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北宋的政治》(人教版2016)
第6课北宋的政治青岛4中徐崇山1-1.背景(原因):(1)唐玄宗统治后期,宠信杨贵妃,重用奸臣李林甫、杨国忠、高力士等,朝政日趋腐败。(2)社会各种矛盾越来越尖锐,边疆形势曰趋紧张。(3)各地的节度使逐渐集_军权、行政权和__财权_于一身。(4)中央与地方的力量对比失去平衡,形成外重内轻的局面。1-2.爆发:755年,安禄山和部将史思明一起发动叛乱,史称“安史之乱”。安史之乱复习:1-3.概况:(1)从河北南下,攻占洛阳、潼关,逼近长安。(2)唐玄宗逃往四川,太子李亨被拥为帝,即唐肃宗。(3)将镇守西北地的精兵悉数内调,并在北方少数民族军队的援助下,于763年,叛军被平定。1-4.影响:(1)对社会经济造成极大的破坏,尤其是北方地区遭到浩劫。(2)唐朝的国势从此由盛转衰,各种矛盾越来越尖锐。(3)唐朝的中央权力衰微,节度使权势加大,逐渐形成藩镇割据的局面。复习:2-1.黄巢起义:(1)背景。①唐朝后期,统治腐朽,中央无力控制_藩镇_。②人民赋役_繁重,生活困苦。(2)过程:起义军在_黄巢_的率领下,转战南北,攻人长安,建立政权。(3)影响:给唐朝的统治以致命的打击。2-2.唐朝灭亡:(1)时间:_907_年。(618-907)(2)概况:被朱温建立的_后梁_灭亡。黄巢起义与唐朝灭亡复习:3-1.唐朝灭亡后,在北方先后出现的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五个政权,称为五代。南方地区出现的吴、南唐、吴越、前蜀、后蜀、楚、闽、南汉、南平九个政权,加上北方割据太原的______,称为十国。因此唐朝以后的这段历史时期被称为五代十国(907-960)。3-2.评价:(1)五代十国是唐末以来藩镇割据局面的延续,它们的开国君主都是掌握兵权的武将。(2)五代十国虽然政权分立,但统一始终是一个客观存在的必然趋势。五代十国的更迭与分立黄河流域北汉复习:1-1.背景(原因):(1)统治后期,宠信杨贵妃,重用奸臣李林甫、杨国忠、高力士等,朝政日趋腐败。(2)社会各种矛盾越来越尖锐,边疆形势曰趋紧张。(3)各地的节度使逐渐集______、行政权和______于一身。(4)中央与地方的力量对比失去平衡,形成的局面。1-2.爆发:755年,安禄山和部将史思明一起发动叛乱,史称“”。安史之乱检测:1-3.概况:(1)从河北南下,攻占、,逼近。(2)唐玄宗逃往四川,太子被拥为帝,即唐肃宗。(3)将镇守西北地的精兵悉数内调,并在北方军队的援助下,于763年,叛军被平定。1-4.影响:(1)对社会经济造成极大的破坏,尤其是北方地区遭到浩劫。(2)唐朝的国势从此,各种矛盾越来越尖锐。(3)唐朝的中央权力衰微,节度使权势加大,逐渐形成局面。检测:2-1.黄巢起义:(1)背景。①唐朝后期,统治腐朽,中央无力控制______。②人民______繁重,生活困苦。(2)过程:起义军在______的率领下,转战南北,攻人长安,建立政权。(3)影响:给唐朝的统治以的打击。2-2.唐朝灭亡:(1)时间:______年。(2)概况:被朱温建立的______亡。黄巢起义与唐朝灭亡检测:3-1.唐朝灭亡后,在北方先后出现的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五个政权,称为。南方地区出现的吴、南唐、吴越、前蜀、后蜀、楚、闽、南汉、南平九个政权,加上北方割据太原的______,称为。因此唐朝以后的这段历史时期被称为。3-2.评价:(1)五代十国是唐末以来局面的延续,它们的开国君主都是掌握兵权的武将。(2)五代十国虽然政权分立,但始终是一个客观存在的必然趋势。五代十国的更迭与分立黄河流域北汉检测:北宋的政治有什么突出的特点?宋初的皇帝为什么要采取重文轻武的政策?“黄袍加身”“杯酒释兵权”的典故,都与赵匡胤有关。他建立北宋后,在政治、军事和经济等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加强中央集权统治。新课1重文轻武的政策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2•知道北宋的建立方式、建立时间、建立者和都城,了解北宋结束中原和南方分裂割据局面的史实。•掌握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的措施及其影响。•了解宋朝实行重文轻武政策及其影响,了解科举制在宋朝的发展和作用。•认识到北宋结束五代十国分裂割据局面,符合广大人民的愿望,顺应了历史发展的趋势。•通过对北宋强化中央集权的措施及其影响的学习,培养分析,评价历史问题的能力。赵匡胤是后周禁军的统帅,负责防守京师。960年初,朝廷派他北上抵抗辽军。军队行至开封以北的陈桥驿时,谋士和诸将拿出预备好的黄龙袍披到赵匡胤身上,叩头便拜,口称“万岁”,赵匡胤就这样当了皇帝。相关史事陈桥兵变黄袍加身1.北宋的建立960年,后周大将赵匡胤在陈桥驿发动兵变,他的部下拥立他当皇帝。赵匡胤随机回师夺取后周政权,改国号为宋,以开封为都城,作为都城,史称北宋。赵匡胤就是宋太祖。一.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宋太祖像建立时间:建立者:都城:960年赵匡胤(宋太祖)开封契丹(辽)北宋赵匡胤(宋太祖)960年开封(东京)“杯酒释兵权”2.北宋统一中原和南方一.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宋朝建立时,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已出现统一趋势。宋太祖和他的后继者依照先南后北的统一方针,陆续消灭了南方割据政权,结束了中原和南方的分裂割据局面。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1.北宋建立:(1)建立:960年,发动陈桥驿兵变,建立北宋,以为都城。(黄袍加身)(2)统一:宋太祖和他的后继者们按照先南后北的统一方针,结束的分裂割据局面。赵匡胤开封中原和南方夺其权削夺大将兵权:杯酒释兵权统兵权与调兵权分离:三衙统兵,枢密院调兵经常调换军队的将领。收其兵在中央:将相权一分为三(分化事权);在地方:设通判;文臣任州郡长官制钱谷地方财赋由中央掌握课后活动32页一.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3.强化集权削兵权材料一“无言烽火燃,五十年,陈桥驿站披旗冕。披旗冕,定江山,杯酒之间销兵权。”学习与探究材料一中的“陈桥驿站披旗冕”“杯洒之间销兵权”分别指什么事件?陈桥驿兵变,赵匡胤夺取后周政权,建立北宋杯酒释兵权,夺取手下大将的兵权学习与探究“杯酒之间销兵权”之后,在军事上宋太祖为加强中央集权又采取了哪些措施?解除禁军将领的兵权,牢牢控制军队;控制对军队的调动;定期换防,割断将领与士兵和地方的联系。相关史事:收其兵之一杯酒释兵权宋太祖即位后的一天,与石守信等大将饮酒,酒兴正浓时,宋太祖说:“我当上皇帝全靠你们,可现在我整夜都睡不安宁。”众将忙问其故,宋太祖答道:“如果有一天,你们也被部下黄袍加身,你们也会身不由己啊。”众将知道受到猜疑,便请宋太祖指明一条生路。宋太祖让他们回家置产,享受清福。第二天,这些大将纷纷称病辞职,交出兵权。这就是“杯酒释兵权”故事的来历。剥夺禁军将领和节度使军权分散军权调兵权:枢密院统领权加强禁军,削弱地方军军事措施■殿前都指挥使司■侍卫亲军马军都指挥使司■侍卫亲军步军都指挥使司掌控军权的措施收其兵之二:控制军队调动收其兵之三:将领换防他还经常调换军队将领,定期换防,割断将领与士兵和地方的联系,使兵不识将,将不专兵。材料二宋朝的政治体制大体沿袭唐朝的政治制度,但宰相不再由三省长官担任,而是另以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为宰相。宋朝的相权大幅萎缩,仅负责行政职能,因此削弱了相权,加强了皇权。4.强化集权夺其权学习与探究宋太祖为加强中原集权在政治上采取哪些措施?在中央,削弱相权;在地方,派文臣担任个各地州县的长官,实施三年一换的制度;把地方的财政收归中央。皇帝中书省尚书省门下省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隋唐中枢权力机构:三省六部制皇权加强起草诏令负责执行封驳审议皇帝中书省尚书省门下省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枢密院度支盐铁户部中书门下军政行政财政财政宋代:隋唐三省六部不参与政事不参与政事二府三司相权被分割夺相权材料研读课本30页《宋史·职官志》记载:宋初“始置诸州通判”,“凡兵民、钱谷、户口、赋役、狱讼听断之事,可否裁决,与守臣(指知州、知府等地方长官)通签书施行”。根据材料,说说通判的的职权和作用。夺地方官(知州、知府)之权通判是“通判州事”或“知事通判”的省称。宋初,为了加强对地方官的监察和控制,防止知州职权过重,专擅作大,宋太祖创设“通判”一职。通判由皇帝直接委派,辅佐州政,1.可视为知州副职,但有直接向皇帝报告的权力。2.知州向下属发布的命令必须要通判一起署名方能生效,通判之名,也因上下公文均与知州联署之故。通判的差选,初由朝廷选京官任职,后改由转运使、制置使及提举司等监司奏辟。通判之掌除监州外,3.凡兵民、钱谷、户口、赋役、狱讼听断之事,皆可裁决,但须与知州通签文书施行。通判是兼行政与监察于一身的中央官吏。宋太祖还下令取消节度使收税的权力,除各州留一部分用作地方的必要支出外,其余一切税收由中央掌控。后来又陆续在地方设置转运使,把地方财赋收归中央。制其钱谷:夺地方(财权)通过上述措施,宋朝把中央集权强化到前所未有的程度,皇权大大加强。皇权军队强化中央集权(1)措施军事上政治上经济上①解除将领的兵权,牢牢控制军队(杯酒释兵权②控制对的调动,使禁军将领有握兵之重而无发兵之权③经常调换军队将领,割断将领与士兵和地方的联系禁军相权①在中央:采取的方法,削弱②在地方:派文臣担任各地州县的长官,实施的制度。还在各州府设置通判,以分知州的权利。分化事权三年一换取消节度使收税的权力,由中央掌握;设置,把地方财赋收归中央转运使(2)影响:宋朝把中央集权强化到前所未有的程度,加强。1.重文轻武的政策第一,原因:为了防止唐末以来武将专横跋扈的的弊端重现,宋太祖有意重用文臣掌握军政大权。后继的宋太宗继续采取拟制武将、提升文官地位的政策,使文臣统兵的格局逐渐形成。第二,表现(做法)1:当时的文官担任中央和地方的要职,甚至主持军务,地位和待遇高于武将。表现(做法)2:武将受到多方面的牵制,带兵打仗要按照朝廷授予的“阵图”行军布阵,这严重束缚了统军的指挥权。二.重文轻武的政策宋朝重文轻武,主要是为了压抑武将,防止武将跋扈,但不是轻视武备乃至军队。事实上,宋朝对军队是极为重视的,每年的军费开支约占财政支出的七八成,军队人数最多时达到120多万。相关史事材料研读31页宋初的大将曹翰写下一首《退将诗》,有“曾因国难披金甲,不为家贫卖宝刀”之句;当时有谚语曰:“做人莫做军,做铁莫做针。”。武将为什么会发出这样的感慨?为什么当时的人不以从军为荣?因为宋朝采取抑制武将,提升文官地位的政策,武将的待遇和地位低。表现(做法)3.宋朝改革和发展科举制宋朝注重发展文教事业,改革和发展了科举制。宋朝时大幅度增加科举取士名额,提高进士地位,进士不仅授官从优,而且升迁迅速。二.重文轻武的政策宋人科举考试图宋朝改革和发展科举制科举制度的发展,对宋代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在全国范围营造了浓厚的读书风气,也促进了整个社会文化素养的提高,造就了宋朝科技发达、文化昌盛、人才辈出的文治局面。二.重文轻武的政策第三.宋朝重文轻武的影响宋朝的重文轻武,扭转了五代十国时期尚武轻文的风气,杜绝了武将跋扈和兵变政移的情况发生,有利于政权的巩固和社会的安定。二.重文轻武的政策知识拓展重文轻武的弊端宋朝实行重文轻武的政策,对政权的稳固有积极的作用,但也造成了负面的影响。文臣掌兵,不熟悉军务,而将不专兵,兵无常帅,导致军队战斗力减弱。文官得到重用,逐渐形成以士大夫为主体的官僚集团,但由于政治机构重叠,相互牵制,官吏冗多,人浮于事,既导致办事效率下降,又增加了朝廷的财政支出。重文轻武社会安材料三北宋通过改革,采取了以文立国的国策,实行文人统治。宋太祖把科举制度作为人才选拔的基本制度。学习与探究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分析北宋实行什么政策?有什么影响?学习与探究宋朝科举制的发展的影响有哪些?重文轻武影响:扭转了五代十国时期尚武轻文的风气,杜绝了武将跋扈和兵变政移的情况发生,有利于政权和社会的安定。促进了社会文化素养的提高;造就了宋朝科技发达、人才辈出的文治局面。营造了浓厚的读书风气;课后活动2.对下列关于宋朝重文轻武的表述作出正误判断。中央机构的要职由文人出任。文臣主持国家的军事大权。派文人担任地方的知州。知州的权力很大,不受牵制。扩大科举考试录取的名额。武将只有调动军队的权力。√×
本文标题:《北宋的政治》(人教版2016)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83748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