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咨询培训 > Excel2003学习笔记
第一章Excel2003基础知识一、电子表格的基本概念:电子表格软件是用于制作表格、编辑表格和分析处理表格数据的软件。二、Excel2003的基本功能:1、表格的制作和美化。2、强大的计算功能。3、简明实用的数据管理功能。4、丰富的数据图表功能。第一章Excel2003基础知识三、Excel2003的工作界面:由标题栏、菜单栏、工具栏、编辑栏、状态栏、滚动条、工作表标签和状态栏组成。四、Excel2003的工作区:在编辑栏和状态栏之间的区域为Excel2003的工作区,用于输入、编辑各种表格,由行号、列标、滚动条等组成。第一章Excel2003基础知识五、工作薄、工作表与单元格:1、工作表:由65536行和256列所构成的一个表格,行号由数学1—65536进行编号,列标由左到右采用字母A—IV进行编号。2、单元格:工作表中行列交叉的部分为单元格,每个工作表共有65536×256个单元格,每个单元格都由其所在的行和列构成一个唯一的地址,即单元格的名称,该地址的表示方法为:工作表名!列号行号。第一章Excel2003基础知识3、工作薄:在Excel中用于储存并处理工作数据的文件称为工作薄。在一个工作薄中可以拥有多张具有不同类型的工作表。在默认情况下每个工作薄文件会打开3个工作表。一个工作薄内最多可以有255个工作表。但当前工作的只有一个,称为“活动工作表”。第一章Excel2003基础知识六、工作表中元素的选择:1、选定行:单击行号。2、选定列:单击列标。3、选定连续的区域:按住左键拖动。4、选定不连续的区域:先选中一个单元格或单元格区域,再按住CTRL键,逐个单击要选择的其他单元格或单元格区域。5、全选:单击行列标记的交叉处。第一章Excel2003基础知识七、输入数据:1、输入数值:数值包括0到9组成的数字和特殊字符,数值在单元格内靠右对齐。对于数值的书写,Excel规定:(1)可显示的最大数字为:99999999999若超过此范围则自动以科学计数法显示。(2)正数的前面不必带正号。第一章Excel2003基础知识(3)负数的前面必须带负号或用圆括号括起来。(4)输入真分数时应在前面用0和一个空格引导,再输入分数,以便与日期区别。(5)输入假分数时应在其整数部分和分数部分之间加一空格。第一章Excel2003基础知识2、输入文本:Excel中的文本通常指字符或是数字和字符的组合。任何输入到单元格内的字符,只要不被Excel解释成数值、公式、日期、时间、逻辑值,则Excel一律将其视为文本。默认情况下,文本在单元格内靠左对齐,一个单元格内最多可存放32000个字符。第一章Excel2003基础知识3、输入日期和时间:一般情况下,日期的年月日之间用“/”或“-”分隔,输入年/月/日或年-月-日。时间的时、分、秒之间用“:”分隔,如8:35:23。若用十二小时制输入时间,要在时间后面留一空格并键入A或P(大小写均可)表示上午或下午。若在同一单元格内输入日期和时间,应在其间用空格分隔。第一章Excel2003基础知识4、数字组成的文本:如果输入的文本全部由数字组成,比如邮政编码、电话号码等,为了避免被Excel误认为是数值型数据,则在输入时先输入单引号“,”,再输入数字。第一章Excel2003基础知识5、在单元格中换行:对于单元格中的文本,当字符长度超过单元格宽度时,Excel允许该文本覆盖右边相邻的空单元格完整显示,若要使全部内容在原宽度内全部显示出来,可以选择文字的自动换行功能:选择欲换行的单元格,执行“格式”---“单元格”---“对齐”---勾选“自动换行”,确定。或按ALT+ENTER。第一章Excel2003基础知识6、输入序列:主要有三种方法:菜单法、左键拖动和右键拖动。(1)菜单法输入等差序列:在起始单元格中输入等差数列的起始值,执行“编辑”---“填充”---“序列”,在弹出的对话框中,选择“行”或“列”,在“类型”中选取“等差数列”,在“步长值”中输入数列差值,在“终止值”中输入“终止值”,确定。第一章Excel2003基础知识(2)左键拖动法输入等差数列:在起始单元格中输入数列的起始值,在其相邻的下一个单元格中输入另一个数值,其两个单元格的差值为数列的公差,拖动选择这两个单元格,将指针指向单元格的填充柄,当其变为十字形状时,按下左键拖动,当显示为需要的数值时,释放左键,完成操作。第一章Excel2003基础知识(3)输入等比数列:其方法与等差数列的输入方法相似。(4)输入数字与文本的组合序列:在起始单元格中输入序列的起始值,如1990年,选定数列放置的区域,执行“编辑”---“填充”---“序列”,在“类型”中选定“自动填充”,确定。第一章Excel2003基础知识(5)使用右键输入序列:单击被填充内容所在的单元格,将鼠标对准填充柄,当光标变成黑十字形时,按下右键拖动到结束单元格,释放右键,从弹出的快捷菜单中选择相关的命令。第一章Excel2003基础知识7、自定义序列:(1)从工作表中导入:选定工作表中已经输入的序列,该序列必须占用连续的单元格,执行“工具”---“选项”---“自定义序列”,单击“导入”按钮,完成操作。(2)直接在“自定义序列”中建立系列:执行“工具”---“选项”---“自定义系列”,在“输入系列”框中输入新的系列,每输入一项内容后回车,输入完后单击“添加”按钮,完成操作。第一章Excel2003基础知识(3)编辑或删除自定义序列:执行“工具”---“选项”---“自定义序列”,选定要编辑或删除的系列,在“输入序列”框中对序列进行编辑,编辑完成后单击“添加”,如要删除序列,则单击删除按钮。说明:对系统内部的系列不能进行编辑或删除。第一章Excel2003基础知识8、有效数据:用于为单元格或单元格区域指定输入数据的有效范围。(1)设置有效条件:选取要设置有效条件的单元格区域,执行“数据”---“有效数据”---“设置”,在“许可”下拉列表框中,选择在单元格中允许输入的内容类型,在下面出现的条件选项框中对输入的限制条件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第一章Excel2003基础知识(2)显示输入信息提示:在“有效数据”对话框中的“输入信息”标签中选中“选定单元格时显示输入信息”复选框,并在“标题”框中输入要显示的标题,在“输入信息”框中输入要显示的提示信息。(3)显示警告信息:用于当在单元格中输入了不满足要求的数据时所显示的内容。9、使用批注:批注用于对单元格进行解释。(1)插入批注:选择要添加批注的单元格,执行“插入”---“批注”,在弹出的批注框中输入批注的内容。然后在其外部单击完成批注的输入。(2)查看批注:将鼠标停留在有批注的单元格上就可查看相应的批注,也可通过“视图”菜单的“批注”命令查看所有的批注。第一章Excel2003基础知识第一章Excel2003基础知识(3)隐藏或显示批注及其标识符:执行“工具”---“选项”---“视图”命令。(4)删除批注:方法一:右击含有批注的单元格,在弹出的菜单中选择“删除批注”。方法二:执行“视图”---“批注”,选取要删除的批注,单击“审阅”工具栏中的“删除批注”按钮。方法三:选择要删除批注的单元格,执行“编辑”---“清除”---“批注”。第一章Excel2003基础知识10、输入到同组单元格:选中要输入数据的单元格区域,再按住CTRL键,逐个选择其它区域,输入数据后同时按下CTRL+ENTER11、输入到同组工作表:选定一个工作表后按住SHIFT键选择最后一个工作表,将这些工作表建立为“工作组”,然后在其中的一张工作表中输入数据,输入的内容会同时到其它的工作表中。第一章Excel2003基础知识12、复制与粘贴:(1)用鼠标操作(2)用菜单操作(3)用工具按钮操作(4)用快捷键操作(5)用快捷菜单操作第一章Excel2003基础知识13、选择性粘贴:指有选择地粘贴所复制的内容。具体操作方法如下:对选定区域进行复制操作并指定粘贴区域,执行“编辑”---“选择性粘贴”,在弹出的对话框中指定要粘贴的内容。第一章Excel2003基础知识“运算”选项的作用:将被复制区的内容与粘贴区的内容经本选项指定的方式运算后放置在粘贴区。“转置”选项的作用:将被复制的内容在粘贴时转置放置,即把一行数据转换成工作表的一列数据,反之亦然。第2章公式的使用一、公式的初步使用:1、公式的输入:在输入公式时必须先输入“=”表示后面将输入一个表达式,公式的内容必须包含运算符和操作数两部分,EXCEL运算符包括“+”,“-”,“*”,“/”,%,“^”等。如:3^2=3253*8/4=53×8÷4EXCEL规定,数学公式中一律使用小括号,不能使用中括号和大括号。第2章公式的使用2、在公式中使用单元格地址:即将单元格地址作为一个变量来使用。3、利用拖动方法复制公式:在Excel中,结构相同只是运算数据有所变化的公式是可以复制的。第2章公式的使用公式使用实例:假设某企业职工工资发放标准如下:工资=等级工资+国家津贴(为等级工资的4/7)+各种补贴-扣公积金。依据下表计算每位员工的实发工资:第2章公式的使用姓名等级工资国家津贴各种补贴扣公积金实发工资王先知45020056陈先进560400100李世民790560150第2章公式的使用4、公式中的引用设置:(1)相对引用:指将公式复制到其它单元格,引用会根据当前行和列的内容自动改变。(2)绝对引用:如果公式所在的单元格的位置改变,绝对引用保持不变,即不论将公式复制到什么位置,此引用都不会发生变化,都将引用同一个单元格的内容。其表示方法是在单元格的列标行号前使用绝对引用符号$第2章公式的使用(3)相同工作簿、不同工作表之间的引用:当需要对工作簿内其他的工作表中数据引用时,必须使用“=工作表名!单元格地址”。二、保存工作表:1、给工作表一个具体的名字2、保存文件的方法:(1)使用“文件”菜单(2)使用工具栏上的保存按钮(3)CTRL+S第3章函数基础一、函数概述:1、函数与公式:(1)相同点:都用于计算。(2)区别:公式的整个运算过程由使用者自定。而函数是一些设定好了的公式,使用者只需将一些参数交给函数,函数就会根据设定好的公式返回结果。第3章函数基础2、函数的组成:(1)函数的名称(2)函数中引用的变量,且变量用括号作为开始与结束。3、函数的输入:(1)输入一个“=”号(2)输入函数的主体(3)在“()”内输入函数的变量第3章函数基础二、常用函数:1、求和函数:(1)使用“自动求和”按钮:将要得到结果的单元格定义为当前活动单元格,然后单击“自动求和”按钮,确定好求和范围后回车或单击“编辑栏”上的“确定”按钮,即可得到该范围内的所有数据的和。第3章函数基础(2)直接输入函数:使用的格式是:=SUM(NUMBER1,NUMBER2,……NUMBER30)其中NUMBER1,NUMBER2,……NUMBER30为1到30个需要求和的参数。例:=SUM(3,2)表示求3与2的和=SUM(A2:B4)表示将区域A2:B4中的所有数值相加。第3章函数基础(3)利用函数表中的求和函数:将存放结果的单元格定义为“当前活动单元格”,左键单击“粘贴函数”按钮(fx),选择“常用函数”中的SUM函数,单击“折叠”按钮,用鼠标选择求和范围,单击“确定”即可求出结果。第3章函数基础2、求平均值函数(AVERAGE):该函数用于计算某区域中所有数字的平均值。其语法格式为:=AVERAGE(NUM1,NUM2,……NUM30)其中NUM1,NUM2,……NUM30为1—30个需要求平均值的函数。说明:如果某个单元格为空或包含文本,它将不用于计算平均数。如果某个单元格数值为0,它将参与计算平均数。第3章函数基础3、求最大值函数(MAX):该函数用于返回一组数值中的最大值。其语法格式为:=MAX(NUM1,NUM2……NUM30)其中NUM1,NUM2……NUM30为要从中找出最大值的1—30个数字的参数。第3章函数基础4、求最小值函数(MIN):该函数用于返回
本文标题:Excel2003学习笔记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83810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