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盐城技师学院教案首页编号:YJQD-0506-11版本:A/O流水号:编制:审核:批准:授课日期班级课题:会计法律制度教学目的、要求:1、掌握会计法律制度的构成2、掌握我国会计工作管理体制教学重点、难点:会计法律制度的构成授课方法:讲授教学参考及教具(含电教设备):授课执行情况及分析:板书设计或授课提纲:第一章会计法律制度一、会计法律制度的构成(1)会计法律(2)会计行政法规。(3)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4)地方性会计法规二、会计工作管理体制(一)会计工作的主管部门(二)会计制度的制定权(二)会计人员的管理(四)单位内部的会计工作管理导入新课:会计是随着社会生产的发展和加强管理的要求而产生并随着社会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而不断完善和提高。最初的会计只是作为生产的附带部分,即由生产者在生产时间之外附带的把收支事项记载下来,只有当社会生产发展到一定水平,出现剩余产品之后才逐渐地从生产中分离出来成为一种独立的职能,并形成了专门从事这一工作的专职人员。如何学好会计这门课?第一章总论第一节会计的基本概念一、会计的产生和发展会计是随着社会生产的发展和加强管理的要求而产生并随着社会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而不断完善和提高。最初的会计只是作为生产的附带部分,即由生产者在生产时间之外附带的把收支事项记载下来,只有当社会生产发展到一定水平,出现剩余产品之后才逐渐地从生产中分离出来成为一种独立的职能,并形成了专门从事这一工作的专职人员。二、会计的概念会计是指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反映和监督一个单位经济活动的一种经济管理工作。会计概念的详解第一:会计的本质:是一种经济管理活动。第二:会计的主体是特定的单位。第三:会计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第四:会计的主要作用是反映和监督单位的经济活动。二、会计的基本职能(一)核算职能1含义:会计通过确认、计量、记录、报告,从数量上反映企业和行政事业单位已经发生或完成的经济活动,为经营管理提供经济信息。2特征:1)会计为经济管理提供以财务信息为主的相关信息。2)为各单位的经营决策和管理控制提供依据3)会计核算具有完整性、连续性和系统性。4)会计核算是一个层次化、逐步深化的过程。(二)监督职能1、含义:会计具有按照一定的目的和要求,利用会计反映所提供的经济信息,对各单位的经济活动进行控制,使之达到预期目标。2、特点:1)会计监督是经常性的监督。2)会计监督以法律、法规、制度为依据。3)会计监督包括效益性的监督。(三)核算职能和监督职能的关系两者是不可分割,辩证统一的。没有会计监督,反映就失去存在的意义;没有会计反映,会计监督就失去存在的基础。小结:1、会计法律制度的构成2、会计工作管理体制作业:补充盐城技师学院教案首页编号:YJQD-0506-11版本:A/O流水号:编制:审核:批准:授课日期班级课题:会计法律制度教学目的、要求:1、掌握会计对象2、掌握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教学重点、难点:会计法律制度的构成授课方法:讲授教学参考及教具(含电教设备):授课执行情况及分析:板书设计或授课提纲:第一章会计法律制度三、会计对象1、会计对象的一般说明2、会计对象在工业企业中的具体表现四、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1、会计主体2、持续经营3、会计分期4、货币计量复习提问:1、会计法律制度的构成2、会计工作管理体制导入新课:会计研究的对象是什么?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又如何?三、会计的对象一、会计对象的一般说明会计对象是指会计所反映和监督的内容,即会计的客体,是企业在社会再生产过程的资金运动,即企业和行政事业单位以货币表现的经济活动。简言之,即为资金运动。二、会计对象在工业企业中的具体表现四、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一、会计主体1、定义:会计为之所服务的特定单位,会计主体前提是指会计所反映的是一个特定企业和事业单位的经济活动,它明确了会计工作的空间范围。2、会计主体与法律主体的不同。法律主体一定是会计主体,会计主体不一定是法律主体。二、持续经营持续经营是指会计核算应以持续、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为前提,而不考虑企业是否将破产清算。三、会计分期1、它是指把企业持续不断的生产经营过程,划分为较短的等距会计期间,以便分期结算账目,按期编制会计报表。2、我国会计期间与日历年度一致,从1月1日至12月31日四、货币计量: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及经营成果,或其他单位的经济活动都通过货币计量预以反映,其他计量单位也使用,但不占主要地位。我国采用人民币作为计账本位币。小结:1、会计研究的对象是什么?2、掌握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作业:补充盐城技师学院教案首页编号:YJQD-0506-11版本:A/O流水号:编制:审核:批准:授课日期班级课题:会计法律制度教学目的、要求:掌握会计六要素的构成教学重点、难点: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的概念及特点授课方法:讲授教学参考及教具(含电教设备):授课执行情况及分析:板书设计或授课提纲:第一章会计法律制度五、会计要素:(一)定义(二)作用(三)确认1、资产(1)定义(2)特点(3)分类2、负债(1)定义(2)特点(3)分类3、所有者权益(1)定义(2)特点(3)分类复习提问:1、会计研究的对象是什么?2、掌握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你是如何理解的?导入新课:研究会计首先要掌握会计核算的四个基本前提,会计研究的基本要素有六个,又是如何理解的?五、会计要素会计要素是指会计所反映和监督的具体内容。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将会计要素划分为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和利润。一、会计要素的作用1、会计要素分类使会计确认和计量有了具体的对象,为分类核算提供了基础。2、会计要素分类可以分类提供会计数据和会计信息,这就使得利用会计信息进行投资和经营决策,加强经济管理变得切实可行。3、会计要素为会计报表构筑了基本框架。二、会计要素的确认(一)资产1、定义:资产是过去的交易、事项形成并由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资源,该资源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2、特点:见书上。3、分类:资产按流动性进行分类,可分为流动资产、长期投资、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其他资产。除流动资产以外的其他资产可统称为非流动资产或长期资产。(二)负债1、定义与特点2、分类:负债按偿还期的长短可分为流动负债和长期负债。流动负债是指将在一年或者超过一年的一个营业周期内偿还的债务,包括短期借款、应付票据、应付账款、预收账款、应付工资、应付福利费、应付股利、应交税金等。长期负债是指偿还期在一年或超过一年的一个营业周期以上的债务,包括长期借款、应付债券、长期应付款等。(三)所有者权益:它是所有者对企业净资产(总资产减负债)的所有权。它包括实收资本、资本公积、盈余公积和未分配利润。小结:1、会计有哪六要素?2、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的概念及特点作业:补充盐城技师学院教案首页编号:YJQD-0506-11版本:A/O流水号:编制:审核:批准:授课日期班级课题:会计法律制度教学目的、要求:掌握收入、费用、利润的定义、特点、分类构成教学重点、难点:收入、费用、利润的定义、特点、分类构成授课方法:讲授教学参考及教具(含电教设备):授课执行情况及分析:板书设计或授课提纲:第二章会计法律制度(四)收入1、定义与特点2、分类(五)费用1、定义与特点:2、分类(六)利润1、定义与特点:2、分类复习提问:1、会计基本假设包括内容有几项?2、权责发生制与收付实现制的含义?3、会计有哪六要素?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的概念及特点导入新课:前面我们讲了会计的对象,凡是特定主体能以货币表现的经济活动,都是会计核算和监督的内容。也是会计的对象。要对会计对象进行的基本分类也就是今天要讲的内容是会计要素。(四)收入1.概念: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形成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流入。其中日常活动如销售商品、提供劳务及让渡资产使用权等。2.特征a.收入是企业的日常活动中产生,而不是偶发的交易或事项中产生。b.可能导致所有者权益的增加。c.收入可能表现为资产的增加,也可能表现为企业负债的减少,或两者兼而有之。d.只包括本企业经济利益的流入,不包括为第三方或客户代收的款项,如企业代收的增值税等。e.收入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3.收入的分类a.主营业务收入:销售产品、提供劳务等。b.其他业务收入:销售材料、包装物,固定资产出租等。例题5.根据收入的定义,下列各项中不属于收入特征的是(A)。A.收入能够可靠计量B.收入应当是企业日常活动中形成的C.收入应当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入企业D.收入应当最终会导致所有者权益的增加例题6.下列各项中,不属于收入要素范畴的是(D)。A.销售商品收入B.提供劳务收入C.出租无形资产收入D.出售无形资产收入例题7.企业收入的取得可能影响的会计要素有(ABC)A.资产B.负债C.费用D.利润(五)费用1.概念:费用是指企业日常活动所发生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减少的、与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流出。2.费用特征a.是企业日常活动中发生的:非偶然活动发生的。b.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表现为资产的减少或负债的增加,或两者兼而有之c.会导致企业所有者权益的减少。d.与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3.分类a.营业成本:包括主营业务成本、其他业务成本。b.期间费用:包括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六)利润1.概念:指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包括收入减去费用后的净额、直接计入当期损益的利得和损失等直接计入当期损益的利得和损失,是指应当计入当期损益、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发生增减变动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或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利得或损失。2.分类a.营业利润是指营业收入减去营业成本、营业税费、期间费用、资产减值损失,加上公允价值变动净收益、投资净收益后的金额。b.利润总额是指营业利润加上营业收入,减去营业外支出后的金额。c.净利润是指利润总额减去所得税费用后的金额。例题8.在企业负债金额既定的情况下,企业本期净资产的增减额就是企业当期的利润额或发生的亏损额。()答案:错误例题9.企业在一定期间发生亏损,则企业在这一会计期间的所有者权益总额一定减少。()答案:错误例题10.利润是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取得的经营成果,因此它不包括企业在偶发事件中产生的利得和损失。()答案:错误小结:收入、费用的定义是什么?其特征是什么?作业:习题集盐城技师学院教案首页编号:YJQD-0506-11版本:A/O流水号:编制:审核:批准:授课日期班级课题:会计法律制度教学目的、要求:掌握收入、费用、利润的定义、特点、分类构成教学重点、难点:收入、费用、利润的定义、特点、分类构成授课方法:讲授教学参考及教具(含电教设备):授课执行情况及分析:板书设计或授课提纲:第二章会计要素与会计科目(二)、会计要素的计量会计的计量属性包括历史成本、重置成本、可变现净值、现值和公允价值1、历史成本2、重置成本3、可变现净值4、现值5、公允价值复习提问:1、会计基本假设包括内容有几项?2、权责发生制与收付实现制的含义?3、会计有哪六要素?收入、费用、利润的概念及特点导入新课:前面我们讲了会计的对象,凡是特定主体能以货币表现的经济活动,都是会计核算和监督的内容。也是会计的对象。要对会计对象进行的基本分类也就是今天要讲的内容是会计要素。(二)、会计要素的计量会计的计量属性包括历史成本、重置成本、可变现净值、现值和公允价值1、历史成本历史成本,又称为实际成本,就是取得或制造某项财产物资时所实际支付的现金或其他等价物。在历史成本计量下,资产按照其购置时支付的现金或者现金等价物的金额,或者按照购置资产时所付出的对价的公允价值计量。负债按照其因承担现时义务而实际收到的款项或者资产的金额,或者承担现时义务的合同金额,或者按照日常活动中为偿还负债预期需要支付的现金或者现金等价物的金额计量。2、重置成本重置成本又称现行成本,是指按照当前市场条件,重新取得同样一项资产所需支付的现金或现金等价物金额。在重置成本计量下,资产按照现在购买相同或者相似资产所需支付的现金或者现金等价物的金额计量。负债按照现在偿付该项债务所需支付的现金或者现金等价物的金额计量。在实际工作中,重置成本多应用于盘
本文标题:基础会计教案(全)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83999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