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一般来说,古董的定义是必须超过百年的物品;至于古董珠宝,大多是指1850~1950这一百年之间的珠宝精品。有时候,1960年代的作品虽然有着新时代的精神,却也承袭了过往风格,因此也常被列为古董珠宝。在不同时期古董珠宝的设计里,也记载着社会的变动与生产技术的发展,尤其占古董珠宝大宗的装饰艺术时期珠宝,更是记录了一个时代。资讯标题:讲述风华绝代的古董珠宝一、1880年代法国拿破仑三世时期,也称为英国维多利亚时期后期。二、1900年代法国新艺术时期。此时是自然主义盛行的年代,珠宝作品着重在表面装饰镶工,也使用许多植物的藤蔓与曲线营造珠宝华丽的线条。三、1910年代法国花冠花环时期,也称为英国爱德华时期。这个时期的珠宝融入繁复蕾丝缇边风格,展现宫廷式的华丽细致。四、1925年代的装饰艺术时期。五、1940年代战后黄金时期。由于这个时期是二次大战期间,多数的黄金、铂金和银都被用来支持战争,因此法国珠宝多以18K黄金制成。六、1950年代,除了延续黄金材质的运用,此时的黄金珠宝线条更显细致,作品也多受到现代主义的影响。七、1960年代快乐时期。战争结束已久,此时设计上也着重明亮开心的氛围,除了运用色彩丰富的宝石,珠宝造型主题也很多变,自然界的各项事物都成为设计概念。位于欧美五处为:纽约第47大街、伦敦PortobeIlo古董市场(世界最大的古董市场)、伦敦邦德街古董首饰廊(紧邻苏富比拍卖公司,价格极昂贵)、巴黎罗浮古董中心,以及阿姆斯特丹罗耶尔市场和钻石加工厂。亚洲的三处为:北京古玩城、香港荷里活道、西贡市中心的古董市场。而在台湾,巴黎华雅古董珠宝也独家引进不少古董双珠宝作品英国古董经销商协会BritishAntiqueDealers'Association中国古董珠宝的年限可从公元前石器时代一直追溯到20世纪30年代由于受玉文化的影响,中国古董珠宝大多以古玉器为主鉴别古玉器的真伪是玉器鉴赏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一项十分复杂而实际的工作,要求:丰富的经验,广泛的历史文化知识和专业技巧鉴别主要包括玉器玉料及制作时代的鉴别。前者依靠岩石学、矿物学、宝石学及物理化学等后者的鉴定则要靠古玉研究专家和古董商们的丰富经验、广博知识并与现代科学方法相结合。一般认为从五方面:材料、形制、纹饰、雕工、沁色。对于古玉器,如何进行鉴别?材料是首要前提。优质玉材对于一件玉器至关重要,如玉质、玉色、光泽、致密度、绺裂等。俗话说:“远观形,近视料,拿起手来看做工”。材料上识古玉,前提:认识材料和历史时代序次;更重要:用玉历史。如:红山文化时期的玉器大多数使用岫岩玉;良渚文化的玉器是产自江浙的“软玉”;汉代以前的和田玉常为仔料;目前常见的翡翠仅仅是明、清才进入我国;所谓的俄罗斯玉、青海玉、河磨玉只有近二、三十年的历史。了解各种玉器材料的“历史”,可避免张冠李戴:出现岫岩玉假冒良渚文化的玉器?新石器时代的玉器会是和田玉制作?河磨玉料制成的古玉器是真品?三星他拉玉龙红山文化造型是玉器审美的构架。造型是由功能及玉坯形状决定的,其比例要适当。匀称而不呆板,均衡而又稳定的是美的作品。在玉文化史中,每个时代都有其特有造型,仿佛“开门见山”:如红山文化玉龙后世再也没有出现,三星他拉玉龙红山文化尽管器物会出现真伪,但不致于出现断代问题。掌握每个历史时期玉器形制的主要特征,好比古玉器的鉴识中跨进了第一道门槛。司南佩是汉代特有的一种避邪佩器,清代出现的鼻烟壶等等。雕花翠烟壶司南佩纹饰是玉器的装饰,它的美丑容易为人们觉察、感受。一般说它服从于:器型的需要,功能的需要。纹饰看结构、章法、繁简、疏密等处理,凡结构章法有条不紊,统一和谐就具备鉴赏价值。飞天唐纹饰是玉器的“符号”,每个朝代都有特定的符号。我国古玉器至少有上百种纹饰,每个朝代都有新纹饰产生,旧纹饰消亡。有些纹饰生命力很强,可跨越多个时代,有些纹饰则很短暂,往往局限一个朝代,该纹饰就是该历史时期的见证者。若出现在前一个封建王朝的玉器上,则必假无疑。玉剑首战国涡纹始于战国盛行于汉玉器工艺是由料→器的技术产物,其性质比较稳定,不易被人真正认识,也是鉴赏上的一个难题。凡工艺利落流畅、娴熟精工必然是美的或比较美的,反之,滞板纤弱,拖泥带水,则收藏价值锐减标志。太阳神红山文化高7.7厘米成交价242万元北京翰海96’秋季玉器专场拍卖会傅忠谟藏品中国古玉的雕琢工艺主要有阴刻、阳刻、浮雕、圆雕和镂雕等技法。兽面纹双耳炉清但这些基本的雕琢工艺在各朝代又有各自的个性,只有娴熟、资深的鉴赏家才能从这些粗细、高低的线条中读懂其时代的信息。由于历史社会生产力发展的阶段性,各时代雕琢的工具不同,在新石器时代大多数是手工工艺,费工费时,完成一件作品需数年时间。因此,每个时代,每个地区对玉器的加工都表现出一定的特征,所以成为后人鉴识的一种标准。在高技术时代应用现代机械工艺,急功近利的造假者去仿制古玉器,必定会留下珠丝马脚!玉蝉良渚文化仿良渚文化玉蝉清末古玉鉴藏家刘大同在《古玉辨》中写道:“夫宝玉之可贵者,晶莹光洁,温润纯厚,结阴阳二气之精灵,受日月三光之陶融。其色沁之妙,直同浮云遮日,舞鹤游天之奇致奇趣,令人不测。较之宝石,徒有光彩,而少神韵,能夺人之目,而不能动人之心者,则远胜十倍矣!”古玉沉睡于地下,受化学物质的影响产生色彩、质地变化。沁色据清代陈性记载计13彩26种:玵(an)黄、玵青、孩儿面、纯漆黑、枣皮红、鹦哥绿、朱砂红、鸡血红、棕毛紫、茄皮紫、松花绿、白果绿、秋葵黄、老酒黄、鱼肚白、糟米白、虾子青、鼻涕青、雨过天青、澄潭、水苍、虾蟆皮、洒洙点、碎磁纹、牛皮纹和唐烂斑。沁色是受“阴阳二气”、“日月三光”的影响,又美不胜收,于是带沁的古玉便成为追求的目标,身价也随之骤增百倍。真沁一般都溶于玉的内部,与玉浑然一体;假沁则多浮于表皮,且缺乏深浅不等的凹陷变化。沁色貌似神秘,只要心细,谨慎观察,同时结合古玉器的玉质、造型、纹饰、雕工等综合鉴定,也应不难鉴别的。荷叶鱼坠宋水银沁导致的芝麻点常见古玉作伪手法一览表名称方法主要流行时期备注老提油产于西北大山中的似茜草的虹光草,捣成汁后,再加上少许硇沙,把玉罨入,再用新鲜竹枝燃火烧之,使红色深透玉之纹理,如同鸡血色。宋代杂色用苍黄色、杂色、淡墨色玉或葱玉、玉之边皮来仿冒古玉。明代苏州始创罐子玉在罐子内加入物料,烧成雪白料器,与白玉相似。明代北方始创新提油用劣质玉石做色,红色以红木屑煨火,黑色以乌木屑煨火。如需保留玉之本质,可将石膏粉贴于玉上,贴处则色不侵及,露出质地。或用麒麟竭液(紫铆树之脂)涂于玉上,以火煨之即红。如再涂以油腊,火煨之即黑。色之深浅可由煨之迟速、火之强弱来控制。清代民国苏州始创,北京、上海、广东皆有制作琥珀烫用车轮旋转之法,使玉和琥珀相揉擦,至火热时琥珀之液即流入玉理。清代清初始创油提法将油热至半沸时,以绳系玉,把部分玉浸入油中煎之,数日后待其有色,再煎他处,掌握时间的长短和所煎部位的大小,使色有深浅变化。清代民国乾隆始创油炸桧将玉放入油炸,使体表产生众多裂纹,仿牛毛纹或水纹。清代民国常见古玉作伪手法一览表(续)名称方法主要流行时期备注叩锈将毛坯玉器拌入铁屑中,再淬以热醋,放置湿地十余日,埋之通衢。数月后取出,玉被铁屑所蚀,遍体呈橘皮纹状,纹中铁锈做深红色,并有土斑清代乾隆时无锡人阿叩始创伪石灰古用炭火煨玉,趁灰未冷时用水泼之,取出后玉色变白,犹若鸡骨色,以仿冒出土古玉中的鸡骨白清代民国羊玉将一活羊腿皮割开,把玉器纳入其中,用线缝固。数年后取出,则玉上带有血纹,仿冒传世古玉。清代民国狗玉杀一狗(以纯黑色为佳),不使出血,趁热将玉器置于其腹内,缝固后埋于通衢大道。数年后取出,则玉上已有土花血斑,仿冒出土古玉。清代民国梅玉用质地酥松之玉材制成古器,然后以浓重乌梅水煮上一昼夜,玉质松处被滚水搜空,宛若水激之痕,再以提油法染色,仿冒古玉受水浸蚀者。清代民国风玉将玉器放入浓灰水(稍加乌梅)中煮之竟日,趁热提出,然后在风雪中置一夜,玉之纹理受到冻裂,坚者纹细如发,再以提油法上色,来仿冒牛毛纹。清代民国角头古玉用古代遗留下来的玉角琢成器物,属旧玉新雕。清代常见古玉作伪手法一览表(续)名称方法主要流行时期备注酸蚀将玉浸泡于氢氟酸、硝酸、硫酸和盐酸等溶液中,取出后加热着色,红色用碱性橙,黄色用高锰酸钾,黑色用硫酸汞等。酸的比例、浸泡时间及配方不同,效果不一。最后把牙骨粉或环氧树脂(加磷苯二甲酸、二丁脂、乙二胺)或水晶透明漆涂满器物打磨,使产生玻璃光。现代火烧将玉涂上氢氧化钠,用石灰裹好,置锯末里闷烧二天,取出即为鸡骨白。如趁热浸一下冷水,即产生牛毛纹。如冷水中加高锰酸钾,即成血色牛毛纹。需着色时也是趁热(300℃)浸入染料中。最后用砂纸加上猪油打磨出光。现代火烤将玉清洗去油,涂以有机或无机着色染料或颜料,放于电炉、煤炉或烘箱中加热烘烤,使颜色入玉内部。黑色可用鞋油、沥青,红色用红糖,,黄褐色用姜黄、血竭。现代高压将玉打磨后,在需作色处涂以硫化汞(黑)或三氯化铁(黄)等,再用氢氧化钠和碳酸钠、硅酸钠按一定比例混合,加点猪油将器物包裹在内,放于封闭的不锈钢高压釜内,加压加温(P80-120个大气压,T160-200℃)。四天后取出,用二氧化碳热风吹干,再以硫酸还原,玉表呈白灰皮和玻璃光,有色处自然沁入色泽。现代烟熏用窑炉或烤箱,柴烟、油烟均可,熏时可长可短。熏完将浮尘拭掉,留于裂隙和花纹中的烟油杂质与表面的浅黄使之有旧玉的效果。现代泥糊用泥土和成泥水状,糊于玉上,干后用布或刷子把表面浮泥拂去,剩余的留于缝隙里,如同出土一般。现代其他未知
本文标题:古董珠宝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8325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