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一、教学目的和要求学习和把握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基本观点,了解认识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真理的客观性、绝对性和相对性,真理和价值的关系,坚持理论创新与实践创新,不断提高在实践中自觉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二、内容概述本章主要是讲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即认识的产生和发展的规律。这里所讲的实践与第一章所讲的实践侧重点是不同的。前面主要从实践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地位和作用上说的,这里主要是从考察人类实践活动的角度来讲实践的。前面侧重实践是什么,后面则是怎么样实践。认识论中实践主要解释认识的来源问题。所以在本章的第一节中主要讲认识的本质及规律。即从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认识是主体对客体能动的反应,认识运动的基本规律等三方面论述的。本章第二节讲真理与价值问题。为了满足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需要,人们必须通过实践改造外部世界,创造出能够满足人类需要的事物。在这一过程中,不仅存在着主观符合客观的真理问题,而且存在着按照主体的需要和尺度认识和改造客观世界的价值问题。人们的实践活动总是受着真理尺度和价值尺度的制约。实践的真理尺度,是指人们在实践中所必须遵循的、反映实践对象的客观规律和本质的真理。人们只有按照真理办事,才能在实践中取得成功。实践的价值尺度,是指人们在实践中所必须遵循的、以满足人们需要为内容的、特定的实践目标。任何实践活动都是在真理尺度和价值尺度的共同制约下进行的,成功的实践都必然是真理尺度和价值尺度的统一。坚持真理尺度和价值尺度的辩证统一,要求我们在实践中必须坚持和弘扬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科学精神要求我们必须坚持以科学的实事求是精神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人文精神要求把人民的利益和人的发展看作是一切认识和实践活动的出发点,贯彻“以人为本”的原则。从人民群众的利益和发展要求出发,把美好的追求作为认识和实践活动的重要目标。弘扬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对大学生具有重要的意义。大学生正处于世界观和人格的形成发展时期,应当大力弘扬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全面提高自身素质,成为对国家和社会有用的人才。本章第三节讲认识与实践的统一。认识与实践的统一,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本质规定。在实际工作中运用这一重要原理,就必须做到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在实践中坚持和发展真理,正确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全面贯彻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思想路线。这里特别强调的是我们在讲认识与实践的统一这一节过程中,应该把“一切从实际出发,在实践中坚持与发展真理”这两个问题联系起来讲解。因为这里注意要坚持认识与实践、理论与实践的统一性。理论不能脱离实际,同样实际也要理论的指导。所以,一切从实际出发,不能理解为不需要理论的指导。实事能够求是,就是因为有正确理论的指导;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与理论联系实际都是统一的。我们既不能忽视理论,又不能忽视实际。一切从实际出发,在当代中国,就是一切要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的实际出发。我们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活动只有符合这个实际,才能不断地把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事业推向前进。在实践中坚持与发展真理,在当代中国,我们必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不断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把理论创新与实践创新统一起来,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三、疑难热点问题分析1认识是主体在实践基础上对客体的能动反映,这是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对认识本质的科学回答。为了深刻把握认识的本质,必须弄清各种哲学派别在这个问题上的不同观点。马克思主义能动反映论的观点概括起来,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承认认识对象是客观存在的,是不依人的意识为转移的。这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前提,否定了这个前提,反映论就没有依据;二是认识是实践的产物,是人类实践的一部分。正是由于实践的基础作用,才使得认识主体和客体的能动反映成为可能;三是认识是主观对客观的符合、一致,即主观对客观的反映。而且这种反映是一个过程。理解这里的关键是第一条,即承认不承认认识对象的客观性。在认识论研究中,所谓的“选择论”、“建构论”等认为认识对象是主体可以选择、建构和创造的,不承认认识对象的客观性,把反映与选择对立起来,这是唯心主义认识论的主要观点。其次,关于反映是否具有能动性问题的探索,认为反映只是机械的,而不具有能动性的观点是机械唯物主义认识论的主要观点。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则认为,反映也是选择,是有选择的反映;同时反映是有选择的,但不管怎样选择都是反映。反映中有选择,有建构,有创造,有主体的作用,也只有这样才是能动的而不是机械的反映,但这些作用归根到底是为了更深刻更广泛地反映客观世界。如果离开反映去选择,去建构,去创造,那就谈不上认识了。2如何理解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在这里,要区分检验真理的标准和真理的标准。标准是被人用以衡量他物的东西,即用他物同它比较来确定他物的性质和数量的东西。真理的标准只能是客观世界,也说是说,某一认识是不是真理,只能把它同客观世界相比较,看它同客观世界一致不一致,有多少一致,多少不一致。也就是说,各式各样的学科的真假只能以其对象为标准。物理学的标准是物理世界,生物学的标准是生命世界,心理学的标准是心理过程。因此,我们必须注意这个区分:真理的标准不同于检验真理的标准。真理的标准是客观世界,检验真理的标准只能是实践,即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标准是实践。实践之所以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是因为:首先,从真理的本性看,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的正确反映,它的本性在于主观和客观相符合。而检验人的主观认识同客观实际是否相符合以及符合程度,就要把主观客观实际联系起来加以比较、对照,才能判定它是不是真理。主观认识本身和客观事物本身都无法检验真理,只有实践才能把主观和客观联系起来去完成检验真理的任务。其次,从实践的特点看,实践是人们改造世界的客观的物质性活动,具有直接现实性的特点。就是说,人们总是循着一定的认识去实践,就可以引出现实的结果,把主观的东西变为客观的东西。实践中达到了原来预想的结果,那么人的认识就被证实了,就可以称之为真理性的认识,否则,那就是错误的认识。四、知识运用与能力测试(一)单项选择题及答案1ABCD2有音乐感的耳朵来说,再好的音乐也无济于事”。这说明了()A过程BCD3是()A义的观点BCD4ABCD5践中不断开辟认识真理的道路。这说明了()ABCD6是()AB元论CD元论7ABCD8误()ABCD9AB才能完成C践的过程D10义的飞跃是指()ABCD(参考答案:1A2A3D4B5C6C7D8B9B10D)(二)多项选择题及答案1ABCDE2佩服的,不是勇士,谁敢去吃它呢?螃蟹有人吃,蜘蛛一定也有人吃过,不过不好吃,所以后人不吃,像这种人我们当极端感谢的。”鲁迅先生的这段话表明了以下哲学道理()AB必须经过实践CD有冒险和献身精神3画家看到的是色彩和色调,植物学家看到的是它的形态特征,这是由于()ABCDE4,都是()A分BCDE5持()ABCDE6ABCDE7AB社会性CDE8导致()ABCDE9()ABCDE10()ABCDE(参考答案:1BCE2BCD3ABD4ABCDE5BD6ABDE7BC8BD9AC10ABCE)(三)主要概念解释1认识是主体在实践基础上对客体的能动反映,认识是主观的精神性的活动,是有意识,有目的的能动性活动,是社会性历史性活动。人的认识活动的反映具有摹写性,由此决定了反映的客观性;同时人的认识活动的反映又具有创造性,由此决定了认识的能动性。人的认识活动过程主要有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两种表现形式。2真理是人们对于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认识,真理具有的客观性、绝对性和相对性的特性。真理的客观性是指真理的内容是客观的;检验真理的标准是客观的。真理的绝对性是指:第一,任何真理都包含着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内容,这是无条件的绝对的;第二,人的认识本性和认识任务是能够正确认识无限发展着的物质世界,每个真理的获得都是向无限发展的物质世界的接近。真理的相对性是指:第一,在广度上任何真理只是对客观世界一定范围的近似正确的反应,认识有待扩展;第二,在深度上,任何真理是对客观事物一定程度,一定层次的近似正确的反应,认识有待深化。3哲学上的“价值”是揭示外部客观世界对于满足人的需要的意义关系的范畴,是指具有特定属性的客体对于主体需要的意义。哲学上的价值概念具有最大的普遍性,是对各种特殊的价值现象的本质概括。当客体能够满足主体需要时,客体对于主体就有价值,满足主体需要的程度越高价值就越大。价值具有客观性、主体性、社会历史性、多维性特点。(四)基本问题解答1答:辩证唯物主义认为,认识的本质是以实践为基础的反映和创造的统一。其具体包含以下几方面内容:(1)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反映。这是一切唯物主义都承认的反映论共同原则。认识对象存在于认识之外,认识是对客体的反映。(2)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是反映和创造的统一。这是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关于认识本质的根本观点。认识不是主体对客体的消极、简单的摹写,而是能动的创造性活动。第一,主体能动地加工感性材料,创造出概念和理论体系。第二,主体根据需要,能动地创造出未来世界的蓝图,指导实践,从而创造出世界上本来不存在的事物。(3)认识是反映和创造的辩证统一。反映在创造中实现,创造以反映为前提和基础;创造本身也是反映,是对事物本质、发展规律和未来发展趋势的反映。反映和创造统一的基础是实践。坚持反映和创造辩证统一的过程,是主体认识能动性发挥的过程。2标准讨论的重要意义。答:(1)关于检验真理的标准问题,是哲学史上长期争论不休的问题。众多哲学派别都没有科学地解决这个问题。唯心主义者从意识、精神本身去寻找真理的标准,用认识去检验认识,否认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客观尺度。这就把真理的标准变成主观的不确定的东西,因而是错误的。旧唯物主义者由于坚持真理的客观性,因而一般来说都主张检验真理有客观标准。但是,他们不懂得实践在认识中的决定作用,把客观事物作为检验认识真理的标准,因而也没有科学地解决检验真理的标准问题。只有马克思主义哲学才真正科学地解决了检验真理的标准问题。多次指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的标准。实践之所以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是由真理的本性和实践的特点决定的。首先,从真理的本性看,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是同客观实际相符合的主观认识。检验真理就是要判明主观认识是否同客观相符合、相一致。这只停留在主观认识范围内是无法解决的。因为如果不把主观认识与客观实际联系起来,就无法判定它是否符合实际。同样,只停留在客观实际范围内也不行,因为客观事物本身并不回答人们的某种认识是否与它相一致。要检验真理就必须把主观认识与客观实际联系起来加以对照。其次,从实践的特点看,实践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物质性活动。具有直接现实性。是唯一能把主观和客观联系起来的桥梁,因而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一方面,实践是人们有意识、有目的的活动,它是在一定思想指导下进行的,实践活动中包含着主观的因素。另一方面,实践虽然是在一定思想指导下进行的,但它又超越了主观认识的范围,是一种变革现实世界的客观物质性活动。正因为实践既包含着主观的因素,又具有客观性,因而它具有直接现实性。列宁说:“实践高于(理论的)认识,因它不仅具有普遍性的品格,而且具有直接的现实性的品格。”所谓直接现实性,就是实践能把主观认识变成客观现实。把思想、理论在现实中实现出来,这样实践就能起到把主观与客观联系起来并加以对照的作用。一般说来,人们在一定思想认识指导下的实践活动,如果取得了预期的效果,那么就证明这种认识是正确的;如果得不到预期的效果,就证明这种认识是错误的。(2)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1978年,我国关于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大讨论,对于冲破个人崇拜和“两个凡是”的束缚,恢复党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1978年12月13日,邓小平指出:“目前进行的关于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问题的讨论,实际上也是要不要解放思想的争论。……一个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一切从本本出发,思想僵化、迷信盛行,那它
本文标题:第二章习题课内容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82346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