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第四讲:自我与人格认识你自己Knowyourself•从斯芬克斯之谜到镌刻在德尔斐神庙中的古老箴言——“认识你自己”。•从苏格拉底到柏拉图都强调,我们知道许多外部世界的知识,但我们却最难认识自己。“自知其无知”“无知之自觉”•“我的天主,我究竟是什么?我的本性究竟是什么样的?生命真是变化多端,形形色色,浩无涯际……”奥古斯丁《忏悔录》•“我是谁?”同样也令哲学家叔本华困惑不止。有一次,他正在园中漫步沉思时,有个孩子问他:“你是谁?”。叔本华从沉思中抬起头来,对孩子说:“我也正在想这个问题,如果你能告诉我,我是谁,我将无比感激,受用不尽。”•自知者明•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道德经》•后来演化为:“自知者明”、“自知之明”、“人贵有自知之明”、“人贵自知”等成语和谚语。认识自我•一、自我意识的概述•二、自我意识的发生与发展•三、自我概念•四、自我概念与心理健康•五、自我概念与人格培养第一节自我意识概述•研究自我的必要性•自我意识与自我概念•心理学家对“自我”概念的研究•自我意识的结构研究自我的必要性•自我在人格中处于核心地位:人的独立、自主、自由,人的权利•日常生活中我们常遇到自我问题:展示自我、迷失自我、如何才能找到自我•认识自我有助于了解人的心理和行为自我意识与自我概念•自我意识(self-consciousness):是一个人对自己的意识。•自我概念:经过自我意识过程形成的观念。•区别:自我意识是一种动态的过程,是个体的“主我”实现认识“客我”的方法和手段,而自我概念就是这一过程的目的和结果。心理学家对“自我”概念的研究•威廉·詹姆士(WilliamJames):自我是个体所有经验的中心,由于我们把世界分为“我”(me)和“非我”(notme)。•他把自我分为物质自我、社会自我、精神自我、纯自我(pureego,大体上可以等同于施事的我,主我)。•他说:一个人拥有许多的社会自我,他生活在不同的人群中,他头脑中留下多少印象,就有多少不同的社会自我。又说:精神自我是如此极其珍贵,一个人情愿放弃朋友、名誉、财产和生命也不愿失去它。心理学家对“自我”概念的研究•库利(Cooley):自我是通过人际关系建立的,并提出投射自我(reflectedself)或镜中自我(looking-glassself)的概念。所谓投射自我是指个人投射于他人的自我观念,是个人对自己的整套观念。米德•(Mead):强调社会经验、投射自我在自我形成中的作用;个人有众多的自我从而对他人作出不同的反应。•他说道:自我本质上是一种社会存在,主我和客我共同构成整体的自我。这种整体统一的共同归属是社会。心理学家对“自我”概念的研究•马库斯(Markus):Markus等人研究了自我概念的文化差异,他们提出了“独立性自我”(independentself)和“互赖性自我”(interdependentself)的分析构架一、从结构方面,自我意识可以分为:自我意识认识过程[自我认识]情感过程[自我体验]意志过程[自我调节]自我感知、自我概念自我认识、自我图式自我评价……自尊、自豪感自信、自我效能感自卑、自责……自我监督自我控制自我教育……自我意识生理自我社会自我心理自我身体、外貌、体能自身存在、行为[生理属性]……在社会中的角色、地位权利、义务、人际距离[社会属性]……人格特点、人格倾向气质类型、心理状态[心理属性]……二、从内容方面,自我意识可以分为:第二节自我意识发生与发展•促进自我意识产生的条件•自我意识的产生与发展•心理学家对“自我”概念的研究•自我意识的结构(一)动作儿童运用尚不完善的动作技能实现了自己行动的目的,对儿童来说是一种积极的强化。儿童非常乐于“自己来”,“自己来”的结果促使儿童的活动愈加熟练自如。在活动中儿童更好地了解了物品的用途和各种行为规范,这就使儿童的思维和社会性得到较大的发展。行动的成功使儿童体验到自己对环境的影响力,儿童的自我意识因此也得以产生。促进自我意识产生的条件(二)言语儿童运用尚不完善的动作技能实现了自己行动的目的,对儿童来说是一种积极的强化。儿童非常乐于“自己来”,“自己来”的结果促使儿童的活动愈加熟练自如。在活动中儿童更好地了解了物品的用途和各种行为规范,这就使儿童的思维和社会性得到较大的发展。行动的成功使儿童体验到自己对环境的影响力,儿童的自我意识因此也得以产生。促进自我意识产生的条件(三)记忆MarkHowe设计了一个精妙的实验来研究儿童的自我意识形成于记忆的关系。促进自我意识产生的条件自我意识的产生与发展自我意识的诞生•阿姆斯特丹等人的点红实验(一)、实验目的研究婴儿的自我意识水平(二)、实验过程实验的被试是88名3~24月大小的婴儿。实验开始在婴儿毫无察觉的情况下,主试在其鼻子上涂一个无刺激红点,然后观察婴儿照镜子时的反应。研究者假设,如果婴儿在镜子里能立即发现自己鼻子上的红点,并用手去摸它或试图擦掉,表明婴儿已能区分自己的形象和加在自己形象上的东西,这种行为可作为自我认识出现的标志。•阿姆斯特丹等人的点红实验(三)、实验结论婴儿对自我形象的认知要经历三个发展阶段:第一个是游戏伙伴阶段(6~10个月),此阶段婴儿对镜中自我的映像很感兴趣,但认不出自己。第二阶段是退缩阶段(13~20个月),此时婴儿特别注意镜子里的映像与镜子外的东西是对应关系,对镜中映像的动作伴随着自己的动作更是显得好奇,但似乎不愿与“他”交往。第三个阶段是自我意识出现的阶段(20~24个月),这是婴儿在有无自我意识问题上的质的飞跃阶段,这时婴儿能明确意识到自己鼻子上的红点,并立刻用手去摸。自我意识的产生与发展自我意识的发展进程生理自我婴儿时期处于自我封闭状态,无法辨认外界和自己到7,8个月产生“我”的概念,到青春期躯体我逐渐成熟社会自我3岁开始,社会化开始萌芽,个体与外界开始频繁的互动,开始学习性别角色,社会规范,个体不断要求自己符合社会的要求,“社会我”形成心理自我青春期至成年,心智逐渐成熟,个体抽象思维能力越来越发达,价值体系逐渐变得复杂化,个人价值体系和评判标准开始形成自我意识的产生与发展(一)自我中心期大约在2~3岁时,儿童逐渐学会用代词“我”来代表自己,这是个体自我意识发生的标志。但其行为仍然是以自我为中心的,即以自己的想法解释外部世界,并把自己的想法和情感投射到外界事物上去。自我意识的产生与发展(二)客观化时期从3岁到青春期,是自我意识的发展时期,是个体接受社会文化影响最深的时期,也是学习角色的时期。个体在家庭、幼儿园、学校中,通过游戏、学习、劳动,通过模仿、认同、练习等方式,逐渐形成各种角色观念,如性别角色、家庭角色、伙伴角色、学生角色等。这一时期,也是获得社会自我的时期。因此,心理学家也把这一时期的自我意识称为“社会自我意识”,即个体对自身社会角色的意识。自我意识的产生与发展(三)主观化时期从青春期到成年的大约10年时间里,个体自我意识趋于成熟,并逐步获得了心理自我。是自我意识由“客观化期”到“主观化期”的过渡。其特点:(1)用自己的观点来认识与评价事物;(2)开始形成特有的价值体系,以指导自己的言行,提高自己的社会地位;(3)追求生活目标,出现与价值观相一致的理想自我;(4)抽象思维能力大大提高,使自我意识能超越具体的情境,进入精神领域。自我意识的产生与发展成熟的自我意识至少有三个方面的特征:第一,能感受到自己的身体特征和生理发展状况,并接受自己的生理特征,发挥其机能特点;第二,能意识并体验到自己的内在的心理活动;第三,能认识到自己在集体乃至社会中的作用和所处的地位。成熟过程:1.自我的分化:“主体我”(I)和“客体我”(me);2.自我的整合统一:“现实自我”与“理想自我”;3.自我同一性扩散:出现对自己认识的困惑;4.“合法的延缓期”:通过学习和实践,确立正确的自我。自我意识的产生与发展第三节自我概念•自我意识与自我概念•自我概念的形成•自我概念的结构•自我概念的组成•自我概念的影响因素自我意识与自我概念•自我意识(self-consciousness):是一个人对自己的意识,即对自我的意识,简称对“我”的意识•自我概念:经过自我意识过程形成的观念。是个体关于自己的总体的认识。•区别:自我意识是一种动态的过程,是个体的“主我”实现认识“客我”的方法和手段,而自我概念就是这一过程的目的和结果。一般自我概念学业自我概念社会自我概念情绪自我概念身体自我概念…伙伴历史数学重要他人情绪状态体能外表Shavelson等人(1976)的自我概念层次模型英语自我概念的结构现实自我自我概念理想自我镜中自我:我现在的状况我的过去如何将来我要成为什么样的人我要达到什么样的成就别人认为我是怎样的人自我概念的结构案例:小丁来自农村,当年因家境不佳,所以以优异的成绩“屈就”某师范大学.这使他从上大学的第一天就有一种比其他学校的大学生差的感觉.他从内心深处希望改变这一历程.在大学四年的学习中,他一方面努力完成学业,另一方面也为生计奔波.在别人眼里他始终是个坚强而有头脑的人,而他却不这么认为,他觉得这只是自己一种无奈的选择.平常的他可以与周围的每个人融洽相处,加上他的阅历较多,所以总会有新奇的事说给他人听,让人感觉似乎他是个很开朗的人.但他说这不是真实的他,他不敢与人谈家,谈学校,谈那份奔波的辛苦,因为这些都是他心底最隐秘的东西,是他感到极度自卑的地方,想改变却又是徒劳的,他认为这个自卑的“我”才是真正的“我”,而那个外在的“我”不过是个假像而已,从来也不曾存在过.自我概念的结构自我概念的结构现实我:自卑,懦弱,胆小投射我:勇敢,独立,坚强,勤奋,充满魅力理想我:家境优越,名牌大学,优秀方法一:改变“现实我”以实现“理想我”方法二:改变“理想我”以适应“现实我”不管是哪种方法都是正常的,是追求“现实我”与“理想我”的统一自我概念的结构自我概念的形成自我概念早期生活经历生理变化文化、环境、人际关系和社会经济状况健康状况职业和个人角色人格特征自我概念的组成-身体意像(bodyimage)-社会认同(socialidentity)-自我认同(personalidentity)身体意像(bodyimage)身体自我是指个体对自己身体的认知和评价。身体自我包含相貌、运动、身材、负面、性五个方面。特点:1.包括客观和主观两个方面;2.是一个获得性概念;3.受经历、环境、他人等的影响自我概念的组成•身体自我概念从初一开始,呈下降趋势,到了初三到达第一个波谷。从高一到高三,有所回升。大一,身体自我概念到达最低点。然后逐步回升。(原因可能是打扮问题,刚进入大学,没有高年级的那么时髦)自我概念的组成身体意像偏差的例子:神经厌食症王某,女,17岁,学生。因厌食、消瘦、毛发脱落、闭经9个月住院。入院前9个月患者参加学校舞蹈队,自认为肥胖(自测体重公式为身高cm-105-8kg)影响体型而主动节制饮食,先是主食及肉类,以后只吃蔬菜及零食,还常食后刺激咽部引吐,体重由48kg降至38kg,家人劝阻无效,仍觉太胖,常以大量饮水及几块饼干充饥,逐渐出现进食后腹胀,恶心,厌食,食量减少,且停经,阴毛、腋毛及头发脱落,怕冷,便秘,就诊于数家医院,治疗1个月稍有好转,仍然进食很少。常易生气,情感抑郁,身体极虚弱,消瘦明显,多次出现轻生念头。既往体健,学习成绩好,为独生女儿,受父母溺爱,较任性。其实王某并不胖只是在自己眼里认为自己是胖的。这种关于身体意象认知的偏差使她拼命去节食减肥从而极大损害了自己的身体健康。自我概念的组成社会认同(socialidentity)个体对自己的社会人口特征如年龄等的感受。自我概念的组成自我认同(personalidentity)个体对自己的智力、能力、性情和道德水平等的感知与判断。自我概念的组成自我概念的作用•自我引导作用•自我解释•自我期望•自我成败归因•自我概念的影响•自我概念与身心疾病自我引导作用保持自我看法一致性个人需要按照保持自我看法一致性的方式行动。自我概念在引导一致行为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自我胜任概念积极的学生,
本文标题:自我与人格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84099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