充血、肺部可有干啰音。发热一般持续3~5天后消退,但患者仍感明显乏力,乏力常持续1~2周才逐渐消失。肺结核1.传染源开放性肺结核患者是主要传染源2.传播途径以空气传播为主,即飞沫感染为最常见的方式。肺结核患者排菌量越多,其对其他人群造成的危害性也越大。传染源主要是排菌的肺结核患者的痰液。3.易感人群:人群普遍易感。健康人吸入患者咳嗽、打喷嚏时喷出的带菌飞沫而被感染。飞沫直径1~5μm最易沉积于肺泡。痰干燥后结核杆菌随尘埃吸入也可引起感染。肺结核临床表现1.症状(1)全身症状起病多为缓慢,表现为长期午后或傍晚低热、乏力、食欲减退、消瘦、盗汗等。(2)呼吸系统症状通常为干咳或带少量粘液痰,继发感染时,痰呈粘液脓性。约1/3患者有不同程度咯血。。肺结核辅助检查1.结核菌检查是确诊肺结核最特异性的方法,痰中找到结核菌是确诊肺结核的可靠依据。2.影像学检查X线检查对肺结核的早期诊断有重要意义,且能够确定病灶性质、部位、范围。3.结核菌素(简称结素)皮肤试验是诊断结核感染的参考指标。风疹风疹:由风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主要为低热、轻度上呼吸道炎症、全身不适、乏力、喷嚏、流涕、轻咳等。一般发热1-2天后皮疹出现淡红色皮疹。传染源:风疹病人、无症状带病毒者。以冬春两季发病较高。出疹前后传染性最强。传播途径:经呼吸道飞沫传播易感人群:1-5岁儿童较多,成人多数有抗体,偶可发病,育龄妇女对风疹较易感,孕妇感染可引起胎儿发育迟缓和先天畸形。(近几年有发病年龄增高趋势)防控措施:病人隔离至出疹后5天,临床表现主要为低热、轻度上呼吸道炎症、全身不适、乏力、喷嚏、流涕、轻咳等。一般发热1-2天后皮疹出现淡红色皮疹,开始于面部,一日内波及躯干与四肢,手掌于足底无皮疹,躯干背部皮疹较密,经过3天左右自然消失,不留色素沉着,其他症状随之消失。临床表现风疹特征:皮疹和耳后、枕后与颈部淋巴结大为特征。但部分病人只有发热、上呼吸道炎、淋巴结肿大而无皮疹或无发热但有皮疹。水痘水痘:是水痘-带状疱疹所引起的儿童常见的急性传染病。水痘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以冬、春较多。临床上全身症状轻微,有发热及全身性分批出现的皮疹,以斑疹、丘疹及迅速发展的疱疹和结痂为其特征。流行病学传染源:患者是唯一传染源,传染性强,发病1-2日至疱疹结痂时,均具有传染性。皮疹全部结痂脱落后无传染性。传播途径:以呼吸道飞沫和直接接触为主要传播途径。易感人群:人群对水痘普遍易感,一次发病可终身有较高免疫力。防控措施:隔离至水痘疱疹完结痂为止,但不少于发病后14天,接触者医学观察3周。流行性腮腺炎流行性腮腺炎:是腮腺炎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临床上以腮腺非化脓性肿胀疼痛,发热伴咀嚼受阻为特征,同时可侵犯其他器官引起脑膜炎、睾丸炎、卵巢炎、和胰腺炎,多发于儿童和青少年。流行病学传染源:病人和隐性感染者为传染源。病人自腮腺肿大前7日至重大后9日有高度传染性。传播途径:主要经飞沫传播,密切接触者亦可传染。易感人群:人群普遍易感,病例多发生在5-15人群。患病后可获得持久性免疫力。防控措施:病人隔离至腮腺肿大完全消退接触者医学观察3周。猩红热猩红热:是化脓性链球菌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临床表现为发热、咽痛、草莓样舌、环口苍白圈、全身弥漫性猩红色皮疹和疹褪后皮肤明显脱屑。流行病学传染源:主要是猩红热病人和带菌者。病人自发病前24小时至疾病高峰期传染性最强。传播途径:主要由飞沫经呼吸道传播。人群易感性:人群普遍易感。防控措施:病人隔离至发病后6天,接触者作咽拭子培养。可疑者隔离治疗。临床表现主要表现为发热、咽痛,吞咽时加重,全身弥漫性充血并散布着针头大小的充血性皮疹。皮疹从耳后、颈部及上胸部开始,疹间无正常皮肤,压之褪色。面部潮红而无皮疹,口鼻周围相对苍白,称“口周苍白圈”,皮疹出现后48小时达高峰,然后依出疹顺序消退,2-4日褪尽。疹褪后一周左右开始脱皮,脱皮持续2-4周,呈糠屑状、片状、大片状。麻疹麻疹:是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临床表现以发热、咳嗽、流涕、眼结膜充血、口腔粘膜有麻疹粘膜斑(柯氏斑在口腔两侧颊粘膜靠第一磨牙处的灰白色小点,绕以红晕)及皮肤出现红色斑丘疹为主要表现。任何年龄均可感染麻疹,过去一般以8个月到5岁发病率最高,且每隔2~3年有一次大流行。麻疹任何季节均可发病,以冬春季发病最多。流行病学1.传
本文标题:学校传染病防控知识培训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82218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