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有的人死了,他却活着;有的人活着,他却死了。——臧克家明朝万历年间,用政治暴力兼并民田的情况愈演愈烈,江南是全国首富之区,情况更加恶劣。明神宗朱翊钧连年发动对外战争,大事营建宫殿,为搜括财物,他大兴矿税,通都大邑,都设税监,税监又滥用群小,布满城乡,竭力榨取、掠夺。一时间农商交困,民怨鼎沸,因而爆发多次大规模群众性的抗税、反税、惩治税监的斗争。当时江南地主阶级中一部分知识分子为了政治清明,减少社会矛盾,挽救江河日下的局面,常常在一起议论朝政。因为他们的领袖顾宪成等在江苏无锡东林书院讲学,所以这些知识分子就被称为东林党。对于当时反矿税、反税监的斗争,他们不仅同情,而且积极支持并参加。(关于东林党:明神宗万历二十二年(1594)顾宪成革职还乡,于无锡东林书院讲学,议论朝政,得一部分士大夫支持,形成改革派的政治集团,世称“东林党”。)天启元年(公元1621年),明熹宗朱由校即位,魏忠贤受命为司礼秉笔太监,执掌要职;后来他又兼掌特务机关东厂,加紧镇压人民和官员中的反对派,实行阉党专政。熹宗初年,东林党人在朝任职的人还较多,他们一再上疏熹宗,反对魏忠贤,反对横征暴敛,反对专制统治,要求任用贤能,关心民生,允许知识分子公开讲学,议论朝政。这些主张是符合广大人民的愿望和要求的,但是由于熹宗的包庇,东林党人的斗争都遭到失败。在朝的东林党主要人物,有的被革职、贬谪,有的被逮捕酷刑致死。周顺昌(1584一1626),字景文,号蓼洲,苏州吴县人。万历四十一年中进士,任福州推官(掌管州中刑狱的官)。后来进入吏部,任文选司员外郎(掌管官吏任免、考核、升降、调动等事),他虽掌管人事大权,但仍极清廉正直。后来离京回南方时,只有“行李一肩,都门叹为稀有”。他为人正直、清廉,关注民间疾苦。像他这样的人,人民欢迎,阉党不容,被魏忠贤列名《东林点将录》(阉党捕人的黑名单)。周顺昌被捕时,群众万余人尾随。一向好打不平的商人子弟颜佩韦,高举着香火,沿途呼喊:“有愿替周吏部说话的,跟我来!”他情愿自己去代周顺昌吃官司。市民马杰也一路敲梆子,号召群众。当阉党爪牙缇骑威胁群众时,马杰破口大骂魏忠贤,杨念如、沈扬也上前仗义陈词,不许东厂缇骑逮捕周顺昌。缇骑恼羞成怒,拔出利剑,扬言要割掉马杰的舌头,聚观的市民鼓噪起来,缇骑更加凶横,首先举剑扑击沈扬、杨念如。这时周顺昌的轿夫周文元也怒不可遏,夺取了缇骑的武器,同堤骑扭打起来,结果额头受伤。聚观的市民一见缇骑动武伤人,就一起鼓噪围攻,吓得缇骑们东逃西窜,有的爬上树顶,有的躲到厕所里,有的逃上屋顶。其中两个缇骑被群众打死。颜佩韦等五人过去互不相识,而且除周文元外,其他四人同周顺昌也毫无交往,完全是激于义愤才自发参加斗争的。五人被捕后,对自己的作为,理直气壮,毫不隐讳。七月中,苏州城里布满警卫,戒备森严,就在阊门外吊桥上,五位壮士大骂魏忠贤及其亲信毛一鹭,从容就义。临刑时,几万市民含泪同五人诀别。事后,为了抗议杀害五人,苏州市民曾倡议拒用天启钱达十个月之久。群众斗争的威力,惊得气焰嚣张的魏忠贤“逡巡畏义”,从此“不敢复有株治”。十一个月后,熹宗死了,魏忠贤失了靠山,畏罪自杀。苏州人民倡议公葬五位义士,一夜之间,把毛一鹭为向魏忠贤献媚而监造的魏忠贤生祠拆为平地,在它的废基上修建了五义士的墓。张溥(1602—1641)字天如,号西铭,明末太仓(现在江苏省太仓县)人。晚明政治活动家和文学家。张溥自幼勤学,所读书必手抄六七遍,因此他命名自己的书房为“七录斋”。张溥青年时候正是魏忠贤阉党专政,东林党人受到残酷镇压的时代。他怀着救国救民的强烈愿望,以继承东林为己任,结纳社会上有节气,有操守,有学识的士大夫知识分子,重视发现和推举有操守的学者,组织了爱国社团复社,成为复社的领袖。五人墓碑记碑记,又称碑志,原是刻在石碑上,以叙事记行、歌功颂德为内容的一种文体。最早的作品,可追溯到秦朝李斯的泰山、琅琊石刻。从立碑的地点和用途上分,有山川碑、宫室碑、桥道碑、寺庙碑著称。而专以纪念死者、刻于坟前墓道的碑记称墓碑或墓志。从写法上看,原始的碑记只是记叙。后来的作者,或就所叙之事加以评论,或借题发挥抒写情志,碑记遂演变为一种叙述兼议论的文体。蓼洲阉旌其所为湮没皦皦敛赀财缇骑抶而仆之溷藩傫然詈骂缙绅逡巡投缳暴于朝廷扼腕户牖社稷冏卿LiăoyānjīngyānjiăozītíjìchìpūHùnfānlěilìjìnqūnhuánpùèyŏujìjiŏng五人者,盖当蓼洲周公之被逮,激于义而死焉者也。至于今,郡之贤士大夫请于当道,即除逆阉废祠之址以葬之;且立石于其墓之门,以旌其所为。呜呼,亦盛矣哉!发语词取独结果连词兼词于之到现在请示来他们的遗体树立石碑被向执掌整理表扬名-动盛大第一段:介绍“五人墓”的由来,抒发感慨。首段五人者,盖当蓼洲周公之被逮,激于义而死焉者也。文眼“义”即除逆阉废祠之址以葬之,且立石于其墓之门,以旌其所为。关于“墓碑”呜呼,亦盛矣哉!墓地之择,立碑之举,葬仪之隆,可谓“盛矣”夫五人之死,去今之墓而葬焉,其为时止十有一月耳。夫十有一月之中,凡富贵之子、慷慨得志之徒,其疾病而死,死而湮没不足道者,亦已众矣;况草野之无闻者欤?独五人之皦皦,何也?距离修墓名作动顺承通“又”意气昂扬生病名—动值得说声名惟独于此兼词通“皎”明亮的样子副词,太仅仅所有表因果关系踌躇满志这一类人第二段:作者运用怎样的修辞手法赞颂五人的义举?明确:以“常人”与“五人”对比,突出了“五人之皦皦”的问题。凡富贵之子,慷慨得志之徒,其疾病而死,死而湮没不足道者,亦已众矣;况草野之无闻者欤?独五人之皦皦对比对比点:死后的影响“何也”引出下文予犹记周公之被逮,在丙寅三月之望。吾社之行为士先者,为之声义,敛赀财以送其行,哭声震动天地。缇骑按剑而前,”问:“谁为哀者?”众不能堪,抶而仆之。是时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毛一鹭,周公之逮所由使也。还取独道德品行作为表率形-名替通“资”来表修饰走上前名-动忍受使……倒下这时凭借…身份是心腹农历十五声张抚慰名-动鞭打由所,所代“他”吴之民方痛心焉,于是乘其厉声以呵,则噪而相逐。中丞匿于溷藩以免。既而以吴民之乱请于朝,按诛五人,曰颜佩韦、杨念如、马杰、沈扬、周文元,即今之傫然在墓者也。趁喊叫他追逐逃脱不久查究、追究痛恨他表修饰的并在一起的样子才状语后置用…罪名判断句叙述苏州市民抗暴斗争的经过,赞扬五人的英勇气概这部分叙述反阉斗争的经过,所表现出的作者的感情如何?讨论明确:写吴民,则“哭声震动天地”“抶而仆之”,赞扬其义勇;写缇骑,则“按剑而前,问‘谁为哀者’”,凶横之态毕见;写狗官,则“匿于溷藩以免”,惶急之状可知。可见作者憎恶蔑视的感情。写五人被诛,写出自己的无限感慨与赞叹。然五人之当刑也,意气扬扬,呼中丞之名而詈之,谈笑以死。断头置城上,颜色不少变。有贤士大夫发五十金,买五人之头而函之,”卒与尸合。故今之墓中全乎为五人也。取独面对斩刑神态气势昂然自若表修饰放没有一点改变少:稍微用盒子装名作动完整拿脸色最后···的样子是相当“而”,表修饰省略句银子所以现在的墓中是完整的五个人(1)、第四段如何选材来突出五人事迹?五人之事迹不可尽书,故只写其当刑之从容,说明作者选材之精当。(2)、“断头置城上,颜色不少变”反映五人的什么精神?反映五人浩气长存,虽死犹生。(3)、文中述贤士大夫发金买五人之脰,有何作用?既有称颂贤士大夫之意,又有从侧面烘托五人形象的作用。周公被逮,士人声义缇骑厉斥,众不能堪吴民痛心,噪而相逐吴臣请示,按诛五人英勇抗暴五人当刑,意气扬扬詈骂中丞,谈笑以死头断悬城,色不少变贤者发金,头与尸和慷慨就义叙“五人之皦皦”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人的价值?嗟夫!大阉之乱,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四海之大,有几人欤?而五人生于编伍之间,素不闻诗书之训,激昂大义,蹈死不顾,亦曷故哉?且矫诏纷出,钩党之捕遍于天下,卒以吾郡之发愤一击,不敢复有株治,大阉亦逡巡畏义,非常之谋难于猝发,待圣人之出而投缳道路,不可谓非五人之力也。取独定语后置句定后标志平素听到引申为“接受”教诲回头终于因为取独发出愤怒地一次痛击不同寻常立即投缳于道路被大义激励何,什么踏、踩逮捕有牵连的人改变宾语前置,“之”为标志被动+省略株连治罪的行为动-名发动省略+状后功劳民间死地,动-名宾前+状后第五段作者层层深入地高度评价五人之死的重大意义。用了什么手法?用对比说明五人之为义而死难能可贵。他们生于编伍之间,属平民百姓,“素不闻诗书之训”,虽然没有受过礼义教育,可是却能“激昂大义,蹈死不顾”,和那班饱读诗书缙绅之流相比,判然不同,因其难能,益觉可贵。用双重否定句作结有什么作用?说明五人的斗争作用巨大。由于他们的“发愤一击”,使得即使在刑网森严的情况下,也“不敢复有株冶”,甚至连宦官头儿魏忠贤也畏罪自杀了。五人的斗争和牺牲,对阉党的专横是一个沉重的打击,对社会实是莫大的贡献。由是观之,则今之高爵显位,一旦抵罪,或脱身以逃,不能容于远近,而又有剪发杜门,佯狂不知所之者,其辱人贱行,视五人之死,轻重固何如哉!是以蓼洲周公忠义暴于朝廷,赠谥褒美,显荣于身后;而五人亦得以加其土封,列其姓名于大堤之上,凡四方之士无有不过而拜且泣者,斯固百世之遇也。这顺承连词,不译爵位显赫的高官有的人表修饰被动句去的地方,之,到因此赠给(他)谥号美好死后能够立碑列出姓名所有经过这远近的人形作名比较到底真是,确实可耻的下贱的助词头发闭显露状语后置状语后置状语后置抵偿表并列不然,令五人者保其首领,以老于户牖之下,则尽其天年,人皆得以隶使之,安能屈豪杰之流,扼腕墓道,发其志士之悲哉?故余与同社诸君子,哀斯墓之徒有其石也而为之记,亦以明死生之大,匹夫之有重于社稷也。这样让门窗,代家尽享,副-动名作状,当做奴隶怎么使……屈身这一类人物以……为哀,惋惜,形-意动替阐明形作动抒发悲慨空作记名—动重大意义形作名重大作用形作名古今,头老死,形-动省略+状后状语后置表因果贤士大夫者:冏卿因之吴公,太史文起文公,孟长姚公也。官名字•第六段进一步赞扬五人之死的重大作用及其影响。作者对此又通过什么手法加以说明?由是观之,则今之高爵显位,一旦抵罪,或脱身以逃,不能容于远近,而又有剪发杜门,佯狂不知所之者,其辱人贱行周公:忠义暴于朝廷,赠谥美显,荣于身后五人:得以加其土封,列其姓名于大堤之上,凡四方之士无有不过而拜且泣者。对比对比点:生与死,生不如死与虽死犹生斯固百世之遇也五人“列其姓名于大堤之上,凡四方之士无不有过而拜且泣者”假若五人“保其首领”、“以老于户牖之下”、“人皆得以隶使之”对比•通过对比,高度评价五人之死的重大意义和社会价值,进而揭示“匹夫之有重于社稷也”历史意义。第一部分(1-2):概述立碑原因——激于义而死——“独五人之皦皦”第二部分(3-4):追述就义经过——五人行之“皦皦”第三部分(5-6):评价就义意义——五人志之“皦皦”第四部分(7):补叙贤士姓名——照应开头。作者站在反对阉党,支持群众抗暴斗争的政治立场,歌颂了五义士“激于义而死”的斗争精神,同时也看到了群众斗争的巨大力量,批判甘心依附阉党的官僚士大夫的卑劣行径,阐述了人的生死价值问题。•全文的中心思想写作特点1、夹叙夹议2、正反对比论证对比意义五人“激于义而死富贵之子、慷慨得志之徒“湮没不足道”光明磊落五人“激昂大义、蹈死不顾”缙绅“易其志”不畏强暴五人“有重于社稷”高爵显位“辱人贱行”死之意义重大五人“尽其天年”(假设)五人死义的行为死得其所•本文思想内容的进步性和局限性。•1、进步性:作者站在反对阉党,支持群众抗暴斗争的政治立场,歌颂了五义士“激于义而死”的斗争精神,同时也看到了群众斗争的巨大力量,反映歌颂群众的伟大斗争,这是很可贵的。2、时代局限性:(1)作者所主张的“义”,是站在反阉斗争的立场上,维护封建统治阶级的利益,与我们现在所倡导的为人民的事业奉献一切的“正义”不可相提并论。(2)作者看不到明王朝衰败覆亡的趋势,寄希望于“待圣人出”以挽既倒之狂澜,这是不切实际的幻想。(3)作者推崇五义士的义举,却也流露出对“生于编伍”、“素不闻诗书
本文标题:《五人墓碑记》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83297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