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第五章病毒Virology3000BC,埃及孟非思壁画中长老患小儿麻痹症。1、1892年,俄国学者伊凡诺夫斯基发现烟草花叶病原体能通过细菌滤器,并定名为滤过性病原。2、1898年,荷兰学者Beijerinck命名此种病原体为病毒。3、1898年,德国学者Loeffler和Frosch发现了口蹄疫病毒,揭开动物病毒学新篇章。4、十年后,相继发现了鸡瘟病毒(1900年)、黄热病毒(1901年)、鸡痘病毒(1902年)、狂犬病病毒(1903年)、鸡白细胞增生病病毒(1908年)、细菌病毒--噬菌体(1915、1917年)等。病毒的发现病毒在自然界广泛分布,人、动物、植物、藻类、真菌和细菌都有病毒感染。其中动物种类繁多,多数对动物有致病性,导致疫病大流行,造成巨大损失。A、没有细胞构造,仅是核酸和蛋白质。B、形态极其微小,必须在电镜下才能观察。C、一种病毒只含一种核酸,DNA/RNA。D、无产酶系统,无蛋白合成系统,在宿主活细胞内营专性寄生。E、以复制方式增殖。F、对抗生素不敏感,但对干扰素敏感。病毒的一般特征非细胞生物(真)病毒:至少含核酸亚病毒类病毒拟病毒朊病毒什么是病毒?病毒是一类体积微小、结构简单、只含有一种类型的核酸、严格细胞内寄生的、对抗生素不敏感,而对干扰素敏感的非细胞型微生物。病毒与其他微生物的比较特性病毒细菌支原体立克次体衣原体真菌通过细菌滤器(0.45μm)+---+-结构非细胞原核细胞原核细胞原核细胞原核细胞真核细胞有无细胞壁-+-+++核酸类型DNA或RNADNA+RNADNA+RNADNA+RNADNA+RNADNA+RNA在人工培养基上生长-++--+增殖方式复制二分裂二分裂二分裂二分裂有性或无性抗生素敏感性-+++++干扰素敏感性+-----病毒性疾病的现状及特点传播性广;占传染病的80%。病死率高;狂犬病、艾滋病持续感染;乙肝病毒肿瘤的形成关系。比如乙肝病毒:HBV感染者发生肝细胞癌的几率是未感染者的200倍。这可能与慢性肝损伤使肝细胞不断再生有关。第一节病毒的形态结构及化学组成一、病毒的大小及形态二、病毒的结构和组成一、病毒的大小和形态(一)、病毒的形态大小:到多数病毒的大小小于150nm,最大的可到300nm,最小的也有20-30nm。病毒计量单位:纳米(nm,1nm=1/1000um)葡萄球菌(1000nm)牛痘病毒300×250nmABCDEFG立克次体450nm衣原体390nmA、大肠杆菌噬菌体(65×95nm)B、腺病毒(70nm)C、脊髓灰质炎病毒(30nm)D、乙脑病毒(40nm)E、蛋白分子(10nm)F、流感病毒(100nm)G、烟草花叶病毒辽阳职业技术学院制药微生物(二)、病毒的形态病毒粒子外形有下列五种:1.砖形:痘病毒2.弹状:狂犬病病毒,水疱性口炎病毒等3.球形:腺病毒,疱疹病毒等4.蝌蚪形:大部分噬菌体5.杆状和丝形:烟草花叶病毒等X线晶体衍射法1.砖形2.弹状3.球形4.蝌蚪形5.杆形二、病毒的结构和化学组成基本结构:nucleocapsid辅助结构:viralenvelope核衣壳核心衣壳一种类型的核酸小量非结构蛋白壳粒螺旋对称20面体立体对称复合对称包膜蛋白质多糖脂类结构:从内到外为核心、衣壳、包膜。(一)病毒的核心单股或双股的核酸:即DNA或RNA,其包含全部遗传信息,主导病毒的生命活动。1.是DNA还是RNA病毒2.单链或双链3.呈线装还是环状4.基因组是单倍体还是二倍体5.对于单链RNA病毒,又可分正链RNA病毒和负链RNA病毒。(二)病毒的外壳病毒的外壳为衣壳:包围在病毒核心外面的一层蛋白质结构,由许多蛋白亚单位(壳粒)组成。保护核酸免受外界环境因素破坏,对宿主细胞有特别亲和力,是病毒的特异性抗原。螺旋对称型二十面体立体对称型复合对称型不同病毒核酸结构不同,壳粒数目和排列也不相同。根据壳粒的排列方式称为对称,病毒核衣壳的对称形式由以下几种对称型:螺旋状对称壳粒呈螺旋形对称排列,中空,见于弹状病毒、正黏病毒和副黏病毒及多数杆状病毒。螺旋对称的代表-烟草花叶病毒(tobaomosaicvirus,TMV)20面体对称核衣壳形成球状结构,壳粒排列成20面体对称型式,有20个等边三角形构成l2个顶、20个面、30个棱的立体结构。二十面体对称的代表-腺病毒(Adenovirus)衣壳粒总数N=10(n-1)2+2n为每条边的衣壳粒数病毒衣壳—病毒20面体立体对称模式图复合对称型其壳粒排列既有螺旋对称又有立体对称的型式。痘病毒、噬菌体如此。刺突tailpins复合对称的代表-T偶数噬菌体95nm95nm头部head领环neck尾鞘tail(24环)尾丝(tailfibers)65nm病毒衣壳—电镜照片衣壳的主要功能:维持病毒的形态结构保护病毒核酸粘附作用,可以和细胞表面的受体结合具有抗原性:诱发人体的免疫反应。(三)病毒的包膜病毒在衣壳外面有双层膜(蛋白质多糖脂类),主要来自于宿主细胞的细胞膜或核膜。有维护病毒颗粒结构,保护病毒核衣壳的作用。有的囊膜表面有突起,称为刺突。包膜与刺突构成病毒颗粒的表面抗原,与宿主细胞嗜性、致病性和免疫原性有密切关系。有包膜的病毒称为包膜病毒(envelopedvirus),无包膜的病毒称裸露病毒(nakedvirus)。病毒包膜—电镜照片包膜的主要功能:维护病毒体结构的完整性与病毒入侵有关具有抗原性•核心:核酸→基因组genome→决定病毒遗传、变异和复制•壳粒capsomere→衣壳capsid→保护、介导、抗原性•包膜envelope,包膜子粒peplomere(刺突spike)→保护、介导、抗原性病毒的结构和组成病毒颗粒核衣壳(基本结构)包膜(非基本结构):脂类、蛋白质核心:DNA或RNA衣壳:蛋白质病毒衣壳—螺旋对称模式图Icosahedralsymmetry病毒衣壳—复合对称模式图
本文标题:病毒-1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84212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