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 第三章-学前儿童认知的发展《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课件
掌握学前儿童感知觉、记忆、想象、思维、注意发展的基本特点掌握学前儿童认知发展的基本规律能依据学前儿童认知发展的基本特点与规律,进行适宜的教育教学活动与师幼交往案例导入张老师是一位经验丰富的数学老师。她给2岁半的小孙女熹熹讲“1+1=2”是这么讲述的,说:“熹熹,奶奶给你一块糖。”说完将一块糖放在了熹熹手中。又接着说:“熹熹,奶奶又给你一块糖。我们一起来看看,熹熹现在手中总共有几块糖啊?一块,两块,噢,总共有两快糖。”张老师一边说着,一边拿着熹熹的小手一起点数。思考:为什么同样是讲“1+1=2”,但张老师却用了不同的方法呢?针对不同年龄段的孩子,张老师为什么采用了不同的方法呢?最后给8岁已经是小学生的大孙女皮皮讲1+1=2时,张老师直接拿出了纸和笔,教盼盼认识阿拉伯数字“1”与“2”,并给盼盼讲解“+”与“=”所代表的意义。轮到给4岁的孙女点点讲1+1=2时,张老师又换了个方法,张老师绘声绘色地给点点讲起了故事:池塘里面来了一只小黄鸭游泳,嘎嘎嘎,真凉快!一会儿,又来了一只小黄鸭,也扑通一声跳到池塘里游起泳来了。咦,那现在池塘里总共有几只小黄鸭在游泳呢?”“嗯,对,总共有2只小黄鸭在游泳,嘎嘎嘎,真凉快,我和你一起来扮演一下好吗?”第一节认知发展概述本节框架认知概述感知觉记忆想象思维认知的发展认知的起源认知发展的过程认知发展的机制与动因认知的调节注意概述注意的类型一、认知概述(一)感觉与知觉(二)记忆记忆是人在头脑中积累与保存个体经验的心理过程。记忆的分类:记忆的过程:(三)想象想象指对头脑中已有的表象进行加工,形成新形象的过程。想象的分类想象的目的性想象的新颖性•无意想象•有意想象•再造想象•创造想象(四)思维思维指借助于语言、表象或动作实现的、对客观事物的概括与间接认识。思维的类型:直观行动思维、具体形象思维、抽象逻辑思维思维的过程:分析、综合、比较、抽象与概括二、认知的发展三、认知的调节(一)注意概述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与集中。(二)注意的类型无意注意与有意注意一、婴儿感知觉的发展二、婴儿记忆的发展婴儿不仅很早就有记忆,而且还有一定的保持能力。在整个婴儿期,这种能力发生着各种变化,变得越来越趋向完善。三、婴儿想象的发展这个阶段儿童的想象,可以说是记忆材料的简单迁移:第一,想象是记忆表象在新情景下的再现。第二,仅有简单的相似联想。第三,只有单个的想象动作,没有情节的组合。四、婴儿思维的发展(一)反射练习阶段(0-1个月)(二)最初习惯阶段(1-4.5个月)(三)有目的的动作形成阶段(4.5-10个月)(四)方法与目的分化阶段(10个月-12个月)(五)感知运动智慧阶段(12-18个月)(六)智慧的综合阶段(18-24个月)五、婴儿注意的发展图3-11婴儿对不同模式图的注视时间本节框架幼儿想象的发展幼儿思维的发展幼儿注意的发展幼儿感知觉的发展幼儿记忆的发展一、幼儿感知觉的发展(一)感觉的发展1.视觉的发展幼儿初期:能初步辨认红、橙、黄、绿等基本色,不太能区分蓝与天蓝、红与粉红等近似色、紫色混合色,且难以说出颜色的正确名称;幼儿中期:能基本区分近似色,且能说出基本色名称;幼儿晚期:不仅能认识各类颜色,还能正确说出名称2.听觉的发展幼儿的听觉感受性随着年龄的发展不断发展(二)知觉的发展1.空间知觉的发展(1)形状知觉的发展幼儿辨别图形由易到难的顺序是:圆形→正方形→半圆形→长方形→三角形→八边形→五边形→梯形→菱形。(2)大小知觉的发展学龄前阶段,幼儿能基本比较事物的大小。(3)方位知觉的发展学龄前阶段,幼儿基本能判断前后、左右、上下的方位。2.时间知觉的发展学龄前阶段,幼儿主要借助生活中的具体事情与周围现象知觉时间,生活作息与自然界的周期现像是他们时间知觉的主要依据。二、幼儿记忆的发展(一)记忆保持的时间逐渐增长,记忆容量逐渐增加(二)以无意记忆为主,有意记忆逐渐发展(三)以形象记忆为主,语词记忆逐渐发展(四)以机械记忆为主,意义记忆逐渐发展(五)再认和再现能力逐渐发展相关实验苏联心理学家陈千科(Зинченко,1954)给儿童在实验桌上画了一些假设的厨房、花园、睡眠室等,要求幼儿用图片在桌上做游戏,把图片放在实验桌相应的位置上。游戏结束后,要求幼儿回忆所玩过的东西,测查其无意识记的效果。我国心理学家沈德立等人采用再认法测量幼儿对情节图片和抽象图片的再认保持量。结果发现,不同年龄的幼儿对图片再认的保持量有显著的差异(见表3-7)。研究还发现再认的发展不仅表现在保持量上,也反映在再认反应时上。年龄小的幼儿反应时长,年龄大的幼儿反应时短(见表3-8)。三、幼儿想象的发展(一)以无意想象为主,有意想象逐渐发展玲玲的画作:这么大的孩子画画全是天马行空。一边画一边念着我画了一个水母,接下来是章鱼、海蛇、海马、珊瑚等等,后来不知怎地来了一个大厨师,于是大家都躲进了石头。。。。于是现在我们看到的是一块大石头。(二)以再造想象为主,创造想象逐渐发展岁的幼儿画的命题画《三只小猪吃西瓜》,尽管有的小朋友只画了两只猪,而有的小朋友将小猪变成了老虎、熊与马。但是他们基本还是围绕着了“动物吃西瓜”的主题在进行绘画。(三)想象带有极大的夸张性岁小男孩所画的《我和爸爸踢足球》,因为可能在小男孩的眼里,爸爸非常厉害,好像能掌控球场上的一切,所以他给爸爸画了一双特别长的手。图3-21是一个3岁多的小女孩画的《我眼中的老师》,因为可能在小女孩的眼中,女老师们的长头发很漂亮,所以他给三位老师都画了特别长的可以拖到地上的长发。四、幼儿思维的发展(一)前概念或象征思维阶段(2-4岁)第一,在这个阶段内思维开始出现象征性功能,即儿童可以开始借助表象进行思考。第二,在这个阶段幼儿会开始使用“概念”,但是他们的概念与成人不一样,他们所掌握的概念往往是具体的,不具备概念的一般性与概括性,因此还不是真正的概念。第三,因为这个阶段的幼儿词汇贫乏,又未形成类的概念,分不清一般与个别。(二)直觉思维阶段(4-7岁)第一,这个阶段的主要特征是幼儿思维容易直接受到事物显著特征的影响,且一次只能考虑到事物的一个特征,而不能同时照顾两种及以上特征。第二,这个阶段幼儿思维的另一个典型表现就是“自我中心性”。五、幼儿注意的发展(一)注意有意性的发展3-6岁阶段,幼儿注意的特点就是以无意注意为主,有意注意逐渐发展。(二)注意稳定性的发展儿童注意的稳定性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提高。(三)注意广度的发展随着年龄的增长,儿童的注意广度不断扩大。(四)注意分配的发展随着年龄增长,儿童注意分配的能力逐渐提高。(五)注意转移的发展随着年龄增长,儿童注意转移的能力逐渐增强。本节框架心理理论概述学前儿童心理理论的发展学前儿童对信念的认识学前儿童对愿望的认识学前儿童对意图的认识儿童心理理论的发展阶段心理理论的影响因素生理因素环境因素语言能力发展的影响一、心理理论概述心理理论指个体对自己和他人心理状态(如信念、需要、愿望、意图、感知、知识、情绪等)的认识,并由此对相应行为作出因果性的预测和解释。二、学前儿童心理理论的发展(一)学前儿童对信念的认识错误信念的研究(1)意外地点任务。即“Maxi和巧克力”任务。主试用玩偶向被试演示一个故事,故事如下:男孩Maxi把巧克力放到壁橱的A处,当他不在时,母亲把巧克力转移到壁橱的B处。要求被试判断Maxi回来时,将会去哪里找巧克力,Maxi最初将巧克力放在哪里,巧克力现在在哪里。(2)意外内容任务。即“糖果盒”任务。主试向被试出示一个儿童所熟悉的盒子如糖果盒,让被试判断盒子里装的是什么,在儿童回答(糖果)后,实验者打开盒子表明里面不是儿童所预想的事物,而是一支铅笔;然后将这些东西放回盒子,并问被试:其他孩子在打开盒子之前,会认为里面装的是什么?实验的结果发现,在意外地点任务中,大多数3岁儿童报告说Maxi到B处找,而4、5岁儿童大多数报告说Maxi到A处找。在表征变化任务中,大多数3岁儿童说“铅笔”,4、5岁儿童则说“糖果”。当主试问3岁儿童,Maxi此时是怎么想的,他们倾向于依据自己所知道的实际情况作出问答,而4、5岁的儿童则会依据线索较为准确地推知Maxi的信念,哪怕是错误的信念。因此,可以推断3岁儿童不能理解信念的可错性,而4、5岁儿童对信念的可错性有了较好的理解,此后大量的实验研究也支持了这一结论。(二)学前儿童对愿望的认识学前儿童倾向于用愿望来解释一切行为与其他的心理状态,愿望是他们“心理理论”中的核心概念,并先于对信念、意图的认识。(三)学前儿童对意图的认识(四)学前儿童心理理论的发展阶段2岁左右,儿童逐渐形成“愿望心理学”。3岁左右,儿童逐渐形成“愿望——信念心理学”。4-5岁左右,儿童逐渐形成“信念—
本文标题:第三章-学前儿童认知的发展《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83223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