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中国矿产资源能源矿产能源矿产是中国矿产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已建成能源矿山、油田共10613处。本图重点显示了煤、石油、天然气、铀、地热等5种能源矿产的分布。煤矿:主要分布在山西、内蒙古、陕西、新疆等省(区),其次是贵州、宁夏、安徽、云南、河南、山东、黑龙江等省(区)。重点煤矿:山西省有大同、王坪、小峪、平朔、轩岗、西山、太原、寨沟、东山、阳泉、荫营、汾西、霍州、潞安、韩城、晋城等;内蒙古自治区有扎赉诺尔、伊敏、大雁、霍林河、平庄、乌达、海渤湾等;陕西省有铜川、浦白、澄合等;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有乌鲁木齐、哈密等;贵州省有水城、六枝、林东、盘江等;宁夏有石咀山、石炭井、灵武等;安徽省有淮北、淮南等;河南省有鹤壁、义马、焦作、郑州、平顶山等;山东省有龙口、淄博、新汉、肥城、兖州、枣庄等;黑龙江省有鹤岗、双鸭山、七台河、鸡西等。此外,河北省有开滦、邢台、邯郸、峰峰、井陉等;江苏省有徐州;辽宁省有北票、阜新、铁法、南票、沈阳、抚顺等;江西省有萍乡、丰城、乐平等;四川省有攀枝花、广旺、达竹、华蓥山等。此外还有北京。石油、天然气:我国已在24个省、市、自治区和海域发现了可资利用的油气,进行过资源量估算的盆地共有145个,其中最主要的含油气盆地有:准噶尔、塔里木、焉耆、吐哈、柴达木、酒泉、四川、鄂尔多斯(陕甘宁)、二连、松辽、渤海湾(华北)、南襄、江汉、苏北、百色、三水、东海大陆架、台西、珠江口、北部湾、莺歌海、琼东南。在这些盆地中投产开发的油矿365个、投产开发的气田109个,共形成38个油气矿产地,它们是:新疆(克拉玛依、准东)、焉耆、塔北、塔西南、塔中、土哈、青海、玉江、川中、长庆、延长、陕北、大庆、吉林、松南、长春、二连、科尔沁、辽河、冀东、大港、华北、胜利、中原、河南、江汉、江苏、苏北、安徽、百色、三水、渤海、西湖、南海东部、南海西部、台西、万安、曾西。全国石油、天然气生产骨干企业有:新疆石油管理局、塔里木石油勘探开发指挥部、吐哈石油勘探开发指挥部、青海石油管理局、玉门石油管理局、四川石油管理局、长庆石油勘探局、延长油矿管理局、大庆石油管理局、吉林省油田管理局、辽河石油勘探局、冀东石油勘探开发公司、大港油田集团公司、华北石油管理局、胜利石油管理局、中原石油勘探局、河南石油勘探局、江汉石油管理局、江苏石油勘探局、安徽石油勘探开发公司、滇黔佳石油勘探局、渤海石油公司、南海西部公司、南海东部公司、西北石油局、西南石油局、华北石油局、东北石油局、华东石油局、广州公司,以及台湾地区的中国石油公司。铀矿:我国共探明大小铀矿床(田)200多个,主要分布在江西、广东、湖南、广西,以及新疆、辽宁、云南、河北、内蒙古、浙江、甘肃等省(区)。矿床以中小型为主,其中主要的铀矿床有:相山铀矿田、郴县铀矿床、下庄铀矿田、产子坪铀矿田、青龙铀矿田、腾冲铀矿床、桃山铀矿床、小丘源铀矿床、黄村铀矿床、连山关铀矿床、蓝田铀矿床、若尔盖铀矿床、芨岭铀矿床、伊犁铀矿床、白杨河铀矿床。已经建成和新建的厂矿有:衡阳铀矿、郴州铀矿、大浦街铀矿、上饶铀矿、抚州铀矿、乐安铀矿、翁源铀矿、衢州铀矿、澜河铀矿、仁化铀矿、本溪铀矿、蓝田铀矿、伊犁铀矿等。地热:全国已勘查的地热点(田)共有738处,其中有43处进行了勘探。783处地热田中目前已综合开发利用和部分利用的有434处,其中用于发电的有6处,用于供暖和工业的有39处,用于医疗的有126处,用于洗浴的有266处,用于水产养殖的有47处,用于生产矿泉水的有40处,用于农业温室和灌溉的有117处。这些地热田中最主要的是:河北省怀来后郝窑、北京市昌平小汤山、吉林省安图白头山、西藏自治区噶尔朗久、西藏自治区那曲、西藏自治区羊八井、西藏自治区羊易、陕西省西安市、陕西省长安沣浴、四川省大邑花水乡、北京市东南城区、河北省雄县牛驼镇、天津市王兰庄、天津市滨海、山西省新绰阳王乡、湖北省应城汤池、湖北省英山、山东省招远、西藏自治区昂仁县塔各加、云南省腾冲、云南省昆明、湖南省宁乡灰汤、湖南省汝城、福建省福州市、江西省安远虎岗、福建省漳州市、广西壮族自治区象州、广东省丰顺邓屋、台北宜兰清水、广东省阳江、广东省湛江市、海南省儋州兰洋、海南省二亚南田。概论能源矿产,包括煤、石油、天然气、油页岩、石煤、铀钍以及地热等,属于可直接或通过转换而获得光、热以及动力能量的载能体资源,是推动人类社会进步、促进经济发展、改善生活条件的不可缺少的生产要素和非常重要的物质基础。现代社会,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仍然离不开能源矿产的开发和利用。本章述及的煤炭、石油、天然气、铀以及地热矿产均属一次能源。地热能又是一种新能源。煤炭、石油、天然气是由太阳辐射能转化而成,属于化石燃料类。煤炭主要是在地史发展过程中多在沼泽环境中生长的高等植物死亡后,在长期的温度和压力作用下,随着含碳量不断增高而形成的固态可燃有机质。石油、天然气主要是地史过程中衍生的低等动、植物死亡后堆积在海洋、湖沼的淤泥内并始终处于还原环境下,经温度和压力特别是温度对有机物质的热催化作用而形成,并据其不同的成熟程度而构成气态(天然气)、液态(原油)和固态(沥青)三种形态。煤、石油、天然气不仅可用作燃料,而且是重要的化工原料。随着技术的发展,其应用领域将更趋广阔。铀是一种化学性质十分活跃的元素,易与其他元素化合成铀矿物。在地壳演变过程中,在岩浆作用、沉积作用、变质作用以及表生作用下,铀聚集而成不同类型的铀矿床。铀作为核燃料,是实现能量高度密集的核裂变的主要物质。地热是蕴藏于地球内部的自然资源。地球内部,放射性热源是主要热源,通过水载体在地下空间贮集,也通过某些裂隙通道流出地表形成温泉形式。地热已被用于农业、工业、人们生活的许多方面。能源矿产资源开发简史人类发现、开发、利用能源矿产资源历史悠久,近二三个世纪又发展迅速、转变明显。人类从旧石器时代以火熟食和御寒后,长期使用柴薪作为能源以从事生产和改进物质条件。据考古发现和文字的记载,人类认识和简单利用煤炭、石油、天然气和地热水已有几千年的历史。随着生产实践经验的积累,技术的进步,能源矿产的开采、利用的规模和领域不断扩大。至18世纪60年代,蒸汽机的发明,英国产业革命的兴起,利用煤炭炼焦以及提供蒸汽机动力燃料量的急迅增加,促进了能源利用的结构从薪炭向以煤炭为主的转变,使煤炭业成为19世纪资本主义工业化的动力基础。当1895年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州打出第一口机械油井并随之扩大的石油开采,开始了近代石油业的发展,尤其是内燃机的发明以及各种用油机器的增加,至20世纪20年代,石油需求量增大,也基于石油较之煤炭的利用有许多优势,世界能源矿产利用开始了由煤炭向以石油为主导的转变,石油成为20世纪用途广泛而又是影响政治、经济、军事的非常敏感的战略物资,出现了形式多样的争夺,引发过多次战争。天然气以其热值高,污染少和燃用方便、资源潜力大的优势必将继石油之后在相当长的时期内,占据能源消费构成的更大比重。有人预测,21世纪在化石燃料方面是“天然气的世纪”。煤、石油、天然气是不可再生的能源矿产,其利用又对环境有很大的影响,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开拓可再生的、对环境影响小的新能源,对铀、地热这类能源矿产的扩大利用,以求实现新的能源结构的转变,已经是人类面对的一项重大任务。但在21世纪,化石燃料的利用,仍将继续占据重要的地位。中国是发现、利用煤炭、石油、天然气、地热资源最早的国家之一,铀矿的开采、利用与世界趋近于同步。各类能源矿产,有着不同的发展历史。大规模的资源勘查、开发,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进行的。经历40多年,取得了显著的进展。一、煤炭开发利用简史中国2500年前的《山海经》,最早记载了煤并称之为“石湟”。从辽宁沈阳发掘的新乐遗址内,发现多种煤雕制品,证实了中国先民早在6000~7000a前的新石器时代,已认识和利用了煤炭。西汉(公元前206~公元25年)时期,开始采煤炼铁。随后的各个历史朝代,采煤规模陆续扩大,广泛用作冶金、制陶瓷的燃料。唐朝开始用煤炼焦,至明、清朝代煤炭技术已有相当发展。近代煤炭业始于19世纪40年代。1840年在台湾省基隆建成了中国第一座采用机械生产的煤矿;后又在河北创办了开平煤矿。经历了诞生(1840~1895)、发展(1896~1936)、战争(1937~1948)三个阶段。诞生阶段煤矿数量少、产量不高,日产能力仅300t。发展阶段由于外国资本的进入,民族资本也争相办矿,因此建成了开滦、抚顺等32个煤矿,产量逐步提高,1936年生产原煤3900万t。抗日战争阶段,由于日本占领军掠夺式开采,因此1942年原煤产量5928万t,达到高峰。随着战争形势的演变,煤炭生产也随之波动。1948年产煤降至2596万t。1949年新中国成立,开始现代煤炭业发展阶段。通过初期全面恢复生产;扩建老矿区、建设新矿区;不断进行调整和老矿技术改造;引进新技术、装备并注重与国内研制相结合;推进综合机械化;扶持地方煤矿的发展;增大地质勘查力度,重视改善煤炭业的战略布局等一系列措施,特别是80年代以来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促进了煤炭工业的迅速发展。尽管不同时期,煤炭生产受到各种影响多有波折,但总体是呈上升之态势。1989年,原煤生产突破10亿t而居世界第1位后,产量持续增长,连续保持最前列的地位。二、石油、天然气开发利用简史2000多年前,战国时期的秦国,已在四川利用天然气作燃料煮卤获盐。宋朝(公元960~1279年)开始用卓筒井钻井采气,技术上了一个台阶,并通过交流传至国外。石油记载始见于汉书《地理志》,描述现今陕西延安一带的石油显示。随后的各个朝代,发现石油地点增多,用途扩大,称呼不同。石油除常用于照明、润滑、医药和作燃料外,北宋朝时期,已专设作坊用石油渗于火药用于军事作战。宋朝科学家沈括第一次用“石油”称谓代替古时使用的多种名称(石漆、石脂水、火油、石脑油等),并预言“此物后必大行于世”。近代石油工业始于1878年,在台湾省苗栗地区使用机械钻探设备(顿钻)和技术钻成中国第一口油井(井深200m)。随后的70多年间,陆续在陕北延长(1907年钻成第一口油井)、新疆独山子(1937年钻成第一口油井)、甘肃玉门(1939年钻成第一口油井)发现了油田。地域偏西北一隅、油田规模小,但也生产了一定数量的原油。1878年至1948年,累计生产天然原油67万t。1949年,全国生产天然原油和人造石油12万t,大大落后于世界石油生产国。1949年新中国成立,开始了现代石油工业发展的新时期。40多年来,经历勘查工作战略展开,勘查重点从西部转向东部,取得了大庆油田的历史性发现和东部油区一系列油气田的突破,在经济发达的东部地区建立了一批石油工业基地,促进了原油产量的快速增长。1978年,年产原油1.04亿t,跨过亿吨大关,进入当时列位世界第9的产油大国行列。80年代以来,随着东部油田多已进入高含水期开采,需采用新技术以延缓递减期和延长稳产期;勘查领域复杂性增大,勘查资金和装备明显的不适应,影响着后备资源接替的准备。在改革、开放的形势推动下,通过实施对外合作以吸收资金、技术和经验开发海洋和部分陆地的油气资源;着手利用国外石油资源。部署安排上,加速有巨大资源潜力的西部地区的勘查和开发,以求缩短石油生产战略性接替的进程;加大了勘探开发天然气的力度。全国油气生产结构正逐步发生变化,形成了稳定东部,发展西部、加速海洋、加强天然气、利用国外石油资源的新格局。三、铀矿开发利用简史中国铀矿业始于50年代中期,是极重要的新兴矿业。从1955年开始,有计划地在西北、中南、华东地区展开了铀矿区域调查,进行摸底。共发现放射性异常点2000多处,有远景的矿化点11处,为组织规模勘查奠定了基础。迄今已对300多万km2陆地面积进行了放射性测量和相应的地质调查;对280万km2的陆地面积进行了航空放射性测量;完成钻、硐3000多万m,提供了一批铀矿床。1956年,创建了铀水冶厂以及其他配套设施后,现已基本形成了完整的铀矿冶体系。四、地热开发利用简史属于已有数千年利用历史的能源矿产。公元前11世纪~前771年的西周时期,已在现今陕西临潼利
本文标题:中国矿产资源.精讲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82935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