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电子/通信 > 数据通信与网络 > 2013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考案――第十七单元:区域经济发展
考点展示命题动向考查强度以某区域为例,分析农业生产的条件、布局特点和问题1.掌握发展区域农业的一般步骤。2.通过图表资料分析影响该区域农业生产的地理环境各种要素、布局特点和问题。3.掌握农业布局概念和一般的方法。★★★★了解农业持续发展的方法和途径1.了解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各种模式并运用示意图、流程图的方式表示。2.通过图表资料分析某区域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方向和措施。★★★第一节第二节单元整合以某经济发达区域为例,分析该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推进过程以及在过程中产生的主要问题和解决这些问题的对策措施1.通过材料分析城市化、工业化与区域社会经济发展三者的关系。2.通过材料分析城市化和工业化相互之间的关系。3.掌握分析某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发展的一般过程的方法。4.以具体区域或图表资料为切入点,考查区域工业化、城市化推进的条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5.比较不同区域工业化、城市化道路的异同。★★★★第一节第二节单元整合第一节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 一、地理条件第一节第二节单元整合 二、农业布局特点第一节第二节单元整合 第一节第二节单元整合大规模专业化生产——商品粮基地建设 四、农业发展方向三、大规模专业化生产——商品粮基地建设第一节第二节单元整合考点一分析农业生产的条件、布局特点真题(2010年全国卷Ⅱ)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各题。下列三幅图分别示意某地区的地形、1~5月气温变化和降水季节分配。第一节第二节单元整合(1)评价图中城市所在河谷地区农业生产的条件。(2)指出2009~2010年冬春季节该地区降水和气温的突出变化,并说明其对河谷地区农业生产的影响。第一节第二节单元整合【点石成金】第(1)题,通过图中经纬度可知该地区位于我国的西北地区。图示地区位于河谷,河流提供灌溉水源;该地区热量并不是很充足,只能说夏季充足;降水量较少,但比较均匀,适合发展畜牧业。第(2)题,主要观察1~5月的气温变化和降水变化。可以明显看出,1~4月气温低于多年平均,5月比较接近年平均但还是比较低,所以得出气温偏低的结论;降水冬春季节比多年平均要多,所以得出可能会产生洪水灾害的结论。【答案】(1)有开阔的谷地;有河流灌溉系统;热量满足发展一年一熟的耕作农业;降水量季节分配比较均匀。谷地边缘(灌溉条件较差)区域可以发展畜牧业(农牧业)。(2)突出变化:冬春季节的降水(雪)量高出多年平均值(约15%~20%);从多年平均状况看,春季持续增温,2010年则表现为4月底以前气温持续低于0℃,4月末到5月初气温快速上升到0℃以上。主要影响:春耕期间气温偏低,播种期推后,冬春积雪量超过多年平均值,积雪在短时间内融化,易形成融雪性洪水灾害。第一节第二节单元整合1.影响农业的区位因素(1)自然条件、社会经济、科学技术构成农业的三大区位因素。(2)农业对于自然条件的依赖性主要体现在气候、地形、水源、土壤、自然灾害等方面。①气候:热量、光照和降水等气候要素对农业区位影响极大。②地形:地形的平坦程度、海拔高度、坡向等。平原地区地势平坦,土层深厚,适宜发展耕作业;山区不便耕作,且不易于水土保持,但适宜发展畜牧业、林业等;土地自然条件的垂直地域分异,农作物分布随海拔有所不同。③水源:河水、地下水、冰雪融水等。干旱气候区农业生产的主要限制性因素是水源。④土壤:肥沃程度、土壤类型等。不同土壤类型适宜生长不同农作物,如我国东南丘陵广布红壤,适宜种植茶树、马尾松等,但粮食低产。第一节第二节单元整合⑤自然灾害:旱涝、寒潮、台风(飓风)等。(3)社会经济因素主要包括市场、交通运输和政策等。①市场:市场的需求量决定了农业生产的类型和规模。②交通运输:园艺业、乳畜业等产品易腐烂变质,要求具有方便快捷的交通运输条件。③政策:各国农业都受到国家政策以及政府干预手段的影响。(4)科学技术条件主要包括技术装备、生产技术、种植方式和耕作制度等。2.东北地区农业布局的自然条件第一节第二节单元整合农业活动商品粮生产畜牧业生产林业生产地形区平原地区西部高原区山地、丘陵地区自然条件①地广人稀、耕地面积广;②地形平坦;③土壤肥沃;④雨热同期①宜牧面积广;②降水较多,草类茂盛;③牧畜优质①宜林面积大;②森林资源丰富主要问题热量不足过度放牧采育失调、皆伐为主解决措施改良品种和技术退耕还林、还草营林第一节第二节单元整合3.大规模专业化生产——商品粮基地建设东北是我国最大的、比较稳定的商品粮基地,与其他商品粮基地相比,东北商品粮基地具有规模大、专业化生产的突出特点。特点表现原因(条件)影响大规模机械化生产建立国营农场100多个,拥有大重型拖拉机2万多台,联合收割机7000多台,使用大型机械进行机械化生产,东北地区成为我国农业机械化(尤其是大型机械化)程度最高的地区之一人口稀少,土地肥沃,地形平坦,集中连片,耕地面积广有利于推广先进技术,实现机械化生产;商品率高第一节第二节单元整合地区专业化生产就作物品种来说,水稻和小麦(春小麦为主)是本区的重要细粮作物。水稻主要分布在东部的山间河谷盆地和辽河、松花江流域的大型灌区;小麦主要分布在北部地区,以三江平原和松嫩平原北部最为集中。松嫩平原玉米分布较集中,已经形成了我国著名的“玉米带”建立在地理条件内部分异的基础上是农业科技进步、商品生产发展、生产地域分工高度发展的结果第一节第二节单元整合4.我国其他区域特色农业形成的条件一个区域的农业,必须依托当地的自然环境条件、社会经济条件等诸多因素而发展。在诸多因素中,还有主导性因素,这是促使其形成特色农业的关键。区域特色农业形成条件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珠江三角洲出口创汇农业水热充足,自然条件优越邻近港、澳、台地区,市场广阔;港口、铁路、航空等交通便利;农业生产技术水平高南疆我国最大的棉花生产基地光照充足,土地资源广阔,山麓地带有高山冰雪融水可供灌溉当地种植长绒棉的历史悠久;市场对长绒棉的需求量大海南岛我国热带经济作物生产基地地处热带,热量和降水丰富,能满足热带经济作物生长市场尤其是国内市场对橡胶等热带经济作物的需求量大昆明花卉种植业四季如春的气候条件适合发展多种花卉品种国内城市市场对花卉的需求量大第一节第二节单元整合【思维拓展】区域农业发展条件的分析思路某区域农业发展条件的分析思路一般应按以下步骤进行。(1)从地形、气候、土壤等自然条件方面分析该区域适合发展哪些类型的农业以及种植哪些作物。(2)综合考虑该区域社会经济条件,如区位、交通、市场等方面,从上一步已确定的农业类型及作物中选取单位产值最高且对当地生态环境无害的一部分。(3)要注意区域内部自然及社会经济条件方面的差异,合理布局小区域农业。 第一节第二节单元整合 例“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那里有森林煤矿,还有那满山遍野的大豆高粱(现在已被玉米所取代)。”一曲《松花江上》唱出了东北资源的丰富。回答(1)~(2)题。(1)东北农林基地建设的自然资源优势主要表现在 ()①土地资源优势②森林资源优势③矿产资源优势④地理区位优势A.①②B.②③C.③④D.②④(2)东北地区土地资源数量上的优势是 ()①耕地总面积、人均面积、每一农业劳动力担负耕地面积都较多②宜农荒地全国最多,扩大耕地面积的潜力较大③主要为黑土、黑钙土,土壤肥沃④耕地平坦、集中连片,适于大规模机械化作业A.①②B.②③C.③④D.②④第一节第二节单元整合【解析】东北农林基地建设的资源优势主要是土地资源优势和森林资源优势,但与矿产资源关系不大,地理区位优势不属于自然资源优势。宜农荒地也是土地资源的组成部分,而东北地区又是我国宜农荒地最多的地区。【答案】(1)A(2)A第一节第二节单元整合真题(2010年新课标全国卷)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各题。桑蚕的适养温度为20~30℃,生长周期约l个月。桑蚕的饲养需要投入的劳动量较大。我国桑树分布广泛,是世界重要的桑蚕丝生产及其产品出口国,太湖平原、四川盆地和珠江三角洲是我国传统的桑蚕丝主产区。自20世纪末,我国桑蚕养殖业开始了空间转移。下图示意我国2000年与2007年桑蚕茧产量(产量大于0.1吨)的省区分布。 考点二农业持续发展的方法和途径第一节第二节单元整合(1)据图简述我国桑蚕养殖业的发展特点。(2)简述广西桑蚕业迅速发展的优势地理条件。(3)有人建议贵州向广西学习,大力发展桑蚕业。你是否赞成?简述理由。【点石成金】本题考查学生根据图表提取有效信息、迁移运用知识和归纳、描述、论证问题的能力。考查农业发展特点、影响因素和发展方向等知识。第(1)题,仔细观察图例,明确两个信息点,即时间和产量,结合图幅得出20世纪末我国桑蚕养殖业的空间和产量变化。第(2)题,结合材料(桑蚕的适养温度)、图幅(纬度、距珠三角近)提示信息和已知知识解答。第(3)题,属于开放性题型,只要结合桑蚕养殖业发展的影响因素,比较贵州和广西的差异,言之有理即可。第一节第二节单元整合【答案】(1)答案要点一:全国总产量增长较快;传统主产区中,珠江三角洲发展较快,其他发展缓慢;广西迅速发展,成为最大的桑蚕养殖省区;其余省区(大于0.1吨)多数有发展,只有新疆减产较大。答案要点二:东部原产量大,增长量较少;中部有明显增长,但总产量相比不大;西部以广西为代表增长迅速;主产区由东部转移到西部(总产量2000年以东部最多,2007年以西部最多)。(2)热量资源丰富(纬度较低);劳动力丰富且价格较低;离珠江三角洲较近,便于引进生产技术(经验)和销售产品。(3)赞成。理由:经济较落后,耕地较少,有大量剩余劳动力,热量条件好等。或不赞成。理由:地势较高,交通不便,离市场较远,与广西竞争处于劣势等。第一节第二节单元整合1.农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原因第一节第二节单元整合农业区域存在问题农业发展方向农业发展重点平原区水土流失和黑土退化严重,土地沙化面向国内大宗农产品需求市场,继续强化商品粮、豆等大宗农产品的生产,以确保国家粮食需求以增强抗衡国外农产品进入国内市场能力为重点,发展优质、专用品种,提高产品质量和竞争力;加快发展农产品加工业,促进粮食转化,延长产业链条。推进农业向规模化、专业化和生态化方向发展,建设绿色食品基地2.不同区域农业发展方向与重点第一节第二节单元整合西部草原区草场退化围绕生态建设与增加农牧民收入两大主题,结合退耕还林、还草工程的实施,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和舍饲畜牧业强化人工草地建设,发展草业经济,推动退耕、退牧和围栏限牧工程的顺利实施,发展集约化草食性畜牧业山区林地面积缩小,森林质量下降;重采伐、轻抚育以森林资源保育为核心,多元开发特色农业产品;半山区实现“立体开发”;山区发展特色农业和特产品配套加工业林木、人参、养鹿、林蛙、食用菌、中草药材、水果及山野菜等特色经济作物,实现由原料型生产向原料和产品加工并举的转变第一节第二节单元整合【思维拓展】1.世界上典型农业对我国的借鉴意义①我国牧区发展可从阿根廷大牧场放牧业借鉴建设人工草场,以减轻天然草场压力;加强牧区交通运输建设和畜产品的加工工业,扩大市场范围和增强市场的竞争力;加大科技投入,集约经营。②我国东北商品粮基地可借鉴美国的商品谷物农业扩大生产规模;发展先进的科技和一流的科技服务体系;加大农业一体化经营,延长生产链,提高经济效益。③澳大利亚的混合农业对我国农业的借鉴意义大力建设生态农业体系,如在南方建立林业、农业生态系统,防止水土流失;发展多样化经济,如南方丘陵山区充分利用土地资源优势发展林—草—田—第一节第二节单元整合塘多种经济;发展多种经营,根据国内外市场变化及时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商品农业。2.农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①一些发达国家农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一些发达国家农业发展的特点是能源消耗太多(石油农业);自然资源和生态平衡遭到破坏;环境污染严重,大量化肥、农药、除草剂的投施,严重污染了土壤、大气、水源和食品。②大量投施化肥对土壤造成的影响破坏土壤结构;土壤酸度增大;板结变硬。③我国农业土地利用中存在的问题乱砍滥伐森林引起的水土流失严重(水蚀);滥垦草原或过度放牧导致荒漠化第一节第二节单元整合面积扩大(风蚀和沙漠侵吞);不合理灌溉引起的次生盐碱化;城市、工业
本文标题:2013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考案――第十七单元:区域经济发展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83827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