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 两次工业革命的对比]
第一次工业革命瓦特史蒂芬孙蒸汽机火车机车蒸汽时代汽船第二次工业革命电气时代次第项目第一次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时间背景条件主要成就特点影响一、知识结构:两次工业革命简表次第项目第一次工业革命时间18世纪60年代开始背景条件1、前提-资产阶级统治的确立;2、资本-海外贸易、奴隶贸易和殖民掠夺;3、劳动力-圈地运动;4、技术-国外市场不断扩大;5、市场-先后打败西、荷、法,国外市场不断扩大主要成就棉纺织:1、哈格里夫斯-珍妮纺纱机(1765年);2、克隆普顿-骡机(1779年);3、卡特莱特-水力织布机(1785年)动力:瓦特-改良蒸汽机(1785年)交通运输:1、富尔顿-轮船(美、1807年);2、史蒂芬孙-蒸汽机车(1814年)特点1、首先了生在英国,从发明和使用机器开始到机器生产机器;2、开始于轻工业(棉纺织)部门,发明机器者大多是具有实践经验的工人和技师;3、大机器生产代替工场手工业影响1、极大地提高了生产力------资本主义制度的巩固与广泛建立;2、社会结构发生重大变革-------社会日益分裂为两大对立阶级;3、经济结构发生重大变化------开始了城市化进程;4、世界格局发生变化------东方从属于西方5、自由资本主义发展起来--------殖民侵略进入以商品输出为主时期次第项目第二次工业革命时间19世纪70年代开始背景条件1、政治保障-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内确立;2、生产技术-自然科学的突破性进展;3、资金-资本的积累和对殖民地的掠夺;4、市场-德、意、日等国的统一开辟了国内市场;世界市场的出现和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形成,进一步扩大了对商品的需求主要成就1、电力的广泛应用:西门子-发电机、格拉姆-电动机;2、内燃机和新交通工具的创制:卡尔•本茨-内燃机驱动的汽车、莱特兄弟-飞机;3、电讯事业的发展:贝尔-电话、马可尼-无线电报特点1、有坚实的科学基础,科学与工业生产紧密结合,与技术结合。推动生产力的发展;2、同时在几个国家发生,规模广泛,发展迅速;3、有许多国家与第一次工业革命交叉进行影响1、生产力迅猛发展;2、垄断与垄断组织形成,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进帝国主义阶段;3、帝国主义列强加紧瓜分世界,殖民侵略进入以资本输出为主的时期;4、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加剧,世界力量对格局发生改变次第项目第一次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时间18世纪60年代开始19世纪70年代开始背景条件1、前提-资产阶级统治的确立;2、资本-海外贸易、奴隶贸易和殖民掠夺;3、劳动力-圈地运动;4、技术-国外市场不断扩大;5、市场-先后打败西、荷、法,国外市场不断扩大1、政治保障-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内确立;2、生产技术-自然科学的突破性进展;3、资金-资本的积累和对殖民地的掠夺;4、市场-德、意、日等国的统一开辟了国内市场;世界市场的出现和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形成,进一步扩大了对商品的需求二、迁移和运用:两次工业革命背景条件比较次第项目第一次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主要成就棉纺织:1哈格里夫斯-珍妮纺纱机(1765年);2克隆普顿-骡机(1779年);2卡特莱特-水力织布机(1785年)动力:瓦特-改良蒸汽机(1785的)交通运输:1、富尔顿-轮船(美、1807年);2、史蒂芬孙-蒸汽机车(1814年)1、电力的广泛应用:西门子-发电机、格拉姆-电动机;2、内燃机和新交通工具的创制:卡尔•本茨-内燃机驱动的汽车、莱特兄弟-飞机;3、电讯事业的发展:贝尔-电话、马可尼-无线电报二、迁移和运用:两次工业革命主要成就比较次第项目第一次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特点1、首先了生在英国,从发明和使用机器开始到机器生产机器;2、开始于轻工业(棉纺织)部门,发明机器者大多是具有实践经验的工人和技师;3、大机器生产代替工场手工业1、有坚实的科学基础,科学与工业生产紧密结合,与技术结合。推动生产力的发展;2、同时在几个国家发生,规模广泛,发展迅速;3、有许多国家与第一次工业革命交叉进行二、迁移和运用:两次工业革命特点比较次第项目第一次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影响1、极大地提高了生产力,资本主义制度的巩固与广泛建立;2、社会结构发生重大变革,社会日益分裂为两大对立阶级;3、经济结构发生重大变化,开始了城市化进程;4、世界格局发生变化,东方从属于西方;5、自由资本主义发展起来,殖民侵略进入以商品输出为主时期。6、产生新的工业部门:棉纺工业、钢铁工业、机器制造业。1、生产力迅猛发展;2、社会关系:垄断与垄断组织形成,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进帝国主义阶段;3、帝国主义列强加紧瓜分世界,殖民侵略进入以资本输出为主的时期;4、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加剧,世界力量对比格局发生改变。5、产生新的工业部门:钢铁工业迅速发展,出现电力、化学、石油开采和加工、汽车、飞机制造等新工业二、迁移和运用:两次工业革命影响比较联系:前一次为后一次的发展创造了条件有些国家两次工业革命交叉进行第一次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工人、技工劳动经验总结,发明工具完全以科技为基础源于英国,各国多引进英国设备各国都有发明创造、美、德居多以轻工业为主棉纺织等以重工业、电力、通讯等领域为主二、迁移和运用:两次工业革命有何联系与区别?区别:重点!科学是人类关于自然的认识体系,而技术则是人类改变或改造环境的方法、途径及技能。工业革命的来临,也是技术革命来临的时代,正是在这个时代中,科学技术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科学与技术是工业革命的基础,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提高,推动人类社会的进步。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直接推动社会迅速发展。两次科技革命中技术与科学有何作用?由科技革命的后果你可以看出科学技术与社会发展有何关系?次第项目第一次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时间18世纪60年代开始19世纪70年代开始标志蒸汽机以电气化为主要标志,内燃机、电力广泛应用工业部门棉纺工业钢铁工业钢铁工业迅速发展,出现电力、化学、石油开采和加工、汽车、飞机制造等新工业工业区布局特点由分散趋向集中,由河流峡谷走近煤炭产地形成西欧和北美两大工业地带实例英国曼彻斯特、伯明翰地区德国鲁尔工业、英国中部工业区、美国东北部工业区、原苏联的欧洲部分工业区域两次工业革命对工业发展的影响单项选择题ABCD1、读图判断,与第一次工业革命无关的是:()C读上面“经济发展与环境污染示意图”,回答2---4题:2、能正确反映世界工业化进程中经济发展与环境污染之间关系的曲线是:()A、a线B、b线C、c线D、d线3、以下关于工业化的叙述,正确的是:()A、人类工业化开始于资本主义生产简单协作时期B、工业化开创了殖民主义扩张的时代C、英国是世界上第一个完成工业化的国家D、它使得东西方之间的经济文化更加对立、孤立4上述关系体现了:()A、物质决定意识B、事物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C、现象与本质是对立统一的D、感性认识有利于上升到理性认识DCB1853年,马克思在论述英国对印度的殖民统治时说:“英国在印度完成双重使命;一个是破坏性的使命,另一个是建设性的使命.”所谓“破坏性使命”是指资本主义的侵略掠夺破坏了殖民地和半殖民地的原有经济制度和政治制度.即消灭了旧的社会.思考:资本主义国家对中国的“破坏性使命”表现在哪些方面?政治帝国主义掀起瓜分狂潮,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和半封建社会经济利用侵略特权,向中国输出资本,中国的自然经进一步瓦解.思想传统教育思想不再适应时代发展,科举制度被废除.所谓“建设性使命”是指客观上资本主义国家在殖民地和半殖民地传播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生产方式,为建立西方式的社会奠定基础.思考:资本主义国间对中国的“建设性使命”表现在哪些方面?政治中国人民救亡图存运动高涨维新变法运动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经济洋务企业军事企业民用企业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初步发展进一步发展思想康有为,梁启超的维新思想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孙中山的三民主义为什么第二次工业革命在中国没有得到发展?1、此时中国正处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形成时期.民族资产阶级队伍逐渐壮大,要求发展资本主义,建立符合资本主义发展的政治制度.2、进行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颁布了一系列措施以采用工业革命的成果.3、列强不愿意中国强大,因而没把先进技术设备引入中国,反而通过战争和资本输出在中国继续掠夺.4、由于资产阶级自身软弱,维新变法和辛亥革命先后失败,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一直未能改变,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果也就不可能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得到应用.谢谢
本文标题:两次工业革命的对比]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83050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