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第二章刑法的基本原则•刑法基本原则的含义和范围•含义•刑法特有的、指导刑事立法和司法实践的基本准则•范围•以立法规定为准•罪刑法定原则•适用刑法平等原则•罪责刑相适应原则•基本原则的功能•指向功能•对立法的引导•对司法的制约•弥补功能•弥补立法不足•案例一•警察接到报案,称有人正在家中播放黄碟,即前往处理。在进入公民住宅后,强行搜查,事主甲极力反抗,后警察以妨害公务罪对甲刑事拘留。甲的行为是否构成犯罪?•案例二•河南的四个农民,偷吃了北京农科院培育的葡萄品种,这种正在实验期间的葡萄,是北京农科院花了10年时间、耗资40余万元人民币、很多科学家努力的结晶。媒体称这几个农民吃了“天价葡萄”。对此,究竟是以实验葡萄定价,还是以普通葡萄定价,来决定是否追究农民的刑事责任?•案例三•黄某是国家机关干部,分管财务,其利用职务之便非法占有公共财产5千元。按照刑法规定,黄某的行为刚好具备犯罪的基本条件。•刘某,是一个无业青年,司法机关查明,刘某共盗窃公私财物价值5千元,按照我国刑法第264条的规定和相关司法解释,刘某只要盗窃1千元就构成了盗窃罪。•这是否符合刑法面前人人平等原则?•罪刑法定原则•罪刑法定原则,是指犯罪成立所需要的法律要件以及对犯罪进行惩罚的刑罚方法等,均应由刑法加以明文规定。对于刑法分则没有明文规定为犯罪的行为,无论给社会造成了多大的危害,都不得认定为犯罪和处以刑罚。•“法无明文规定不为罪,法无明文规定不处罚”。•“罪刑”为什么要“法定”?•犯罪之恶•刑法之美•罪刑法定解析•罪——犯罪•犯罪与违法•犯此罪与犯彼罪•刑——刑罚•主刑、附加刑•具体犯罪的刑罚•法——法律•基本法、一般法律•定——确定•有根据、能区分•罪刑法定的渊源•立法渊源•1、1215年英王约翰签署的《大宪章》第39条的规定,该条规定“凡是自由民除经贵族依法判决或遵照国内法律之规定外,不得加以扣留、监禁、没收其财产、剥夺其法律保护权,或加以放逐、伤害、搜索或逮捕。”•2、1789年法国《人与公民权利宣言》(简称《人权宣言》)第8条规定:“法律只应规定确实需要和显然不可少的刑罚,而且除非根据在犯罪前已制定和公布的且系依法施行的法律,不得处罚任何人。”•3、1810年法国刑法典第4条首次以刑事立法的形式明确规定了罪刑法定原则•思想渊源•民主主义•尊重人权•罪刑法定原则经历了从绝对到相对的变迁过程•绝对的罪刑法定•相对的罪刑法定•罪刑法定原则的基本内容•法律主义(热能案)•重法不溯及既往(绑架案)•禁止类推•明确性•正当性(盗窃公文罪)•如何实现罪刑法定•树立正确的犯罪观和刑法观•犯罪是一种极其复杂的社会现象,有其产生、发展的内在规律性。打击犯罪是刑法重要任务,但是,对犯罪的治理却并非刑法能够胜任。•刑法不仅是打击犯罪的工具,也是防止司法权力滥用、保护犯罪人合法权益的措施,是实现我国依法治国的重要一环。•所以,在司法实践中,贯彻罪刑法定原则,必须转变传统的、陈旧的法律观、犯罪观。•正确认定犯罪和判处刑罚•对于刑法明文规定的各种犯罪,司法机关必须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严格区分罪与非罪、此罪与彼罪的界限,做到定性准确,不枉不纵,于法有据,名副其实。对各种犯罪的量刑,亦必须严格以法定刑及法定情节为依据。•正确进行司法解释•进行司法解释不能超越其应有的权限,无论是扩张解释,还是限制解释,都不能违反法律规定的真实意图,更不能以司法解释代替刑事立法。否则,就会背离罪刑法定原则。•适用刑法平等原则•平等是宪法的要求•平等包括实体权利的平等•诉讼地位和权利的平等•适用刑法平等原则的含义:•对任何人犯罪,不论犯罪人的家庭出身、社会地位、职业性质、财产状况、政治面貌、才能业绩如何,都应追究刑事责任,一律平等地适用刑法,依法定罪、量刑和行刑,不允许任何人有超越法律的特权•平等原则在刑法中的体现•立法的平等•司法的平等•定罪平等•量刑平等•行刑平等•罪责刑相适应原则•罪责刑相适应原则,是指对犯罪人所判处刑罚的轻重,要与其所犯的罪行大小以及所应承担的刑事责任大小相适应,做到重罪重罚,轻罪轻罚,罪刑相称,罚当其罪•罪责刑相适应原则的体现•立法体现•科学的刑罚体系•区别对待的处罚原则•轻重不同的法定刑•罪责刑相适应原则的司法实现•定罪和量刑并重•量刑的合理化、规范化作业•在网上查找有关罪刑法定原则、刑法适用平等原则、罪责刑相适应原则的文章和案例,写一篇1500字左右的小论文,谈谈自己对刑法原则的认识和体会。
本文标题:刑法 第二章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84300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