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网络 > 其它相关文档 > 《劝学(节选)》ppt课件(95页)
第二单元获得教养的途径第二单元获得教养的途径第二单元获得教养的途径第二单元获得教养的途径第7课劝学(节选)◎语林撷英[课内名句]1.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2.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3.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4.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5.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6.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7.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相关名句]1.水则载舟,水则覆舟。——《荀子·王制》2.故尚贤使能,则主尊下安;贵贱有序,则令行而不流;亲疏有分,则施行而不悖;长幼有序,则事业捷成而有所休。——《荀子·君子篇》3.不知戒,后必有,恨后遂过不肯悔,谗夫多进。——《荀子·成相》4.怒不过夺,喜不过予。——《荀子·修身》5.天不为人之恶寒也,辍冬。地不为人之恶辽远也,辍广。君子不为小之匈匈也,辍行。——《荀子·天论》6.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荀子·天论》7.目不能两视而明,耳不能两听而聪。——《荀子·劝学》8.非我而当者,吾师也;是我而当者,吾友也;谄谀我者,吾贼也。——《荀子·修身》9.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荀子·劝学》10.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荀子·修身》◎作者档案简介荀子(约公元前313~前238),战国末期思想家、教育家。名况,时人尊而号为“卿”。汉人避宣帝讳,称孙卿。赵国人,曾游学于齐,当过楚国兰陵(今山东苍山西南陵镇)令。后来失官居家著书,死后葬于兰陵作品《荀子》二十卷评价荀子是先秦儒家最后的代表,朴素唯物主义思想的集大成者◎人物颂歌伟大的卑微在“百家争鸣”繁荣将尽的尾声中,在孔孟足以黯淡日月星辰的光辉下,站着一位老人。没有孔子的执着坚毅,没有孟子的气宇轩昂,他只是默默地站在那里,以一种伟大而又卑微的姿态。从他气势如虹的著作行文中,从他集百家之长的思想精魂里,我看到一个博学、包容、气概雄浑的荀子站在那里。当他以衰老之躯姗姗地进入秦国,当他放下思想家的尊严和文学家的脸面,向那个高高在上的王,那个寄托着他最终理想的国君诺诺地奉承时,我看到一个年迈无奈的名叫荀况的老人卑微地站在屈辱里。然而在那个刀光剑影、血雨腥风的时代,当现实的“荒洪”如猛兽般向他袭来,他站在现实的悬崖上只能委曲求全地选择卑微的姿态,痛心而无奈地守护着那足以纵横天下的思想。窗前的灯熄了,黑暗中发黄的书页里那个卑微的身影站立在无边的黑暗里,刹那间高大起来,因为伟大而曾经卑微,因为卑微而愈加伟大!两千二百多年以前,正在齐国的文化中心稷下(今山东省淄博市)游学的荀子应邀为学生们作演讲。荀子主张“人性本恶”,他认为,人的本性是好利恶害的,如果任人顺性发展,人与人之间就会相互争夺,使社会陷入混乱。必须由圣人制定礼义,进行教化,才能使人转而为善,使社会正常安定。所以他认为人性是恶的,而善则是后天人为教育的结果,善不是性,而是“伪”。他与孟子一样,也肯定人人都可以经过自己的努力而成善成圣,只是成善成圣的途径与孟子所说的不同。他不是强调尽心知性,而是强调学习、积累和“注错习俗”,创造良好的社会风气来给人以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他利用给学生演讲的这个机会,规劝学子们要永不停息地学习,学习圣人之道,达到化恶为善之目的。这就是后来整理成文的《劝学》。诸子百家战国时期,奴隶制度进一步瓦解,封建制度逐步形成。历史经历着划时代的变革,许多思想家从不同的立场和角度出发,对当时的社会变革发表不同的主张,并逐步形成墨家、儒家、道家和法家等派别,历史上称之为“诸子百家”。他们纷纷著书立说,宣扬自己的主张,批评别人的观点,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战国时期儒家的重要代表人物是孟子和荀子,但他们两人的主张也各不相同,甚至相互对立,成为儒学中对立的两派。诸子百家最为著名的是儒家、道家等。儒家是战国时期重要的学派之一,创始人是孔子。儒家崇尚“礼乐”和“仁义”,提昌“忠恕”和不偏不倚的“中庸”之道,主张“德治”和“仁政”,是一个重视道德伦理教育和人的自身修养的一个学术派别。道家又称“道德家”,是战国时期重要学派之一。这一学派以“道”说明宇宙万物的本质、本源、构成和变化,认为天道无为,万物自然化生,否认上帝、神主宰一切,主张道法自然,顺其自然,提倡清静无为等。一、诵读第1段,完成以下问题。步骤一掌握基础1.解释下列加点的通假字的意思。(1)虽有.槁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以为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则知.明而行无过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有,同“又”;暴,同“曝”,晒干,同“煣”,以火烘木,使其弯曲知,同“智”,智慧怎样判断某个字是不是通假字?推断某个字在语句中是不是“通假”,一般有四个方法:①同音替代辨析法。通假字一般是同音字,如果不好断定其含义,可用同音字替换试试。②增加偏旁辨析法。如“政通人和,百废具兴”句中的“具”通“俱”,增加偏旁,就可断定其含义。③更换偏旁辨析法。如“此小大之辩也”句中的“辩”通“辨”,更换偏旁,就可推定其含义。④形近类比辨析法。如“莫夜月明”中的“莫”与“暮”,本是古今字,字形相近。2.指出下列加点的词语的活用类型并解释。(1)木直中绳,以为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其曲.中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弯曲形容词作名词,弯曲的弧度名词作状语,每天3.解释下列古今异义词的古义。(1)木直中绳,以为..轮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今义:认为。(2)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今义:学问广博精深。把……制成。广博地学习。4.指出下列语句的句式特点并翻译。(1)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冰,水为之而寒于水。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靛青是从蓝草里提取的,可是比蓝草的颜色更深。(“于蓝”为介词结构作状语后置)冰,是由水凝结成的,但它比水更冷。(“于水”为介词结构作状语后置)(3)以为轮。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虽有槁暴,不复挺者,使之然也。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煣的工艺把(它)制成车轮。(省略句)即使又被风吹日晒而干枯了,也不会再挺直,这是由于火烤使它弯曲成这样的。(判断句)步骤二分析文意5.下列五个比喻句中,论证了“学习可以改造人的品性”这一观点的一组是()①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②冰,水为之而寒于水③以为轮④木受绳则直⑤金就砺则利A.①②⑤B.①③④C.③④⑤D.②④⑤[明确]选C。①②句论证了学习可以提高人的水平;③④⑤句论证了学习可以改造人的品性。6.下面五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部体现学习意义的一组是()①学不可以已②冰,水为之而寒于水③使之然也④木直中绳⑤金就砺则利A.①②⑤B.②③⑤C.①③④D.②③④[明确]选B。①为论点;④比喻未学习时的状况。7.对本段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学不可以已”是全文的中心论点,说明学习的意义非常重大。B.通过“青”“冰”的比喻,说明客观事物经过一定的变化过程,能够发展提高,实现超越。C.作者以木“以为轮”的比喻,说明事物经过人工改造,借助外力,可以改变原来的本质。D.通过学习和“日参省乎己”才能达到“知明而行无过”的境界,从正面总结出学习的重要性,与开头的“学不可以已”相呼应。[明确]选C。C项,“可以改变原来的本质”不正确,改变的只是“原来的状态”。8.下列对本段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这一段作者连用“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等四个比喻,从不同侧面来阐述“学不可以已”的道理。B.作者提出学习不能中断,学习能够丰富知识,培养品德,并用来指导行动等观点,显然是不完全正确的。因为要想不犯错误或少犯错误,仅靠学习还是很不够的,重要的是理论和实践的结合。C.“学不可以已”这句话包含两个方面的意思:一方面是说学习的意义非常重要,所以不能停止;另一方面是说对待学习应该采取的态度和方法,那就是不能停止。D.作者在这一段认为:人要成为“知明而行无过”的君子,就要“博学而日参省乎己”。[明确]选B。B项,“显然是不完全正确的”错误。二、诵读第2段,完成以下问题。步骤一掌握基础1.解释下列加点的通假字的意思。君子生.非异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指出下列加点的词语的活用类型并解释。(1)假舆马者,非利.足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假舟楫者,非能水.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生,同“性”,天赋,资质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快,走得快名词作动词,游泳3.解释下列句中多义词的意义。(1)闻本课:①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_______________链接:②愿以闻.于官《童区寄传》____________________③四十五十而无闻.焉,斯亦不足畏也已《论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④不求闻.达于诸侯《出师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动词,听动词,报告,上报名词,名声,成就名词,闻名,传扬(2)绝本课:①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___________链接:②群响毕绝.《口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桃花源记》______________________④以为妙绝.《口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⑤佛印绝.类弥勒《核舟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动词,横渡动词,停止,终止形容词,与世隔绝的副词,到了极点副词,非常(3)假本课:①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____________________链接:②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送东阳马生序》______________③汉人未可假.大兵权《谭嗣同》______________④哪里去辨甚么真共假.《朝天子·咏喇叭》___________________⑤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狼》__________________动词,凭借;借助动词,借动词,给予形容词,虚假的,假的动词,假装,装作一词多义古汉语中的一词多义是一个普遍现象,即一个词在不同的语境中具有不同的含义。把握一词多义,要注意了解词的本义、引申义、比喻义和假借义,应根据具体的语境仔细辨别。比如“兵”的字形表示“双手持斤”,本义为“士兵”,但在使用的过程中出现了多个义项:兵器;士卒,军队;兵法;战争,战乱;等等。如“斩木为兵.,揭竿为旗”中的“兵”解释为“兵器”。4.指出下列语句的句式特点并翻译。(1)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本文标题:《劝学(节选)》ppt课件(95页)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84014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