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 《导与练》2012年高考二轮专题复习课件:专题五 近代中国的觉醒与探索
专题五近代中国的觉醒与探索——甲午中日战争后的中国专题概览从甲午中日战争到五四运动(1894~1919年)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高峰时期,资产阶级先后发动了戊戌变法、辛亥革命和新文化运动,资产阶级在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舞台上都异常活跃。1.政治上:随着中国民族危机的加深,资产阶级先后提出了君主立宪、民主共和等救国方案,开始探索在中国建立民主政治的道路。2.经济上:资产阶级在“实业救国”思潮的影响下,积极创办实业。甲午中日战争后,民族资本主义得到初步发展,一战期间形成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黄金时期”。3.思想上:资产阶级的维新思想、三民主义、民主和科学思想先后登场,在社会上起到了思想启蒙的作用。4.社会生活上:戊戌变法、辛亥革命和新文化运动都推动了社会生活向文明化方向发展。一、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二、义和团运动和辛亥革命1.义和团运动(1)背景:19世纪末,民族危机空前尖锐。(2)概况:义和团提出了“扶清灭洋”口号,由山东发展到京津地区,被中外反动势力联合镇压。(3)作用:粉碎了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阴谋。体现了中国人民反侵略的英勇斗争精神。2.辛亥革命(1)条件①经济基础: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初步发展。②思想基础:孙中山提出了“三民主义”,成为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③组织基础: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广泛建立,1905年,全国性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同盟会成立。④实践:各地革命党人发动的起义。(2)过程①武昌起义:1911年10月,武昌起义胜利,清朝统治土崩瓦解。②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在南京宣誓就任临时大总统,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以五色旗为国旗。③制定约法:1912年3月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这是近代中国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国家临时大法。④袁世凯就任临时大总统:1912年2月,宣统帝下诏退位,3月,袁世凯在北京正式就任临时大总统。(3)意义①推翻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②推动了中国民主化进程,促进了民主革命的发展。史观应用:多元史观下的辛亥革命革命史观: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社会史观:影响社会习俗变迁。整体史观:西方思想、革命的影响;亚洲的觉醒。近代化史观:推进中国政治、经济、思想、生活的近代化进程。文明史观:推进中国历史发展的文明进程。三、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1.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1)原因①列强资本输出进一步瓦解了中国的自然经济。②甲午战争后,清政府放宽了对民间设厂的限制。③社会上兴起一股实业救国的热潮。④中国人民掀起了收回利权运动,引发了振兴实业的又一个高潮。(2)表现:传统工业棉纺织业发展尤为迅速。2.民族工业的短暂春天(1)背景①民国的建立和民国政府实行的有利于经济发展的政策。②民族资产阶级受“实业救国”的影响积极投身于兴办实业的运动中。③抵制日货、提倡国货等群众性的反帝爱国运动的有力推动。④一战期间,欧洲列强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客观上提供了有利的外部条件。(2)表现①1912~1919年,纺织业和面粉业发展最快。②代表人物有张謇、荣宗敬、荣德生等。(3)影响:为新文化运动和中国民主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转变提供了阶级和经济基础。四、思想解放的潮流1.维新思想(1)背景①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民族资产阶级壮大。②民族危机加深。③西方思想不断传入。④早期维新思想产生。(2)兴起:19世纪90年代初,维新思想进一步发展,代表人物有康有为、梁启超、严复、谭嗣同等。(3)内容:宣传了西方的启蒙思想,批判了君主专制制度,提出了开国会,设议院,实行君主立宪的主张。(4)特点:将西方启蒙思想与中国儒家思想结合起来。利用进化论思想来宣传维新变法。(5)意义①为戊戌变法奠定了思想基础。②起到思想启蒙的作用,是中国近代第一次思想解放潮流。2.孙中山和三民主义(1)背景①民族危机的加深。②戊戌变法等救亡运动的失败。(2)提出:1905年,孙中山在《民报·发刊词》中,把同盟会纲领阐发为“三民主义”。(3)内容:民族主义即民族革命,“驱除鞑虏,恢复中华”;民权主义即政治革命,“创立民国”,是三民主义的核心;民生主义即社会革命,“平均地权”。(4)评价:三民主义思想集中代表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利益,反映了中国人民要求民族独立、民主权利和发展经济的共同愿望,推动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发展。但是三民主义反帝不明确,反封建不彻底,尤其没有彻底的土地革命纲领,无法指导革命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3.新文化运动(1)背景①中国资本主义有了进—步发展,资产阶级要求在思想上冲破封建思想牢笼。②西方民主思想的进一步传播。③袁世凯倒行逆施,尊孔复古。(2)兴起: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揭开了新文化运动的序幕。(3)内容①提倡民主与科学,反对专制和愚昧。②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③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4)代表人物:陈独秀、李大钊、鲁迅等。(5)意义①冲击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使人们的思想得到空前的解放。②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有利条件。③推动了五四运动的发生。④推动了自然科学的发展。五、19世纪末20世纪初社会生活的变迁1.社会生活的变迁(1)维新变法期间:维新派主张“断发易服”“废止缠足”,并改革传统的婚姻制度。(2)辛亥革命时期①辛亥革命前后,“断发易服”具有了反清革命的色彩。②辛亥革命以后,孙中山设计的中山装,受到新派人士的欢迎。③民国政府颁布《剪辫通令》,革除结辫陋习。④礼仪简化,显示出平等、自由等文明精神。2.交通事业的进步(1)辛亥革命前夕,中国已建成多条铁路,奠定了中国近代铁路网的基本格局,1909年京张铁路通车。(2)1918年中国航空事业起步。3.通讯工具的变迁:清朝晚期,电报、电话开始出现,民国时期,通讯事业进一步发展。4.大众传媒的变迁(1)报刊业的发展:维新派、革命派和新文化阵营都把报刊作为宣传自己主张的工具,中国报刊业呈现出繁荣景象。(2)影视事业的发展:1905年,中国人自己摄制的电影《定军山》首映成功,中国电影事业开始起步。近代社会生活的变迁受政治运动影响较大,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时期都是社会生活剧烈变革的时期,进步人士一般将自己的政治主张与社会生活联系起来,提倡新的生活方式,比如,“断发易服”就具有强烈的政治色彩。一、考向聚焦1.19世纪末20世纪初民族资产阶级的主要历史活动(1)政治领域①维新派:甲午中日战争后,资产阶级发动了戊戌变法,形成了中国近代第一次思想解放潮流。②革命派:戊戌变法失败后,资产阶级革命派发动辛亥革命,最终推翻了清王朝,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中华民国,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但很快袁世凯篡夺了革命果实。(2)经济领域:以张謇为代表的民族资产阶级掀起了“实业救国”运动,大力发展实业,形成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黄金时期”。但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这种实业救国的行动随着一战的结束而昙花一现。(3)思想文化领域①资产阶级维新派的维新思想起到了思想启蒙的作用,促进了人民的觉醒。②资产阶级激进的民主主义者,掀起了新文化运动,在思想文化领域继续进行反封建斗争,动摇了封建正统思想的统治地位,为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创造了有利条件。上述资产阶级的活动虽然形式不同,但从目的上都是为了挽救民族危机,发展资本主义,从不同方面促进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这是与农民阶级领导的太平天国运动的根本不同之处;这些活动都以失败而告终,其原因之一是没有发动人民群众,这是与无产阶级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主要不同之处。【例释】(2011年四川文综,17)如图是一幅驳斥清末“民智未开”观点的漫画。它试图传达的观念是()A.反满兴汉B.官逼民反C.政治民主D.暴力革命思路点拨:民主革命时期,保皇派认为中国“民智未开”,以此反对民主共和。本题以漫画的形式表达对政府“民智未开”观点的反驳,体现了资产阶级革命派要求民主与平等的理念。符合此意的选项为C,A、B、D三项在图片中无法体现。答案为C。本题体现了近几年高考的两大新形式,一是采用漫画作为材料,二是体现社会热点,2011年是辛亥革命100周年,本题以资产阶级革命派要求政治民主变相地考查了辛亥革命的背景及其任务。高考复习中要把教材要点与社会热点结合起来,将历史与现实联系起来,才能理解历史,才能懂得现实,这是历史学习的一个重要方面。2.近代中国社会进步的基本原因近代以来的中国,政治、工业、交通、传媒等各方面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各种进步的基本原因有:(1)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为各方面的进步提供了经济基础。(2)伴随西方的侵略,西方工业文明、科学技术、生活方式和民主思想也传入中国,各类新式教育和大众传媒推动了西方文化在中国的传播。这推动了中国近代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发展进步。(3)先进中国人的努力。从林则徐开眼看世界开始,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和新民主主义革命,各阶级各阶层的先进人士不断探索救国真理,推动中国社会的进步。中国近代社会生活的变化很不平衡,从地域上看,东部变化快于西部,城市快于农村;从社会阶层看,买办、革命者、知识分子的生活方式变化较快,而封建势力和社会底层变化较慢;从时期上看,政治运动高涨时期快于政局稳定时期。【例释】(2011年江苏单科,7)下图为民国年间天津同升和帽庄出售其仿制的西式帽的广告。对此理解正确的是()①该帽一定程度上抵制了洋帽的输入②中国社会生活受到西方文明的冲击③广告主要宣传了博士帽的实用功能④帽式的差异体现出男尊女卑的观念A.②③B.①②C.①③④D.①②③④思路点拨:本题考查了近代社会生活的变化发展。解题关键词是“民国年间”“同升和帽庄”“出售其仿制的西式帽”,可知民族工业的发展抵制了外国的经济入侵,故①正确。帽子西式化,故②正确。民国年间仿制西式帽,帽子西式化流行,说明广告主要宣传帽子的时尚性。④在材料中看不出,故③④错误。答案为B。近年随着现代化史观的兴起,社会生活的现代化也成为高考的重点之一。中国近代社会生活的变化体现出社会转型时期新旧交替的特点。由于受西方工业文明的影响,中国近代的社会生活还体现出中西交融的特色。在复习时注意,社会生活的变化,无不打上政治、经济、思想发展变化的烙印,中国社会的近代化起步,欧风美雨的潜移默化导致了社会生活的千姿百态。二、易错点分析易错点1三民主义的含义【例题】(2011年重庆文综,18)一百年前,孙中山提出的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成为革命党人奋斗的纲领。以下论述能够体现民权主义思想的是()A.“就算汉人为君主,也不能不革命”B.“驱逐鞑虏之后,光复我民族的国家”C.“改良社会经济组织,核定天下地价”D.“涤二百六十年之腥膻,复四千年之祖国”易错点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孙中山的三民主义中民族主义是指推翻满清政府的统治;民权主义是指推翻君主专制统治,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民生主义指核定地价、平均地权,B、D两项符合民族主义,C项符合民生主义,A项体现了民权主义。本题考生易错选B项或D项。三民主义中最容易混淆的是民族主义和民权主义,在复习时注意民族主义侧重于反满兴汉;而民权主义则明确体现资产阶级的政治要求,即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答案为A。易错点2辛亥革命的历史影响【例题】(2011年安徽文综,15)辛亥革命“不过是宗法式的统一国家及奴才制的满清宫廷瓦解之表征。至于一切教会式的儒士阶级思想,经院派的诵咒书符教育,几乎丝毫没有受伤”。这一评价()A.代表了新文化运动时期的认知水平B.对思想启蒙方面的局限性认识不足C.肯定了反对专制、追求民主的愿望D.基本上不符合辛亥革命的历史事实易错点分析:从材料内容可以看出,作者认为辛亥革命推翻了满清政府,这符合辛亥革命的事实,故D项错误。但是作者认为辛亥革命对于旧的儒家思想及教育“几乎丝毫没有受伤”,这说明他认识到了辛亥革命对思想启蒙的局限性,故B项错误。C项在材料中看不出。作者强调了辛亥革命在思想领域的局限性,对封建统治思想、儒家思想批判不足,这符合新文化运动时期的认知水平。本题考生最易错选C项,关键问题是对辛亥革命的评价掌握不准确和文字解读能
本文标题:《导与练》2012年高考二轮专题复习课件:专题五 近代中国的觉醒与探索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83538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