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第一章经络总论教学目的和要求1.掌握经络及经络学说的含义2.熟悉经络学说的形成。3.掌握经络系统的组成。4.掌握十二经脉的含义及特点。教学重点、难点1.经络及经络学说的含义。2.经络系统的组成。3.十二经脉的含义及特点。一、经络的概念经络是人体运行气血的通道,包括经脉和络脉。经络是“经”和“络”的统称。“经”,即路径、主干,经脉是经络系统的主干;“络”,即网络、分支,络脉是经脉别出的分支。经脉和络脉的主要区别经脉脉络意义路径网络经络中的地位主干部分分支分布纵行的(直大深长)主要是横行(横小浅短)深度深浅数量少,有一定数目除十五络脉外多无具体数目功能上主导作用,是气血运行的通道补充作用、纽带作用起渗濡灌注气血的作用经络系统和经气经络系统是由经脉络脉相互联系、彼此衔接而构成的体系。所谓经气,即经络之气,包括经络运行之气及其功能活动。经络学说经络学说是研究人体经络系统的循行分布、生理功能、病理变化及其与脏腑相互关系的一种理论学说。它是中医基础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指导中医各科的临床实践,尤其在针灸方面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二、经络学说的形成和发展㈠、经络学说的形成1).对针灸等刺激的感应和感觉传导现象的观察二、经络学说的形成和发展2).对腧穴功效的总结3).对体表病理现象的推理4).受解剖生理知识的启发5).气功练习者的“内景隧道”体验㈡经络学说的发展1).马王堆出土的帛书中有关经脉的记载2).《内经》中经络学说的形成3).《难经》对经络学说的贡献4)《内经》、《难经》以后经络学说的发展三、经络系统的组成经络系统主要由经脉、络脉两大部分组成,概括为“四十二,一十五,奇经八脉浮孙数”。“四十二”指十二经脉、十二经别、十二经筋、十二皮部;“一十五”指十五络脉。(一)十二经脉1、概念即手三阴经、手三阳经、足三阴经、足三阳经的总称。它们是经络系统的主体,所以又称为“正经”。经脉的命名A以阴阳、手足、脏腑来命名,如十二经脉、十二经别、十二经筋,(手太阴肺经)。B以穴位来命名,如十五络脉。C以特殊名称来命名,如十二皮部。十二经脉的命名A脏腑十二经脉与内部脏腑有特定的联系,用“属”、“络”来概括。B手足根据十二经脉循行主要经过上肢或下肢,分为“手……经”“足……经”。C阴阳脏为阴,腑为阳;内为阴,外为阳。十二经脉的命名“阴阳”再分为“三阴”、“三阳”,即“太阴”、“少阴”、“厥阴”与“阳明”、“少阳”、“太阳”。“三阴”“三阳”之间有对应关系,即太阴与阳明、少阴与太阳、厥阴与少阳。★3、十二经脉的在体表的分布规律A在四肢的分布与脏腑的位置有关B在头部的分布规律C在躯干部的分布规律4、十二经脉表里属络关系手太阴肺经(里)——手阳明大肠经(表)足阳明胃经(表)——足太阴脾经(里)手少阴心经(里)——手太阳小肠经(表)足太阳膀胱经(表)——足少阴肾经(里)手厥阴心包经(里)——手少阳三焦(表)足少阳胆经(表)——足厥阴肝经(里)5、★十二经脉总的循行规律十二经脉的循行方向是:手三阴经从胸走手,手三阳经从手走头,足三阳经从头走足,足三阴经从足走腹胸。头胸手足十二经脉的交接规律1、相表里的阴经与阳经在手足末端交接。2、同名的阳经与阳经在头面部交接。3、相互衔接的阴经与阴经在胸中交接。十二经脉衔接、流注表中焦——手太阴肺经——(食指端交接)手阳明大肠经——(鼻旁交接)足阳明胃经——(足大趾内端交接)足太阴脾经——(心中交接)手少阴心经——(手小指端交接)手太阳小肠经——(目内眦交接)足太阳膀胱经——(足小趾端交接)足少阴肾经——(胸中交接)手厥阴心包经——(无名指端交接)手少阳三焦经——(目外眦交接)足少阳胆经——(足大趾外端交接)足厥阴肝经——(肺内交接)——手太阴肺经……十二经脉的主要特点1、有阴阳表里的配合关系,共6组。2、经脉与脏腑直接联系。3、有比较完整的病候记载。4、有五行属性。5、均有本经自己的腧穴。6、与脏腑的联络关系特点1、联系脏腑最多的经脉是肾经(属肾、络膀胱、上贯肝、入肺中,络心)。2、与胃有关的经脉有胃经(属胃)、脾经(络脾)、肺经(还循胃口)、小肠经(抵胃)、肝经(夹胃)共五条。3、与肺有关的经脉有肺经(属肺)、大肠经(络肺)、心经(上肺)、肾经(入肺中)、肝经(注肺)共五条。4、与心有关的经脉有心经(属心)、小肠经(络心)、脾经(流注心中)、肾经(络心)共四条。经脉与五官的联络关系到达眼部的经脉有6条:心经、小肠经、膀胱经、胆经、肝经。到达舌部的经脉有2条:脾经、肾经。到达耳部的经脉有3条:膀胱经、三焦经、胆经。经络总论2奇经八脉、十五络脉、十二经别、十二经筋、十二皮部。教学目的和要求1、掌握奇经八脉的含义、特点及作用。2、熟悉十五络脉的含义、特点及作用。3、熟悉十二经别、十二经筋、十二皮部的含义、特点及作用教学重点、难点1.奇经八脉的含义及作用,尤其是任脉、督脉及冲脉的含义及作用。2.十二经别、十二经筋、十二皮部、十五络脉的含义、特点和作用。一、奇经八脉1、概念奇经八脉指别道奇行的经脉。包括督脉、任脉、冲脉、带脉、阴维脉、阳维脉、阴跷脉、阳跷脉。“一源三歧”、“十四经”“一源三歧”:八脉中的督脉、任脉、冲脉皆起于胞中,同出于会阴,称为“一源三歧”“十四经”:任、督2脉各有其所属腧穴不同,后者与十二经相提并论,合称为“十四经”。2、奇经八脉的特点:①奇经与脏腑不发生直接络属联系。②奇经八脉虽别道奇行,但它有一定的整体性。③奇经无表里配合关系,但却阴阳互根。④除任、督2脉外,无自己的专穴。3、奇经八脉作用①沟通了十二经脉之间的联系。②对十二经脉气血有着蓄积和渗灌的调节作用。③统率、主导作用。④主持生殖、影响衰老。与足少阴经相并上行,环绕口唇,且与任、督、足阳明等有联系小腿内侧,并足太阴、厥阴上行至咽喉合于任脉足跗外侧,并足少阳经上行,至颈后会合于督脉。阳维脉足跟外侧,伴足太阳等经上行,至目内眦与阴跷脉会合阳跷脉调节肢体运动,司眼睑开合足跟内侧,伴足少阴等经上行,至目内眦与阳跷脉会合阴跷脉调节六阴经经气调节六阳经经气阴维脉涵蓄十二经气血,故称“十二经之海”冲脉约束纵行躯干的诸条经脉起于胁下,环腰一周,状如束带带脉调节全身阳经经气,故称“阳脉之海”腰、背、头面正中,总督六阳经督脉调节全身阴经经气,故称“阴脉之海”腹、胸、颏下正中,总任六阴经任脉功能循行分布概况脉名二、十五络脉1、含义十五络脉:十二经脉和任、督二脉各自别出一络,加上脾之大络,总计15条,称为十五络脉。2、特点沿经的分布性、广泛的分布性、表里的相对性。十五络脉3、作用十二经别络沟通了表里两经的经气,补充了十二经脉循行的不足。统属全身络脉的作用。络脉理论的临床意义1、对络脉疾病的认识2、观察络脉的变化,以诊察疾病3、用络脉理论指导临床针刺络脉的方法三、十二经别1、含义十二经别是十二正经离、入、出、合的别行部分,是正经别行深入体腔的支脉。2、特点离、入、出、合。六合:十二经脉按照阴阳表里关系汇合成六组,称为六合。4、别络与经别的区别别络经别循行本经别出后,与其相表里的经脉相连接阴经经别从本经分出后,归向于相表里的阳经经脉作用及意义主要加强了十二经脉在体表的联系加强十二经脉的内部联系,同时还加强了四肢与头面,躯干的联系十二经别的作用4、作用①加强了十二经脉与脏腑之间的联系。②加强表里两经的联系。③加强了阴经经脉同头面部的联系。④扩大了十二经经穴的主治范围。⑤拓宽了临床各科辨证论治的途径。四、十二经筋1、含义十二经筋是十二经脉之气濡养筋肉骨节的体系,是附属于十二经脉的筋肉系统。2、特点其循行分布均起始于四肢末端,结聚于关节骨骼部,而走向头面躯干,行于体表,不入内脏。十二经筋3、作用①经筋具有约束骨骼,屈伸关节,维持人体正常运动功能的作用。②充实了十二正经在体表的部位。③病候记载都属于筋肉方面的疾病。十二经筋4、应用1、在临床取穴方面的应用。2、在针刺方面的应用。五、十二皮部1、含义十二皮部是十二经脉功能活动反映于体表的部位,也是络脉之气散布之所在。2、特点十二皮部的分布区域是以十二经脉体表的分布范围为依据的。十二皮部3、作用:①生理病理上②协助诊断③用于治疗上小结注意区分奇经八脉、十五络脉十二经别、十二经筋、十二皮部的含义、特点和生理作用。经络总论(3)腧穴总论(1)教学目的和要求1.了解经络的标本、根结、气街、四海的含义。2.熟悉经络生理功能、病理变化,掌握经络学说的临床应用。3.掌握腧穴的定义、发展、分类。了解腧穴的命名。4.熟悉腧穴在诊断上的应用,掌握腧穴的治疗作用。教学重点、难点1、经络的生理功能,经络学说的临床应用。2、腧穴的分类,腧穴的治疗作用。一、经络的标本、根结1、标本的含义“标本”主要是指经脉腧穴分布部位的上下对应关系。“标”代表人体头面胸背部,“本”代表人体四肢下端。2、根结的含义“根结”指经气的所起与所归。“根”指四肢末端的井穴,“结”指头、胸、腹部。经络的标本、根结四根三结:十二经脉以四肢为根,以头、胸、腹为结,称为四根三结。①“标本”、“根结”之间的联系与差别②“标本”、“根结”理论的应用经络的气街、四海3、“气街”是经气聚集通行的共同通路。“气街”的生理功能有三:一为汇聚气血,营养脏腑二为纵横联系,沟通表里三为调节经气,溢蓄代偿经络的气街、四海4、四海的含义“四海”即髓海、血海、气海、水谷之海的总称,是十二经脉气血从产生、分化到汇聚的四个部位。脑为髓海、胸部(膻中)为气海、胃为水谷之海、冲脉为血海。第四节经络的生理功能、病理变化、经络学说的临床应用一、经络的生理功能1)联系脏腑、沟通内外①体表与体表之间的联系②脏腑与脏腑间的联系③脏腑与体表之间的联系④经与经之间的联系经络的生理功能2)运行气血,营养全身3)抗御病邪、保卫机体二、经络的病理变化当经络的生理功能失调时,经络系统发生的相应变化或出现的特殊现象称为经络的病理变化。其一,成为传注病邪的通路。其二,反应内在病候。三、经络学说的临床应用1)说明病理变化2)指导辨证归经3)指导针灸治疗①循经取穴②病在经络、内脏者,可取皮部③经络郁滞者取之络二、腧穴总论第一节腧穴的发展、分类与命名一、腧穴的含义、发展和分类(一)含义腧穴是人体脏腑经络之气输注于体表的特殊部位。腧穴的发展(二)发展腧穴知识来源于医疗实践。1)无定位、定名阶段2)定位、定名阶段3)定位、定名、归经阶段腧穴的分类(三)腧穴的分类人体的腧穴很多,大体上可归纳为十四经穴、奇穴、阿是穴3类。1)十四经穴简称“经穴”2)奇穴又称“经外奇穴”3)阿是穴又称“天应穴”、“不定穴”、“压痛点”等第二节、腧穴命名二、腧穴命名1).根据所在部位命名2).根据治疗作用命名3).利用天体地貌命名4).参照动植物命名5).借助建筑物命名6).结合中医学理论命名腧穴在诊断上的应用二、腧穴在诊断上的应用腧穴在疾病诊断上的应用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扪穴检查诊断疾病;探测穴位诊断疾病。第三节、腧穴的治疗作用1、近治作用2、远治作用3、特殊作用第四节、腧穴的主治规律1、分经主治规律2、分部主治规律腧穴总论(2)教学目的和要求1.掌握各类特定穴的含义。2.熟悉各类特定穴的分布特点。3.掌握腧穴的定位方法。教学重点、难点1.特定穴的含义。2.五输穴、原穴的含义及特点。3.下合穴、八脉交会穴的含义及特点。4.骨度分寸的含义,手指同身寸定位法。第四节特定穴一、特定穴的含义特定穴是指十四经中具有特殊治疗作用,并有特定称号的腧穴。二、特定穴的分类一、五输穴含义:五输穴是指十二经脉分布在肘、膝关节以下的井、荥、输、经、合穴。《灵枢·九针十二原》指出:“所出为井,所溜为荥,所注为输,所行为经,所入为合。”在《难经.六十四难》中有“井主心下满,荥主身热,输主体重节痛,经主喘咳寒热,合主逆气而泄”。五腧穴的五行配属关系:“阳井金,阴井木”井荥输经合阳金水木火土阴木火土金水少商鱼际与太渊,经渠尺泽肺相连;商阳二三间合谷,阳溪曲池大肠牵;隐白大都太白脾,商丘阴陵泉要知;厉兑内庭陷谷胃,冲阳解溪三里随。少冲少府属于心,神门灵道少海寻;少泽前谷
本文标题:《经络腧穴学》总论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843623 .html