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1.记叙文的人称。第一人称,以当事人“我”的口吻和身份叙述,便于直抒胸臆,读起来有一种亲切感和真实感。第二人称,以“你”的口吻和身份叙述,便于直抒胸臆,营造直接对话的亲近感。第三人称,以“他”的口吻和身份叙述,客观真实,不受空间、时间限制,能从更多的方面自由地叙述。2.记叙文的顺序。顺叙:按事情发展的先后顺序来写,使文章有头有尾,脉络清楚,给人鲜明的印象。倒叙:先写结果,再交代前面发生的事,避免平铺直叙,增强文章的生动性。插叙:叙事时中断线索,插入另一件与主题相关的事,可以对情节起补充、衬托作用,丰富形象,突出中心。3.记叙文的线索。线索表现为贯串全文的一条主线,有的是时间线索,有的是空间线索,有的是以人物为线索,有的是以事件为线索,有的以某一事物为线索,有的以情感变化为线索;线索把人物和事件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使文章条理清楚、层次清晰;把握线索,对理解文章、掌握结构、把握中心大有帮助。4.记叙文中的景物描写。记叙文中的景物描写包括社会环境描写和自然环境描写。作用:交代背景,渲染气氛,表现人物性格,烘托人物心情,推动情节发展,为表现主题服务。记叙文阅读(五)·散文(时间:45分钟分值:35分)一、(2016·江西)阅读下面文字,完成第1~4题。(17分)【导学号91650073】从田湖出发找李白去阎连科出走和背叛,是少年时代楔进我脑里永远也拔不出来的一根桩。成长是由无数、无数次想要出走,而又不得不留下的过程叠加起来的;而成熟,是人生历练的静默不言的一种光。然而一次一次地想要离家和出走,想要把自己放逐到哪儿,也许正是长大、成熟的一种准备呢。在那偌大的田湖村,父母交给我们的爱,多得常常从小院漫出来。然而这种爱,还总是不能化去一个男孩想要离家出走的念想和理愿。有一天,我决定出走了。我要到外面世界去。我要到外面世界走走和看看。想到我决定要出走,有一种兴奋在我身上鼓荡着,仿佛不立刻离开那个家、那院子,我会窒息在那家那院的温暖里。也就说走就走,把作业课本收起扔在窗台上;把屋门、大门锁起来;把家里钥匙塞进家人可以找到的门脑上方的一个小墙洞儿里,就这么匆匆离家上路了。我不知道我要去哪儿,又好像早就计划好了要去哪儿一样,直到沿着大堤走离村庄,东山渐近,田湖渐远,一片柳林外的伊河,白花花地泻在我面前,我才知道我要离家去哪儿——我要独自蹚过伊河水,爬到对面伏牛山的九皋主峰上。老师说过,九皋是伏牛山余脉东延的主峰,海拔九百多米,中国第一本诗集《诗经》上的“鹤鸣九皋,声闻于天”,说的就是那山和那峰。说唐朝的李白,曾独自从龙门走来,上过那山峰。还在那儿留过一首名为《鹤鸣九皋》的诗:昭化呈仙质,长鸣在九皋。……这首诗,有啥意味儿和蕴藏,那时我是完全不懂的,但却觉得不懂反而好写了,如“床前明月光”那样的《静夜思》,因为人人都懂反而写不得。我总以为自己能写出那种人人都不懂的诗,也就蓄意要爬到那山上,和李白一样坐在山顶,诗兴大发,写出一首好到别人都看不懂的诗。当然呢,写不写诗不重要,重要的是我终于离家出走、独自走了很远的路,经过了很多事,遇上了很多的艰辛和奇遇,它们都被我一一征服后,我成了站在山顶上的一个大人物。浪漫和草率,在我幼稚的胸膛发酵鼓胀着,使我有了一种从未有过的离家出走的英雄气。走小路,过村庄;在村头遇到了土狗追着我跑叫和撕咬;遇到了哪村的一匹惊马从我身边飞过去,弹起的灰尘落在我脸上,我都没有丝毫的恐惧和惊异。我是要离家出走的人。我要和李白一模一样,独自登上那很少有人爬到山顶的九皋峰,我当然不能有任何的惊惧和担忧。我就那么独自沿着东山下的村庄走,不和人说话,不和人来往,旁若无顾,视若无人,就到了九皋山下那条“牛瞪眼”的小路上。山在头顶,我在山下,正南的太阳烧在我的发梢上。我知道我不久就要登上九皋山,爬上主峰振臂高呼了。我要站在峰顶上,让风吹着我的头发和衣服,环顾四周,略思片刻,最后把我的胳膊高高举起挥动着,用我最大的嗓子对着天下唤:“有一天我要吃得好也要穿得好!”“有一天我要吃得好也要穿得好!”为了不在写诗和爬山的路上碰到三姑家里人,我走过了两个村庄后,到了我三姑家住的梁疙瘩村,就有意绕过村庄,从村旁一片庄稼地里穿过去,沿着沟崖小道,攀着荆棵野榆走了很远的路,到了终于可以看清山顶时,以为峰顶到来了,诗也可能到来时,我可以站下回望,首先振臂高呼口号那一刻时,却从不远处的山崖边,蠕蠕动动爬上来一个人,收拾捆绑他在崖头砍拾的柴火,我们彼此一望,都怔着惊着了。他竟是我要躲要闪的三姑夫。三姑夫就那么如在那专门等我一样出现了。我呆在崖头边儿上,三姑夫看着极吃惊的我,很快平静下来连问了我三句话:“你怎么在这儿?”“是你三姑让你来这儿找我的?”“走,我们回家吃饭去。午饭都错过时辰了。”我就这样莫名其妙、前功尽弃地被我姑夫强拉硬拽着回他家里了。匆匆吃了饭,赶着日落和黄昏,我又被送回田湖了。一场盛大、庄重的离家出走,就这么草草地收兵结了尾。一场人生庄严的梦愿与宣誓,还未及最后登上宣誓台,就被人从梦中叫醒了。现实总是比梦想和理愿有力量,少年明亮美妙的梦,被现实一碰即破后,我这一生,再也没有机会登上那座山,再也没有可能在那山顶李白待过的地方坐坐与站站,高举着胳膊大唤了。我的少年就这样,还是那时候的李白好。可我连李白的影子都没找到,就那样在历史与现实的错口和李白分手了。(有删减)1.文章记叙了少年时代的“我”的一次出走经历。请在下面横线上补充恰当的内容,概述“我”出走的经过。(6分)“我”不愿窒息在家庭的温暖里,决定离家出走→①“我”想和李白一样爬上九皋峰(写一首诗),成为大人物→②“我”即将爬上主峰振臂高呼→③“我”被三姑夫强行送回了家(梦想破灭了)(意思对即可)【解析】本题考查梳理文章思路的能力。解答此题时要在通读全文的基础上,仔细分析给出的说法,“‘我’不愿窒息在家庭的温暖里,决定离家出走”,意思是说“我”“决定离家出走”,再对要填写的空缺处的有关内容进行理解分析,按照文章事件描述的先后顺序用类似的词语或短语进行概括即可。2.欣赏文中两处画线句子,分析人物性格特点。(4分)文中画线的两句话都运用了细腻的心理描写,表现了“我”是一个渴望长大,渴望成熟,想要有自己的生活理想与“自由”的叛逆少年。【解析】本题考查赏析句子的能力。这两句话都是对“我”的描写,解答时,先明确所运用的描写方法,然后分析表现出来的人物性格特点。答题时,可紧紧扣住画线句子,提出问题,如第一句,“我”为什么要出走?为什么对出走感到兴奋?为什么会感到窒息在家里的温暖中?第二句,“浪漫和草率”指什么?为什么认为出走是“英雄气”?探究原因,再择要回答。3.文章多次写“我”欲站在峰顶“振臂高呼”的愿望,有什么表达效果?(3分)内容上:突现出“我”想要离家出走,以进行一场人生庄严的梦愿与宣誓,以此来证明“我”的成长。结构上:呼应标题;突显文章主题,立意深远;引起读者的共鸣,唤起读者内心深处有关成长的记忆,以及懵懂少年时代的情感与成长的历程。【解析】本题考查分析句子的作用。内容上,这是强调出走的原因,也就是内心渴望成长;结构上,成为文章内在线索,呼应标题;立意上,凸显文章主题,引起读者的共鸣。4.“我”渴望和李白一样坐在山顶写一首好诗,但最终“连李白的影子都没找到”,你认为“我”的成长与李白有怎样的联系?请简要谈谈。(4分)李白是少年时代的“我”的榜样,是“我”追求梦想的精神动力。“我”最终没找到李白,并明白了现实总是比梦想有力量。寻找李白的经历是“我”人生的一次历练。【解析】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能力。分析李白在“我”的一段成长路上的影响和作用。通读全文可知,李白是作者心目中的榜样,是追梦的精神动力;寻找李白是作者的一个文学梦,正是这个文学梦,激励着作者一步步去追寻,可最终“连李白的影子都没找到”,说明现实总是比梦想和理愿更有力量,但无论最终是否找到李白,对于作者来说,它都是人生的一次历练。二、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5题。(18分)【导学号91650074】橡树之谜黄越城①一个严寒的冬季,我和几个从没见过寒带原始森林风光的年轻人,到原始森林去探险观光。为了躲避一头因受惊扰而暴怒的黑熊,我们在惊恐中拼命地奔跑,等我喘着粗气停下来的时候,发觉自己掉了队,已是孤身一人。我在苍莽阴森、遮天蔽日的林海深处,迷失了方向。我在森林中兜转。②两天后,我拖着沉重的双腿走出了林海,走进了一片低矮的橡树林。我只觉得眼前突然一亮:我终于见到了完整的太阳!③见到了完整的太阳,见到了橡树,我的心中就燃起了生命的希望。我知道,橡树的果实——橡子,是可以食用的。小时候,我曾吃过橡子面制作的食品,不仅耐饥饿,口感也不错。我急不可耐地寻找橡子,可树上的橡子都被鸟儿和松鼠吃掉了,只留下空空的壳。我趴在地上,扒开积雪,挖地三尺,还是一无所获。④我绝望地靠在一棵枯死的橡树上。凛冽的寒风一阵紧一阵,吹得饥肠辘辘、精疲力竭的我一阵紧一阵地颤抖。我觉得自己也变成了一副空荡荡的躯壳。⑤对生命的渴望使我做出最后的努力。我使尽最后的力气,用匕首刮剥枯死的橡树皮,想用它们燃起一堆篝火驱散寒冷。就在这时,奇迹发生了:被刮去树皮的树干上有许多小洞,每个小洞都镶嵌着一粒橡子——饱满成熟的橡子,珍珠般闪亮的橡子!⑥这真是大自然的恩赐啊,幸运之神又一次眷顾了我。我噙着泪,疯狂地用匕首挖着小洞里的橡子。那树干,缀着一个个小洞,每个小洞,不大不小,不深不浅,刚好镶进一粒橡子——简直就是一件完美的艺术品!⑦篝火在欢快地跳跃着,映红了洁白的雪地,橡树林显得分外绚丽。我用烤熟的橡子驱散了绝望,恢复了体力,靠北斗星认准了方向,最后回到了驻地。⑧同伴们听了我的奇特经历万分惊讶,我的内心深处也沉淀着一个难解的...谜.。⑨前不久,遇到一位研究寒带原始森林的专家,他说:“拯救了你生命的不是什么神灵,而是森林中常见的啄木鸟。啄木鸟同许多在寒带森林定居的动物一样,每年秋季都要为自己贮存食物过冬。为了不使贮存的食物被其他动物盗走,它想方设法巧妙地在树上啄洞,把食物贮存在其中。”我惊呆了,好半天默然无语——当年拯救我生命的,竟然是啄木鸟!⑩专家还告诉我:“啄木鸟贮存食物只选枯死了的树,它们甚至比人类更懂得保护养育了它们的大森林。”○11啊,我的橡树,我的啄木鸟,你们现在还好吗?(有改动)1.为什么说“见到了完整的太阳,见到了橡树,我的心中就燃起了生命的希望”?(4分)见到了完整的太阳,就意味着走出了林海,视野更加开阔,我更容易辨别方向,找到归途;见到了橡树,我知道橡子可以食用充饥,就能恢复体力,保住性命,所以我心中就燃起了生命的希望。【解析】此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能力。根据第一段中“我在森林中兜转”理解“见到了完整的太阳”就“燃起了生命的希望”的原因在于走出了森林,能够辨得清方向了。根据第③段中“我知道……”体会“燃起了生命的希望”的原因在于可以找到食物来充饥。综合上面的两个方面,再结合具体的内容作答即可。2.为什么“我觉得自己也变成了一副空荡荡的躯.....壳.”.?(3分)我饥肠辘辘,肠胃空空;我丧失希望,内心空空,所以觉得自己变成了一副空荡荡的躯壳。【解析】此题考查语句的理解能力。先从文中找到这句话,结合上下文,尤其是“绝望”“饥肠辘辘”,从心理和生理两个角度分析“我”会有此感受的原因。3.选文第⑥段画线句表现了“我”怎样的心理?(3分)极度喜悦,深深感激,十分急切。【解析】此题考查对人物心理的揣摩能力。要结合前文中“我”的迫切需要、“我”曾经的绝望,进入角色体会“我”当时的复杂心情。4.“难解的谜”是什么?其谜底又是什么?(4分)“难解的谜”是指为什么在枯死的橡树上有许多小洞,而每个小洞里都镶嵌着一颗橡子。谜底是啄木鸟为了贮存食物过冬,在枯死的橡树上啄洞,把食物贮存其中。【解析】此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能力。第一问:细读文章,从文中找到“难解的谜”,然后从其前文中找令“我”吃惊、不解的现象即可。第二问:从“难解的谜”的后文找。解答此题,一要找到文中对应的语句,二要将这些语句进行归纳,使语言表达更简洁。5.文中“我”的经历和啄木鸟的做法,分别给了你怎样的人生启示?(各答出一点即可
本文标题:2017年中考备战策略人教版语文课件-专题十一 记叙文阅读3 (共177张ppt)分析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84003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