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园林工程 > 《诗经采薇》(公开课课件)
古典的乡愁重章叠唱诗歌前三节的语句有一些相同或相似,句型重复,只在句子的个别出换几个字,这种手法叫“重章叠句”。*内容上,通过反复可以更加深刻地表达战士戍边远离家室、历久不归的凄苦心情。以植物的生长暗示时间流逝,时序更替,而人物内心的焦虑、痛苦也随之加重,从而突出了主题。*音节和结构上造成了回环往复的效果,再加上叠音词,一唱三叹,音节和谐,体现了诗歌的音乐美,有利于情感的抒发。主题:*思归*厌恶战争采薇思归──疆场思归──归家之哀采薇思归比兴:采薇→乡愁(由物及人)作柔刚(薇菜刚刚绽出芽尖)(薇菜叶片肥嫩)(叶茎将老而粗硬)——春天——夏天——秋天乡愁日深疆场思归战车:路战马业业骙骙翼翼棠棣花用赋的手法,极写战马之强壮,步伐之整齐,装备之精良。传达出抒情主人公强烈的自豪感,高昂的斗志,必胜的信念和饱满的爱国热情。盛开的棠棣花,给血与火交织的战场平添了一份优美,一缕柔情,折射出士兵对生活的热爱和乐观向上的情怀。归家之哀九死一生,凯旋而归,本是件高兴的事,为什么诗人会“我心伤悲,莫知我哀”?岭外音书绝,经冬复立春。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李频《渡汉江》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道逢乡里人,家中有阿谁?《十五从军征》愈近家乡,愈不敢问及家乡消息,担心听到坏的消息,而伤了好的愿望。从薇菜初生时节开始的归家向往,那一次次的念叨,每一个朝夕的苦苦盼望,都在这一归途中,因为对家人命运和自身前景的担忧都不得不沉重起来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行道迟迟,载渴载饥。我心伤悲,莫知我哀!末章之美“此诗之妙,全在末章:真情实景,感时伤事,别有深情,非可言喻,故曰‘莫知我哀’,不然,凯奏生还,乐矣,何哀知有耶?”又说“末乃言归途景物,并回忆来时风光,不禁黯然伤神。绝世文情,千古常情。”——方玉润《诗经原始》近代谢公(安)因弟子聚集,问《毛诗》何句最佳。谢玄称‘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谓此句偏有雅人深致。”刘义庆《世说新语文学》1.以景写情,情景交融。诗含着两个画面,一是春天里微风吹拂柳枝依依惜别的画面,一是寒冬季节雨雪纷飞的画面。在这里,诗人没有直接倾诉内心的感情,而是以春天随风飘拂的柳丝来渲染昔日上路时的依依不惜之情,用雨雪纷飞来表现今日返家路途的艰难和内心的悲苦,以景写情,情景交融,情思深邃缠绵,含蓄深永。》2.以乐写悲,更衬其悲。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一倍增其哀乐。王夫之《诗经·小雅·采薇》杨柳依依的春景象征了诗人离去虽是不舍,却是青春勃发,而经历了战争的伤痛后他的心境却是一派寒冬景象了。》3.今昔对比,今非昔比。同一个“我”,但已有“今、昔”之分,同一条路,却已有“杨柳依依”与“雨雪霏霏”之别,而这一切都在这一“往”一“来”的人生变化中生成…痛定思痛,不胜其悲。》综观全诗,《采薇》主导情致的典型意义,不是抒发遣戍役劝将士的战斗之情,而是将王朝与蛮族的战争冲突退隐为背景,将从属于国家军事行动的个人从战场上分离出来,通过归途的追述集中表现戍卒们久戍难归、忧心如焚的内心世界,从而表现周人对战争的厌恶和反感。《采薇》,似可称为千古厌战诗之祖。朗读:感情变化:忧伤焦急──慷慨雄壮──痛苦悲伤情感基调:悲怨音调的变化:低缓──高亢──低沉主旨情感基调艺术手法采薇思归爱国悲重章叠唱疆场思归归家之哀思乡怨情景交融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扩展阅读长相思纳兰性德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按】这是一首描写边塞军旅途中思乡寄情的佳作。天涯羁旅最易引起共鸣的是那“山一程,水一程”的身漂异乡、梦回家园的意境,信手拈来不显雕琢,难怪王国维评价“容若词自然真切”。这首词更可贵的是缠绵而不颓废,柔情之中露出男儿镇守边塞的慷慨报国之志。一句“夜深千帐灯”不愧“千古壮观。”谢谢观看!结束
本文标题:《诗经采薇》(公开课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82867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