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曾奇峰3录音提纲一、各心理咨询流派对有不同的设置和次数。咨询师需要知道自己的治疗流派。二、防御机制1,压抑,更准确的翻译是潜抑。大众说的压抑是对意识层面有意识的控制。把意识层面的冲动或幻想压抑到意识之外,让你自己都不再知道了,就叫潜抑,或防御机制上的压抑。(曾奇峰在这个课程里总把压抑和潜抑交替使用)——世界上没有真正的遗忘,只有不记得了。心理咨询是把那些压抑和辗碎的记忆再组织起来。弗洛伊德认为,潜抑是把一段意识打包,把一堆东西从一楼搬到了地下室。这对了一半。现代医学发现,潜抑不是把一个记忆整体打包搬到地下室,而是把这些记忆切成碎片,存储在不同的细胞里。即存储在不同的地下室里。一切艺术都是性压抑的升华。男人性压抑的表现:阳瘘早泄、事业不成功、过分严肃、贫穷——只要是某种能力出了问题,就与性或攻击性压抑有关。2.情感隔离——隔离就是变得麻木。咨询师过分隔离,就不行,过分地不隔离,比如比病人还悲伤,也是不行的。咨询师不能比病人更悲伤。强烈的悲伤场合,在笑的人就使用了隔离防御机制。她如此需要隔离,如果她不隔离的话,她将是在这个场景中最痛苦的人。3.禁欲——对愉快的否认。人很喜欢享受道德上的崇高感。人是进化的中间产物——低等动物与神的中间产物。所以人对自己有很多不满,面对这种不满,人就幻想今生今世可以变成神。禁欲就是朝向神努力的一种方式。但禁欲不但不会让人变成神,反而会让人变成怪物。学习要刻苦——学习是件苦事情。说女人贱——贱这个词其实是欲望的意思。青少年会这样去说一个女人,是因为对自己的欲望感到恐惧,当他发现女人也有这种欲望的时候,感觉太奇怪了,这是男权社会的问题。这个世界需要大量象大海一样的女治疗师,能对人的欲望采取包容、理解和抱持的态度。人恐惧的从来不是外界的东西,而是自己的欲望,即自己内心和外在事物的那些呼应。板着面孔教训别人的人,不适合做治疗师,甚至也不配做父母,他们对自己的欲望很恐惧。家庭不应该按自然辈份来分配父母子女角色,而是应当让家里承担了更多焦虑的人来当父母——使用选举制,让心理医生参与。案例:被爸爸成天打的女孩子——问女孩子,你觉得你的心理年龄是多大,爸爸是多大?答:爸爸10岁,我16岁。讨论:母爱是无私的——我们要重估一切价值。如母亲通过过度牺牲来获得对孩子的控制权。重估之一——万恶孝为首。孩子和父母的爱是相互的,自然发生的,变成一个要求,就低级多了。孩子的不孝是继发的,即父母对孩子不好,孩子反过来对父母不好。选择就是活着。选择是人生最大的权力。父母常左右孩子的选择,但这样,等于父母活了两辈子,孩子一辈子也没活。父母应该把选择权交给孩子,孩子如果选择错了,让孩子到父母这里来疗伤,疗好伤后再重新上路。青少年是现代工业社会制造的怪物——陈向一。古时候没有青少年,人可以一夜成人。现代人从少年变为成年有十几年的过渡期。这是一个非常艰难的时候——只要他们不杀人放火,都应被宽容。3.理智化——男人喜欢的防御机制夫妻关系制造了一个变性的女儿:父亲老在女儿跟前说老婆的坏话,让女儿无法向母亲认同。原因是女儿在向爸爸认同之后,由于不能顺利地返回去向母亲认同,导致了回不到女性认同上去了。异装癖、恋物癖:力比多(性趋力)应投向妈妈,但投向了妈妈的替代品。力比多向自身投注,变为自恋。性变态:过去把性变态定位为心理变态,现在向性偏好定位转变。李银河三条性道德:成人之间;私密空间;双方自愿。按照李的观点:如何看待乱伦?咨询师的性观点(不是行为)越宽容,对来访者就越有帮助,否则,你会很紧张,来访者也会很紧张。心身疾病——与心理因素有关,需要去看心理医生。慢性咽炎是有太多的东西没有表达,或是表达的情感不通畅。4.反向形成:用相反的行为表达你对一件事情的真实情感。比如对讨厌的人好,比如外遇后对配偶更好。原始焦虑:自身破碎,边界缺失。成熟焦虑:害怕客体爱的缺失。考试焦虑不是怕考不好,而是怕考好了——有成功者的内疚感。梦想成真是这个世界最值得期望的,也是最让人害怕的。这样的人对成功后的惩罚有强烈的焦虑。考试后抑郁症:考试后成绩好的情况下的抑郁,如奥运冠军如果没有媒体围着他,可能就会抑郁——这是因为过度攻击后的内疚感。洁癖的反向形成:洁癖来自于过度喜欢脏东西。总体来说,一切过度的情感,可能都是反向的表达。反反向形成——如果我的下级在我面前过度谨慎,他背后是不是会搞我的鬼?如果他连我的便宜都敢占,就不会搞鬼了——政治智慧。对领导太客气,他会本能地觉得你不喜欢他。5.转移,把愤怒转移到安全的对象上去。迁怒。与此相似的防御机制是逆转。这是把向外攻击的力量转向向内攻击在一种孤独的童年环境中长大的孩子,形成某种癖好,象一种独门绝技,以应对自己的孤独,成为一种心理疾病。6.分裂:看一个人的时候,要么只看到这个人好的一面,要么只看到坏的一面。很少能看到这个人既好又坏的全面,看不到中间状态。病人对你产生正性移情和负性移情的时候,理论就很重要了。他要么把你吹上天,要么让你觉得你这种人竟然还能活下去。有理论支撑,你就知道他是把早年对父母的好感觉和坏感觉转移到你身上了。分裂的人对自己的反应也是很激烈的。与分离的区别:在你和一个人打交道,你刚在温暖的房间呆着,被迫到室外淋一场冰雨,刚适应的时候又被强迫进入温暖的房间。正负快速交替,悲喜交加——分裂。高手只不过是越来越有耐心而已。技术是可以快速掌握的,但耐心是修炼。分离:把自己的意识切割成几块,分别控制。人格分裂的人常用。案例:精神分析是先接纳她再说,接纳的情况下让她慢慢地整合。录相:德几十年前的教材。一个一岁的孩子躺在床上,爸爸在喝酒,爸爸突然跑过去——宝贝,爸爸爱你,爸爸给你玩。给他很高的情感体验,一个和谐的婴儿突然象死了一样——用一个象死了一样的自己让自己躲进去,如果反复发生这种情况,孩子慢慢长大就会成为多重人格。分离焦虑:6岁前与父母有长久的分离,就有不可逆合的创伤。世界上最惨的地方之一是全托幼儿园。长度,六岁前每年与父母同时分开两个月以上。童年有分离焦虑的人,长大后建立亲密关系的能力有极大的削弱。小时候陪孩子的时间少了,长大后要用十倍的时间去补救。孩子生下来后交给爷爷奶奶——替代的客体是否健康,很重要。7.否认:原始的防御机制。否认的时候,需要支持他的防御。有四种形式的否认:用行动来否认现实的不存在。幻想中的否认,有歪曲的信念。语言上的否认:一个用语言吸引别人的人,只去表达那些高情感表达的情感,否认那些平淡的情感,会让一个人对平淡的生活的体味不够。8.投射:把自己的想法投射到别人身上。一个害怕别人揍自己的人,内心里有太多的攻击性,把攻击性丢向了别人。内部出了问题往往会让自己更可怕,把内部的这些东西9处理防御的原则:第一,防御是用来被尊重的,而不是被打垮的。第二,用高级的防御来代替低级的防御。直接打垮别人的防御是缺德的。永远不要直击别人的要害。要睁着火眼金睛看到病人的要害,然后绕开它,旁敲侧击。让病人优雅地改变,不惜一切代价保护病人的面子。
本文标题:曾奇峰3录音提纲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83259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