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质量控制/管理 > 风景名胜区规划设计说明
14.1风景名胜区14.1.1风景名胜区概述定义:风景名胜区是经政府审定命名的风景名胜资源集中的地域。风景名胜区也称风景区,海外的国家公园相当于国家级风景区,指风景资源集中、环境优美、具有一定规模和游览条件,可供人们游览欣赏、休憩娱乐或进行科学文化活动的地域。功能:1.保护生态、生物多样性的大环境2.发展旅游事业,丰富文化生活3.开展科研和文化教育,促进社会进步4.合理开发;发挥经济效益14.1.1.3风景名胜区的类型按等级特征分类1.省级风景名胜区,具有较重要观赏、文化、科学价值,景观具有地方代表性,有一定规模和设施条件,在省内外由影响的,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审定公布;2.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具有重要的观赏、文化或科学价值,景观独特,国内外著名,规模较大的,由国务院审定公布。按用地规模分类小型风景区面积在20km2以下中型风景区面积在21-100km2大型风景区面积在101-500km2特大型风景区面积在500km2以上按主要特征分类1.历史圣地类2.山岳类3.岩洞类4.江河类5.湖泊类6.海滨海岛类7.特殊地貌类8.城市风景类9.生物景观类10.壁画石窟类11.纪念地类12.陵寝类13.民俗风情类14.其他类14.1.1.4我国风景名胜区概况我国1982年建立的主要风景名胜区主要标准是观赏价值,随着国家的发展而不断完善,同时由于风景所汇集的相关学科的成果,并逐渐形成保护性的、交叉性的、综合性的科学,其中风景学是以自然遗产学为主题,自然美学为形象,山水文化为脉络,保护风景区为核心,并结合风景科学的研究对象,风景区的结构、历史、价值、立法、管理、经营、效益等内容,形成较为完整的综合性的风景体系。14.1.1.5国外风景名胜区概况1872年美国刚刚开始的时候,它的主要标志也是美丽的原始的自然区,美国以后,全世界跟着学习,相继成立,现在世界各个国家平均风景名胜区占26%,我们国家只占1%,如果按人口的比例来算,我们国家更少。1962年到1970年,随着生活水平的发展和提高,美国提出新国家公约观,他们的标准有十条,其中涉及生态学的有四条,涉及地理学的两条,1972年保护自然文化公约里面,涉及自然地貌的一条,其中自然美学一条。14.1.2风景名胜区规划风景名胜区规划,是保护培育、开发利用和经营管理风景区,并发挥其多种功能作用的统筹部署和具体安排。14.1.2.2风景名胜区规划的主要任务和目的综合分析贫家现状依据风景区的发展条件,从其历史、现状、发张趋势和社会需求出发,明确风景区发展方向、目标和途径展现景物形象、组织游赏条件、调动景感潜能对风景区的结构布局、人口容量及生态原则等方面做出统筹部署对风景游赏主体系统、旅游设施配套系统、居民社会经营管理系统,以及相关专项和主要发展建设项目进行综合安排提出实施步骤和配套措施14.1.2.3风景名胜区的规划原则①应当依据资源特征、环境条件、历史情况、现状特点以及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趋势,统筹兼顾,综合安排。②应严格保护自然与文化遗产,保护原有景观特征和地方特色,维护生物多样性和生态良性循环,防止污染和其他公害,充实科教审美特征,加强地被和植物景观培育。③应充分发挥景源的综合潜力,展现风景游览欣赏主体,配置必要的服务设施与措施,改善风景区运营管理机能,防止人工化、城市化、商业化倾向,促使风景区有度、有序、有节律地持续发展。④应合理权衡风景环境、社会、经济三方面的综合效益,权衡风景区自身健全发展与社会需求之间关系,创造风景优美、设施方便、社会文明、生态环境良好、景观形象和游赏魅力独特,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风景游憩境域。14.1.2.4风景名胜区的规划编制及审批程序①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的总体规划,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审查后,报国务院审批。②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的详细规划,由省、自治区人民政府建设主管部门或者直辖市人民政府风景名胜区主管部门报国务院建设主管部门审批。③省级风景名胜区的总体规划,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审批,报国务院建设主管部门备案。④省级风景名胜区的详细规划,由省、自治区人民政府建设主管部门或者直辖市人民政府风景名胜区主管部门审批。14.1.2.5风景名胜区总图规划基础资料调查风景资源评价风景资源评价1、地文景观2、水域风景3、生物景观4、天象与气候景观5、遗址遗迹6、建筑设施7、人文活动规划范围原则:①确保景源特征及其生态环境的完整性②保持历史文化与社会的连续性③保持地域单元的相对独立性④确保保护、利用、管理的必要性与可行性分区、结构与布局原则:同一区内的规划对象的特性及其存在环境应基本一致;同一区内的规划原则、措施及其成效特点应基本一致①规划分区应尽量保持原有的自然、人文、线状等单元界限的完整性。根据不同需要而划分的规划分区应符合下列规定:当需调节控制功能特征时,应进行功能分区;当需组织景观和游赏特征时,应进行景区划分;当需确定保护培育特征时,应进行保护区划分;①在大型或复杂的风景区中,可以几种方法协调并用。旅游规模与游人容量环境容量计算方法,普遍采用的有三种,即面积法、线路法、卡口法。路线法5-10m2/人卡口法C=D×A式中:C──日环境容量,单位为人次;D──日游客批数,D=t1/t3;A──每批游客人数;t1──每天游览时间,t1=H-t2,单位为分;t3──两批游客相距时间,单位为分;H──每天开放时间,单位为分;t2──游完全程所需时间,单位为分。面积法主景景点50-100m2/人一般景点100-400m2/人14.1.2.5风景名胜区专项规划风景保护与培育规划1.保护培育规划应包括查清保育资源,明确保育的具体对象,划定保育范围,确定保育原则和措施等基本内容。2.风景保护的分类应包括生态保护区、自然景观保护区、史迹保护区、风景恢复区、风景游览区和发展控制区等3.风景保护的分级应包括特级保护区、一级保护区、二级保护区和三级保护区等四级内容风景游赏规划14.1.2.5风景名胜区专项规划风景游赏规划1.景观特征分析和景象展示构思,应遵循景观多样化和突出自然美的原则,对景物和景观的种类、数量、特点、空间关系、意趣展示及其观览欣赏方式等进行具体分析和安排;并对欣赏点选择及其视点、视角、视距、视线、视域和层次进行分析和安排2.游赏项目组织应包括项目筛选、游赏方式、时间和空间安排、场地和游人活动等内容3.游线组织应依据景观特征、游赏方式、游人结构、游人体力与游兴规律等因素,精心组织主要游线和多种专项游线,并应包括下列内容:1.游线的级别、类型、长度、容量和序列结构;2.不同游线的特点差异和多种游线间的关系;3.游线与游路及交通的关系。14.1.2.5风景名胜区专项规划风景游赏规划典型景观规划风景区应依据其主体特征景观或有特殊价值的景观进行典型景观规划。应包括典型景观的特征与作用分析;规划原则与目标;规划内容、项目、设施与组织;典型景观与风景区整体的关系等内容。游览设施规划旅行游览接待服务设施规划应包括游人与游览设施现状分析;客源分析预测与游人发展规模的选择;游览设施配备与直接服务人口估算;旅游基地组织与相关基础工程;游览设施系统及其环境分析等五部分。基础工程规划风景区基础工程规划,应包括交通道路、邮电通讯、给水排水和供电能源等内容,根据实际需要,还可进行防洪、防火、抗灾、环保、环卫等工程规划。居民社会调控规划居民社会调控规划应包括现状、特征与趋势分析;人口发展规模与分布;经营管理与社会组织;居民点性质、职能、动因特征和分布;用地方向与规划布局;产业和劳力发展规划等内容。经济发展引导规划经济发展引导规划,应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风景与旅游发展战略为基本依据,形成独具风景区特征的经济运行条件。土地利用协调规划土地利用协调规划应包括土地资源分析评估;土地利用现状分析及其平衡表;土地利用规划及其平衡表等内容。分期发展规划风景区总体规划分期应符合以下规定:1.第一期或近期规划:5年以内;2.第二期或远期规划:5-20年;3.第三期或远景规划:大于20年。14.1.2.7风景名胜区规划成果风景区规划的成果应包括风景区规划文本、规划图纸、规划说明书、基础资料汇编等四个部分。规划文本应以法规条文方式,直接叙述规划主要内容的规定性要求。规划图纸应清晰准确,图文相符,图例一致,并应在图纸的明显处标明图名、图例、风玫瑰、规划期限、规划日期、规划单位及其资质图签编号等内容。知识回顾KnowledgeReview谢谢!放映结束感谢各位的批评指导!让我们共同进步
本文标题:风景名胜区规划设计说明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83756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