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中日甲午战争——北洋海军海战之检讨一、导火线•[1]朝鲜•1894年1月朝鲜全罗道古阜郡“东学党”领导农民起义,口号为“尽灭权贵,逐灭夷倭”。朝鲜政府在进行镇压的同时,请求清政府派兵。•[2]日本的反应•1894年5月27日日本政府派玄洋社浪人组成“天佑侠团”赴朝鲜,放火,扩大事端。•6月2日日本驻朝鲜使馆临时代办杉村向中国驻朝鲜通商大臣袁世凯说,“盼华速代戡”。朝鲜政府也正式行文袁世凯:“请烦贵总理迅即电恳北洋大臣,酌遣数队,速来代剿。”6月2日日本内阁决定为保护侨民和使馆而出兵。[3]中国的反应6月5日派直隶提督叶志超和太原镇总兵聂士成率军1500人,赴朝鲜,驻牙山。•7日,告知日本中国出兵朝鲜。这是根据1885年中日《天津会议专约》的规定行事。日本也立刻通知清政府将派兵赴朝鲜。•[4]日本不宣而战•1894年6月5日日本成立战时大本营,以护送日本驻朝鲜公使大鸟圭介和保护侨民为由,派兵赴朝,陆续达1万人,驻扎在仁川至汉城一线。•日本报纸《自由新闻》发表社论《朝鲜不是朝鲜的朝鲜》。•7月12日日本陆奥外相给大鸟训令:“促成中日冲突,实为当前之急务,为实行此事,可以采取任何手段。”•7月22日,在大鸟等的策划下,日本军队突然攻入朝鲜王宫。23日另组傀儡政权。25日朝鲜宣布与中国断交,并请日本将中国军队驱逐出境。同一天,日本在牙山和丰岛海面向中国陆军和海军发起进攻。中国被迫对日宣战•(一)清政府对于日本侵略行为的态度与方策•[1]帝党与后党•1874年(同治十三年)同治皇帝(载淳)病死。4岁的载湉继位,次年改元光绪。慈禧太后垂帘听政。•1886年(光绪十二年)光绪帝十六岁,亲政。慈禧太后训政。•1889年(光绪十五年)光绪帝十九岁,慈禧太后归政。•围绕皇帝形成一股政治势力,为帝党。倾向于太后的,为后党。•[2]帝党主战,以帝师翁同龢为首。后党主和,以李鸿章为首。这年阴历十月初十日是太后六十岁寿辰,太后很不愿意打仗。•[3]北洋大臣李鸿章的活动。•请西方列强调解。日本向俄国表示不占领朝鲜,向英国表示不占领上海。•向朝鲜派兵。派卫汝贵、马玉昆、左宝贵、丰绅阿率军驻平壤。派军舰护送2000人到牙山。二、前哨战:丰岛海战和牙山之战•[1]丰岛海战•1894年7月21日,清政府租用两艘英国人的小型商用轮船爱仁号和飞鲸号,载清军一营前往牙山,由北洋水师济远、扬威和南洋水师的广乙号护送。23日又租用英商的高升号商轮,载清军二营继往,又有运输舰操江号载军械物资同行。•消息为埋伏在天津军械局的日本间谍侦知。日本战时大本营于22日命令日本联合舰队前往截击。•当济远号和广乙号从军港威海卫出发后,丁汝昌曾电请李鸿章要求率领北洋舰队继发接应,7月24日舰队已经升火起锚待发,李鸿章突然复电制止,遂未成行。•25日拂晓,济远、广乙从牙山返航(操江号另行绕大同江回国),7时半在丰岛海面与日舰相遇。日舰发起攻击。广乙号中弹起火。济远管带方伯谦令竖白旗西逃。此时恰好高升号和操江号驶来。方伯谦发信号令其退回,但为时已晚,两舰被日本浪速号、秋津洲号围住。操江号被俘。高升号官兵拒绝投降,被击沉。官兵1200人,仅有300人遇救。•丰岛战败后,李鸿章有几分高兴,以为可以引起英国的干涉。但日本以向英国商船赔偿了结。[2]牙山之战•驻牙山的直隶提督叶志超提出上中下三策:增兵、撤军、依旧驻守。李鸿章取下策。•7月25日日军向牙山进军。29日在距牙山7里远的成欢交战。当时聂士成率军千人驻成欢。叶志超驻公州为后援。•清军战败,撤往朝鲜北部。叶志超谎报战功。李鸿章之为上奏请功:“连日苦战,毙倭无算,实属奋勇出力,不顾身命”,“血战五昼夜,弹尽粮绝”。•结果升任叶志超为平壤各路清军总指挥。各军大哗。•8月1日,中国对日本宣战。同日,日本向中国宣战。三、平壤之战与黄海海战(一)平壤之战•[1]平壤守军的状况•共20000余人。•军队腐败:药不配弹,子不对枪。各军之间,派系倾轧。叶任统帅,各将不服。军纪败坏,人民逃避。•[2]布防:李鸿章有训令:“可守则守,不可则退。”•困守城中,坐以待毙。左宝贵守城北玄武门,卫汝贵守西南门,马玉昆守东门及大同江左岸,叶志超部队守西门,叶志超居城中调度策应。•9月15日日军分四路攻打平壤。•马玉昆、卫汝贵坚守,左宝贵牺牲,叶志超下令撤退。当夜乘暴雨溃逃,“一日狂奔二百里”,一直越过鸭绿江。•叶志超谎报战功,免于处分。(二)黄海海战•[1]战斗经过•9月16日,北洋水师提督丁汝昌率10余艘护航舰护送援朝兵员至大东沟。17日上午返航,回旅顺口,11时55分在海面发现悬挂美国旗的日本舰队,后又改悬日本旗。•丁汝昌、刘步蟾、汉纳根(德国人,军事顾问)三人商量对策,先布“犄角鱼贯阵”,看见日舰以“一字竖阵来扑”,又改“犄角雁行阵”,但布阵未完成,即于12时55分开战,实际为“人”字阵。北洋水师奋勇战斗•战斗从12:55开始,至下午5点半,日舰先行退出。•丁汝昌受伤,由刘步蟾代为指挥。•广甲管带吴敬荣,搁浅,被日舰炸沉。•致远管带邓世昌、经远管带林永升、超勇管带黄建勋阵亡。•济远管带方伯谦先行退出,撞裂已经受伤的扬威号,后被军前斩首。(事有争议)•福龙号等四艘鱼雷艇赶来参战。•北洋水师被击沉5艘,日本无击沉,但有5艘遭重创。•北洋水师此战后失去制海权。黄海海战失败原因•[1]海军力量不如日本•中国方面:从1868年创立福州船政局至1888年北洋水师成军,建立了北洋、南洋、福建三支水师。1888年北洋水师(正式公文称北洋海军)在编舰艇25艘,其中两艘铁甲舰、7艘巡洋舰、6艘炮舰、6艘鱼雷艇、4艘练习舰、一艘运输舰。1888年后,仅添平远号巡洋舰、福龙号鱼雷艇。1891年后未添弹药。据说1884至1894年移用海军军费修建颐和园,颐和园基本建成在1888年。•日本方面:1883年制订8年的造船计划,发行海军公债。•1890年天皇睦仁谕拨内帑30万元。•1891年制订5年造船计划。•1893年天皇再谕节省内廷经费6年,每年30万元,文武官员此间缴1/10薪俸,用来造船。•到90年代初日本有军舰31艘、鱼雷艇37艘,超过北洋水师。黄海海战中中日双方舰队比较•中国10艘舰,另有两艘巡洋舰和两艘鱼雷艇,共31000吨。日本12艘,38000吨(一说40000吨)。•中国舰只较旧,主要战舰定远号和镇远号舰龄已达12年。日本舰只较新,大多在甲午战前下水,式样新,速度快。•日舰最快的吉野号,时速23海里(1海里为1852米),其余各舰多在19海里。中国最快的致远号、靖远号为时速18海里,其他多为14、15海里。•日舰装备有速射炮97门。比睿舰5分钟发射1500余发炮弹。中国无速射炮。•中国的主力舰为铁甲舰定远号和镇远号,吨位各7000吨,装配重炮8门,射程5000多米。日本有重炮3门。•[2]吏治腐败,贪污中饱。天津机械局总办张士珩是个贪污分子。各舰弹药奇缺,有些是药量不足的演习弹。•[3]海军缺乏训练,提督丁汝昌是个外行。•[4]清廷号令无威,各派自保,无法形成战略优势。李鸿章说:“以北洋一隅之兵,恃倭人全国之师,自知不逮。”•[5]由于李鸿章主和,致使战略思想保守,“保船制敌”,“不许出洋浪战”。四、辽东之战和威海卫之战•(一)辽东之战(第一阶段)•日军兵分两路侵略辽东•[1]一路由司令官山县有朋率领30000多人,于1894年10月24日由朝鲜义州出发,越过鸭绿江,侵入中国境内。清军40000多人防守,溃败。日军占领九连城、安东、凤凰城。然后分东西两路,接连占领宽甸、岫岩、海城,逼近辽阳。•[2]另一路由大山岩率领40000多人,于10月24日从辽东半岛花园口登陆,目标是大连、旅顺。11月7日攻陷大连。大连有120门大炮。21日攻陷旅顺。事先,北洋海军舰队已撤离旅顺,集中至威海卫。•日军在占领旅顺后屠杀了两万多人。英国商人艾伦写下他亲眼所见:“在我周围都是狂奔的难民。我第一次亲眼看见日本兵追逐逃难的百姓,用枪杆和刺刀对付所有的人,对跌倒的人更是凶狠地乱刺……日军很快地便布满了各街,击毙所有遇见的人。在街道上走,脚下到处踩着死尸,而且遇见成群的杀人凶手的危险的可能性每时每刻都在增加。我一再目击日本兵的残杀行径,并屡次看见他们用排枪向胡同里扫射。……天已经黑了……屠杀还在继续进行着,丝毫没有停息的迹象。枪声、呼喊声、尖厉的叫声和呻吟声,到处回荡。街道上呈现出一幅可怕的景象:地上浸透了血水,遍地躺卧着肢体残缺的尸体,有些小胡同简直被死尸堵住了。死者大都是城里人。•美国《纽约世界》的记者克里曼从旅顺发回国内的报导:“我亲眼看见旅顺难民并无抗拒犯军。日人谓枪弹由窗及门放出,尽是虚语。日兵并不欲生擒。我见一人跪于兵前,叩头求命,兵一手以枪尾刀插入其头于地上,一手以剑斩断其身首。有一人缩身于角头,日兵一队放弹碎其身。有一老人跪于街中,日兵斩之,几成两段。有一难民在屋脊上,亦被弹死。有一人由屋脊跌下街心,兵以枪尾刀刺插十余次。”(二)威海卫之战•威海卫位于山东半岛的东端,东靠荣成县的成山,西接烟台。港湾作半圆形,犹如两臂伸张,环抱大海。有刘公岛、日岛横列湾内,形同封锁海湾的两扇大门,形势险要异常。港湾的南北两岸以及刘公岛和日岛共有炮台十数座,而且火力交错,防御巩固。日军进攻前,北洋舰队所有舰艇全部集中于此。计有定远、镇远两铁甲舰和靖远、来远、济远、平远、广丙五艘巡洋舰,以及炮艇六艘,鱼雷艇十二艘。•1895年1月,日军近两万人在联合舰队的25艘军舰、16艘鱼雷艇的掩护下,开始进攻山东半岛。为了包抄威海卫的后路,日军先攻东路成山。1月20日,成山和荣成县城陷落,日军从陆上向西挺进。山东巡抚李秉衡派戴宗骞、孙万令两部往援。从21至29日双方军队辗转交战于枫岭、桥头等地,清军屡败,威海卫后防诸要塞尽失。30日,日军进攻南帮诸炮台。同时,日本联合舰队亦从海上发动进攻。•从1895年1月30日至2月11日,日本联合舰队在伊东祐亨指挥下,对威海卫发动八次进攻。1月30日、2月2日南北帮炮台分别被日本陆军占领,北洋舰队陷入日本陆海军的夹击之中。在此危急时刻,丁汝昌拒绝了伊东的诱降,表示“惟有船没人尽”。•2月5日晨,日军鱼雷偷袭,定远舰中雷搁浅。6日,来远舰中鱼雷倾覆,练习舰威远号也中雷沉没。7日,日本联合舰队发动总攻。其旗舰松岛受重伤。北洋舰队鱼雷艇12艘擅自逃跑,有的被击沉,有的被生俘。8日,日舰再次发动进攻,靖远受重伤。•此日,总教习英国人马格禄、美国人浩威策动舰队上的外国人以及威海卫营务处提调牛炳昶等,胁迫丁汝昌投降,丁汝昌严词拒绝。9日,日舰再来进攻时,靖远舰又中炮搁浅,其他舰只亦“弹药将罄”。马格禄等趁此机会再次向丁劝降,井挑动一些士兵手执武器进行威逼。丁汝昌见大势已去,遂派人炸沉搁浅的靖远舰。定远管带刘步蟾也派人将定远舰炸沉,然后用手枪自杀。•11日,丁汝昌仰药自尽。浩威当即以丁汝昌的名义起草了降书。12日广丙舰管带程璧光乘镇北炮艇向日本舰队投递降书,将镇远、济远、平远、广丙四舰和六艘炮艇,以及刘公岛上的全部军用物资交给日本。17日,日本舰队开进威海卫。•至此,北洋舰队全军覆没。日本仅给留下一艘练习舰,运送丁汝昌遗体。(三)辽东之战(第二阶段)•起用湘军。1895年1月,刘坤一率领60000人驻扎在山海关一带,并派部队出关作战,均失败。3月上旬,日军从海城出发,6天时间,连陷牛庄、营口、田台庄。湘、淮军溃败。•当日军冲进牛庄时,守将李光久、魏光焘尚在吸食鸦片。闻警后,两人弃军逃跑。广大官兵自发展开巷战,牺牲2000多人,“肝脑涂地,惨死万状”。•日军进攻田台庄时,宋庆率军进行激战,后弃城而逃,未及逃走的清军2000多人被杀。日军又纵火烧城,“火焰冲天,终夜不息,田台庄一市,全归乌有”。五、签订《马关条约》•[1]清政府的求和活动•在大连、旅顺失守后,清政府内部的主和与主战之争变得更加激烈了。后党进一步加强了求和活动。•并且请英、美、法、俄、德公使干涉,但无结果。李鸿章海关税务司德国人德璀琳担任这一角色。1894年11月18日即日军开始进攻旅顺的时候,德璀琳携带李鸿章给日本首相伊
本文标题:中日甲午战争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82801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