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一个懂得尊重思想的民族,才会诞生伟大的思想。一个拥有伟大思想的国家,才能拥有不断前行的力量。——《大国崛起》必修Ⅲ第五、六单元18401856191119001894鸦片战争八国联军侵华第二次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义和团运动太平天国运动辛亥革命五四运动1919戊戌变法民族资本主义产生民族资本初步发展民族工业短暂春天自然经济开始解体洋务企业的出现【时空定位】新思潮萌发洋务思想维新思想民主革命思想新文化运动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专题概述本专题主要讲述了近现代中国的先进思想。以儒家思想为主流的中国传统思想在鸦片战争中遇到西学的挑战。在长达一百多年的探索过程中,人们每前进一步,都会经历新旧文化的激烈交锋,最终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奠定了西学的主流地位。20世纪初的十月北方之风又使马克思主义代替西学,最终结束了近代主流思想的演变。近代思想的最大特点是西方资产阶级观念的传入、渗透。“向西方学习”是近代前期进步思想的主流。近代中国人学习西方与救亡图存紧密相连,向西方学习是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是近代中国人思想不断解放的历程。“翻身不忘毛泽东,致富不忘邓小平”在很大程度上告诉我们:只有把马克思主义不断中国化,才能带领中国人民奔赴小康社会;只有“三个代表”式的中共自身建设,主流思想才会焕发青春活力。单元复习策略1.要抓住一条主线:中国近现代思想的演变,从学习西方的器物到制度再到思想文化,从走外国的路到走中国自己的路,经历了一个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的不断深化的历程。2.要运用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观点及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关系原理,分析某一事件的背景;正确认识和分析文化成就的继承与发展关系;掌握文化发展与政治经济之间的关系;运用比较的方法,探讨各种思想之间的共性与个性特点;注意整体把握近现代思想发展的线索。一.从鸦片战争到甲午战争:“器物”层次(经济近代化)1.背景:①晚清中国封建统治危机四伏;②欧美资本主义国家崛起;③鸦片战争使有识之士萌发向西方学习的思想;2.代表:林则徐:设立译馆,翻译报刊、书籍,命人编译《四洲志》,是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魏源:编写《海国图志》,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侧重军事技术)一).“开眼看世界”---向西方学习(地主阶级抵抗派)一).“开眼看世界”---向西方学习(地主阶级抵抗派)1.背景2.代表3.实质:向西方学习,寻求强国御侮之道4.评价:①引导人们关注世界形势;迈出了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的第一步,是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开端②局限:以维护封建专制统治为目的二).“中体西用”--洋务运动(地主阶级洋务派)1.时间:2.指导思想:3.实质:在不触动封建制度的前提下,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巩固封建统治4.实践:洋务运动(前期)以“自强”为旗号,创办军事工业;(后期)以“求富”为旗号,兴办民用工业;(60年代开始)开创近代教育制度;(70年代中期开始)筹划海防,建立近代海军;19世纪60~90年代中学为体,西学为用5.意义:①指导开展洋务运动,迈出了中国近代化历程的第一步;客观上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②进一步冲击了保守观念,为西学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良好的舆论环境。二).“中体西用”--洋务运动(地主阶级洋务派)三).早期维新思想(早期资产阶级维新派)1.背景:①外国资本主义侵略的加深;②西方资本主义思想文化和科学文化的不断传入;③洋务运动的开展和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兴起;2.代表人物:王韬、郑观应3.主张:①政治:主张革新,实行君主立宪制;②经济:发展民族工商业,与外国进行商战;③文化:兴办学校,学习西方科学文化知识;4.评价:①为维新思想的发展奠定初步基础;②没有形成完整的理论,没有付诸行动;一).维新思想(资产阶级维新派)二.从甲午战后到20世纪初:“制度”层次(政治近代化)1.背景:①政治:甲午战后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中国狂潮,民族危机加重;②经济: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和民族资产阶级不断壮大;③文化:早期维新思想发展及西学的大量涌入;2.代表及主张:上师尧舜三代,外采东西强国,立行宪法,大开国会,以庶政与国民共之,行三权鼎立之制,则中国之治强,可计日待也。——康有为变法之本,在育人才;人才之兴,在开学校;学校之立,在变科举。而一切要其大成,在变官制。——梁启超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严复办学堂研究维新理论,借中学外衣来宣传维新变法思想宣传民权思想和君主立宪抨击纲常礼教,批判专制君权、宗法等级制度,倡导男女平等翻译西方书籍,人民享有自由权利、“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进化论观点《新学伪经考》《孔子改制考》《变法通议》《仁学》《天演论》代表人物主要活动及主张代表论著地位或影响为维新变法思想提供了合乎传统文化的理论依据维新派的宣传家批判纲常礼教最为激烈系统介绍西方近代文化的第一人一).维新思想(资产阶级维新派)二.从甲午战后到20世纪初:“制度”层次(政治近代化)1.背景:2.代表及主张:3.实践:戊戌变法(1898年)4.特点:①把西方资产阶级政治学说与传统的儒家学说相结合;②利用孔子的权威来论证资产阶级维新变法理论的合理性;5.评价:①进步性:在于变法图存和发展资本主义的主张深刻地触及反帝反封建、追求民族独立富强的社会主题,反映了正在发展中的民族资产阶级的利益和政治要求,也代表了当时一些爱国者的心声,极大的冲击了传统的封建主义思想,也动摇了封建顽固势力反对维新变法的理论基础;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的反响,有力的推动了维新变法运动的开展,为戊戌变法奠定了思想基础。②局限性:在于反对封建制度又从维护封建制度的传统思想找根据,没有完全抛弃传统的儒家理论,体现了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而这就必然导致维新变法运动走向失败。[2014·北京卷]《海国图志》中出现了一些外来词汇,如“西业”(参议院)、“里勃里先好司”(众议院)、“勃列西领”(总统)等。结合所学判断,该书()A.主要内容是介绍西方政治体制B.对西方政治体制已有所涉及C.提出中国要学习西方代议制度D.为戊戌变法提供了理论基础【答案】B[2014·新课标全国卷Ⅱ]1892年,维新思想家宋恕提出“欲更官制、设议院、改试令,必自易西服始”。康有为在奏议中也不止一次提及“易服”。维新派如此重视易服的主要原因是()A.改制中易服更易推行B.意在营造改制的社会氛围C.中国需改变对外形象D.长袍马褂代表了守旧势力【答案】B1.(2013年重庆高考7题)清廷兵部左侍郎王茂荫进呈咸丰皇帝一书:“其书版在京,如蒙皇上许有可采,请饬重为刊印,使亲王大臣家置一编,并令宗室八旗以是教,以是学,以知夷难御而非竟无法可御。”此书很快进入清朝最高决策层的视野,所提出的主张在洋务运动中付诸实践。该书最有可能是A.《四洲志》B.《海国图志》C.《天演论》D.《资政新编》【答案】B2.(2013年安徽高考13题)梁启超在《戊戌政变记》中写到:“康有为以为望变法于朝廷,其事颇难。然各国之革政,未有不从国民而起者;故欲倡之于下,以唤起国民之议论,振刷国民之精神,使厚蓄其力,以待他日之用。”这说明A.康梁意识到启发民智的重要B.戊戌变法没有借鉴外国经验C.康梁认为变法不能依靠朝廷D.戊戌变法是发自民众的运动【答案】A3.(2013年天津高考5题)“不识国民之原理,不通世界之大势,不知政治之本原……而仅摭拾泰西皮毛,……遂乃自足。”上述言论应当是A.顽固派对洋务派的批评B.洋务派对顽固派的批评C.洋务派对维新派的批评D.维新派对洋务派的批评【答案】D4.(2013年福建高考18题)1900年张之洞《劝学篇》出版英译本。英国媒体称,这标志着“长期以来习惯于孔夫子的陈词滥调下变得死气沉沉的中国人,终于在时代的现实面前苏醒过来”。评论认为《劝学篇》A.顺应时代潮流B.是对传统文化的全面否定C.指出中国未来之路D.主张抛弃孔夫子中国才能觉醒【答案】A5.(2013年四川高考4题)史学家陈旭麓指出,19世纪40年代、60年代和90年代是中国社会从古代到近代变革过程中前后相接的三个历史环节。贯穿这三个历史环节的主题是A.反抗封建专制与建立君主立宪的统一B.批判传统与全面引进西方文化的统一C.发展资本主义与建立民主共和的统一D.反抗西方侵略与学习西方文化的统一【答案】D(2011年安徽卷文综14)对中西学的态度是区分近代中国不同政治派别的依据之一。下列言论属于维新派的是A.“中学为内学,西学为外学;中学治身心,西学应世事”B.“吾国固有之文明,正足以救西洋文明之弊,济西洋文明之穷者”C.“中学有中学之体用,西学有西学之体用,分之则并立,合之则两亡”D.“近代欧洲之所以优越他族者,科学之兴,其功不在人权说下,若舟车之有两轮也”C二).民主共和思想(资产阶级革命派)1.三民主义1).背景:政治:改良救国方案的失败;中华民族危机的进一步加剧;经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思想:资产阶级革命思想的传播;组织:革命团体的建立(兴中会--同盟会);个人努力:孙中山早期活动;2).提出:1905年11月孙中山为《民报》撰写发刊词,首次提出三民主义;二.从甲午战后到20世纪初:“制度”层次(政治近代化)二).民主共和思想(资产阶级革命派)1.三民主义3).内容:①民族主义:反对民族压迫,推翻满洲贵族对中国的专制压迫;(前提)②民权主义:推翻封建君主专制政体,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核心思想)③民生主义:平均地权,解决以土地为中心的财产重新分配问题。(补充)4).性质:是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理论基础)二.从甲午战后到20世纪初:“制度”层次(政治近代化)在孙中山看来,欧美各国之所以不能解决社会问题,主要是因为没有解决土地问题。“近时志士,舌敝唇枯,唯企强中国以比欧美。然而欧美强矣,其民实困,吾国纵能媲迹于欧美,犹不能免于第二次革命……睹其祸害于未萌,诚可举政治革命、社会革命毕其功于一役”(孙中山《民报·发刊词》)。所以他把“平均地权”的实现,称之为“社会革命”,说:“中国行了社会革命之后,私人永远不用纳税,但收地租一项,已成地球上最富之国”(《孙中山全集》第1卷,第329页)。二).民主共和思想(资产阶级革命派)1.三民主义二.从甲午战后到20世纪初:“制度”层次(政治近代化)5).评价:积极:第一,代表了资产阶级的政治经济利益;反映了中国人民要求民族独立、民主权利和发展经济的共同愿望;第二,推动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发展,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国;第三,以它为指导制定颁布了第一部资产阶级民主宪法《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对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起到了重大推动作用。二).民主共和思想(资产阶级革命派)1.三民主义二.从甲午战后到20世纪初:“制度”层次(政治近代化)5).评价:积极:局限性:第一,民族主义只反对清政府,未明确提出反对造成民族危机的主要敌人——帝国主义;第二,民权主义虽强调建立“国民”的政府,未提出民众的个人权利;第三,民生主义未提出彻底的土地革命纲领。3.新三民主义1)背景:①国际: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共产国际的帮助②国内:中共的帮助;孙中山与时俱进的革命精神2)提出:1924年国民党一大二).民主共和思想(资产阶级革命派)1.三民主义2.三民主义的传播和实践创办报刊;与保皇派激烈论战;组织起义;推翻清朝,建立民国,颁布约法和政令。二.从甲午战后到20世纪初:“制度”层次(政治近代化)3)内容:①民族主义:提出反帝和实现国内各民族一律平等的思想;②民权主义:提倡普遍平等的民权主张;③民生主义:提出节制资本、实行“耕者有其田”的政策;4)核心: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5)评价:①是三民主义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继续和发展,是指导新时期国民革命的思想理论体系;②具有鲜明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性,是革命统一战线的政治基础;3.新三民主义“耕者有其田”:“农民之缺乏土地沦为佃户者,国家当给以土地,资其耕作”,明确反对封建剥削“节制资本”:“凡本国人及外国人之企业或有独占的实质,或规模过大,为私人之力所不能办者,如银行、铁路、航路之属,由国家经营管理之,使私有资本制度不能操纵国民之生计
本文标题:近现代中国先进思想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82873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