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交通运输 > 2011高三地理一轮复习资料第22讲:交通运输布局及其影响
2011高考导航考纲展示1.生产活动中地域联系的重要性和主要方式2.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的变化对聚落空间形态和商业网点布局的影响2011高考导航命题热点1.结合目前我国正在建设的大型交通运输项目,考查影响交通运输的主要区位因素2.通过交通运输线点的区位分析或商业中心和商业网点的区位分析,综合考查某区域内各种地理事物的分布特征及成因依纲梳理夯基础一、主要交通运输方式1.现代五种交通运输方式的优缺点方式优点缺点铁路运输当代最重要的运输方式之一。、速度快、运费较低、受自然因素影响小、修筑铁路、消费金属材料多、占地,短途运输成本高公路运输、应用最广、地位日趋重要的运输方式。、周转速度快、装卸方便、对各种自然条件适应性强、耗能多、成本高、运费较贵运量大连续性好面积大造价高运量小机动灵活发展最快依纲梳理夯基础方式优点缺点水路运输历史悠久的运输方式。,投资少,速度慢、灵活性和连续性差,受航道和等自然条件影响大航空运输速度快、,是最快捷的现代化运输方式、能耗大、运费高,且设备投资大、技术要求严格管道运输运具和线路合二为一的运输方式,气体不挥发,液体不外流,损耗小,,运量很大设备,灵活性最差运量大成本低水文状况气象运输效率高运量小连续性强投资大依纲梳理夯基础2.发展趋势:正在朝着高速化、和专业化方向发展。大型化依纲梳理夯基础二、交通运输布局1.交通运输网(1)构成要素①交通运输线,如铁路、公路、航道。②交通运输点,如港口、车站、航空港。(2)类型①按形式:单一运输网和。②按层次:即不同的运输网,包括、和。综合运输网地域省级大区级国家级依纲梳理夯基础2.影响因素:包括经济、、技术和等因素。3.南昆铁路建设的决定因素:国民经济的发展,和的分布,的进步等。自然社会人口城市科学技术依纲梳理夯基础温馨提示各种交通运输线路和站点的建设与发展都会受到自然、社会、经济和技术因素的影响。但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进步,自然因素的障碍逐渐被打破,社会经济因素对交通运输的影响越来越成为决定性因素。高频考点巧突破1.五种交通运输方式的比较方式项目水路铁路公路航空管道运量大―→小运量大、损耗小、平稳安全、易管理运速慢―→快运价低―→高灵活性差居中最好好最差连续性最差好居中差最好成本投资少投资大、占地广居中投资大投资大高频考点巧突破2.明确各种运输方式的适用范围各种运输方式在技术上、经济上各有长短,都有最适宜的使用范围,必须妥善组织安排,合理地协调使用。空运:贵重、急需、数量不大的货物。公路:短途、量小及容易死亡、变质的活物和鲜货。铁路:远程、量大及容易死亡、变质的活物和鲜货。水运:大宗笨重、远程、不急需的货物。学法指导交通运输方式选择的一般原则——多快好省经济性、迅速性、安全性和通达性是运输方式的四大评价指标。各种运输方式都有其最适用的范围。在选择交通运输方式时往往要考虑时间、物品价值大小、重量、运输距离和价格等因素。高频考点巧突破高频考点巧突破学以致用(随学随练,轻松夺冠)1.下图表示四种货物生产运输过程中的相关特征。读图回答(1)~(3)题。高频考点巧突破高频考点巧突破(1)适合航空运输的货物是()A.①B.②C.③D.④(2)货物④的最佳运输方式是()A.公路B.铁路C.河运D.海运(3)生产布局受交通制约最明显的货物是()A.①B.②C.③D.④高频考点巧突破解析:(1)由图可知,货物③具有价格高、运输距离长、重量轻的特征,适合航空运输。(2)货物④具有价值低、运输距离短、重量轻的特征,其最佳运输方式是公路。(3)货物②具有价值低,运输距离长、重量大的特征,降低运输费用是生产布局首先要考虑的因素。答案:(1)C(2)A(3)B高频考点巧突破交通运输线(铁路、公路)建设的区位因素及发展变化高频考点巧突破区位因素主要影响自然因素地形平原对线路的限制较小,选线时要尽量少占好地,处理好与农田水利建设、城镇发展的关系山地线路尽量沿等高线修筑,尽量避开地形复杂地区,在陡坡上修成“之”字形弯曲或开凿隧道水文线路应避开沼泽地,尽量避免跨越河流,以减少桥涵总长度地质注意避开断层地带和滑坡、泥石流多发区,特别是开凿隧道时应尽量避开断层带,从背斜部位穿越气候工程设计应特别注意沿线的暴雨、大风等出现的强度和频率,以及冻土、积雪的深度等,桥涵孔径大小、路基高低都需要根据当地暴雨强度来设计高频考点巧突破区位因素主要影响经济因素合理布局交通运输线路,促进沿线经济发展。铁路线和公路国道线基本方向以直达为主,并适当照顾沿线重要经济点,通过城市时应从城市边缘经过;省道等地方性公路,则以满足地方经济发展和居民需要为主,可以通过当地的居民点、车站、码头等社会因素巩固国防、加强民族团结、促进少数民族地区和革命老区经济发展等技术因素使运输网伸展到更广阔的范围,克服自然条件对线路建设的障碍,并减少其对车辆运行安全的威胁高频考点巧突破发展变化:上述因素均是重要因素,但自然因素的影响已减弱,社会、经济因素成为决定性因素,技术因素始终是保障因素。学法指导某地交通运输发展条件的评价思路评价某地交通运输发展条件一般应从区位条件、自然条件、资源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科学技术条件等方面进行评价分析。高频考点巧突破高频考点巧突破1.区位条件某事物的区位有两层含义:该事物的空间位置和与其他地理事物的空间联系。某地交通建设的区位条件包括自然地理区位、经济地理区位和战略区位等方面。高频考点巧突破2.自然条件某地交通建设的自然条件可从地质条件、地形条件、气候条件等方面来分析。(1)地质条件:地壳构造运动活跃地区,多断层、地震、滑坡、泥石流频繁发生,交通建设难度大,安全性差,应尽量避开。从工程的安全性、稳定性和地下水的运动等方面来考虑,在背斜和向斜两种地质构造中应选择背斜、避开向斜。(2)地形条件:平原地形对交通线路的限制较小,工程造价较低,选线时要注意少占好地、处理好交通建设和农田水高频考点巧突破利设施、城镇发展的关系。山区地形起伏大,地质条件复杂,对交通线路的限制很大,工程造价高,应尽量避开沼泽地、陡坡,无法避开陡坡、山地的地方可修建盘山公路和隧道。(3)气候条件:湿润地区应注意排水、干旱地区应注意防风固沙、高寒地区应注意克服冻土和缺氧带来的不利影响。航空港应选择能见度比较好的地区。高频考点巧突破3.资源条件丰富的资源对交通运输具有很大的潜在需求。资源的开发需要便利的交通作保证。4.社会经济条件交通运输是支撑区域经济发展的必要条件和重要基础,在整个国民经济发展中必须先行一步,以适应其他经济部门的发展对交通运输的需求。高频考点巧突破5.科学技术因素科技水平比较低的时代或地区,自然因素的影响往往是最主要的;科技水平比较高的时代或地区,自然因素的影响程度逐渐下降,社会经济因素成为最主要的因素。学以致用(随学随练,轻松夺冠)2.读图,回答(1)~(2)题。(1)关于该岛铁路线形状及形成原因的叙述,正确的是()高频考点巧突破高频考点巧突破A.铁路呈环形,因为人口均匀地分布在该岛的四周B.铁路呈环形,因为该岛以山地为主,地形崎岖,所以铁路建在沿海平原地区C.铁路南北向延伸,因为南北跨度太大,铁路便于南北沟通D.铁路南北向延伸,因为东西跨度太小高频考点巧突破(2)甲、乙之间的铁路没按图中虚线修建,最可能的原因是()A.虚线处直线距离近,经过的地方少B.虚线处是河谷,建铁路容易被冲毁C.虚线处人口密度过小,不用建铁路D.虚线处等高线密集高频考点巧突破解析:(1)根据经纬线和海陆轮廓可以确定该岛位于日本,铁路呈环形,因为日本是岛国,地形以山地为主,比较崎岖,所以铁路建在沿海平原地区。(2)甲、乙之间的铁路需要穿越山地,不经过虚线是因为虚线处等高线密集,坡度大,建设困难。答案:(1)B(2)D热点探究显身手中国《瞭望新闻周刊》2007年11月20日报道:11月初,来自国内外的众多专家汇聚昆明,提出建设“第三亚欧大陆桥”的构想。亚欧大陆桥热点探究显身手“第三亚欧大陆桥”是以深圳港为代表的广东沿海港口群为起点,由昆明经缅甸、孟加拉国、印度、巴基斯坦、伊朗,从土耳其进入欧洲,最终抵达荷兰鹿特丹港,横贯亚欧21个国家(含非洲支线4个国家:叙利亚、黎巴嫩、以色列和埃及),全长约15157千米,比目前经东南沿海通过马六甲海峡进入印度洋行程要短3000千米左右。热点探究显身手第三亚欧大陆桥通过AMBDC机制(东盟-湄公河流域开发合作机制)下的泛亚铁路西线,把亚洲南部和东南部联接起来,使整个亚洲从东到西、从南到北的广大地区第一次通过铁路网完整地联系起来,成为我国继北部、中部之后,由南部沟通东亚、东南亚、南亚、中亚、西亚以及欧洲、非洲的又一最便捷和安全的陆路国际大通道。将进一步确定中国西部在第三亚欧大陆桥的桥上枢纽地位,推动我国经济与亚欧大陆的直接融合,拓展对外开放的广度和深度,全面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为我国实施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作出重要贡献,为沿线国家人民的富裕做出积极贡献。热点探究显身手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1:三条亚欧大陆桥路线图。热点探究显身手材料2:西亚及其周边地区图。热点探究显身手(1)由材料1中图可知,第二亚欧大陆桥在我国境内的铁路线名称是,其东西两端濒临的海洋分别是、。(2)材料2中,①是________海,②是_____运河。②处的交通运输方式与铁路运输方式相比有何特点?热点探究显身手(3)沿第二亚欧大陆桥自西向东()A.降水逐渐减少,气候的大陆性逐渐增强B.自然景观呈现出从沿海到内陆再到沿海的地域分异的变化特点C.沿途可以参观凯旋门、克里姆林宫、秦兵马俑、龙门石窟等名胜古迹D.在我国境内跨越地势三级阶梯热点探究显身手(4)下列关于第三亚欧大陆桥建设的优势叙述不正确的是()A.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较好,避开了高寒和沙漠地区,相邻港口无封冻期B.连接了亚洲、欧洲和非洲,市场前景广阔C.连接了世界上货物吞吐量最大的港口,同时这些海港又是重要的航空港D.大陆沿线资源丰富,但各国经济互补性较差热点探究显身手(5)简述第二亚欧大陆桥对世界交通运输的意义。解析:本题以三条亚欧大陆桥图和西亚及其周边地区图为背景,考查第二、第三亚欧大陆桥的相关知识及海运、铁路的主要特点。第(1)题,第二亚欧大陆桥东起中国的连云港,向西经陇海—兰新铁路、北疆铁路,在阿拉山口与哈萨克斯坦的铁路接轨,终点为荷兰的鹿特丹港。连云港临黄海、鹿特丹港临北海。第(2)题,由图知,①为地中海,热点探究显身手②为苏伊士运河;与铁路运输相比,其特点可从速度、运量、投入、成本等方面回答。第(3)题,沿该大陆桥自西向东,降水先减少后增多;该大陆桥不经过莫斯科,不会参观到克里姆林宫,在我国境内跨越地势的第二、三级阶梯。第(4)题,由第三条亚欧大陆桥的路线图可知,该线连接了亚、欧、非三洲,所经地区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较好,资源丰富,市场广阔且各国间经济互补性较强。第(5)题,第二亚欧大陆桥沟通了亚欧大陆两端的联系,是一条最便捷的陆上通道。热点探究显身手答案:(1)陇海—兰新线黄海北海(2)地中苏伊士速度慢,运量大,投入少,成本低(3)B(4)D(5)沟通大西洋东岸地区与太平洋西岸地区(亚欧大陆东西两岸)之间的联系。(2009年高考四川文综卷)交通为人类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交往提供了必要的条件。古今中外,人们都十分重视交通建设。阅读材料,回答问题。典例剖析求解法例1典例剖析求解法材料1:见右图。材料2:交通可以缩小时空距离。不同形式和层次的交通运输网,使不同地域间相互交流、联系,实现互补。今日世界交通运输联系不仅仅局限于一国之内,而且扩大到国与国之间、洲与洲之间。交通建设要受控于地理环境,亦深刻影响着地理环境。典例剖析求解法昆曼公路北起中国昆明,经西双版纳进入老挝,南止于泰国曼谷,长达1850千米,有“21世纪新丝绸之路”之称。沿途复杂多样的自然环境,显著的地域差异铸就了这条斑斓的彩带。典例剖析求解法(1)运用所学交通运输网知识、地域差异地理知识,说明昆曼公路对四川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2)简述昆曼公路穿越地区的自然环境特征。(3)分析该区域不利自然条件对昆曼公路建设的影响,并列举两例修建该公路可能
本文标题:2011高三地理一轮复习资料第22讲:交通运输布局及其影响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82345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