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2020/2/171人的社会化socialization社会学概论第三章2020/2/172第一节社会化概述•引子:社会化的重要性•一、社会化的含义•二、社会化的特点•三、社会化的条件2020/2/173这座青铜像反应是古罗马时代一个传说,在一座城邦王位争夺中遭到生命危险一对孪生婴儿,由于一只母狼的哺育幸免于死,成为两个狼孩,长大后发动复仇战争,杀死仇敌,并替外公夺回政权。从一个传说说起2020/2/174——1920年9月19日,在印度一丛林中,发现两个狼哺育的女孩。年长的8岁,年幼的一岁半。大概都是在生后半年被狼衔去的。两人回到人类世界后,在孤儿院里养育,分别取名为卡玛拉与阿玛拉。她们的言语、动作姿势、情绪反应等方面都能看出很明显的狼的生活痕迹。她们不会说话,发音独特,不是人的声音。不会用手,也不会直立行走,只能依靠两手、两脚或两手、两膝爬行。她们惧怕人,对于狗、猫似乎特别有亲近感。白天她们一动也不动,一到夜间,到处乱窜,象狼那样嚎叫,人的行为和习惯几乎没有,而具有不完全的狼的习性。这两个狼孩回到人类社会以后,阿拉玛到第2个月,可以发出“波、波”的音,诉说饥饿和口渴了。回到人间的第11个月,阿玛拉就死去了。卡玛拉一直活到17岁。但她直到死时还没真正学会说话,智力只相当于3、4岁的孩子。现实与传说的区别:印度狼孩的故事2020/2/175——1799年,在法国南部亚维伦的山中,三个猎人发现了一个约11岁的裸体儿童,他们将他强行带回,交附近乡村一寡妇看管,数日后他逃至山上,半年后又被强行送入医院。他行走如禽兽,喜欢生吃菜果和小动物,不辨冷热,不了解语言。经过心理学家测试,他的智力还不如1岁的儿童。其他关于儿童未长成正常人的案例——1940年,美国发现了一个“在被隔离的情况下长大的孩子”。这也是一个女孩,名叫安娜,被发现时已6岁。由于她是个私生女,她的外祖父坚持把她藏在顶楼上的一个房间里,不许她见人。她只能得到最起码的身体上的照顾和关心,而丝毫没有与人交流沟通的机会。人们发现她时,她不会讲话,不会走路,不会保持个人清洁,也不会自己吃东西;她感情麻木,表情呆滞,对人毫无兴趣。2020/2/176——我国明朝时,燕王朱棣为了夺取帝位,发动了史称“靖难之役”的政变,明惠帝被打败后从地道逃出,改换僧装,流浪各地。燕王夺取帝位后,为了防止明惠帝的儿子朱文圭长大后与乃父联络,“兴风作浪”,把他严密地软禁起来,使其与外界完全隔绝。当时朱文圭只有2岁,待几十年后放出来时,他已经长大了,但却不是一个正常的人,而是一个什么都不懂的白痴。历史学家军事史学家热衷于研究靖难之役2020/2/177上述个体之所以没能成长为正常的人,就是因为他们没有经历过社会化过程。对于每一个个体来说,社会化都是极端重要的。什么是社会化?2020/2/178一、社会化的含义社会化是未成年及成年个体能动地学习、接受、适应社会既有文化,不断减少自己的自然性、增加社会性的过程。为什么不采用书上的定义?2020/2/179二、社会化的特点社会强制性:人离不开社会,他必然要学习、接受和适应社会中既有的、且为社会所认可的文化,就这一点来说,社会化是社会对个体的强制过程。1、社会化是社会强制性和个体能动性的有机统一2020/2/1710(1)个体并不一定只学习、接受和适应为社会所认可的文化,相反,他也有学习、接受和适应不被社会所认可的文化的可能。(2)个体并非单纯地学习、接受和适应社会中既有的文化,他还有可能对既有文化进行改造、修正,甚至有可能创造出新文化。但是另一方面,社会化过程中也充满了个体的能动性,特别是成年以后.具体表现两个方面:2020/2/1711孔子名句:“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2、个体社会化是一个终身不间断地进行的过程2020/2/17123、不同时代、不同阶级、不同民族、不同国家和不同地区个体的社会化往往具有不同的特点2020/2/1713三、社会化的意义•从个人角度分析1、是个人得以适应社会参与社会生活,在社会环境中独立生存的必要前提。2、继续社会化是个人适应社会变迁所必经的途径•从社会角度分析1、有助于社会的正常运行2、有助于社会文化的延续与发展3、维持社会正常秩序,保持社会稳定2020/2/1714四、社会化的条件和主体•社会化的条件•社会化的主体2020/2/1715(一)个体社会化的条件•较长的依赖生活期•学习能力•语言能力•思维能力2020/2/1716(二)社会化的实施主体•家庭•学校•同龄群体•职业群体•大众传播媒介2020/2/1717家庭•是社会化的最初场所,儿童社会化的主要机构•为儿童的情感培养创造了条件•可以使儿童获得最基本的生活技能•社会化的对象,不单指未成年子女,也包括其他所有的家庭成员2020/2/1718学校2020/2/1719同龄群体(同辈群体)•成员可独立自由选择自己的朋友和伙伴•是个体间交流的理想场所•可以提高自身的独立意识,接受大量亚文化的影响2020/2/1720工作单位2020/2/1721大众传播媒介2020/2/1722电视与网络对青少年社会化的影响?2020/2/1723第二节社会化的内容和类型一、社会化的基本内容(一)学习和掌握必要的生活知识和劳动技能2020/2/1724(二)接受和内化社会行为规范所谓社会规范,是指人们在社会生活中创造出来的,用以调整、控制人们行为的文化手段的总和。政治规范社会化法律规范社会化道德规范社会化习俗规范社会化2020/2/1725社会角色是指与人们的某种社会地位或身份相一致的一整套权利、义务规范和行为模式。(三)认识和培养特定的社会角色其中,性别角色社会化是社会角色社会化的一个重要内容。个体认识和培养自己所属文化所规定或认可的性别角色的过程就是性别角色的社会化。2020/2/1726人类学家M·米德调查研究了新几内亚的三个部落,她发现:(1)在一个叫阿拉佩什的部落中,男女两性都有一种在一般人看来只属于女性的个性特征,他们性格温和,待人热情,强烈反对侵犯和竞争,男女都照看孩子;2020/2/1727(2)与阿拉佩什部落相反,邻近的蒙杜古莫部落是一个有吃人肉习性的部落,该部落的男女两性都有一种在一般人看来只属于男性的个性特征,他们性格凶暴,富有攻击性,女性很少表现出母亲的特征,她们害怕怀孕,不喜欢带孩子;2020/2/1728(3)在第三个部落即昌布里部落中,男女性别差异十分明显,但与通常的性别角色模式刚好相反——女性专横跋扈,不戴饰物,精力旺盛,是家庭经济的主要支柱,而男性却富于情感,照顾孩子,喜欢饶舌。米德的上述发现最充分地说明了男女不同的社会特征同男女不同的生理特征之间并没有必然的联系,而是性别角色社会化的结果。2020/2/1729(四)形成个性或人格1、什么是个性个性(personality)又称人格,是个人稳定的心理特征的总和,也是一个人基本的精神面貌。2020/2/1730(1)个性倾向个性倾向,即个人对现实的态度、趋向和选择,亦即个人活动的动力,如需要、动机、兴趣、理想等。需要是人类活动包括心理活动的主要动力。2、个性的主要内容2020/2/1731美国著名心理学家马斯洛把人的需要从低级到高级分为五个层次(种类):2020/2/1732(2)个性心理特征个性心理特征,即个人的心理特点的某些独特结合,如能力、性格、气质等。气质是指一个人在各种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典型的稳定的特点,它使人们的活动带上浓郁的个人色彩,特别是表现在人的心理活动的速度、稳定性、强度以及心理活动的指向性等方面。2020/2/1733浪子燕青使弩弄刀,弹琴吹箫,交结朋友,聪明过人;豹子头林冲身负冤仇大恨,尚能忍耐持久,几经挫折后才被逼上梁山;黑旋风李逵脾气暴躁,气力过人,为人耿直,好斗;林黛玉多愁善感,弱不禁风。这四个人在行动中所表现出来的这些特点,在心理学上就叫做气质,也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脾气”。2020/2/1734公元前5世纪,古希腊医学家希波克拉底根据观察,发现人体内有四种不同的体液——血液、黏液、黄胆汁和黑胆汁,它们分别决定了人的四种不同气质——多血质、粘液质、胆汁质和抑郁质。“四液说”虽然缺乏科学根据,但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确实能观察到这四种气质类型的典型代表,因此被许多学者所采纳,直到今天仍被沿用。2020/2/1735抑郁质的人刻板,孤僻,行动迟缓,精神体验深刻,善于觉察别人不易觉察的事物,具有内倾性。多血质的人活泼好动,敏感,反应迅速,喜欢与人交往,但注意力容易转移,兴趣容易变换,具有外倾性。粘液质的人安静,稳重,沉默寡言,反应缓慢,善于忍耐,比较保守,情绪不易外露,具有内倾性。胆汁质的人热情,直率,敏感性差,脾气暴躁,精力旺盛,情绪易于激动,具有外倾性。燕青林冲李逵黛玉2020/2/1736气质是在人们先天素质的基础上,通过实践活动,在后天生活条件的影响下逐渐形成的。气质类型没有好坏之分,任何一种气质都有利有弊。不同气质的人,都有可能获得杰出的成就,如俄国四位著名作家赫尔岑、克雷洛夫、普希金和果戈理就分别属于多血质、粘液质、胆汁质和抑郁质。气质虽然对人们的实践活动不起决定作用,但是它影响人们进行各项活动的效率。因此,在社会化过程中清楚地了解自己的气质类型,可以提高活动效率,发挥优势,做到扬长避短,充分施展自己的才能。2020/2/1737个性是一个人在内在的生理素质的基础上,在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随着年龄的增长,通过社会实践活动逐步形成的,因而它是社会化的产物。3、个性是社会化的产物2020/2/1738一方面,社会化会使生活在同一时代、同一国家、同一地区、同一民族、同一阶级中的人具有某些共同的特征,也即个性中都内在地包含了时代性、国民性、地域性、民族性、阶级性等共性的一面。这是社会文化通过社会化传递的结果。2020/2/1739另一方面,由于人们的遗传素质、社会生活条件以及主观努力不同,又造就了不完全相同的个性,后面两个原因与社会化紧密相关。所以,社会化既造就了人的社会共性,又塑造了人的独特个性,是人的社会共性与独特个性的有机统一过程。2020/2/1740所谓生死观,指的是人们对生与死的本质的思考,它是困扰人生的头号重大问题。(五)学会正确对待生活和死亡,树立乐观、豁达的生死观2020/2/1741人应该怎样对待生活和生命?人生的目的是什么?人生是有意义的还是无意义的?怎样的人生才是有意义的?……李大钊说:“吾人于纷纷扰扰的生活中,稍一驰思于物外,凝想于心中,这些问题,必会自然发生而不能遏止。骤见之虽似空漠无用,其实皆为关于人生最切要的问题,吾人亦安能忍而不思求一解释?”2020/2/1742古今中外,许许多多的思想家、学者都思考、论述过人生问题,但到头来,他们中的绝大多数都对人生作了虚无主义、悲观主义的回答:“生也有涯”、“死生齐”庄子人生“犹驰骥过隙”秦二世人生“如朝露易去”曹操“人生似幻化,终当归虚无”陶渊明“死去原知万事空”陆游“古今将相今何在?荒冢一堆草没了”曹雪芹2020/2/1743“之所以有这样多的人对人生持虚无、悲观论调,主要是因为人的生命是有限的,人最后都免不了一死。”“应该实事求是地承认,死亡确实是一件极为可悲的事,它是人生和人类许多痛苦的总根源;几乎每一个人,到一定时候,在灵魂深处,都有可能对岁月的流逝、人生的短促感到悲凉,对不可避免的死亡感到惶惑,从而对人生持虚无主义、悲观主义的看法。”“但是,必须注意到,问题的关键不在于我们都去揭示和确认人生如何虚无、如何痛苦,而在于寻找摆脱和消除这种虚无、这种痛苦的办法。前者是消极的,后者才是积极的。”2020/2/1744正像不少伟大人物已经指出并已经实践过的那样,树立一种高尚的理想,为集体、为社会做一些有益的事,这是人们避免虚无感、悲观感,使生活和生命具有积极意义的一种最为行之有效的办法。2020/2/1745雨果有段名言:“人有了物质才能生存,有了理想才谈得上生活。你要了解生存和生活的不同吗?动物生存,而人则生活。”居里夫人也说过
本文标题:社会化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83030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