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原子的构成长寿一中朱俊恒一、教材分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本课内容包括原子的构成和相对原子质量两部分内容,第一部分重点介绍原子的构成,同时介绍了原子不显电性的原因。第二部分介绍相对原子质量。原子的构成是“物质构成的奥秘”这一主题下的最重要的内容,是学习物质结构理论和认识元素的基础。本课题的内容既能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又是对前面内容的一个深入和延续。因此本课题对于学生的学习十分重要。二、教学目标与重难点1、教学目标根据课标要求和学生实际,为了突出重点,体现全面性,综合性和发展性。我确定以下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①了解原子是由质子、中子和电子构成的。知道原子不显电性的原因。②逐步提高抽象思维的能力、想象力和分析、推理能力。(2)过程与方法目标:①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图、表等资料,借助多媒体等教学手段,初步学会运用类比、想象、归纳、概括等方法获取信息并进行加工。②在分析原子结构时,鼓励主动与他人进行交流和讨论,清楚地表达自己的观点,逐步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①对学生进行物质可分性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教育。②结合原子构成的资料,对学生进行科学探究精神的教育。2、教学重、难点根据本课题的内容和地位,我确定本课题的重点是原子的构成。难点是相对原子质量。三、学习者特征分析初中生易于接受宏观的感性认识,而对于微观的抽象知识则难以理解。本课题之前学生对微观世界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但空间想象能力较差,对原子的构成认识起来将十分困难。因此要用视频、图片来激发学生的思考,从而架起从宏观到微观的桥梁。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1.由于本课题比较抽象,学生难于理解,因此,本课题我分两部分完成,第一部分时学习原子的构成,第二部分时学习相对原子质量。2.由于学生的认知结构不同,男女同学的空间想象力也不同,因此本节课我设置情境,让学生了解电子、原子核的由来。展示原子的模型,电子行星模型图片等,使缺乏微观想象力的学生理解起来更容易一些。五、教学资源设计1.教师用具,投影仪、录像机、挂图(原子的构成)。2.学生用具:原子构成的有关资料和张青莲教授的事迹简介。六、教学过程:根据微观知识的特点和学生认识过程中易出现的问题,具体教学分以下几个阶段:1、创设情境,复习旧知;2、提出猜想,引入新课;3、师生互动,探究新知;4、巩固练习,拓展思维;5、分享收获,反馈评价。(一)创设情境,复习旧知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我展示水分解的动画,让学生回忆前面学过的分子,原子的概念,以及化学变化的实质。用这样的设计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点燃学生智慧的火花。(二)提出猜想,引入新课由化学变化的实质,提出以下猜想,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那么它是否就是构成物质的最小粒子呢?有关未知世界的问题,能够激起学生强烈的探究欲和求知欲。(三)师生互动,探究新知原子的构成教学1、学生阅读教材并讨论:⑴原子是一个实心球体吗?⑵原子核带电吗?电子带电吗?整个原子显电性吗?为什么?设计这样的二个问题,引导学生开始探究原子的结构,初步教会学生怎样探究,从哪些方面探究。2、趁学生的求知欲望高涨,播放实验视频,让学生直观地认识原子的构成。老师引导学生发现:原子已经很小了,其中的原子核更小,就象书中比喻,原子如果是一个大的体育场,那么原子核就是里面的一只蚂蚁,电子就在这个相对广阔的区域内运动。3、学生通过自学和视频直观的认识,回答以上二个问题。老师和学生一起总结归纳,得出以下结论:1.原子是由居于原子中心带正电的原子核和核外带负电的电子构成的。2.由于原子核带的正电荷(即核电荷数)等于核外电子数,正电荷总数等于负电荷总数,所以整个原子不显电性。4、介绍一些原子方面的科学家的资料。通过这些资料,可以让学生了解原子结构的演变历史;并且还可以通过各位科学家的成就,了解科学的发展是在不断修正和补充中进行的,对学生进行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教育。(四)巩固练习、拓展思维通过课件展示表格内容:几种原子的构成,观察后回答下列问题:(1)、质子数与中子数相等吗?(2)、所有原子都是由质子、中子、电子构成的吗?(3)、不同种原子之间有哪些区别?通过回答进行巩固。(五)分享收获,强化思想1、这节课你学到了哪些知识?2、通过这节课,你在学习方法和思想上有哪些收获?3、课后作业。七、教学评价1、教材整合巧妙本课题的内容较抽象,远离学生的生活经验,难度较大,富有挑战性。教者将教材内容进行了巧妙的整合,源于教材又不拘泥于教材,真正体现了“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2、学生积极参与本节课,教者在学生活动的设计上做的很精当,活动涵盖面广,几乎每个版块都融合了学生活动。活动形式多样,既有实验观察、现象描述,又有情景剧表演、讨论交流等,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最大限度激发了学生的想象与探究能力。3、目标有效达成本节课化抽象为直观,创设学习氛围,体现了义务教育新课程标准的教学理念,注重学生科学探究的设计和培养。实施教学过程中,不但知识与技能目标得到较好的落实,而且过程与方法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也得到较好的体现。课堂设计充分挖掘教材,尤其重视课堂活动设计,使课堂教学生动活泼而富有吸引力。在教学三维目标的达成,尤其在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的达成上,本节课是十分奏效的。4、教学彰显美感首先是导语、过渡语、结束语,还是教学过程中的其他用语,教视的语言都凸显了精确、准确、亲和的风格,给人以听觉上的美感;其次是画面美,ppt背景变幻不多,但朴素清新。教学是一门充满遗憾的艺术,讲完课个人觉得还有一些可以再改进在的地方。一节课的成败与褒贬都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一线教师要立足教学实际,用新型课堂标准指导自己的教学设计,不断提升自己处理教材和驾驭课堂的能力,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学到技能,获取了知识,锤炼了思维,张扬了个性,如此,教学相长、师生共赢的教学目标一定能够实现。
本文标题:原子的构成教学方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83086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