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 2011届高考历史第二轮教材回扣专题复习6
专题测试1.五代齐己《题画鹭鸶兼简孙郎中》诗:“曾向沧江看不真,却因图画见精神。”图画是人类共通的语言。漫画是视觉艺术的一个画种,它具有揭露、讽刺、幽默的表现功能,在创作手法上简洁而生动,是人们喜闻乐见的一种艺术表现形式。观察下面的图画,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回答相关问题。材料一《汉书·酷吏列传》曾记载,严延年是个酷吏,与黄霸在相邻的两郡同为太守,但为政方法大不相同,一是“用刑刻急”,实行暴政;一是“宽恕为治”,实行仁政,结果就大不一样。行仁政者,境内人瑞年丰,引来了凤凰;行暴政者天怒人怨,招来了蝗虫。图一汉画像石中的《除虫图》材料二据世界银行统计,1983年,低收入发展中国家,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为高收入发达国家的2.4%,即后者等于前者的43倍;到了1994年,这一比例降低到1.6%,即后者为前者的62倍。图二国家间的“同床异梦”材料三2010年1月30日,美国政府通知国会,决定向台湾出售总价值近64亿美元的武器系统。中美关于对台军售在中美关系中的分量的认知南辕北辙:美国认为中美关系发展到今天,已经远远超出双边范畴而越来越具有全球的性质。在这种情况下,美中两国要关心的大问题多的是,如全球金融危机,伊朗和朝鲜的核问题,气候变暖问题等等。对台军售和这些问题相比,小事一桩。在一些美国人看来,一点有限的军售既不能改变台海军事平衡,也不影响中国的崛起。中国大可不必反应过度。因此有美国官员希望中美关系能够“超越”对台军售问题。图三奥巴马对台军售请回答:(1)材料一反映了一种什么观念?应如何理解其内涵及在封建时代所产生的作用?(2)以关贸总协定和世界贸易组织为代表的多边贸易体制在战后半个多世纪的历史中,作为进行多边贸易谈判、制定多边贸易规则和解决国际贸易争端的国际机制,对世界经济贸易的发展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其地位在国际上举足轻重。目前,对于发展中国家与多边贸易体制的关系问题存在着广泛的争论。结合材料二指出这种争论的时代背景。(3)请站在中国外交部发言人的角度,就美国对台军售在中美关系中的分量发表一则简短的声明。答案(1)①观念:“天人感应”。②把天人格化,认为“天”对地上统治者经常用灾异表示希望和遣责,用以指导他们的行动。这表明“天人感应”学说继承了儒家的“仁政”思想,在对无限的君权进行限制的同时也为封建专制制度提供了理论依据。(2)背景:经济全球化的趋势日益明显,任何国家包括广大发展中国家都无法回避;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仍然在相当大的程度上控制着多边贸易体制发展的主导权。(3)台湾问题关乎中国的核心国家利益,中美关系中的任何其他问题,不管是双边的、地区的和全球的,其分量都比不上台湾问题。不管中美之间在其他问题上有多少共同利益,如果美方在这一问题上损害中国的利益,中方必然作出强烈反应,同时也势必会影响两国在其他问题上的合作。2.新世纪中学高一、四班利用暑假进行了一次读书活动。活动方式:六人一组,各小组均拥有以下六部书。小组成员根据自己的兴趣从中任选一本,在假期认真读书并写出读书心得。开学前一周内由小组长综合本组成员读书心得整理成演讲稿,开学后小组间将举办一次关于“观国际风云,求世界和谐”的演讲比赛。(以下六图分别是同学们阅读的作品封面。)图①图②图③请回答:(1)图①所反映的历史事件对国际局势的重大影响是什么?(2)如果你是阅读图②这部书的同学,在书中看到“伊拉克战争的硝烟渐渐散去,‘倒萨控伊’的目标似乎已经达到,但是美国政府很快发现,他们有可能被拖入了一场旷日持久的游击战中”。据此对美国推行的单边主义有何感想?图④图⑤图⑥(3)如果你是小组组长,在汇总本组成员读书心得基础上要概括出当今国际局势多极化趋势加强的史实,其要点有哪些?(4)演讲会主持人最后做了总结发言:“多极化必然成为表现国际社会多数成员意志的世界性潮流,这股潮流是美国无法阻挡的。当然,在冷战后新格局基础上的多极化与两极格局基础上的多极化其内涵和表现形式是不尽相同的,……。”请综合小组读书心得,扼要指出发言中的省略语。答案(1)苏联完全解体,两极格局中的一极坍塌,两极格局最终瓦解,“冷战”宣告结束;美国成为唯一的超级大国;维持世界的和平因素增长,世界总趋势趋于缓和。(2)当今世界,美国处于一超地位,这是事实。但是一超并非可以称霸,世界向多极化趋势发展,这也是一个不可否认的事实。随着多极化趋势的逐步发展,我们可以预料到美国的一超优势将随着美国单边主义政策和穷兵黩武的政策而逐渐消失。面对全球化和恐怖主义等诸多问题,美国必将重视多边合作,以便共同应对人类面临的新挑战。(3)美国成为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试图建立单极世界;欧洲一体化进程加快,欧盟的综合实力增强,对国际事务的影响日益增强;日本谋求政治大国的地位;俄罗斯在国际事务中仍保持举足轻重的影响;随着综合国力的增长和国际地位的提高,中国和第三世界国家在新的国际格局的建立中发挥着越来越积极的影响。(4)“冷战”时期多极化趋势的主要作用表现在通过对美苏争霸的抑制,促进两极格局的瓦解;“冷战”后多极化趋势的功能主要表现在阻止单极霸权的形成,为一个更具合理性的、力量分布更为平衡的世界新格局提供建设性力量。3.法治社会取代人治社会,是国家现代化的重要内容之一,在这条道路上,中国人民的实践对人类法治建设的进步有着巨大贡献。根据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治民无常,唯以法治……明主之所制其臣者,二柄而已矣。二柄者,刑德也。何谓刑德?曰:杀戮之谓刑,庆赏之谓德。为人臣者畏诛罚而利庆赏……法审,则上尊而不侵……故法者,王之本也。——《韩非子》材料二朱元璋说:“吾治乱世,刑不得不重。汝(其孙)治平世,刑自当轻,所谓刑罚世轻世重也。”——《大明律》材料三“人何以尊于禽兽!人有法律,而禽兽无之也”……“立法权假如操于一人,必立有利于一人的专制之法;立法权假始操于众人,则所立之法必然是有利于众人的民主之律……”“法者,天下之公器也。”——梁启超《饮冰室合集》材料四“主权属于国民之全体”、“盖国民为一国之主,为统治权之所出”、“一国之政事,悉以宪法行之。”——孙中山《孙中山全集》材料五第二条:“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其他国家机关,一律实行民主集中制。”——《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请回答:(1)材料一、二法治思想的核心主张各是什么?(2)材料三、四与材料一、二相比,反映出来的法治观念有何不同?结合所学知识,举出近代中国资产阶级以法制取代专制实践的一例。(3)新中国成立后,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经历了历史性的跨越。从1949年到现在,新中国法制建设取得了哪些主要成就?(4)依据上述材料,概括指出从古代到近代、现代中国法制建设的发展历程。答案(1)材料一:法律是君主制定的,是其政治统治的重要手段,法律的核心是“刑罚”;材料二:要适时调整刑罚的轻重程度以维护君主权威,保障君主专制统治。(2)不同:立法权应归人民大众(人民大众为政权的拥有者,用公众立法来防止个人专制);法律一旦制定,全民共同遵守,成为国家规章制度的母法。实践:1912年,孙中山领导的资产阶级革命派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中国第一部资产阶级宪法。(3)成就:1954年,制定了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宪法;新时期我国依法治国,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制体系形成。(4)历程:材料一、二是封建社会法制,维护君主专制制度,人民没有政治权利;材料三、四是中国建设资本主义社会的法制,要求结束君主专制,建立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或共和制,人民享有一定的民主权利;材料五是社会主义法制,基本政体是人民代表大会制,人民群众享有更充分的民主权利。4.大文豪雨果说:“建筑是用石头写成的史书。”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宗祠,是供奉祖先、举行祭祖活动的场所,又是从事家族宣传、执行族规家法、议事宴饮的地方。民间建造家族祠堂,可追溯到唐五代时期。明清两代,各地大规模营造祠堂,祠堂逐渐成为各地民间建筑中的代表。(1)宗祠的出现与哪些因素有关?这一现象有何积极影响?材料二被誉为“山西紫禁城”和“华夏第一宅”的晋中王家大院,包含三大建筑群,共有大小院落123座,房屋1118间,面积共45000平方米。卖豆腐起家的太原王氏是明清时期著名的晋商,在发财之后,大兴土木。(2)晋商出现的主要原因是什么?材料二中的这一现象有何消极影响?材料三图一近代中西合璧的大宅图二新农村的花园别墅(3)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图一、二中建筑的出现反映的历史现象。(4)有人认为:为适应社会的发展,要拆除古建筑。也有人认为:古建筑是优秀文化遗产,要加以保护。你认为应怎样合理对待古建筑?答案(1)因素:宗法制(宗法观念);农耕经济;儒家思想。影响:利于凝聚宗族,利于社会稳定和国家统一。(2)原因:生产力的发展,商业的繁荣。消极影响:限制了手工业的扩大再生产,阻碍了新经济因素的成长。(3)图一:近代外国侵略的影响;工业文明冲击,中西文化交汇。图二:改革开放,经济腾飞,社会进步,生活巨变。(4)态度:既要保护有文物价值的古建筑,又要兼顾社会的进步发展,做到保护与利用相结合。5.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列宁在总结新经济政策头一年的情况时高兴地说:“一年来,农民不仅战胜了饥荒,而且缴纳了这么多的粮食税,现在我们已经得到几亿普特的粮食,而且几乎没有使用任何强迫手段。在1921年以前,农民暴动可以说是俄国的普遍现象,而今天差不多完全没有了。农民满意他们目前的境况。”……1921年6月,哈默用一百万美元在美国买了一百万普特小麦,运到苏俄销售。列宁知道后,邀请哈默到克里姆林宫会面。不久,哈默成为第一个在苏俄经营租让企业的美国人。后来,他还说服了汽车巨头亨利·福特到俄国办厂。哈默成为实践苏俄新经济政策的第一个外国人材料二1985年8月28日,邓小平在会见津巴布韦非洲民族联盟主席穆加贝时,对列宁的新经济政策曾有过一次评价。他说:“社会主义究竟是个什么样子,苏联搞了很多年,也并没有完全搞清楚。可能列宁的思路比较好,搞了个新经济政策,但是后来苏联的模式僵化了。”材料三《大国的崛起》有这样的描述:“苏联的一枝独秀和它所采取的“计划”方式,引起了西方世界的极大兴趣。20世纪30年代,西方人士纷纷前往苏联取经。美国的一名记者从苏联回国后告诉国人:‘我看到了未来,它行得通’。一时之间,‘计划’成为最时髦的名词。”请回答:(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你认为以实物税代替余粮收集制的政治意义是什么?外国资本家在苏俄经营租让企业的意图是什么?实行租让制对苏俄有何好处?(2)试从列宁对社会主义的探索过程中谈谈其伟大之处。材料二“可能列宁的思路比较好”句中“可能”一词有何表层和深层含义?(3)结合材料二中“后来苏联的模式僵化了”和材料三谈谈你对斯大林模式的认识。答案(1)①意义:掌握政权的无产阶级承认农民阶级的利益,及时调整了无产阶级和农民之间的关系,把农民团结到无产阶级政党的周围。②意图:为了获得高于普通利润的额外利润,或者是为了获得用别的办法得不到或极难得到的原料。③好处:可以引进大量资金、最新的技术设备和先进的管理经验;增加产品的数量和质量,以改善人民生活;加快发展生产力,缩短与资本主义的差距。(2)①能够通过实践检验及时发现并纠正错误;从不把社会主义看成是一种凝固不变的模式,勇于和善于根据已经发生变化的俄国实际,把原则性与灵活性结合起来,提出了在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建设社会主义的政策思路。②表层含义:列宁逝世不久新经济政策被废止,它缺乏实践的充分检验,除此之外不知是否还有更好的发展思路。深层含义:可借鉴列宁新经济政策这种思路,还要结合中国实际情况进一步探索。(3)“斯大林模式”的优势在于国家可以按照计划调配和使用全部人力、物力资源,在短期内实现经济的快速发展,苏联取得的辉煌成就震撼了资本主义世界。这种体制和政策后来被作为社会主义国家进行建设的唯一模式固定下来,没有随着社会的变化进行调整,二战后逐渐僵化,丧失了自我完善的功能。返回
本文标题:2011届高考历史第二轮教材回扣专题复习6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84051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